APP下载

湖南省青少年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建设调查研究

2021-04-23李必鑫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资源培训活动

李必鑫,范 增,郑 敏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湖南长沙 410205)

一、问题的提出

2001年,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2017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则从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课程管理等方面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作为一门由国家统一制定课程标准和指导纲要,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根据地方差异加以指导,学校根据相应的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的新型课程,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开发各种教育资源,综合利用校内外活动场所,丰富课程资源内容。因此,资源建设一直是课程实施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1]。十余年来,在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不同地区在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开发建设上存在较大的差距,制约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2-5]。那么湖南省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得如何,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建设还存在哪些问题?

本研究以湖南省14个县区的176所学校为调查对象,从设施资源、教师资源、课程资源3个维度进行调查,以求了解湖南省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建设的现状和总体特征,提出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调查法,以问卷调查为主,访谈为辅。本研究编制了《湖南省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建设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湖南省14个地市的中小学教师及学校管理者,涵盖城市、县镇、农村三种类型学校。采用“问卷网”发放网络调查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176份。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数据量化分析,总结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相关教师和教育部门管理者进行了访谈,了解制约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建设的具体因素。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为湖南省14个地市的学校教师或行政管理者,涵盖了从小学、初中到高中,其中城市学校占比34.7%,县镇学校占比31.2%,农村学校占比34.1%。被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如表1所示。

表1 问卷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

(三)统计处理

在问卷和访谈结束后,用SPSS17.0软件对资料进行整理并结合本调查的目的进行分析,概括出湖南省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建设的总体现状。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设施资源以校内资源为主,校外资源利用率不高

根据调查显示,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设施如图书馆、实验室和网络教室等的配备情况是:有33.5%的学校表示配备比较齐全,33%的学校表示基本够用,33.5%的学校表示配备不齐全。如表2所示,各地学校在教学设施配备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994>0.05),百分比同质性检验显示,城市、农村学校(P=0.390>0.05)以及小学、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之间(P=0.753>0.05)在教学设施配备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表2 综合实践活动设施资源利用现状差异

在资源利用方面不容乐观,只有30.3%的学校表示对校内资源利用率较高,而对校外资源利用率较高的学校仅占21.9%,有38.7%的学校表示对校外资源利用率一般,27.7%的学校对校外资源利用率较低,还有11.6%的学校不利用校外资源,学校在资源利用方面存在其显著的差异(P=0.000<0.001)。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资料来源方面,40%的学校资料都是由上级统一配发,相关专家推荐的占12.9%,学校自行开发的占25.2%,指导教师自编的占21.9%。学校在指导资料来源方面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P=0.000<0.001)。

因此,虽然校内设施资源配备较为齐全,但是校外科普场馆等场所和设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足已经成为当前湖南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建设的一个突出问题。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对校外设施资源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缺乏相应的经费及制度保障,限制了校外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其次,由于学校教育体系相对封闭,校外设施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社区文化资源,长期以来一直与学校教育处于两个不同的系统,对校外资源的认识、重视程度不够,校内外课程资源没有建立起有效的开发及共享机制。最后,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受自身能力和业务水平的限制,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和课程目标缺乏全面正确的理解,对如何合理有效利用校外设施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缺乏认知,限制了校外设施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二)专职教师缺乏,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高

问卷调查数据显示,综合实践活动专任教师数量严重缺乏,22.6%的学校为0,42.6%的学校为1—2名,22.6%的学校为3—5名,5名以上的只占12.2%。如表3所示,进一步百分比同质性检验显示,城市、农村学校在专任教师数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P=0.116>0.05),小学、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之间在专任教师数量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1<0.05)。小学专任教师数量为零的情况显著较高,初中专任教师数量为1—2名的情况显著较高。47.9%的学校都是沿用过去的劳技课或者信息技术课教师,班主任、其他学科教师兼课的比例也占到63.7%。

