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下农业研学旅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2021-04-23颜毓邱林张振道
颜毓 邱林 张振道
【摘 要】本文论述通过课证融通、“双师”培育、校企合作、教材编写等措施推进“1+X”证书制度下农业研学旅行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以“1+X”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项目实施为抓手,与大学生研学社团、农业研学基地、研学旅行行业、职业技能比赛等相结合,创新“1+X+Y”的多渠道、多主体、多维度的综合性互动式育人模式,将考证与育人紧密结合,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1+X”证书制度 农业研学旅行 人才培养模式课证融通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47-0129-05
农业研学旅行是依托农业研学资源,将农业与教育和旅游相衔接,既保护和传承农耕文化、服务农业农村发展,又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研学旅行类型。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和农业产业的升级,需要培养农业研学旅行人才。根据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发布的《关于确认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的第三批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通知》,“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成为首个研学旅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项目。在此背景下,农业职业院校应依托农业行业特色,根据行业企业相关岗位标准培养人才,探索课程与证书全面融通、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育人与考证紧密融合的人才培养新举措和新模式。
一、“1+X”证书制度下农业研学旅行人才培养背景
近几年“研学旅行”“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双减”“休闲农业”“乡村振兴战略”等与农业研学旅行息息相关的政策不断出台,提出了农业与研学旅行、劳动教育等深度融合的理念。在文件精神的指引下,各市场主体积极探索,依托农业农村资源建设了一批中小学生农业研学实践基地,开发了一系列农业主题的研学旅行课程,组织开展农业主题研学旅行活动等,由此对农业研学旅行线路策划、课程设计、基地运营等相关人才需求随之增加。“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下简称“1+X”证书制度)正是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面向职业教育的制度设计,也是农业高等职业院校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制度基础,“1+X”证书制度下的农业研学旅行人才培养应运而生。
(一)政策战略背景
1.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1+X”证书制度是国家为了服务经济和社會可持续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缓解技术技能人才紧缺的国情,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制度创新。“1+X”证书制度等一系列职业教育改革举措对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同时,也对人才培养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因此,教育部在《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中,将关注重心放到“规范培养培训过程”“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等内容之上。依托“1+X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项目,结合农业高等职业院校育人目标和特色,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培养知农、爱农、助农的农业研学旅行人才,为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
2.全面开展劳动教育的需要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所有学段的学生均需参与其中,“各级政府部门要积极协调和引导企业公司、工厂农场等组织履行社会责任,开放实践场所,支持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参与新型服务性劳动,使学生与普通劳动者一起经历劳动过程”。“农村地区可安排相应土地、山林、草场等作为学农实践基地”,以丰富和拓展劳动实践场所。
在德智体美劳“五育”中,劳动教育是需要重点补齐的短板之一。农业研学旅行无疑是开展“生产劳动”的重要形式,为“五育”中的“劳育”提供了更多更好实现的途径,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随着国家和地方配套政策的落实和学校的认可,农业研学旅行已逐渐成为劳动教育、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必将受到重视并蓬勃发展。
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积极开发观光农业、游憩休闲、健康养生、生态教育等服务。”2020年7月,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的通知提出“发展研学教育、田园养生、亲子体验、拓展训练等乡村休闲旅游项目”“引导有条件的休闲农业园建设中小学生实践教育基地”“以功能拓展带动业态融合,推进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创意农业、功能农业等”,明确指出农业具有研学教育的功能,可以通过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农业经营效益,让农业在产业融合发展中升级增值。农村地区可依托当地丰富的农业资源开发独具特色的农业研学旅行活动,丰富农业产业业态,传承农耕历史文化,给当地居民提供诸多就业机会。农业研学旅行的持续发展,还会促进农村进一步美化生态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净化乡风民俗、优化治理体制等,最终促进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加强涉农院校和学科专业建设,大力培育农业科技、科普人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指出:“加强乡村文化旅游体育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文化旅游体育人才下乡服务,重点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倾斜。”“完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全面加强涉农高校耕读教育,将耕读教育相关课程作为涉农专业学生必修课。深入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加快培养拔尖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实用技能型农林人才。”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加强和改进涉农高校“耕读教育”工作方案》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开展农业研学旅行人才的培养不仅是培养服务现代农业新业态的研学旅行和科普教育人才的需要,也是涉农高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培育知农爱农情怀,开展耕读教育,培养卓越农林人才和服务乡村振兴人才的需要。
