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一主+四次”格局下的金衢丽城市团发展构想

2021-04-23孟祥林

中国名城 2021年4期
关键词:磐安县龙游县武义县

孟祥林

(华北电力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保定 071003)

引言

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这些城市群都需要突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在更大腹地内构建起一体化的城市体系。三个城市群在沿海地区沿北中南布局,成为国家城市群体系建设的三股强大动力。城市群需要核心城市拉动,并且在核心城市引领下构架起多层次的城市体系。在如上3个城市群中,唯独在京津冀城市群建构过程中,河北省与京津间形成“空心拳头”的行政区划关系,长期以来存在着有关“环京津贫困带”的研讨。以北京的通州区和廊坊的“北三县”构建的北京副中心和以河北省雄安新区为核心构建起来的雄安新区,使得京津冀逐渐走出长期以来的发展困境,在城市体系的解构与建构过程中,加强以京津大都市为核心的多层次城市体系间的关系,并据此构建起突破行政区划限制的“一核+两轴+多节点”的城市体系布局。与京津冀城市群类似,长三角城市群也正在以上海市为核心,构建起通过整合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等部分区域的跨行政区划的城市体系。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问题一直是学界讨论的重要论题。长三角城市群已经以上海为中心形成了辐射圈层[1],并且城市群建成区逐渐向西北部迁移[2],城市群的格局也在围绕“一核+两群”,即上海市、宁苏徐城市群、杭甬城市群进一步发生变化[3]。在进一步建构完善的城市体系并向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发展过程中[4],政府与市场间的关系需要进一步理顺,为创新城市群内的亚城市圈优化路径[5]。在长三角城市群中,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镇江市、南京市、杭州市、嘉兴市、湖州市、绍兴市、宁波市等城市与上海市整合在一起,形成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为了加强核心城市在腹地内的影响力,需要加强以区域中心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的建设[6],促进城市群按照点状、线状和面状的三种扩张模式[7]由“单核引导”向“单核+多中心支撑”的网状结构转变[8]。城市群在这种情况下也开始由行政等级结构布局转向扁平式布局,由计划发展转向泛化发展,由外延式发展转向内涵式发展[9]。自从1982年提出建设长三角城市群以来,以上海市为核心的城市群的辐射范围在不断拓展。2019年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长三角城市群辐射范围22.5万km2,要按照都市圈同城化和协调联动的方式建设城市群[10]。研究认为,城市密集地区的增长伴随着集聚和扩散两种过程,极化效应通过局部聚集使区域走向不平衡,扩散效应则有利于推进全域城市化进程,集聚过程具有明显的中心指向和交通指向,扩散过程遵循梯度扩散规律[11]。在长三角城市群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核心城市的极化效应呈现显著下降的趋势[12],围绕核心城市正在形成多中心结构模式,这是大城市在广泛腹地内构建城市联盟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城市化发展到较高水平阶段的时空演化规律[13]。长三角城市群已经形成以上海为核心,以苏州、杭州、宁波、南京为次核心的多核心圈层结构,通过组团式协同实现多中心的城市群空间格局是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趋势[14]。长三角城市群在进一步发展过程中,仍然需要进一步推进腹地内中低等级中心地与区域中心城市间的互动水平,在腹地内构建起次级城市团,不但要处理好省域行政单元内部间的联系,也要处理好省域行政单元内中心地间的关系,以上海为中心形成苏锡常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和宁波都市圈,并形成沿海城市带、沿江城市带和“上海市—杭州市—金华市”城市带。金华市以及以金华市为核心的通过整合“衢州市+丽水市”形成的“金衢丽”城市团在推进沪杭金城市带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基于城市群发展规律前瞻性地探索金衢丽城市团的建构方式,从而在杭州都市圈内形成以金衢丽城市团为核心的副中心,与宁波都市圈、温州都市圈进行高效互动,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聚集均衡多节点城市体系的构建