表3 不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专任教师数量差异

在教师的专业化能力方面,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方式以教师独立指导为主,占比达到61%。在独立指导过程中,教师面临的困难依次为指导和实践能力不足(61%)、跨学科知识不足(52.7%)、专业知识不足(50.7%),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不高。进一步调查显示,44.4%的教师最需要课程资源开发培训,32.7%的教师需要课程组织实施策略培训,22.9%的教师需要对课程性质的培训,从而提升课程指导能力。教师在培训需求方面存在非常显著差异(P=0.005<0.01)。

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缺乏,指导水平不高是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中的关键问题。一方面,学校不重视综合实践课程教学工作,缺乏对教师的激励措施。综合实践活动是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对指导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有很高的要求。然而现阶段,72.7%的学校都未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纳入教师业务考核,课程的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专任教师数量普遍较少。学校只是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副科来对待,课时被挪用、侵占的现象较常见,兼职教师比例过大,不能全身心投入课程的研究开发中去,影响了教师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缺乏能力提升的渠道和机会。在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必须具备多元的知识储备,实现多种知识的整合和相互渗透,才能保证对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的有效性。但是目前的教师知识结构单一,跨学科知识不足,缺乏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指导和实践能力不足,难以适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需要。调查显示,有机会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项培训的教师比例为61.3%,难以满足教师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的需求。指导教师缺乏专业的系统培训,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涵认识不清,对课程的组织实施无法很好掌控,导致课程实施的盲目性,活动缺乏实质性内容,缺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最终导致活动表面化从而背离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置的初衷。

(三)课程资源缺乏,校内外教育资源衔接不紧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在国家管理层面上一个重大区别就是没有统编教材,其具体内容需要学校根据实际开发课程资源去实施。作为课程实施的基础和条件,没有课程资源就无法保证课程的实施质量。调查显示,虽然有67.81%的学校对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制定了计划和方案,但是在反映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最常遇到的困难时,依次为缺少课程资源(62.3%),经费不足(52.7%),教学模式不清(47.9%)。

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概念认识不清,过度依赖课程资源包。许多学校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时,热衷于把各类资源包、学生用书和教师用书等文本教材当作唯一的课程资源,而对于开发和利用非文本性的资源重视不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自主性、生成性等特点决定了该门课程需要从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实际生活中进行资源开发,因而资源包不能作为活动唯一的依据。

另外由于综合实践活动的专任教师缺乏,而且教师本身的学科水平受限,所以导致课题选择质量不高,结果把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变成了和传统科目一样的教授综合实践活动,对教学模式把握不清。这种以书本和教室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远离自然情景和日常生活实际,不利于增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的认识和体验,极易导致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等同,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失去了意义。

四、加强湖南省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建设的建议

(一)转变观念,统筹利用各类校外资源,拓展课程内容和形式

校外资源极其广泛,远远超出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资源的开发是实现教育与社会、学生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首先,要树立新的课程理念,开拓课程开发的视野。一切有利于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以及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培养学生德育和智力的资源都可以利用。要强化开发意识,提高对校外资源的认识水平。

其次,注重统筹利用各类校外资源,建立学校与社会教育资源协作开发共享的机制,拓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资源。一方面充分利用各类校外活动设施,科技馆、博物馆、少年宫、天文馆等场馆蕴含着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科覆盖面广,并且配有相应的活动场地、设施以及老师讲解。青少年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不同的主题,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校内课程内容资源的不足,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证。同时,这些场馆的活动资源可以为本地多个中小学校服务,有效地避免了各个学校的简单重复建设,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这些校外资源的统筹管理,通过体制创新,强化公共资源间的相互联系和硬件资源的共享,为学校利用这些社会资源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供指导和支持。另一方面在信息时代要注重利用网络资源。网络提供了庞大的信息资源,为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提供了巨大的资源库。展览馆、博物馆、科技活动中心等场馆,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云教室等信息化优势,实现资源的开放共享。学校和教师也可以充分地利用专业的网站平台,丰富综合实践课程的主题内容,开展各类线上线下的实践教育活动,提升自己组织开展和指导综合实践课程的专业能力。

