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经济环境下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
——以10个国家高新区为例

2021-04-23王林川吴慈生

科技管理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生态化高新区指标体系

王林川,刘 丽,2,吴慈生

(1.合肥工业大学管理学院,安徽合肥 230009;2.阜阳师范大学商学院,安徽阜阳 236032)

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1]。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创新驱动,高新区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作为区域具有独特功能性与经济性的空间单元,是中国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的优势尺度与载体,是促进全球竞争格局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8》显示,2017年中国高新区园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生产总值的11.5%,贡献了全国35%的研发投入,获得了46.3%的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高新区是创新科技、高端产业和创新人才等高端要素的集中地,也是开放水平最高、创新要素最聚焦和对外交流合作最充分的地区,因此,高新区的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

那么,对于国家高新区而言何谓高质量发展?有何特征?又如何测度?如果要很好地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完成两个任务:其一是分析总结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内涵;其二是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这其实也是本文的两个重要研究目标。但由于高质量发展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即新经济环境)产生的一个新的范畴,要科学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当要结合新经济环境下的高质量发展特征。为此,本文尝试系统考察在新经济环境下高质量发展特征及评价指标的既有文献,对典型的同类评价指标体系加以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出新的设想。

1 新经济环境下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特征分析

1.1 新经济的基本特征分析

“新经济”源于迈克尔·曼德尔在《商业周刊》的发文,将其界定为:以信息革命和市场全球化为基础的经济,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信息技术革命及由此带动的以高新技术为龙头的经济。2016年度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必须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发展新经济”,新经济一词首次出现在中央文件中。以新一轮信息技术为代表的先进技术正在迅速提升中国技术创新能力,2017年,新经济领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30%,对新增就业贡献超过70%[2]。与欧美国家不同,中国新经济具有独特的内涵:从理论层面说,中国新经济是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质量发展密不可分的,也是中国宏观经济理论和实践的进一步发展;从实践上来看,中国新经济也遵循着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两条路径,并且制度创新是技术创新的重要保证。

在新经济的特征方面,甄炳禧[3]通过对美国新经济的再认识,总结出新经济的基本特征有3个:一是以知识为基础,以知识为代表的无形资本逐渐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二是以IT产业为主导,在未来的产业结构中IT产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三是以全球经济为导向,企业的经营战略是面向全球的。黄群慧[4]归纳出4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新技术,即以信息技术突破应用的新一代技术簇;二是新生产要素,信息(数据)逐步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三是新的社会分工和商业模式,新经济追求范围经济,必然引发社会分工和商业模式的变革;四是新的产业体系,即以智能制造为先导,打破产业壁垒的三产业深度融合。戚聿东等[5]认为新经济主要体现为“三新”:新基础设施、新要素和新结构。

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本文将新经济发展特征概括为5个方面:一是新的生产要素,即知识、智慧和数据上升为新的关键生产要素,新生产要素打破了劳动、资本和土地等传统生产要素存在的资源有限性、边际成本上升和边际效用递减等经济规律。二是新的生产技术,如以5G为代表的新IT技术,AR、VR和人工智能技术,互联网、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技术,云计算、大数据和存储等技术。三是新的生产方式,从工业经济时代的机器生产上升到新经济时代的智能生产。四是新的产业形态,新生产要素和新生产方式必然催生新的产业形态,如基于物理科学的硬科技产品、基于数学的数字技术产品、基于新技术衍生出的关联应用和服务等[6]。五是深度全球化,新经济以全球经济为导向,该经济模式打破地域和产业间的限制实现地域间和产业间的高度融合。新经济环境下的“新要素”“新技术”“新产业”“新生产方式”以及“深度全球化”必然会对国家、区域特别是国家高新区的高质量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在进行高质量发展内涵分析及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中考虑新经济的基本特征是有必要的。

1.2 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特征分析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新经济工作的根本要求。“高质量发展”迅速成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7]。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概括起来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高质量发展内涵的探讨,二是对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的研究。

对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的探讨,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见解。张军扩等[8]和何立峰[9]皆认为高质量发展不仅追求总量与速度,更应注重高效率、公平和绿色可持续的发展。金碚[10]认为,高质量发展是能够更好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真实需要的经济发展方式、结构和动力状态。钞小静等[11]认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动力、结构和效率三方面的约束,创新驱动、结构平衡和提升效率是打破这种束缚关键。任保平等[12]认为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应当包括经济发展、生态环境、改革开放、城乡建设以及人民生活等五方面的高质量。