1.1 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聚集均衡

城市是区域的核心,依托区位、交通等优势聚集整合资源,成为区域经济的增长点。资源在聚集中能够节省成本从而拓展利润空间,区域经济在聚集作用下出现极化效应。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和城市中心区的发展空间变得狭窄,可变资源向单位不变资源继续投入过程中,就会存在更多竞争者,争夺有限资源的竞价行为会不断抬高地租,获利能力较低的资源在城市中心区因竞争力不足转向城市边缘区布局,资源只要净边际收益为负,就会一直向城市边缘区寻找有利区位。因此,地租是距离的减函数。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处于均衡状态的点是资源在腹地内布局的边界,资源为了谋求较高的盈利水平,必须选择在该界以外更远的地方布局,当更多资源作出这种选择时,在距离核心城市主城区一定空间之外的区位上就会因资源重新聚集而产生次级中心,用以分摊核心城市的职能,于是在中心城市腹地内就会出现多个次级中心地与其高效呼应,城市体系的发展格局就会由单中心转化为多中心,城市体系的发展格局由单中心平衡转化为多中心平衡[15]。

1.2 跨行政区划构建城市体系

城市发展过程遵循经济规则,在从单中心发展格局转向多中心发展格局的过程中,中心城市对腹地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这就需要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在更大腹地内形成协同发展的城市体系。长期以来,中国的城市体系多是以行政区划为边界构建,这种发展模式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当邻近的两个行政单元城市化水平差异明显时,行政区划边界一侧存在过度城市化的同时,另外一侧却存在城市化不足的问题,由于存在行政区划阻隔,城市化水平较低的行政单元不能吸收行政区划较高一侧的红利。突破行政区划限制构建起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一体化的城市体系[16],能够促进邻近行政单元内中心地间的互动水平,通过借力发展在解决大都市发展过程中因资源聚集不经济造成的城市病的同时,邻近行政单元的城市发展格局得到优化,中心城市的职能能够在更大腹地内疏解,腹地内激发出的更多增长点能够成为全域城市化水平提升过程中的新隆起。

1.3 构建副中心呼应核心城市

副中心城市能够分解核心城市的职能,与核心城市形成互补发展的格局,副中心城市与核心城市能够通过便捷的交通通道连接在一起,实现异地同城化。核心城市当布局在区域的几何重心区位上时,能够均匀地对腹地内的中心地施加影响。但是当核心城市偏离区域的几何重心时,核心城市的影响力在距离衰减的作用下,不同方向上的影响最远距离就存在较大差别,城市化状况也会出现非均衡状态。在距离核心城市的适当区位上设置副中心,能够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在省域行政单元内可以设置一个或者两个副中心城市,通过分摊核心城市的部分职能,改变资源在腹地内的流向,完善区域中心城市在腹地内的布局状况。在适当情况下,通过介入行政力量,依托乡镇中心地构建起次级城市团。设置副中心是世界城市化进程中的通行做法,新宿和涩谷、金丝雀码头、荃湾等分别是东京、伦敦、香港的副中心[17]。副中心城市与核心城市高效呼应,使区域城市体系布局更加合理,在腹地内可以形成“多中心—多层次”的城市体系。