(二)促进教师培养培训一体化,提升教学水平

综合实践活动的师资队伍建设以及教师专业水平是提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者,决定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选择和利用,影响了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因此,需要通过教师职前和职后教育的协同联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能力,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提供师资保障。

首先,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纳入师范教育体系,加强职前教育。由于我国现行的师范院校专业设置都是和原有的学科相适应的,没有培养专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教师在教育理念、知识水平、素质能力等方面都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要求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在农村中小学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对综合实践活动专业师资的培养,在当前要紧密结合《国家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教育部关于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实施意见》,推进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培养一批知识广博、能力全面,教育教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突出的高素质专业化小学教师,能够胜任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中要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指导这样的综合性课程,使之成为每个师范院校学生的必修课程。结合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改革课程内容,突出以实践为导向的课程内容改革。发挥好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提升师范生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适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

其次,注重职后培训实效。在职后教师培训中,要提高培训实效,注重教师研究能力的养成,建立起“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地方教师进修培训”三级培训体系。教育行政部门应积极拓宽教师参加相关业务培训的途径,将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紧缺领域,设立骨干教师培训项目。在湖南省现行国培、省培计划相关学科和领域教师培训中,增加体现课内外融合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培训内容,提升学科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在培训形式上,要关注教师的现实需求,培训内容不能完全停留在解读课程指导纲要与实施标准上,要针对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尤其是如何开发课程资源进行指导,培训的侧重点要放在帮助教师适应与解决实践教学问题,提升教师的指导能力上。可以通过课例观摩、参与式、案例点评式、研讨式教研培训等形式,结合课程实施过程中常见问题展开分析研讨,为教师创设真实的活动场景,组织教师撰写活动方案,增强教师实施课程的自信心。有条件的地区应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指导教师培训工作的融合发展,通过信息化手段促进培训内容、形式和管理服务的创新,构建在线学习平台,进一步扩大培训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三)统筹开发各类课程资源,有机融入新时代劳动教育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它的实施不仅需要文本资源,更需要开发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在课程推进中,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学生全方位协同作用,和当前新时代劳动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发展各类课程资源。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课程资源开发的管理、建设和指导,要主动引导校外资源拥有者提高为学校教育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意识,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做好顶层设计。湖南省地域广阔,区域性、民族性文化资源丰富,不同地区可以结合当地地域文化特色,实行城市、农村有别的差异化课程资源开发模式[6]。通过组织区域内优质学校挖掘本地的自然、文化、社会等资源组织编写具有地方特色的主体的资源包在区域内推广,让其他学校在课程实施中理解课程的基本理念、掌握实施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大大降低课程开设的难度。

学校要加强课程内容的整体规划,确定不同年级段的活动目标和主题,建立起学校、家庭和社会密切协作的资源开发机制。通过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和劳动教育紧密结合,丰富实践内容。学校通过发掘各种校外场所中的课程资源,鼓励教师和校外场所合作开发资源,编制成动态的校外课程资源库,实现对校外资源的共享。在校内,可以结合学校的特色文化建设,科技节等活动,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将学校的文化建设与综合实践活动联系起来。在校外,可以结合各种主题活动日,如“世界环境日”“科普活动日”“科技活动周”“高校科学营”等主题开放日活动,以主题日为活动的有效载体,带领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或公益劳动,让学生获得丰富的实践体验,提升校内外设施资源利用率。

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通过专项培训增强课程资源开发意识,充分挖掘各种资源的潜力和深层次价值,将课程资源开发有机融入学校课程。要着力激发学生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兴趣挖掘课程资源,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自身学习实践探索服务。教师要善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活动主题。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学校可以开设主题讲座,邀请校外专家就热点问题进行讲解,拓宽学生视野,激发学生的研究动机。利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开放性、生成性的特点,积极引导学生关注从综合实践活动结果中生成新的主题,从而丰富课程资源。

猜你喜欢

资源培训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