(二)岗位需求情况
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要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学校根据教育教学计划灵活安排研学旅行时间,一般安排在小学四到六年级、初中一到二年级、高中一到二年级。根据教育部2021年8月在官方网站公布的统计数据,全国普通小学在校生107253532人,初中在校生49140893人,普通高中在校生24944529人,意味着按照《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提到的10个年级的在校生约1.57亿。规模庞大的研学旅行群体,必然催生庞大的市场和岗位需求。
此外,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政策),明确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严禁校外培训机构资本化运作,不再审批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作为强相关行业,一些传统从事学科培训的机构也开始转型,开发研学旅行相关的业务。同时,随着新政策的落实,学生有了更多空闲时间,家长必然会寻找替代“补习”的产品,而寓教于乐、兼顾身心发展的农业研学旅行产品需求将大增,反过来也将促进“双减”政策的落实,促使教育进入良性循环。
师资力量是研学旅行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作为研学旅行重要类型的农业研学旅行,必然需要大量的农业研学课程开发设计、农业研学课程实施指导、农业研学基地管理和服务等相关岗位人员,但是具有相关职业技能的人才培养才刚刚起步。目前农业研学旅行的师资力量组成结构较为单一,主要为承办方的研学旅行指导师,而这类研学旅行指导师极少接触农业生产活动,缺乏专业性,只能按照研学旅行课程方案开展研学活动,由其执教的研学课程也将缺乏深度和广度;此外,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农业龙头企业、特色农业示范区、休闲农业园区等纷纷拓展研学业务,建设研学基地,将其作为实现“三产”融合、提质升级、服务增效等的新引擎、新业态,而园区内原有的农技人员、服务人员等也存在研学旅行知识和技能的短板,很难满足岗位需求。
(三)人才培养现状
2019年10月教育部发布《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增补专业名单,“研学旅行管理与服务”专业设立,培养从事研学旅行项目开发运营、策划咨询、线路设计、课程开发等运营、管理及服务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全国首批开设该专业的院校已于2020年秋季开始招生,目前还没有该专业毕业生。
2019—2020年教育部職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先后发布了四批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名单,研学旅行领域的“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共有2个,分别是第三批公布的“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第四批公布的“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施”,研学旅行相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和考证工作2020年下半年在全国各职业院校陆续展开,也处于起步阶段。通过研学旅行相关的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和考评试点,可以“夯实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另外,依托与研学旅行、旅游、教育相关的各级行业协会、学会,各高校、各企业等开展形式多样、理实结合的短期培训。培训对象主要是研学旅行、综合实践、劳动教育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业者或有业务转型或拓展需要的旅游或教育行业企业从业者。针对在校学生的培训主要是面向旅游类、教育类、体育类等相关专业方向的研学旅行相关的“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综上,我国研学旅行人才的培养还处于初始阶段,开展农业研学旅行领域的人才培养是一种探索和创新。
二、“1+X”证书制度下农业研学旅行人才培养工作举措
“1+X”证书制度试点过程是学校主动对接产业需求、专业主动对接职业岗位、课程主动对接新技术进步的过程,目标是促使产教更加融合、校企更加紧密、工学更加贴合、知行更加契合。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作为农业高等职业院校,一直以培养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和实施乡村振兴的新型职业人才为己任,非常重视农业科普教育,在农业研学实践基地、设施设备、师资团队等方面具有较高知名度和显著优势。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作为全国首批“1+X”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院校,发挥农业职业院校办学优势,研学旅行教学创新团队根据“1+X”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工作要求和相关职业标准,结合农业特色开展考证培训、课证融通、师资培养、教材编写等人才培养相关工作,在每个环节均与企业深度合作,通过农业研学旅行人才培养满足行业快速发展需要,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水平。
(一)对接培训评价组织,共同推进项目实施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认真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精神,落实《关于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要求,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各个环节,研学旅行教学创新团队积极对接培训评价组织,邀请培训评价组织负责人多次来校交流指导,参观校内的自治区级研学实践基地并提出发展建议,在培训考证、考核测试、校企合作等方面探索校企合作新模式。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积极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组织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5个专业的学生开展考证说明、考证培训、模拟训练、考试动员、组织考证、学分转换等。学校专门出台《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1+X成果转换办法(试行)》,推进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
(二)积极探索课证融通,升级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培训评价组织发布的《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研学旅行创新团队修订2019级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设置,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中的能力要求、标准内容、考核方案等转化为《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和《研学旅行活动实施》两门专业拓展课程,纳入专业课程体系,嵌入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实施从教学到考核的课证全融通,将评价考核结果作为课程考试成绩,并根据学生的考证通过等级给予相应的学分,鼓励学生积极报考“1+X”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升相关岗位的就业竞争力。