图1 “一主+四次”格局的浙江城市体系

2 浙江省城市团“一主+四次”发展构架与金衢丽副中心发展构想

2.1 “一主+四次”的浙江城市团发展构架

浙江省的区域中心城市集中分布在浙江省北部和南部两个区域,北部区域由“杭州市+湖州市+嘉兴市+绍兴市+宁波市+舟山市”整合在一起,南部区域由“金华市+衢州市+丽水市+台州市+温州市”整合在一起。在构建城市团的过程中,既要在南北两个区域分别构建子城市团,也要在两个子城市团间构建连接通道,推进全域城市化进程,在省域行政单元内形成“一主+四次”的发展格局。“一主”即“杭州市+嘉兴市+湖州市+绍兴市”整合在一起形成的子城市团,在浙江省城市团中发挥着引领和核心作用;“四次”即宁波子城市团、金华子城市团、温州子城市团和台州子城市团。嵊州市、天台县、临海市、仙居县、磐安县等布局在“一主+四次”围成区域的中间,在各子城市团间发挥着连接作用。“一主+四次”格局下的五个子城市团围成湖衢温三角形,湖州市、衢州市和温州市是该曲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将区域中心城市连接在一起:“湖州市—杭州市—诸暨市—浦江县—金华市—衢州市”城市链(“湖衢链”)将杭州市与金华市连接在一起,成为浙江省城市团北端与南端连接在一起的一条主导城市链;“衢州市—遂昌县—松阳县—丽水市—青田县—温州市”城市链是浙江省城市团南部区域的一条主导城市链,将省域行政单元西南角的衢州市与东南角的温州市连接在一起,丽水市成为城市链上的节点;“湖州市—嘉兴市—宁波市—宁海县—三门县—台州市—温州市”城市链是曲边三角形上最长的一条城市链,将嘉兴市、宁波市、台州市、温州市连接在一起。根据子城市团间的联系,要通过“分步+分区”[18]的方式构建起三个组合城市团:其一是杭甬城市团,由“杭州市+湖州市+嘉兴市+绍兴市+宁波市+舟山市”整合在一起形成;其二是温台城市团,由“温州市+台州市”整合在一起形成;其三是“金衢丽”城市团,由“金华市+衢州市+丽水市”整合在一起形成。在如上组合城市团的基础上,要形成多条城市链将曲边三角形的边缘与中心区域整合在一起:其一是“浦江县—义乌市—东阳市—永康市—缙云县—丽水市”城市链(“浦丽链”);其二是“诸暨市—嵊州市—宁波市”城市链(“诸宁南链”);其三是“诸暨市—绍兴市—余姚市—宁波市”城市链(“诸宁北链”),在湖州市、杭州市和宁波市间形成曲边三角形的鼎足发展构架;其四是“缙云县—仙居县—临海市—台州市”城市链(“缙台链”);其五是“义乌市—嵊州市”城市链(“义嵊链”);其六是“嵊州市—天台县—临海市”城市链(“嵊临链”)。浦丽链与“衢州市—浦江县”城市链、“衢州市—丽水市”城市链整合成三角形城市环,在促进金衢丽城市团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诸宁北链和诸宁南链将宁波市与湖衢链连接在一起。缙台链将金衢丽城市团与温台城市团连接在一起。义嵊链、嵊临链和诸宁南链是以嵊州市为中心的城市链,将嵊州市与湖衢温三角形的边缘连接在一起,能够尽快转变湖衢温三角形区域的城市化状态。

2.2 “一主+四次”格局下金衢丽副中心发展构想

从图1可以看出,金华市位于浙江省行政区划的中心,在推进省域城市团建设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需要以金华市为核心将浙江省中部区域不同层次中心地整合在一起。“一主+四次”发展格局下的“一主”与“四次”通过湖衢温三角形整合在一起,但是“一主”在推动全域城市化水平提升的过程中,由于南北跨度较大,导致杭甬城市团与温台城市团、金衢丽城市团的整合程度不够高。在推动省域城市化水平提升过程中,除了需要加强“一主”的核心引领作用外,还要尽快完善金衢丽城市团曲边三角形发展构架,不但要加强金华市中心地与兰溪市、义乌市、武义县等的整合程度,也要进一步完善“金华市—龙游县—衢州市” “金华市—武义县—丽水市” “金华市—义乌市—东阳市”等城市链的建设,以金华市为中心构建浙江省城市团的副中心,龙游县、武义县和义乌市分别是“金华市—衢州市” “金华市—丽水市” “金华市—东阳市”等城市链上的节点,在以金华市为中心的腹地内形成辐聚状城市团发展构架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金华市在履行浙江省城市团的副中心职能过程中,首先需要完善自身行政区划内的城市体系建构,沿“金华市—义乌市—东阳市”一线构建起主轴城市链,在此基础上将行政区划划分为三个子片区:其一是“金华市+兰溪市+武义县”子片区,通过金华市带动兰溪市、武义县发展,尽快将兰溪市、武义县中心地与金华市中心地整合在一起;其二是“义乌市+浦江县+永康市”子片区,由义乌市带动浦江县和永康市发展,目前浦江县和义乌市的主城区已经连接在一起,在进一步完善“浦江县—义乌市—永康市”城市链的过程中,关键是将义乌市与永康市间的“唐先镇—赤岸镇—象珠镇”连接在一起;其三是“东阳市—磐安县”子片区,通过“东阳市—横店镇—马宅镇—磐安县”连接在一起。如果以上三个子片区在进一步发展过程中紧密联系在一起,城市团的主轴链也会在“金华市—义乌市—东阳市”城市链的基础上,发展出“金华市—永康市—磐安县”城市链,成为金华市城市团的核心区域,将南侧的武义县和北侧的兰溪市、浦江县整合在一起,“一个核心+三个子片区+两条主城市链”的发展格局形成,更好地与金衢丽城市团内的其他中心地整合在一起,在浙江省城市团中发挥副中心的作用。