关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徐慧瑞[13]从经济增长基本面、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综合衡量发展质量。蒋宁[14]从基础层、联系层、中间层与表现层4个层面,从质量效益、产城融合、对外开放、改革创新、区域魅力、绿色发展和区域协调共 7个维度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魏敏等[15]从动力机制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开放稳定共享、生态环境和谐和人民生活幸福五维度构建指标体系。任保平等[12]认为构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应从长期与短期、宏观与微观、总量与结构、全局与局部、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等方面综合考虑来。李金昌等[16]通过考察高质量发展内涵、借鉴国内外相关指标体系,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入手,从经济活力、社会和谐、创新效率、绿色发展和人民生活五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孟祥兰等[17]基于供给侧改革背景,以经济、创新、绿色、协调和民生五方面的发展高质量为一级指标构建指标体系,并以湖北16地市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发现,既有文献对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多基于比高新区更宏观的国家或区域层面,鲜有学者针对国家高新区层面进行研究。此外,我们还发现,有关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至少要考虑4个基本特征:(1)高质量发展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2)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根本理念;(3)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路径,追求经济、社会和环境等的均衡发展;(4)以创新为根本驱动力。这些均是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同时也是评价高质量发展水平重要指标。然而,较一般区域而言,高新区在新技术产业、技术含量水平、经济增长速度、发展规模和经济运行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发展层次上的位差[18],即高新区与一般区域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概而论的用这些宏观层面的高质量发展特征套用在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上显得较为笼统且缺乏针对性和准确性。鉴于此,本文首先分析概括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最后选取10家国家高新区进行实证分析。

1.3 新经济环境下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特征

基于既有文献对中国新经济和高质量发展的基本特征、内涵的分析,本文提出国家高新区新经济环境下高质量发展的“四化”特征,即智能化、平台化、生态化和国际化。

1.3.1 高质量发展的智能化

新经济环境下,新技术革命带来的产业变革正在全面展开,谋求规模和体系优势已不能满足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需求,发展新产业、升级现有生产方式、加快创造新优势并形成全球竞争力,才是立足数字化和智能经济时代的关键所在。具体来看,国家高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智能化具体归纳为“三新”:一是新动能,是那些已经显现的正在带来产业变革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如以5G为代表的新IT技术,AR、VR和人工智能技术,互联网、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技术,云计算、大数据和存储等技术;二是新产业,即基于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拓展出的新产业空间,如基于物理科学的硬科技产品、基于数学的数字技术产品、基于新技术衍生出的关联应用和服务等;三是新生产方式,即劳动依附于机器的传统生产转变为新经济时代数据驱动的生产和非人工的智能生产[6]。

1.3.2 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化

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创新驱动,在新经济环境下,创新经济生态的构建是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高质量生态化包括两方面的内涵,第一个方面是园区创新生态化:高新区是一个包含多元要素的创新经济生态系统,其生态化发展根本上取决于多元生态要素(包括人才、企业、创新服务机构以及创新产出等要素)间的良性互动,如人才的引进、高技术企业的培育引发专利授权、技术收入等创新产出增长,反过来,创新产出有效的促进生态系统中其他创新要素的良性发展。进一步地,创新生态系统更快更优的演变就会衍生出更大、更广、更多元的经济“范围”,形成生态意义上的“恒者恒强”的良性循环[6]。第二个方面是园区环境生态化:环境生态是创新生态的支撑,要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必须打造好自身的城市化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等[6]。只有构建良性发展的创新生态,保持宜居宜业的环境生态,才能彰显园区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才能形成有竞争优势的创新经济生态。

1.3.3 高质量发展的平台化

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平台化,即是面向制造业与互联网全面融合需求,以互联网和智能技术为支撑,以人、设备、技术和资本等要素的在线化和业务系统的集成化为基础,以研发、生产和孵化等能力的开放、交易为核心,以多方参与、高效协同和合作共赢的融通发展机制为纽带,推动企业生产制造全过程、全产业链、产品全生命周期全方位创新的开放式平台化发展[19]。结合国家高新区实际,高质量发展平台化强调:开放吸纳全球创新创业人才的空间场景;为科技研发和创新过程搭建资源链接及条件配置;整合可以高端赋能的集体服务;满足创新创业者开启新视野的资金支持或创新投资[6]。

1.3.4 高质量发展的国际化

国家高新区现已全面进入产品和服务国际化、组织国际化、要素国际化“三化并存”的发展新阶段,园区国际化不再是单纯的“引进来”和“走出去”,而是以人为核心、以创新创业为动力、以创新生态联系为本质的区域高端链接和辐射[20]。园区通过与更高级别的国际创新高地对接,以获取新的发展思路、发展机遇和一流的创新创业人才、技术、理念和模式,通过成果转化、企业扩张和园区共建,以及联合创新创业进行空间扩张和产业原创辐射[20]。

