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CS 动机模型的ESP 课堂口语教学设计
2021-04-23黄迎
黄 迎
(武昌工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65)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对外交流日益增多,不同行业越来越重视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s)知识储备和口语能力,以便直接参与对外交流。ESP教学自诞生以来,经历了五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语域分析(register analysis),此阶段聚焦于对含有专业词汇的文章进行理解;第二阶段为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对行业英语知识的获取从句子层面上升到篇章层面。前两个阶段均缺乏交际功能。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ESP发展出第三阶段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其重点在于分析语言使用的情景、交际过程中的目标、方式、内容及语言使用的技巧和功能,标志着ESP时代的真正到来。第四阶段是技能与策略阶段(skills and strategies),认为语言的使用都有一个推理过程,这一过程能使我们从语境中推断出一定的含义。与前两个阶段相比,这两个阶段并未改变其关注语言本身这一特点。随着当前第五阶段“学习中心法(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的到来,ESP的研究重心不再是关注最终的语言成品,而是转变为对学生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的重视。
语言学家H.Giles提出,具备二语习得动机是学好语言的决定性影响因素。“激发和保持学生对ESP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发现“其与自己切身相关”,同时相信自己“有能力和信心去学好它”,最终实现“学习成就感与满足感”,对于提升ESP口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这正与ARCS动机模型的四因素相契合。将探讨如何在ESP口语教学中应用此动机模型,使得教学效果最大化。
一、ARCS 动机模型设计理论
1983年,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John M.Keller教授在Dick和Carey 基于需求分析设计的教学设计模型的基础上,结合 Gagne的教学事件,提出ARCS动机模型,具体的动机策略于1987年发表在《Development and Use of the ARCS Model of Motivational Design》一文中。ARCS动机模型具体指的是学生的学习动机受到注意(Attention)、切身性(Relevance)、自信心(Confidence)和满足感(Satisfaction)四个元素的影响。[1]
1.注意
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并维持注意和兴趣是先决条件。学生会被新鲜的、特别的、不一致的或不确定的事物所吸引,也会被符合个人兴趣的事物吸引。为了吸引并维持学生注意,教师可以运用新奇的、符合学生兴趣的或意料之外的事情,使学生产生“认知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学习目标和内容的探究欲望和积极行动。
2.切身性
无意注意具有非持久性的特点。学生的注意被吸引后,要实现学生自发注意,用意志努力抵抗干扰,维持注意持久度,需要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内容和目标与自身的相关性。切身性分为目的指向切身性和过程指向切身性。前者以开展活动的目的为导向,旨在从功利主义或实用主义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教学内容的价值,如分析学习内容对未来生活目标的实际帮助。过程指向切身性关注学习过程中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需求的契合。例如,对高成就需求的学生,具有适度挑战性、可达成的目标对于他们非常重要,更倾向于选择允许自己设立目标和标准的教学模式,对学习结果能独立负高度责任,而高亲和需要的学生倾向于规避教学设计中的竞争性活动,更愿意在合作情境中学习。教师从不同的维度出发,结合学生立场对教学的切身性进行阐释,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能产生积极的作用。
3.自信心
教学过程中学生对成功的自信,能使学生对学习效果产生积极的期望。一方面,影响自信心的首要因素是能力知觉。当学生对自己与学习任务要求的能力有正面评价时,他们的动机更有可能被激发。另一方面,控制知觉也会影响自信心。当学生相信其个人选择和努力能对学习效果正相关时,他们会更自信,更利于学习行为的持续性,对成功的期望会更坚定。
4.满足感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学生预期来评价行为后果,帮助学生形成正面的认知评价,塑造并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尽可能地使学生感受到完成任务后产生的自我认可和能将学习成绩置于学生自我控制之下的成就感。如果付出主观能动性后,学生学习行为的结果与其主观积极的期望一致,那么学生的动机就会被激发,更进一步形成持续性动机。
总而言之,ARCS动机模型的四元素具有层次递进性,体现了动机激发的操作顺序关系。首先,教学活动之初,个体对学习任务产生的注意和兴趣越强,越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其次,从学习结果和学习方式上让学生理解这项任务与其密切相关;再次,恰当的设计任务,使学生在活动进行中相信自己有能力取得较好的学效果;最后,学生从个体内部和外界反馈中能体验完成学习或工作任务后的成就与满足感,为实现长期学习目标付出持续的努力。
二、ARCS 动机策略在ESP 课堂口语教学中的建构
ESP口语教学要将专业知识融入口语教学中,就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注重对学生动机的调动,使学生产生主动交际的意愿和自主学习的意识,如图1所示。
图1 ARCS 动机模型在ESP 口语教学各教学环节中的应用模式
1.口语教学活动准备阶段