3 金华市城市团发展构架与以金华市为中心的跨行政区划城市链的构建

3.1 金华市城市团发展构架:枣核北链+枣核南链+主轴城市链

图2 金华市城市团发展构架示意

根据前文,金华市城市团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以金华市为核心将兰溪市、武义县、浦江县、义乌市、永康市、东阳市、磐安县整合在一起,按照“分步+分区”的方式将整个行政区划分为三个子片区,金华市、义乌市和东阳市作为子片区的中心,沿东西方向贯穿金华市,形成“金华市—义乌市—东阳市”城市链。在金华市中心区域最终形成枣核形城市环和外展枣核形城市环(图2):前者由“苏孟乡—金华市—赤松镇—傅村镇—上溪镇—义乌市—东阳市—城东街道—湖溪镇—磐安县”城市链(“枣核北链”)和“苏孟乡—安地镇—雅畈镇—武义县—泉溪镇—桐琴镇—永康市—石柱镇—芝英镇—方岩镇—新渥镇—深泽乡—磐安镇”城市链(“枣核南链”)围成;后者由“兰溪市—白龙桥镇”+“枣核南链”及“兰溪市—香溪镇—马涧镇—柏社乡—梅江镇—横溪镇—浦南街道—后宅街道—福田街道—廿三里街道—东阳市—城东街道—湖溪镇—马宅镇—磐安县”城市链(“主轴城市链”)围成。在外展枣核形城市环基础上形成“兰溪市—灵洞乡—罗店镇—赤松镇—塘雅镇—孝顺镇—赤岸镇—南马镇—磐安县”城市链,将金华市的西端与东端连接在一起,同时还要完善“浦江县—浦南街道—义乌市—义亭镇—赤岸镇—唐先镇—象珠镇—永康市”城市链,将金华市的北端和南端整合在一起,在金华市东端、义乌市中南端,由“赤松镇—傅村镇—上溪镇—义乌市”城市链、“义乌市—义亭镇—赤岸镇”城市链、“赤松镇—塘雅镇—孝顺镇—赤岸镇”城市链围成的三角形区域,成为金华市中心地与腹地内的县(市)级中心地连接在一起的节点,依托三角形区域,将画水镇、赤岸镇、唐先镇、澧浦镇等整合在一起,成为金华市行政单元内城市化的隆起。在如上发展构架中,通过枣核形城市环带动外展枣核形城市环,金华市行政单元内的所有县(市)级中心地整合在了一起。“分区+分步”发展构架的目标在于尽快解决金华市中心地因布局在行政区划西端而不易带动全域城市化水平提升的问题,通过“以西带东+中心隆起+带动边缘”的发展模式,为全域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搭建起了平台,也为完善“金华市—衢州市”城市链、“金华市—丽水市”城市链提供了条件。

3.2 以金华市为中心的跨行政区划城市链的构建

3.2.1 “金华市—衢州市”城市链:依托主导城市链发展S链和双环

“金华市—衢州市”城市链是将金华市与衢州市连接在一起的重要通道,在构建城市链过程中需要依托区域中心城市整合县级中心地,并且要充分发挥乡镇中心地的底层支撑作用,该城市链在进一步完善过程中需要尽快推进如下三个方面:其一是构建金华市城市环和澧汤链;其二是构建龙游县城市环;其三是构建衢州市城市团和C形城市链。

第一,衢金链主导下的金华市城市环与澧汤链。

“金华市—衢州市”城市链是金衢丽城市团中将金华市与衢州市连接在一起的城市链,根据金华市与衢州市间的关系以及腹地内乡镇中心地的分布情况,可以进一步完善城市体系发展构架(图3)。在该发展构架中,“沟溪乡—姜家山乡—衢州市—高家镇—詹家镇—龙游县—湖镇镇—汤溪镇—蒋堂镇—白龙桥镇—乾西乡—金华市—澧浦镇”城市链(“沟澧链”)是将金华市与衢州市连接在一起的主导城市链(“衢金链”)。以衢金链为基础,要分别在金华市主城区、龙游县和衢州市主城区内以乡镇中心地为依托完善子城市团。在金华市主城区,要分别以罗店镇、澧浦镇、雅畈镇、汤溪镇为中心构建起次级城市团,在行政区划的北、东、南、西等方向上形成增长点,随后构建起“罗店镇—曹宅镇—孝顺镇—澧浦镇—岭下镇—江东镇—雅畈镇—乾西乡—竹马乡”城市环,并进一步完善“澧浦镇—茭道镇—履坦镇—沙畈乡—岭上乡—汤溪镇”城市链(“澧汤链”),汤溪镇成为将金华市主城区与龙游县连接在一起的节点。在进一步发展中,汤溪镇作为金华市西侧的增长点,将“洋埠镇+罗埠镇+蒋堂镇+琅琊镇+岭上乡+莘畈乡”整合在一起,成为金华市主城区与龙游县间连接的节点。