2 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构建及测算

2.1 指标体系构建

根据1.3节对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特征的总结,遵循科学性、可操作性等指标体系构建原则[21],本文以“四化”特征作为一级指标构建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2.2 评价对象与数据来源

评价对象的选择建立在两个选取标准之上:一是可借鉴性,以《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8》发布的评价结果为依据,选取在个别方面具有独树一帜作用的国家高新区作为样本,以评价为手段,总结优秀发展实践经验为目的,以期为全国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二是数据的可获取性,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存在部分国家高新区指标数据难以完整获取的问题。根据以上两标准,本文选取的评价对象为10家国家高新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上海张江)、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杭州高新区)、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高新区)、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广州高新区)、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深圳高新区)、武汉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武汉东湖高新区)、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都高新区)、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安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区(苏州工业园)。这些国家高新区的指标数据来源于《2018中国火炬统计年鉴》《2017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发展报告》《2017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8》以及《量子创新指数2018》等。

2.3 指标数据标准化

具体计算公式为:

2.4 高质量发展指标测算

本文采用线性加权法计算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评价值以及各级分项指标值,计算公式为:

3 测算结果分析

根据第2节的测算方法,可得到10家国家高新区4个一级指标的评价值和综合评价结果。但该评价结果的取值分布在(0,1)之间,而且各分项指标的数值更小,为了便于评价结果的分析,本文对原始评价结果进行扩大10倍的处理。表2是10家国家高新区具体的综合和分项指标得分及排名,可以看出10家高新区的每一项指标评分和各项指标评分的排名位置,从而能找出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表2 10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各维度评价表

从综合排名来看,高质量发展水平排名顺序依次是中关村、上海张江、深圳高新区、武汉东湖高新区、苏州工业园、广州高新区、杭州高新区、西安高新区、合肥高新区、成都高新区,这与科技部火炬中心通报的2018年度国家高新区评价结果有一定的变化。排名有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评价的最终价值目标有所不同,《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评价指标体系》致力于国家高新区创新能力的评价而不是直接对高质量发展的评价,创新能力是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驱动力,但不是其全部。从总体得分来看,排名前三的依次是中关村、上海张江和深圳高新区,其中中关村得分8.19,远远高于第二名上海张江,表明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出现了中关村一家独大的局面,而且各分项指标同样也存在此种现象。此外,位于综合得分均值(2.77)以上的高新区仅有三家,其他7家均处于平均水平以下,表明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不均衡(见图1)。从具体园区分项指标得分比重来看,排名后四位园区生态化比重较高、平台化缓慢增长,排名中间三位的园区平台化比重最高、生态化比重保持、智能化水平有所增长,而排名前三的园区平台化水平较高、智能化水平快速提升、生态化水平稳中有增,国际化水平在综合值增长的情况下保持。由此可以看出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是:初期达到高质量发展生态化,中期保持生态化的基础上平台化水平大大提升,后期在生态化、平台化继续保持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智能化和国际化。

图1 10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值及分维度维度评价值

图2进一步从各分项指标方面直观的展示了各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优势与劣势特征。考虑到中关村各项指标排名第一且比其他高新区评价值高出甚多,故未将其画入图2之中。

在高质量发展智能化发展方面(图2(a)),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中关村、上海张江和广州高新区,这三家高新区的瞪羚企业数量、独角兽企业数量和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总数分别占据了10家高新区总数的66.22%、82.43%和70.94%,占据了绝对优势。而排在后三名的合肥高新区、西安高新区和成都高新区,在这3个指标方面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在独角兽企业数量方面,合肥高新区和西安高新区均为0家,而成都高新区也仅有1家。从具体分项指标数据可发现,高技术企业数量越多的国家高新区瞪羚企业数量也越多,进而独角兽企业数量也较多;反之高技术企业数量越少的高新区瞪羚企业数量也越少,进而独角兽企业数量也越少。该规律给高新区智能化发展的启示是:智能化发展初期阶段,尽可能多的培育高技术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当高技术企业数量和体量达到一定水平时,将发展重点转向培育瞪羚企业,在一定的瞪羚企业数量基础上进而培育独角兽企业,并充分发挥独角兽企业“极化”带动作用,以衍生更多的高技术企业和瞪羚企业,最终实现园区智能化良性循环发展。