ESP的学习动机与通用英语的学习动机的最大不同在于对专业的兴趣。[2]ESP口语教学强调交际,学生被动输入的课程设计,既无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又使学生学习参与口语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低,很难保持其学习兴趣及热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在对课堂活动进行准备和设计时,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充分借助现代化教学设施和丰富的线上资源,营造逼真的ESP口语环境。从以图片、故事等方法实现课程引入,到口语活动的组织形式都可以采用多元化的交际性教学方法,如游戏法、角色扮演法、头脑风暴法等,改变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使学生动机得以激发并维持。
ESP语料选择不当也容易导致学生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合理性产生怀疑,从而失去对ESP口语学习的注意。随着ESP课程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的不断深入,许多专业口语数据库应运而生,如密歇根学术英语口语语料库(MICASE)、维也纳—牛津国际英语语料库(VOICE)、英国学术英语口语语料库(BASE)等。这极大地增强了相关ESP口语语料的真实性和科学性,恰当地选择相关语料,能更进一步完善教学大纲,满足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2.课堂活动启动阶段
在课堂活动启动时,向学生展示该学习活动与他们息息相关,并相信在参与的过程能感受到学习的真正价值,自觉行动,实现“切身性”策略所指的将学习目标与学生的需求、兴趣和个体主观学习目标的融合。因此,在ESP口语活动启动时,宏观上,教师要帮助学生从时代发展所需的角度理解ESP口语学习的意义;微观上,ESP口语教学的目标设计和具体内容上,教师要依据社会生活中实际应用场景,设计和组织课堂内ESP口语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认识到该活动与其未来生活经验相关,从而自发认同具体的口语活动的学习目标和价值。
口语活动设计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学习者为中心,从学生立场出发,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及思维密切相关的内容,将学习内容与个体生活情境或个人目标结合起来,比如用英文求职面试,让化学专业学生观察身边常见的物体,分析具体化学物质在生活中的应用,或者在会计专业ESP课堂上,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房屋、汽车买卖交易,让学生团队合作,分析其中应缴税收种类和额度等。这些主题活动可以以PPT的形式主题汇报,也可以以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开展。总之,通过这些与自己切身相关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可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在个人主动性的驱动下,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收集专门用途英语知识的能力。
3.学生参与阶段
自信是第一生产力。专门用途英语的专业词汇较多,口语话题实践性强,若学生英语基础不够扎实,则很容易在学习过程中丧失信心。教师可以依据ESP学习目标和不同的任务难度,从易到难开展口语活动,帮助学生设置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先实现专业词汇输入,再到开展简短交际,然后鼓励学生进一步收集信息,丰富交际内容。
教师在任务设计上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基础,实现个性化教学,让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努力完成任务,实现成长。学生不是教师知识灌输的对象,而是在真实情境的任务驱动下积极主动的意义建构者。[3]口语活动目标的设置越符合学生的当前ESP口语水平和知识储备,活动难度逐步进阶区分越明确,就越容易实现,也就越容易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例如,结合学生不同的口语水平,口语交际的目标时间可以设置为1至5分钟不等;专业词汇匮乏的学生可以扩大词汇储备,口语流利的同学可以争取表达多样化、地道化。学生一旦发现目标切实可行并能够完成时,自信心建立的同时,学习动机也快速增强。
4.评价反馈阶段
教师通过合理评价和肯定,激发学生学习满足感,自发形成持续性学习动机,让学生体会学习成功的愉悦感和满足感,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满足感的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学生获得了外部对其学习成果提供的正面反馈,如通过考试或比赛,学生发现自己口语能力考核排名提升,或者受到了老师、同学的赞扬;二是学生通过学习后,进行自我评估时获得了学习目标达成的自我成就感,如学生感觉到通过ESP口语教学,对于职场所需的口语交际不再紧张,知识储备也日益丰富和熟练,口语交际能力确实增强了。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成就感,帮助学生进一步形成持续性学习动机,教师可以通过很多方式在ESP口语教学中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帮助学生记录学习过程,对于确有进步的同学,创造适当的情境,让学生适时进行复盘,使其看到自己的进步,并及时表扬。教师也要充分关注到未能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引导学生把成功和失败归因为内在、不稳定的可控因素——努力程度,以使学生在成功时增强学习信心,失败时加倍努力;避免把成败归因为内在、不稳定的不可控因素——能力,使学生因怀疑自己的能力而放弃努力。[4]并给予适时的提点和鼓励,或结合个体目标,采用“个别化”的积极评语来有效地激发其学习满足感。
三、结语
良好的学习动机是ESP口语学习的驱动力。ARCS动机模式为教师提高教学效果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提供了系统的方法和有效的指导。在ESP口语教学中,基于ARCS动力模型开展口语教学设计,充分做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的基本职业能力素质追求为指导,提升了学生的注意力、切身性、自信心和满足感,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发的渴求,有效激发、维持并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持续性动机,使学生ESP口语习得信心更强,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