第二,“一核+三次”格局与拓展的龙游县城市环。

龙游县南北狭长,依托县级中心地在腹地内形成塔石镇、湖镇镇、溪口镇三个次级中心:以塔石镇为中心将“佛山乡+横山镇+模环乡”整合在一起,形成龙游县北端的次级城市团;以龙游县中心地为核心将“詹家镇+小南海镇+湖镇镇+社阳乡”整合在一起,形成龙游县中部的次级城市团,成为将金华市的汤溪镇与衢州市的高家镇连接在一起的节点;在龙游县的南端,以溪口镇为核心将“庙下乡+沐尘乡+大街乡+罗家乡”整合在一起,构建起龙游县南端的次级城市团。与衢州市东端的高家镇连接在一起,在龙游县中心地腹地内形成“塔石镇—湖镇镇—溪口镇—高家镇”城市环,在“一主+三次”的基础上拓展为“一主+四次”的发展格局。龙游县成为将金华市主城区与衢州市主城区连接在一起的节点,在发展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两条城市链:其一是“莲花镇—塔石镇—模环乡—洋埠镇—汤溪镇”城市链,与“澧汤链”连接在一起形成S形城市链;其二是“龙游县中心地—罗家乡—溪口镇—庙下乡—大周镇—高家镇—莲花镇—小南海镇”城市环,将龙游县与衢州市东端整合在一起,形成拓展的龙游县城市环。

第三,“一主+四次”的衢州城市团与C形链。

衢州市位于沟澧链的西端,需要通过构建“一主+四次”的城市团格局,与龙游县整合在一起,“四次”分别是围绕衢州市核心城区的杜泽镇、高家镇、廿里镇、石梁镇,沿“杜泽镇—莲花镇—高家镇—全旺镇大周镇—廿里镇—航埠镇—石梁镇—九华乡—周家乡”形成城市环。莲花镇和全旺镇分别是“杜泽镇—塔石镇”“高家镇—罗家乡”的连接点,通过两个连接点将龙游县与衢州市连接在了一起(图3)。在“一主+四次”的发展构架中,杜泽镇和高家镇的发展秩序先于石梁镇和廿里镇,主导发展方向选择向东,通过金华市和衢州市“两端挤压”的方式共同推进龙游县的城市化进程。高家镇、汤溪镇分别成为“衢州市—龙游县” “龙游县—金华市”间的节点,通过高家镇连接云溪乡、詹家镇,进而与衢州市、龙游县连接在一起;通过汤溪镇连接湖镇镇、“蒋堂镇+白龙桥镇+乾西乡”,将金华市与龙游县连接在一起。“衢州市主城区+龙游县+金华市主城区”在如上发展构架中形成了“C链+S链+双环”的发展构架。在汤溪镇处,通过“龙游县—湖镇镇—汤溪镇”城市链、“汤溪镇—蒋堂镇—白龙桥镇—金华市”城市链,将S链与双环连接在一起,汤溪镇也会成为将“罗埠镇+蒋堂镇+琅琊镇+莘畈乡+社阳乡+湖镇镇+洋埠镇”整合在一起的次级中心,最终与龙游县中心地整合在一起,在金华市主城区与衢州市主城区之间,形成城市环的增长点,沟澧链上“两端挤压、中间膨胀”的发展模式进一步得到完善。

