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EP免费政策会导致SSO成员离开吗?
——基于ICT行业的实证分析

2021-04-23杜玉申赵芸潼

科技管理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赋值技术标准生存率

杜玉申,李 浩,赵芸潼

(1.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2.吉林大学商学院,吉林长春 130012)

1 研究背景

标准制定组织(SSO,Standard Setting Organization)是开发、选择和发布技术标准的会员型组织,会员一般以企业为主体也可能包括大学、研究单位和政府机构等非营利组织[1]。相对于企业标准和政府标准,SSO标准在全球标准化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3]。为了适应国际标准化发展趋势,我国《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提出要“培育发展团体标准,鼓励具备相应能力的学会、协会、商会、联合会等社会组织和产业技术联盟协调相关市场主体共同制定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标准……”。标准团体成功的关键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吸引技术所有者加入团体,开发出高质量的标准;二是如何保护标准使用者(产业用户)免于对技术垄断的担忧,扩大标准的推广范围。SSO的知识产权政策是平衡技术所有者和标准使用者利益的核心机制,但关于何种知识产权政策是最优的,学界并没有找到完美的答案。

有学者认为,技术所有者加入SSO的动机是为了借助标准的推广收取更多的标准必要专利(SEP,standard-essential patent)许可费[4-7]。由于SEP是实施技术标准的必要专利,其持有者在许可价格谈判中即处于相对优势地位,为了平衡SEP所有者与标准使用者的权益,大多数SSO都实行FRAND(fair,reasonable,and nondiscriminatory)定价政策,即公平、合理和非歧视政策。这一政策虽在原则上可行,但因缺乏可操作的评判标准,导致了大量的专利纠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SSO开始实行RF(royalty-free)政策,要求专利持有者在向SSO推荐技术的同时承诺向标准使用者免费提供SEP许可。这一政策保证了标准使用者的权益,但由此产生的一个疑虑是,RF政策是否会导致SSO成员的流失进而降低其标准供给能力?

本文使用生存分析方法对比了两种定价许可政策下SSO成员的生存率,发现在采用RF定价政策的SSO中,成员生存率反而高于采用FRAND政策的SSO。当成员同时加入多个SSO,或者在其他SSO中声明SEP时,这种对比效应尤其明显。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专利持有者加入SSO的目的不一定是直接从SSO的标准推广中获取专利许可费,他们可以将部分技术融入采用RF政策的SSO的标准中,借助其免费政策推广这些技术,然后从其他允许收费的SSO标准实施中收取互补技术专利许可费。本文还分析了SSO技术标准采纳门槛、SEP披露强制性对成员生存率的影响,结果同样佐证了上述猜想。

由于本文研究的焦点是RF政策是否会导致SSO成员流失,因此首先回顾SSO知识产权政策相关文献,提出在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行业RF政策反而会提高成员生存率的假设,然后围绕这一核心假设,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提出一系列辅助假设;第二节介绍数据的收集方法和变量的定义及测量;第三节介绍分析方法并对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第四节总结研究结论,提出建议。

2 文献回顾与研究假设

2.1 专利许可政策对SSO成员生存率的影响

技术标准是对产品属性和工艺过程所做的规定,其内容包括已申请或注册为专利的技术成果。企业实施一项标准所必须使用的专利称之为标准必要专利(SEP)[1]。由于技术标准具有“准制度”属性[8],SEP所有者相对于标准实施者具有垄断权力[9]。为防止这种权力滥用导致标准推广困难,绝大多数SSO都对SEP许可费定价做出政策规定。常见的SEP定价政策包括FRAND原则和RF原则。

FRAND原则要求SEP所有者在“公平、合理、非歧视”原则下收取专利许可费,但对于何谓“公平、合理、非歧视”SSO并未给出明确的界定[10],因此给SEP所有者留下了较大的自由定价空间;RF原则明确要求SEP所有者免收专利许可费,这一原则有助于标准快速推广但减少了专利权人的收益[11]。Stoll[12]分析了OASIS(Organiz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tructured Information Standards)从FRAND原则转换到RF原则后成员生存率的变化,证实RF原则总体上会导致成员流失。但是,这一结论的普适性值得商榷,因为成员加入SSO的动机多种多样,包括提前获取技术标准信息以形成领先优势(lead-time advantage)、影响技术标准走向以支持自身的基础设施或互补产品[13-15]等。这些动机对于ICT行业的企业来说尤其明显。相较于其他行业,ICT行业表现为更快速的技术进步、更细致的行业内分工和更显著的互补关系。更快速的技术进步意味着企业必须站在行业的前沿乃至引导行业的技术发展方向,更细致的分工和更显著的互补关系则意味着企业可以通过影响某些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来获得互补市场的好处[16-17]。Farhi等[11]通过一个三阶段动态博弈模型证明,当SSO的政策偏袒标准使用者时(例如RF政策),如果SEP所有者认为其从标准的广泛应用中获得的好处超过单纯的许可费收益,他们就会加入该SSO。在ICT行业,SSO采用RF原则有助于快速、广泛地推行技术标准,与成员企业抢先占领市场的战略需求相吻合。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1:在ICT行业,SSO采用RF政策能够提高成员的生存率。

