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概括能力培养策略
2021-04-22韩朝国
韩朝国
【摘 要】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其学习能力、品德塑造、个性养成、兴趣发展等各项活动息息相关。提高阅读能力,这是对学生个人的成长负责,也是对学科发展负责。教育工作者要灵活利用创新教育举措,推动学生形成爱阅读、会阅读的良好习惯。这对提高学生阅读水平,转化语文教育职能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概括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08-0165-02
【Abstract】Primary School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ir learning ability, moral character building,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interest development and other activities. Improving reading ability is responsible for students' personal growth and discipline development. Educators should make flexible use of innovative educational measures to promote students to form a good habit of reading and being able to read. This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improving students' reading level and transforming the function of Chinese education.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Generalization ability; Strategy
一、創作故事梗概,鼓励大家进行阅读与总结
我们在日常看电影或者影视剧作品的时候,经常会看到有一些剧情的基本介绍为故事梗概作,也可以看作是对剧情的简介,其可以帮助观众读者了解基本的故事情节走向。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利用故事梗概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概括的重要途径,让大家像讲故事一样针对阅读资料进行创作编写,并以评分比较的方式选出大家都喜欢的梗概模板,激活大家在阅读中总结概括的能力和热情。比如在学习小说《景阳冈》的时候,它作为《水浒传》的节选章节,是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在里面的,主要讲述了武松途经景阳冈的时候,醉酒打死老虎的故事情节。针对这个故事情节,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拿出15~20分钟时间来阅读课文,然后以剧情梗概的方式,写出一篇300字左右的梗概作为小说情节的介绍。可以看到,在以写梗概的创新手法引导下,学生对于阅读和概括课文中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大家进行概括的思路是不一样的。
有的学生以设置悬念的方式来写梗概:在遥远的宋朝,有一处地方名为景阳冈。这地方树木参天,环境荒凉,只在山脚下有一个小酒馆。这一天,有一位英雄人物来到酒馆,喝了几碗酒。没想到,这几碗酒却造就了一个传承千百年的英雄故事。这种悬念,根本没有透露出人物角色,却让读者觉得有悬念,想要一探究竟。还有的学生会以时间线索和剧情进行平铺直叙的表达:早在宋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很多英雄人物投身草莽。武松就是其中之一。本故事,就是发生在武松落草为寇之前。他在途经阳谷县的时候,因为逞强好胜,醉酒之后还要去闯景阳冈,没想到却遇上了老虎,奋力与之搏斗,留下了武松打虎的传奇故事……这样的描写,也是对故事情节的一种概括。大家的概括能力各有不同,但都是对提高阅读概括能力的积极探索。
二、进行问题引导,让大家在阅读概括中寻找答案
一篇文章,一部小说,其中可以发掘的知识点有很多,值得思考探究的问题也有很多。因此教育工作者在组织阅读教学活动中,应善于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通过问题的设置来引起学生的讨论,并让大家在探究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总结概括思路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思考探究过程。在具体的问题设置上,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灵活把握。如今,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正在广泛普及,核心素养教育也成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工作。基于各个方面的考虑,教师可以从文章的主题思想、创作主旨、作品审美、写作技巧、人文思想探究、文化传承发展等不同角度去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和概括,形成自己的认知与理解。比如在学习阅读古诗词《山居秋暝》的时候,教师给学生提出的问题是:请总结这首诗中出现的诗词意象有哪些,你最喜欢的是哪一组意象描写?在这个问题引导下,学生尝试从诗词的鉴赏角度去总结概括诗词的艺术魅力,并且概括地描述出自己喜欢这些诗词意象的原因。果然,我们能看到学生对诗词意象的解读有了深入的发展。有的学生喜欢松间明月,认为这个意象的表达很能带入情景,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明月在松林间照射下来,月光明媚,松影婆娑的意境让人倍感惬意;还有的学生喜欢渔舟这个意象,认为这渔舟在月影下摇曳的景象特别有诗情画意,让我们看到了山居生活的恬静安闲。
