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产品营销模式分析
2021-04-23胥方鼎乔宇晴盛新澎徐昊
胥方鼎 乔宇晴 盛新澎 徐昊
【摘要】文创产品是传统文化的物质表现形式,既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业态,也是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渠道。在通过对故宫文创产品营销模式的分析,分析当前我国文创产品营销存在的问题,探讨有利于中国文创产品传播的营销策略。运用文献综述、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的方法,从文创产品的基本市场定位和营销渠道入手,分析文创产品营销模式中的版权保护、人才短缺和设计创新等问题。提出合理控制成本和售价,制定明确的营销策略和目标,灵活的营销模式,促进文创产品营销良性、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零售视角;文创产品;营销模式;故宫文创馆
目前,我国已进入5G万物互联时代,电子商务发展依然迅猛。基于价值网络平台的在线销售已成为一种新的零售业态。文创产品的营销模式也从单一的线下销售发展为B2C混合销售。当营销渠道打开时,问题也随之而来。相关数据显示,除故宫文创产品持续畅销外,国内其他文创产品销售数据均不容乐观。传统文化产品的发展,需要以文化创意产品为媒介,以营销模式为基础,不断创新突破。因此,不断完善和调整产品营销模式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战略,也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必由之路。合理的营销模式是文创产品繁荣的基础,是产品销售的窗口。文创产品是部分文化的载体。如何发展文创产品的营销机制,成为优质文化保留和传播的关键。
一、文创产品营销模式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它起源于过去,是一种融合历史、人文和精神的主流观念和价值取向。作為一种意识形态的存在,它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文创产品是以物质形式展示文化,融合历史、人文和精神,满足当时人类在当地的需求,形成文化产品,辅助文化的保存和传播。文创产品的本质是文化资源通过创意改造和技术升级改造而形成的以多种形式文化为核心内容的产品。文创产品是对历史优秀文化产品的再创作,通过资源改造和技术升级,重新诠释传统文化的内涵,并将其转化为相关产品的行为。从本质上讲,文化创意产品是文化产业的衍生产品,是依托文化产业而发展起来的。从内涵上看,文创产品是传统文化的再生产,能够以现代产业的形式传承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变迁,文化产品也发生了迭代。随着新文化潮流的冲击,传统文化产品逐渐被遗忘,文创产品在这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助力传统文化产品适应时代的新形态重新出现在大众视野中。
二、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的问题
知识产权是文创产品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竞争优势。在产品正式发布前,应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并准备好与产品相关的保密协议,以防止产品正式发布和盗版产品遍布市场。企业权威发布,公开声明重新产品版权,必须追究侵权责任,并做好产品版权的后续保护工作。同时明确分工,避免同一产品在不同销售渠道的内部恶性竞争。当前,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面临人才严重短缺的问题。截至目前,我国整体文化产业仅有1200万人左右;其中,只知道如何操作软件应用程序的模仿生产者和技术人员太多了。创新人才数量仍存在较大差距。占据创意核心位置的人才紧缺,将使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速度趋于放缓,影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战略的可行性,最终导致产业规划和产业布局的偏差。目标,增加产业营销的风险。
三、营销问题解决机制
制定合适的产品定价和营销策略,准确的市场销售和产出评估是有效推动营销的前提。而通过定价借力是一贯的营销方式。通过分析消费者购物心理的变化过程,找到最有力的突破点。很多企业会提高产品原价,然后推出大量优惠活动和策略,促使消费者了解折扣力度,引发购物热潮。但文创产业的性质比较特殊,更适合更长期、可持续的营销策略。由于文创产品的制作成本较高,定价需要综合考虑,避免售价过高。急剧上升或下降,影响消费者对文创品牌的印象。故宫的文创产品曾经被说是华而不实,价格不菲,但现在故宫在产品数量和质量上都进行了比较合理的调整,在保证质量的同时降低产品价格的制度比较完善。不断向客户寻求改进建议,其售后服务也在网上获得了高度评价。开发具有自身特色的产品需要大量的人才和资金。相应的产品推出后,可以借助当今流行的行业进行推广,不仅限于海报和动漫的宣传,还可以借助大流量的公共平台。
四、结论
文化创意产业要合理利用互联网开展营销,需要在新零售环境下探索文创产品的新途径,多方面寻找更有效的营销模式,从地域特色、文化习俗、联合合作等方面提供文创产品。开辟新的途径。采用更新的创意营销方式可以有效促进文化产业的推广,但同时也要关注产品本身的质量,因为产品本身直接影响消费者对文创品牌的评价。因此,文化产品的创新与传播需要回归本源,以地方特色文物收藏研究成果为创作灵感和参考来源,以创新为产品开发的支撑,以产品的优势以生产和销售为前提,以营销策略为龙头,促进连接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促进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建宇.探析\"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文化创意产品营销策略[J].赤子,2019, 000(011):61.
作者简介
胥方鼎 2000 02.28 男 湖北省荆州市 大连工业大学产品设计专业
乔宇晴 1998.07.29 女 辽宁省鞍山市 大连工业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盛新澎 1998.03.09 男 辽宁省营口市 大连工业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
徐昊 1998.10.08 男 辽宁省沈阳连市 大连工业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