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增值:教师评价新视角
2021-04-22
“评价”是教育改革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教育改革的“风向标”。202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深化新時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改革教师评价,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并强调要“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从而吹响了教师评价的时代新强音。
赋能增值的教师评价,不是对过往评价方式的否定,而是在新的教师素养要求下的一种价值引领与平台推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评价方式,将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强力引擎,也会成为教师生命成长的核心动力。众所周知,教师从事的是一种复杂而多维的教书育人活动,而对其评价自然也要“标准衡量”与“价值判断”并驾齐驱,更多聚焦于“人”、回归于“情境”、指向于“发展”。聚焦于“人”,是价值指涉,意味着教师评价要从专业活动的奖惩跃迁至更广阔、更生动的人的生命的考量,从具体而微的教学事件判断跃迁至更长远、更具体的生命个体诉求,以学生成就为根本,以专业研究为目的,以数据分析为驱动,从而支持教师的专业成长;回归于“情境”,是专业观照,意味着教师评价要从刚性量化转向柔性激励,回到真实而复杂的场景中,通过学业成绩、课堂观察、学生访谈和自我评定等可见的评价形式,获取翔实、全面、立体的数据和证据,在看到“本质力量的彰显”“工作效能的提升”的同时看到“理想与信念”“意义与价值”;指向于“发展”,是精神向度,意味着评价者与被评价者要走向“理解性交往”“倾听性关系”“协同性发展”,使教师评价更加柔性、更富弹性、更有个性,让教师有更多的机会成为积极的“自能体”,主动参与评价的测量、描述、判断、心理建构中,通过及时的、具体的、动态的反馈,提升工作效能,赋予成长动能,促进生命增值。
本期独家策划,我们努力在“思想观念”“实践探索”“反思创新”等层面,展示作者对“赋能增值”的教师评价的系统思考、整体建构与循证分析。当然,这些只是他们的“一家之言”与“独家探索”,还愿有更多的落地路径与实践样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