2.2 加入其他SSO并声明SEP

若企业加入SSO的目的不是单纯地从该SSO的技术标准实施中获取专利许可费,那么就有必要分析成员企业加入的SSO数量和在其他SSO中声明SEP的影响。由于技术越来越复杂、研发分工越来越细化,ICT行业的技术进步呈现出协同演化的特点,一个领域的技术创新往往需要多个互补领域同步推进[18]。当下游企业生产某种产品时,他们不是在执行某个单一的技术标准而是同时执行多个相互兼容的技术标准[10]。在这种条件下,SEP所有者可以通过一个实行RF政策的SSO推广某一技术,同时加入其他实行FRAND政策的SSO声明其互补技术的专利,以迂回的方式收获创新成果的价值。Bekkers等[19]分析了13个主要SSO的SEP披露数据后发现,越来越多的成员通过2个以上的SSO声明SEP,这类成员大多为计算机、通讯设备等行业的专利控股公司、核心零件供应商和研究机构,这意味着ICT行业可能存在上文所述的间接获利模式。Simcoe[20]则进一步发现,自1995年(互联网应用元年)以来美国SEP披露数量的爆发性增长主要来自于小型技术研发企业,他们并不参与下游产品市场的竞争,而是利用技术市场商业化(许可)自已的创新成果。新产品研发的去一体化(dis-integration)趋势让这些企业将筹码押在技术标准化过程中。

企业采用迂回方式收获创新价值需要两个条件的交互作用:一是快速推广创新成果;二是收取许可费。加入实施RF政策的SSO为企业创造了第一个条件,而同时加入多个SSO并声明SEP则为企业创造了第二个条件。因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2:在ICT行业,RF政策对成员生存率的正向影响受成员多重加入SSO的正向调节。

H3:在ICT行业,RF政策对成员生存率的正向影响受成员在其他SSO中声明SEP的正向调节。

2.3 标准批准门槛对SSO成员生存率的影响

技术标准的制定过程一般包括工作组内的标准开发、技术委员会或全体会员投票表决两个阶段。标准批准门槛是指表决通过所需的最低赞成票比例。不同SSO规定的批准门槛不同,从简单多数(50.1%)到一致通过(100%)。本质上,制定标准的过程是一个通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的过程[21],标准批准门槛越高共识性越强,但也越耗费协商成本[22],SSO的标准批准门槛实际上反映了它对共识与效率偏好。如2.1节所述,ICT行业是一个技术快速更新的行业,考虑到SSO之间存在着技术市场化的竞争,成员企业更喜欢强调效率的SSO,因为在节省协商成本的同时可以帮助他们的技术快速进入市场化应用[23]。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4:在ICT行业,SSO的标准批准门槛越高,成员的生存率越低。

2.4 SEP披露强制性

SSO要求成员披露标准必要专利信息,主要目的是防止标准实施过程中出现非故意的专利侵权纠纷,或者专利权人进行“专利埋伏”(patent ambush)[24]。在SEP声明中,SSO通常还会要求专利权人承诺按规定的条款(例如FRAND或RF)向标准使用者许可专利使用权。这些政策组合的实质是平衡专利权人与标准使用者的权益[25]。但Waguespack等[26]研究发现:成员披露的SEP技术信息会带来溢出效应,让竞争对手在技术和产品市场上获得竞争优势。不同的SSO对SEP披露的强制性不同,有些SSO要求无条件披露,另外一些SSO则规定在某些条件下可以免除披露义务;有些SSO要求披露专利的详细信息,另外一些SSO则只要求声明拥有SEP[1]。如2.1节所述,在ICT行业,成员声明SEP的目的并非是想获取专利许可费收益,在这种动机下他们更喜欢有条件的或笼统的披露政策[16]。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5:在ICT行业,SSO的SEP披露要求越严格,成员的生存率越低。

综上所述,本研究构建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研究模型

3 样本数据与变量测量

3.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ICT行业两个政策差异明显的标准制定组织W3C(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和DVB(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 Project)作为研究样本。W3C专注于网络连接和用户界面标准的制定,DVB专注于数字媒体广播标准的制定。本研究从美国西北大学塞尔中心数据库的SCDB_polices.dta文档中收集两个SSO的知识产权政策数据,从SCDB_members.dta文档中收集SSO成员加入和离开的时间数据以及每个成员加入的SSO数目,从SCDB_declarations.dta中查阅成员在研究样本以外的SSO中声明SEP的信息。剔除数据不完整的成员,共得到990个成员,其中W3C成员597个,DVB成员393个。进行生存分析之前,必须首先确定随访期,即数据观测期。综合样本数据的完整与可获得性、SSO政策变化等因素,本文确定随访期为2004年1月1日到2011年12月31日。