根据大家的回答,教师需要进行后续的跟踪,通过答案来指引学生形成对阅读资料的深度鉴赏。教师会问大家:咱们学过的诗词有很多了,大家认为,诗词在意象的选择方面有怎样的特点呢?比如田园诗,或者描写亲情、友情之类的诗歌,在意象的选择方面有什么规律?在教师提出的问题中,学生需要结合以往学过的诗歌作品进行更有深度的提炼和概括。这就考验大家对不同主题诗歌的描写技巧、创作风格的总结概括能力。通过大家的反馈可以发现,在不同主题的诗歌创作中,对于诗词意象的选择的确是有区别的。情感类的诗歌,往往会有更浓重的寓情于景的特征。比如纳兰性德的《长相思》,里面有“聒碎乡心梦不成”的句子,将相思之情与梦的情景进行了紧密的结合,情绪表达非常明显;而在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里面,“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字句表达中并没有明显的与“愁”或者“喜”类似的字眼。这种差异,正是学生总结概括的结果,是学生诗词鉴赏审美能力的提高。
三、进行阅读交流,在共同探讨中形成阅读体会的概括总结
阅读与概括,考验的是每个学生的独立阅读思考能力。但是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发现,并不是每个学生都特别善于进行阅读和概括,有些学生读书效率比较低,读了半天却摸不清门道,找不到关键点。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共同探讨中进行交流,这是指让学生之间展开对话,通过交流互动的过程来完成阅读和概括。这是一个群组协作的过程,教师可以给大家布置思考题敦促大家的对话,也可以让学生之间自由讨论,把自己的观点、想法说出来,通过意见、分歧的论证来达到概括思路、概括论点论据等的效果。比如在学习《草原》这篇课文的时候,我让学生进行小组内的阅读与讨论,围绕课文的写作技巧、精彩句段、课文主题等内容进行探讨交流。根据这几个问题的引导,学生之间展开对话,对课文的阅读理解上了一个新的水平。在關于写作技巧上,有学生概括认为,课文主要采用的写作技巧有拟人写法、比喻写法等。而在关于文章的主题思想方面,也有学生做了概括,认为这篇文章从蒙古人远远地过来迎接我们,大家见面后热情地握手和交谈,以及宴会上大家的载歌载舞,推杯换盏等角度着手,写出了不同民族的人们团结友好,互敬互爱的热烈景象。这就是民族大团结的主题思想,是对新中国各民族人民和睦友好的美满幸福景象的歌颂和赞美。学生不仅能从阅读中有所发现,有所体会,还能找到课文中的内容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这样的阅读与概括,是大家合作、相互启迪借鉴的过程,能给每个学生带来新的视角,新的思考,让语文教学更加新鲜生动有活力。
四、开展群文阅读,在多篇文章的阅读概括中找寻异同点
群文阅读教学是目前在语文教学领域中受到广泛推崇的一种教学方法。和单篇文章的阅读不同,群文阅读是基于多篇文章进行的组合阅读。学生不再将思路局限于某一篇文章,而是同时兼顾多篇文章,多份资料。通过多份资料的阅读对照获得启发,这更考验学生的阅读和概括能力。学生要能从不同文章中找到异同点,概括出每篇文章的内容主题、写作风格、故事情节等,才能让阅读更有效,更深入。
在群文阅读教学方面,教师通常要根据一定的主题来选择文字进行组合,而不是漫无目地地进行阅读教学。比如在关于诗歌方面,教师可以选择来自唐宋不同时期不同诗人和不同主题的作品进行组合;而在关于小说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四大名著中各自的一段文字组合起来,让大家分析研究不同名著在写作技巧、创作风格等方面的异同点;而在文言文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则可以挑选不同的文言文组合起来,让学生围绕各种文言文的思想内涵、写作技巧、虚词使用方法和典故的应用等进行对照,概括出不同文章的亮点特色。但小学生的阅读量普遍比较低,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巧。开展群文阅读,可以使学生开辟新的思路视角,让学生的阅读和概括能力有新的提高,也让大家更好地感受语言文学的乐趣,爱上阅读,爱上语文课。
参考文献:
[1]张海波.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07).
[2]王晓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3(35).
[3]张云峰.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培养[J].课外语文,2013(12).
[4]刘云霞.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陕西教育(教学版),2016(Z2).
(责编 侯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