3.2.2 “金华市—丽水市”城市链:月牙区域为主导的城市链

图3 “金华市—衢州市”城市链示意

“金华市—丽水市”城市链是构建金衢丽城市团过程中的另外一条重要通道。通过“金华市—履坦镇—武义县—新宅镇—太平乡—丽水市—黄村乡”城市链(“金黄链”)将金华市、武义县和丽水市连接在一起。武义县是将金华市与丽水市连接在一起的节点,武义县的城市化状况会影响金黄链的发展质量。在完善武义县城市体系的过程中,要逐渐形成柳城镇、王宅镇两个次级中心,分别在武义县南端和武义县中部地区将“三港乡+大溪口乡+西联乡+桃溪镇+坦洪乡”整合在一起和将“新宅镇+大田乡+俞源乡+白姆乡”整合在一起,柳城镇、王宅镇分别成为武义县主城区向行政区划中南部拓展城市影响力的次级中心,与丽水市行政单元内的老竹镇一起,构成“武义县主城区—白姆乡—俞源乡—桃溪镇—西联乡—柳城镇—大溪口乡—三港乡—老竹镇—丽水市”城市链(“武丽链”),成为金黄链中段的辅链。为了进一步拉近金华市主城区与丽水市间的关系,除了如上论及的金黄链、武丽链外,还要进一步完善“白碧链”,即“白姆乡—王宅镇—大田乡—新宅镇—仙渡乡—丽水市—碧湖镇”城市链,将武义县的中部与丽水市城市团整合在一起。根据如上思考,雅溪镇、老竹镇将成为丽水市向北发展的重要次级中心,在通过武义县与金华市对接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金衢丽城市团在完善浙江省城市体系过程中,不但需要加强金华市、衢州市和丽水市间的联系,还要在各自行政单元内完善不同层级中心地间的联系。丽水市是金衢丽城市团向东南拓展的触角,在完善城市团建构过程中,除了要专注向北发展,将雅溪镇和老竹镇发展成为节点外,还要将碧湖镇发展成为次级中心,依托碧湖镇拉动丽水市主城区南端的城市化进程,沿“仙渡乡—丽水市—碧湖镇—老竹镇—雅溪镇—仙渡乡”构建城市环,将丽水市中心地与雅溪镇、老竹镇、碧湖镇整合在一起,在行政单元内形成丽水市主城区与次级城市团高效互动的发展格局。根据如上发展思路,金黄链与武丽链组成的月牙形区域成为金华市主城区与丽水市主城区连接在一起的纽带,“白姆乡—王宅镇—大田乡—新宅镇—仙渡乡—丽水市”城市链与“白姆乡—桃溪镇—西联乡—柳城镇—三港乡—老竹镇—丽水市”城市链组成的枣核形区域成为将武义县与丽水市整合在一起的纽带。金黄链的完善不但需要武义县发挥好连接作用,也需要依托乡镇中心地构建起次级城市团,次级中心在整合腹地内的乡镇中心地形成的次级城市团的质量会影响金黄链的发展样态。

3.2.3 “金华市—磐安县”城市链:金磐北链+金磐南链+节点城市团

在以金华市为核心构建金衢丽城市团的过程中,金华市通过向东发展将义乌市、东阳市、磐安县、永康市、武义县整合在一起,在浙江省中心区域创造城市化的隆起。金华市主城区在向东扩大辐射力的过程中,要形成三条主导城市链:其一是“金华市—金东区—澧浦镇—赤岸镇—画水镇—南马镇—马宅镇—磐安县—窈川乡—方前镇”城市链(“金方链”);其二是“金华市—赤松镇—曹宅镇—源东乡—义乌市—东阳市—湖溪镇—磐安县”城市链(“金磐北链”);其三是“金华市—江东镇—履坦镇—永康市—方岩镇—新渥镇—深泽乡—磐安县”城市链(“金磐南链”)。三条城市链为金华市主城区向东、向东北和向东南方向扩展影响力。金方链将澧浦镇、赤岸镇、南马镇、马宅镇等串联在一起,成为金方链上的四个节点。在如上四个节点中,磐安县中心地依托县级中心地,将“横店镇—湖溪镇—双溪乡—窈川乡—深泽乡—千祥镇—南马镇”整合在一起,成为金华市向东拓展过程中一个新的增长点。赤岸镇是另外一个增长点,赤岸镇能够将“佛堂镇+画水镇+唐先镇+象珠镇”整合在一起。赤岸镇位于义乌市的最南端,在将金华市主城区、义乌市南端、东阳市西南端、永康市西北端、武义县北端整合在一起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以赤岸镇为核心已经形成了辐聚状的交通网络,为以赤岸镇为核心构建节点城市团奠定了基础。金磐北链和金磐南链围城的区域内,赤岸镇节点城市团在远期发展中能发挥重要作用,需要对赤岸镇城市团进行前瞻性设计。磐安县是金华市向东拓展的重要节点,目前金华市与台州市建立联系的重要通道是“金华市—永康市—仙居县—临海县—台州市”,只有磐安县才能够将永康市和仙居县与义乌市整合在一起,但磐安县不在“金华市—台州市”主导城市链上,需要在永康县、仙居县和磐安县之间形成鼎足发展的构架,成为金华市与台州市之间的增长点。因此,不但需要以磐安县中心地为核心将腹地内的乡镇中心地整合在一起,还要在更大腹地内考虑构建城市链的问题。要通过完善三条城市链,使腹地内更多的乡镇中心地以磐安县为核心整合在一起:其一是“东阳市—歌山镇—东阳江镇—九和乡—尚湖镇—方前镇”城市链;其二是“方岩镇—冷水镇—仁川镇—双峰乡—盘峰乡—大盘镇—方前镇”城市链;其三是“东阳市—画水镇—唐先镇—古山镇—方岩镇”城市链(“东方链”)。东方链将金磐北链与金磐南链连接在一起,“东阳市+义乌市” “永康市+方岩镇”分别成为金磐北链和金磐南链上的两个重要节点,与磐安县构成曲边三角形。这样的发展格局中,同样能彰显以赤岸镇为核心的次级城市团的重要性。