3.2 变量定义及测量

(1)被解释变量。SSO成员生存率,是指成员在SSO中生存时间大于等于 的概率。生存时间是指成员从加入到退出SSO的时间长度。本文使用生存分析方法中的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数据,报告风险率 。表示观测对象已生存至时间t后,单位时间内发生失效事件(成员离开)的瞬时概率。

(2)解释变量。1)SEP许可政策(LicensingR),是指SSO对SEP定价的要求。W3C采用RF原则,LicensingR赋值为1,DVB采用FRAND原则,LicensingR赋值为0。

2)标准批准门槛(Approval),是指标准草案在SSO中表决通过所需的最低赞成票比例。数据显示DVB的标准批准门槛为100%,即所有成员均同意才可以批准标准,W3C为50%,因此二者的Approval变量分别赋值为1和0.5。

3)SEP披露强制性(Disclosure),是指SSO要求成员披露SEP的强制程度。DVB要求无条件详细披露;W3C要求,如果成员同意以RF原则许可专利,则可以免于披露SEP信息。比较而言,前者强制性更高故Disclosure赋值为2,后者强制性较低故Disclosure赋值为1。

(3)调节变量。1)多重加入SSO(Join ssoN),是指成员同时加入多个SSO。成员可能会加入多个SSO为迂回获利创造条件。只加入一个SSO时该变量赋值为0,同时加入两个或以上的SSO该变量赋值为1。2)在其他SSO中声明SEP(SEPd),若成员在W3C和DVB以外的SSO中声明SEP,则变量SEPd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

(4)控制变量。1)跨国程度(Transnationality)。企业加入SSO的动机可能不限于单纯的技术推广,而是为了寻求广泛的商业联系,这种动机对于那些有国际业务的企业来说尤为可能[27],故本文提出SSO成员的跨国程度作为一个控制变量。作者在ORBIS数据库中逐个对样本SSO成员进行了检索,确定其跨国程度。若成员没有跨国,则Transnationality赋值为0;若成员为某个跨国公司的子公司,则Transnationality赋值为1;若成员本身就是跨国公司,则Transnationality赋值为2。2)加入专利池(Patent pools)。专利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专利权人达成协议,相互间交叉许可专利或共同向第三方许可专利的联营性组织[28]。加入专利池可以降低专利许可谈判的交易成本[29],因而有助于成员留在SSO中。若成员加入专利池,则Patent pools赋值为1;否则赋值为0。

变量度量总结见表1。

表1 变量定义

4 研究模型与分析结果

本文采用生存分析方法来研究SSO政策对成员生存率的影响。生存分析,又称事件史分析,是运用离散状态、连续时间的随机模型分析纵贯性数据的方法[30]。生存分析的目的是评估解释变量对观测对象发生某一事件的可能性的影响,且能够很好的处理观测对象的删失问题。在常用的参数回归方法中,处理删失数据采用舍弃、赋值或二分法,不能有效保证数据的完整与客观性。而生存分析方法,即使无法得知成员在随访期结束后何时退出SSO,仍能估计其退出的风险。

应用生存分析方法,首先需要明确“失效事件”,本研究中失效事件定义为观测对象退出SSO,若观测截止时,观测对象仍是SSO成员则认为该观测对象存在右删失。本研究数据不存在由于被观测对象中途退出或丢失引发的删失。其次,需要明确研究对象的“生存时间”,在本研究中生存时间定义为随访期内成员加入SSO至失退出所经历的时间。塞尔中心数据库提供了分年度的成员列表,所以本文度量的生存时间以年为单位。

本研究采用生存分析中的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分析。该模型属于半参数回归模型,不需考虑生存时间和指定风险函数的分布,能够处理打结事件(同一时间段内发生多起失效事件)。本文的数据存在打结事件,选择Efron方法处理。Efron估计方法为近似偏似然估计,相对于Breslow估计更加精确且更适合处理打结数较多的情况[31]。

需要指出,本研究报告风险率HR(Hazard Ratios)的估计值。HR的具体表达式为:

表2是COX回归及PH假设检验结果。对角线上的数据是风险率HR的估计值,括号内的数值是稳健标准误。通过PH检验是应用Cox模型的重要前提,本文采用Schoenfeld残差法进行PH假设检验,若P值不显著则代表通过检验,即HR不随时间变化。