高质量发展生态化指标衡量国家高新区创新生态化和环境生态化两个方面。生态化指标排名前三名的分别是中关村、武汉东湖高新区和深圳高新区(图2(b))。其中,中关村环境生态化表现倒数第一,但凭借其强大的创新生态化指标表现使生态化指标总体得分仍稳居第一。武汉东湖高新区与深圳高新区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位,二者在创新生态化指标方面排名均在前三名之外,但环境生态化指标排名均在前三之内,从而保住了生态化指标的领先地位,这表明国家高新区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环境生态化的构建。生态化指标排在后三位的分别是广州高新区、成都高新区和苏州工业园,其中成都高新区主要是因为万人发明专利量少、硕士以上从业人员比例较低;苏州工业园和广州高新区的共同点是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较高;另外,广州高新区在硕士及以上从业人员占比、人均营业收入两个方面排名靠后,表明广州高新区在改善单位增加值综合能耗、吸引高质量人才、提升企业收入方面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在高质量发展平台化发展发面,排名前三的高新区分别是中关村、深圳和广州高新区(图2(c))。中关村的平台化指标虽然排名第一,但在科技财政投入和研发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例方面均排名倒数第一,因此中关村在平台投入方面有待提升;相反,深圳高新区和广州高新区在该方面投入较大。排名后三位的分别是成都高新区、西安高新区和合肥高新区,主要是因为该三家高新区在人才平台和金融平台方面表现均不足。

在高质量发展国际化发展方面,国际化水平最高的是中关村,其次是苏州工业园和上海张江(图2(d))。中关村各项子指标依然优势明显,苏州工业园和上海张江除了以欧美日专利申请量为代表的国际创新表现不足之外,其他指标均表现较为突出。国际化发展水平较低的高新区分别是杭州高新区、合肥高新区和深圳高新区,主要是因为杭州欧美日专利申请量、国际人才量较低,合肥高新区欧美日专利申请量和外资研发机构较少,而深圳高新区主要体现在国家贸易特别是技术服务出口占出口总额比例较低。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西安高新区和成都高新区国际创新和国际合作水平均较低,但二者不在后三名之内,主要是因为西安高新区和成都高新区在国家贸易方面表现较为突出,从而提升了国际化发展水平。

图2 10家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一级指标值

总之,从以上评价结果来看,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表现出以下特征:(1)各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相对不均衡,出现中关村一家独大的局面,而且10家国家高新区中,70%的园区高质量发展水平处于平均水平以下;(2)不同国家高新区具有不同的发展优势和特色,除中关村之外,上海张江智能化指标表现突出,武汉东湖高新区在生态化指标方面表现较好,深圳高新区在平台化指标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苏州工业园在国际化方面位居前列;(3)处在高质量发展不同阶段的国家高新区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按照排名顺序将10家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划分为初级(排名后4位)、中级(中间3位)和高级(前3位)阶段。初级阶段的发展特征是生态化发展水平较高,平台化发展水平次之,国际化和智能化发展水平较低;中级阶段,保持生态化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平台化水平大幅提升,国际化和智能化发展水平有所改善;高级阶段,保持生态化、平台化发展高位水平的基础上,智能化和国际化发展水平快速提高,这也体现了高质量发展从初级水平向高级水平上升的路径。

4 结束语

本文基于新经济环境下,在对既有的高质量发展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相关评价指标体系,总结出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四化”特征:智能化、生态化、平台化和国际化。并以“四化”为一级指标构建了包含11个二级指标和27个三级指标的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最后,以10家国家高新区作为评价对象进行实证研究,以验证本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本文构建的指标体系具有以下特点:(1)一般区域的高质量发展特征和评价指标与高新区并非完全匹配,本指标体系评价对象为国家高新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2)不同发展环境下高质量发展特征也不尽相同,指标体系的构建融合了新经济环境下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独特特征,如高质量发展的智能化、国际化等特征;(3)评价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如在指标赋权方面,本文采用EAHP法进行指标赋权,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一般主观赋权方法存在的诸如专家判断模糊性等的缺陷,也更有可操作性。虽然本文对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评价做了尽可能系统、详尽的探讨,但由于此方面的研究较少,缺少充足的理论和实践参考,难免有考虑不周的地方,只希望本研究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猜你喜欢

生态化高新区指标体系
成都市第十八中学校 建民族共同体 促生态化发展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皖北“民间艺术之乡”生态化发展机制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遂宁高新区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建筑工程造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探究
高新区:全国“双创”示范生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苏州市体育生态化发展保障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