4 关于金衢丽城市团的进一步讨论

在杭州市城市体系进一步发展过程中,“一主+四次”的发展格局会更加有利于全域城市化水平的提升。金华市通过浦江县、诸暨市与杭州市连接在一起。以金华市为核心,已经与杭州市、宁波市、台州市、温州市和衢州市等建立起了通达性较高的交通通道。金华城市圈与杭甬城市圈在浙江省城市体系建构中将同时发挥作用,金衢丽城市团也将会成为杭州市的副中心,在推动浙江省南部城市化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其中有些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讨论。

4.1 建设金衢丽城市团需要以省域城市团为背景

杭州市作为浙江省城市体系的核心,分布在行政区划的西北角,在拉动全域城市化水平提升的过程中,需要在距离杭州市合适的区位上布局副中心。金华市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通过构建金衢丽城市团能够更好地履行副中心职能。金衢丽城市团的构建,不但需要加强金华市与衢州市、丽水市间的关系,也要加强与兰溪市、浦江县、义乌市、东阳市、磐安县、永康市、武义县间的联系。首先要完善行政单元内县(市)级中心地与金华市中心地间的联系,而后完善与衢州市、丽水市间的联系。金华市通过“分区+分步”方式完善城市体系的建构,更加有利于在浙江省中部区域扮演“承接南北+联通东西”的角色。因此,前瞻性地思考以金华市为中心的金衢丽城市团的建设,不但能够突出金华市在浙江省城市体系建设过程中的作用,而且能够更好地在“一主”引领下加强“四次”协同发展。

4.2 重视微中心在构建次级城市团中的作用

微中心是依托乡镇级中心地构建起来的使城市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的基础。因此,在推进金衢丽城市团发展的过程中,不但要强化区域中心城市间的联系,也要在微中心的发展质量方面做文章。金华市是金衢丽城市团的中心,在金华市与衢州市、丽水市建立城市链过程中,均以乡镇中心地为基础,前文论及的赤岸镇、杜泽镇、石梁镇、廿里镇、高家镇、汤溪镇、罗店镇、安地镇、澧浦镇、王宅镇、柳城镇、雅溪镇、老竹镇、碧湖镇等都属于建构微中心的支撑。微中心以发展基础较好和区位条件优越的乡镇中心地为核心,通过整合腹地内的其他乡镇中心地形成,在较高级别的中心地间扮演着连接角色。微中心能使城市链更加完善,使邻近县(市)中心地的互动程度进一步增强。随着微中心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其行政级别可以适当变化,以便能够更好地对资源产生聚合整合作用。