在制订两门课程标准时,除了精准对接培训评价组织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培训大纲,还与来自企业的知名研学旅行专家共同审议并制订课程标准,企业专家型教师与校内获得“1+X”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师资格的骨干教师共同完成授课任务。
在課程教学过程中,根据“1+X”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评内容和方式特点,将专业教学与证书培训相结合,将理论学习和实操训练相结合,将标准化与个性化相结合,为每名学生安排实操指导教师,进行一对一的师徒式指导,有针对性地开展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及实施实践教学,通过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技能水平。尤其是在组织学生实操培训环节,团队教师分工合作,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形成合作、互助、共学的学习共同体。
(三)开展创新团队建设,“双师”素质显著提升
教师及教师团队是落实“1+X”证书制度下教学改革的关键。为做好“1+X”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试点工作,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成立研学旅行教学创新团队,团队由多学科、多领域的“双师型”教师组成,其中具有行业企业工作经历的校内教师和来自研学机构、旅行社、研学基地、协会等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共14人。通过“双元主体”(校企)、“双产教融合”(研学、农业)共编教材、共建课程、共育人才,提升校内教师实践能力和双师素养,建立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教育教学任务的双导师制度,学校与企业之间人员互聘共用、双向挂职锻炼、横向联合研发农业研学旅行产品,打造专兼结合的双导师团队。
在“1+X”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项目的申报和实施过程中,研学旅行教学创新团队成员得到锻炼和成长。在考证实操培训环节,1名获得培训师资格证的教师与1名未持证教师结对成组,在共同配合指导学生的同时,获得培训师资格证书的骨干教师也对另一名教师进行“传帮带”,通过项目的实施显著提升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双师”素养。在正式考证前,创新团队成员作为考评员和考务人员,按照真实的考试场景开展模拟考核,为后续接纳外校考生来校考证做好预演,圆满完成了考点考务工作。
在这一过程中,不但学生的研学活动课程设计、现场实施、仪态语言等方面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升,教师团队也逐步成长,对考证工作内容和流程从不了解到全掌握,从不熟悉到能考评,起到了以考证促教学的作用。目前研学旅行教学创新团队的校内教师获得“1+X”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师资格4名,其中优秀培训师1名,获得考评员资格3名。
(四)编写农业研学旅行教材,培养知农爱农研学人才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以“课程思政”为重要元素,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围绕“三创”(创意、创新、创业)、“三新”(新市场、新研学、新农业)、“三育”(思政育人、实践育人、双元育人)的编写理念,在培养学生知农爱农和爱岗敬业精神的基础上,编写校企合作开发的新型工作手册式教材《农业研学旅行策划与实践》。
通过农业研学旅行教材编写,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1+X”证书制度试点、课证融通,进而推进“三教”改革,培养多元化的农业研学旅行人才,达到培育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目的,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水平,促进研学旅行与农业“双行业”发展。
三、“1+X+Y”的农业研学旅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以“1+X”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项目实施为抓手,根据“技能优先,兼顾全面”的人才培养目标,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农业研学旅行人才培养与大学生研学社团、农业研学旅行基地、研学旅行行业、研学师资培养等相结合,创新“1+X+Y”的多渠道、多主体、多维度的综合性互动式育人模式,将考证与育人紧密结合,使真实环境与课堂教学互动,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见图1。
(一)“1+X+社团”
为了更好地实施“1+X”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证书试点项目,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的积极性,锻炼研学实践能力,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在2020年5月成立了大学生专业社团—研学旅行协会,这是广西高校大学生研学旅行社团的首创。研学旅行协会初成立就吸引了来自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市场营销、中药学、风景园林设计、畜牧兽医等10多个专业的140多名会员加入。
研学旅行是一项以“立德树人”为使命的教育实践活动,协会对于会员的入会资格审查和考核严格,正式会员是从报名的几百名学生中通过面试等考核方式筛选出的优秀学生。协会邀请校内外专业教师根据“1+X”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对会员进行培训,再从这些正式会员中选拔“1+X”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面向专业的优秀学生参加后续考证培训和考核,严把证书报名、培训、考核等关键环节,提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含金量。
(二)“1+X+行业”
开展“1+X”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不仅仅为了让学生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更是为了培养职业技能人才,为行业输送优秀的专业研学服务人才。研学旅行教学创新团队组织学生参与校内外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的研学课程方案设计、研学实践活动服务等,将培训考证与实践锻炼结合起来,使二者相辅相成,学练相长。学生参与设计的研学旅行课程《“荷”心一起走》荷花主题研学实践课程,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举办的首届广西文博研学课程设计大赛优秀奖。
参加“1+X”策划与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证培训的学生,作为志愿者参与广西研学旅行协会、研学旅行机构等行业企业组织的研学旅行论坛等专业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提升适应社会的能力。在服务和参加行业企业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得到了主办方的称赞和行业企业的认可,大部分优秀学生被提前预订,企业为学生提供未来的实习和就业岗位。