表2 COX回归结果

从PH检验结果看,模型1~5的PH值均大于0.05,满足使用COX模型的前提。模型1显示,在RF原则下成员退出SSO的风险是在FRAND原则下的49.90%<1,即在RF原则下,成员在SSO中的生存率更高,假设H1成立。模型2显示,当成员同时加入两个以上的SSO时(JoinssoN=1),采用RF政策SSO的成员的退出风险为FRAND政策的SSO的67.12%<1,即生存率更高,说明同时加入多个SSO强化了RF政策的作用,假设H2成立。模型3显示,当成员在其他SSO中声明SEP时(SEPd=1),采用RF政策SSO的成员的退出风险为FRAND政策的SSO的37.76%<1,即生存率更高,也就是说在其他SSO中声明SEP强化了RF政策的作用,假设H3成立。模型4显示,提高标准批准门槛将会增大SSO成员退出的风险(HR=4.015 6>1),假设H4成立。模型5显示,增加SEP披露强制性将会增加SSO成员退出的风险(HR=2.003 9>1),假设H5成立。

从表2还可以发现,成员跨国程度对生存率的影响并不显著,可能因为SSO是一种技术标准协调组织,成员加入的动机更侧重于影响标准走向而非寻找国际商业伙伴;加入专利池的影响也不显著,可能的原因是RF政策与FRAND政策的差别已经替代其降低交易成本的作用。

5 结论与启示

5.1 结论

本文研究发现,在ICT行业,SSO要求SEP所有者向标准使用者免费许可其使用权不仅不会导致成员流失,反而有留住成员的效果,特别是当成员同时加入多个SSO并在其他SSO中声明SEP时,RF政策留住成员的效果更加明显。这一研究结果表明在ICT行业可能存在着创新者迂回获利的商业模式。由于行业技术复杂化、研发环节分工细化和生产环节再整合,一种产品的生产可能需要整合多项互补的技术标准,技术研发企业可能将其部分技术成果通过实行RF政策的SSO向市场快速推广,然后在其他SSO声明SEP并获取许可费收益。同时,标准批准门槛过高和SEP披露越严格,会增大成员退出SSO的风险。

5.2 启示

我们的研究结果对SSO制定兼顾标准技术供给方和标准使用方利益的政策有如下启示:

(1)SSO可以针对不同动机的成员实行不同的知识产权政策。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那些旨在推广技术主张而非直接获取许可费的成员,RF政策是可行的;而对于旨在直接通过本SSO的技术标准获取SEP许可费的成员,可以允许收取SEP许可费。但为防止SEP所有者利用垄断地位索取过高许可费,SSO应该在知识产权政策中明确限制最高许可价格。

(2)SSO可以使用政策组合平衡技术供给方和标准使用方的利益。在不允许SEP所有者收取专利许可费的前提下,适当降低标准批准门槛或SEP披露强制性(见假设H4、H5)来吸引技术供给方加入SSO。降低标准批准门槛有助于加快标准制定过程,符合ICT企业抢占技术先机的战略需求;降低SEP披露强制性可以满足那些不打算收取专利许可费的SEP所有者保护自身知识产权的需要,避免成员之间的恶意竞争。

(3)鼓励成员企业同时加入多个SSO。尽管同行业的SSO之间存在着对成员和标准使用者的争夺,但由于ICT行业技术日益复杂化,单一的SSO很难覆盖整个行业的全部技术标准开发,未来的行业发展趋势可能是SSO之间既竞争又协作,共同打造相互兼容的技术标准体系。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当成员同时加入多个SSO时,他们有更大的回旋空间收获创新成果的价值,而单个SSO也不易陷入“标准推广or标准质量”的两难选择境地。

我国发展团体标准的战略刚刚进入实施阶段,绝大多数团体标准尚未包含标准必要专利,但可以预见,随着标准化团体的蓬勃发展和标准涉及领域的扩张,相关的知识产权纠纷可能会大量出现,本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我国标准化团体提前构思与标准相关的知识产权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本文限于篇幅和数据库挖掘程度,对其他相关的知识产权政策未深入研究。希望在后续研究中,进一步全面考察各类知识产权政策的影响,同时关注国内团体标准的发展,通过实证检验理论的预测能力。

猜你喜欢

赋值技术标准生存率
肿瘤复发,为何5 年是一个坎
浅谈《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的走廊排烟
“五年生存率”不等于只能活五年
深海采矿船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制订
影响胃癌术后5 年生存率的因素分析
日本首次公布本国居民癌症三年生存率
《消防法》对消防技术标准及危险品管理适用规范探讨
网络文学IP化的“技术标准”——以《琅琊榜》为例
强赋值幺半群上的加权Mealy机与加权Moore机的关系*
算法框图问题中的易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