4.3 前瞻性地提供城市链的发展空间

城市团内不同层次的中心地间存在紧密联系,资源的聚合整合效应、回波效应[19]、外溢效应等,都需要以完善的城市链为支撑。浙江省“一主+四次”的城市体系的建设,无论是在杭甬城市圈内,还是在金衢丽城市圈内,都需要依托通达性较高的交通网络,完善中心地间的联系,通过功能互补实现借力发展。城市依托历史基础建立起来,城市的空间布局却不一定满足均衡性发展的要求。因此,城市链的建构需要在行政影响下进行前瞻性思考。克氏中心地理论[20]分别按照交通原则、市场原则和行政原则构建起的中心地等级体系,为更加完善地着眼于协同发展的城市体系建设提供了前瞻性思考。但需要论及的是,不同城市的中心地间的联系是以有利于城市发展为原则建立起来的,交通、市场和行政等因素不能成为建设一体化城市体系的障碍。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以协同发展的城市体系为依托,这就需要在行政力量的影响下,突破行政区划界线构建城市链,当前的发展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条件。

4.4 建构城市体系的成功经验不能简单复制

在省域行政单元内构建协同发展的城市体系,需要充分考虑不同区域的发展基础以及不同层级中心地间建立联系的可行性,一域的成功经验不能简单复制到其他区域。金华市位于浙江省行政单元的中心,而宁波市、台州市和温州市则位于行政区划的边缘,金华市相对于其他区域中心城市,在进一步完善浙江省城市体系过程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金衢丽城市团也是将浙江东部区域与皖南、赣北连接在一起的纽带,在进一步拓展上海市城市辐射力过程中发挥着承接作用。以金衢丽为中心构建城市链以及在城市链上完善次级城市团的发展构架,可以存在多种方案,次级城市团的组建方式也可以存在多种样态,不能简单复制其他城市团的构建思路,次级城市团的建构需要讲求灵活性、针对性,需要以区域中心城市为引领,在不同层级中心地间实现高质量对话。

5 结语

浙江省城市体系进一步完善,对于以上海市为核心的长三角城市群向腹地施加影响力、拓展空间具有重要意义,前瞻性地思考浙江城市体系的发展格局就显得非常重要。目前的浙江省城市体系,正在形成以杭州市为中心的“一主+四次”发展格局。金华市位于浙江省行政单元的中心,通过整合衢州市和丽水市构建金衢丽城市团,并通过“金华市—浦江县—诸暨市—绍兴市”城市链,与杭州市联系在一起,可以逐步发展成为浙江省城市体系的副中心。在金衢丽城市团进一步发展过程中,需要通过“分区+分步”方式在行政区划内整合“浦江县—义乌市+东阳市+磐安县+永康市+武义县”,构建起“枣核北链+枣核南链+主轴城市链”的发展框架;“金华市—衢州市”城市链要以龙游县为节点,形成“S链+双环+C链”发展构架;“金华市—丽水市”城市链要以武义县为节点形成以月牙区域为主导的城市链;“金华市—磐安县”城市链要以“金磐北链+金磐南链+节点城市团”为依托,在城市链上形成以赤岸镇和磐安县为中心的两个次级城市团。完善金衢丽城市团,要在金华市行政区划内和行政区划外同时做文章,完善行政区划内中心地间的联系,从而构建起长期发展构架,同时也要进一步疏通区域中心城市间的联系通道,拓展不同层级中心地间的对话空间。以金华市为中心形成的金衢丽城市团在浙江省城市体系内担负着“承接南北、连接东西”的职能,通过发展成为浙江省城市体系的副中心,从而提升城市团在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影响力,更好地与浙江省北端的杭甬城市圈呼应。县(市)级中心地以及乡镇中心地在金衢丽城市团建构过程中扮演着底层支撑的角色,构建金衢丽城市团一定要加强处于城市体系底层的中心地的互动方式和组合方式的设计,以区位条件和发展基础好的乡镇中心地为核心构建微中心,进而发展成为次级城市团,与县(市)级中心地呼应,有力推动全域城市化水平的提升。

说明:文中涉及地名和行政轮廓线的图片是作者参照实际地图制作的示意图,并非标准地图,为了使相应文字内容表达更为直观而制作。

猜你喜欢

磐安县龙游县武义县
磐安县玉山中心成人(社区)学校
龙游县冬季雾霾污染过程中碳质气溶胶特征及区域传输分析
磐安县盘山中心成人(社区)学校
——培训掠影
磐安县盘山中心成人(社区)学校
浙江省武义县通联站订户展示之窗
与教材“对话” 让复习 “精准”——从回归教材视角谈高三数学复习“五部曲”
父亲
龙游县种植红肉蜜柚的气候可行性分析
金丝熊“胖胖”
龙游县美术教师新作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