(三)“1+X+基地”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拥有类型多样、设施完备的校内外研学旅行实训基地,并连续20多年开展农业研学、科普教育等实践教育活动。研学旅行实训基地主要由八桂田园、食品科技馆、动物科技馆、昆虫科技馆、中草药园、花艺超市等16处校内农业研学实训基地及多家校外研学实训基地构成。学校校内实训基地先后被授予“广西首批自治区级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农业科普示范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与营养健康科普工作站”“广西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等。
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参加“1+X”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的学生提供丰富而充足的研学旅行实践场所,以利于在真实场景下开展以农业研学旅行为主的各项主题研学实训活动,全方位、实景化培养学生的研学旅行专业能力和素养,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职场竞争力。2020年,“1+X”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证说明会特别邀请了校外实训基地—广西首批自治区级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广西金穗农业集团子公司金穗生态园的研学业务负责人来校为即将参加考证的学生分析研学旅行行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
“1+X”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具有理论与实操考核相结合、突出实践性的特点。为了提高参加考证培训学生的实操技能,2020年10月至12月学校组织学生在八桂田园、美丽南方等研学实践基地和景區,为来自南宁市富宁小学、滨湖路小学、富乐小学等多所学校、研学机构的3200多名小学生提供研学实践服务。在研学实践活动中,学生担任中小学研学实践活动的助理研学指导师,在真实的工作任务场景中将考证培训中的知识转化成技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1+X+比赛”
在“1+X”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过程中,研学旅行教学创新团队开展了扎实细致的理论和实操培训,学生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均得到提升,涌现出不少专业素养好、技能水平高的优秀学生。其中来自旅游管理和酒店管理专业的3名学生代表学校参加2021年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经过培训教师的专业指导和自身的刻苦训练,3名参赛选手全部获奖,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
研学旅行与导游服务在讲解服务、讲解设计、礼仪形态、语言表达等多方面的核心专业技能要求一致,这些共同点使得技能比赛的备赛和“1+X”考证的备考可以同时兼顾,从而达到了以赛促学、赛考互利的效果。在技能比赛训练和考证培训过程中,师生之间的默契和情谊加深,学生的收获增多,双管齐下,相互促进,使得学生不但顺利通过了理论和实操考核取得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还获得了导游服务技能大赛的获奖证书。
“1+X”研学旅行策划与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工作主要是开展培训和考证,但又不仅仅是培训和考证,学校和教师应该站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的高度,坚持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1+X”制度试点工作为抓手,积极落实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1+X”证书制度试点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构建基于“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实施课程学分转换及“学分银行”制度,不断推进“三教”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实现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
【参考文献】
[1]唐以志.1+X证书制度:新时代职业教育制度设计的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6).
[2]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在院校实施“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EB/OL].(2019-04-15)[2021-05-22].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953/201904/t20190415_378129.html.
[3]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2020-03-26)[2021-05-22]. http://www.gov.cn/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EB/OL].(2018-02-04)[2021-05-22].http://www.gov.cn/zhengce/2018-02/04/content_5263807.htm.
[5]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的通知[EB/OL].(2020-07-09)[2021-05-22].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7/17/content_5527720.htm.
[6]中共中央国务院《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EB/OL].(2018-09-26)[2021-05-22].http://www.gov.cn/zhengce/2018-09/26/content_5325534.htm.
[7]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EB/OL].(2021-02-23)[2021-05-22].http://www.gov.cn/zhengce/2021-02/23/content_5588496.htm?trs=1.
[8]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EB/OL].(2016-12-19)[2021-05-22].http://www.gov.cn/xinwen/2016-12/19/content_5149947.htm.
[9]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12-06)[2021-05-22].http://www. moe. gov. cn / jyb_xxgk / moe_1777 /moe_1778/201904/t20190404_376701.html.
[10]戴勇,张铮,郭琼.职业院校实施1+X证书制度的思路与举措[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0).
注:2020年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研究课题“‘产教融合视域下农业研学旅行新型工作手册式教材开发研究与实践”(YJJ2023);2018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适应现代农业产业升级高职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GXGZJG2018A016)
【作者简介】颜 毓(1982— ),女,陕西咸阳人,硕士,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休闲农业。
(责编 李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