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培养学生的“大先生”
2021-04-22奚亚英
奚亚英
古往今来,人们对于“教师”这一职业有过许多称谓。而在我看来,“先生”一词最为贴切。何谓“先生”?我以为,首先得“学高”,得有学问、有学识、有学养,就某个领域、学科能有教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本领,归根到底,得对这个领域、学科有研究、有见地、有建树;其次,得“身正、行正、意正”,需要有高尚的品格、灿烂的人格让人尊之敬之、听之从之,正所谓“达者为先,師者之意”。能做到这两点,才可被称得一声“先生”。
但,从“先生”成长为“大先生”,需要一个修炼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也就是说,教师所做的一切都应该指向人的发展,其根本目标是育人育德。因此,在教师的职业生涯里,应该时常叩问自己三个问题,来保证自己的专业发展不走偏,并让自己完成从“先生”向“大先生”的转变。
第一,我的学识在持续增长吗?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我们似乎并不缺少“知识”,因为,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一系列标志着这个时代最前沿的事物、工具让所有的知识呈现全面打开的状态。在现实中,想要寻找到一个问题的答案似乎不再是一件难事。作为教师,教的不再是那晃晃荡荡的“半桶水”;作为学生,他们的学习需求中,再也不会因为“曾经的故事”而感到惊奇。那么,如何保障师者的权威性?我以为,唯有学习、学习、再学习!这个时代的“大先生”,再也不是一种严肃、刻板的形象,而应该是“百科全书”,有千般武艺,能万事通达。
第二,我把学生装在心里了吗?我们无法奢求每一位教师都能成家成名,但如果要成为一位有爱的教师、一位把学生装在心里的教师,这是可以做到的。这些年,我们看到了坚守大山多年的张玉滚老师、背学生过河多年的邹桂芬老师等事例。这些教师用实际行动向我们阐述了什么是“大爱无言”,什么是“高尚师德”,什么是“为人师表”。无论是在教育还是在非教育场域中,把学生装在心里,这既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职责。所谓“学生立场”“学生本位”,唯有看得见、听得见、想得起、装得下学生,才能真正遇见“学生”。
第三,我的精神与人格灿烂吗?怀特海认为,一个人唯有立起身来,才能够环顾四周,才能够有大视野、大格局。作为这个时代的“大先生”,我们不仅要把腰板挺直让身体立起来,更需要让自己的精神与人格立起来。我们需要有读书人的情怀,需要有作为知识分子的气节,需要让光明的精神与璀璨的人格去照耀每一个敞亮的生命,以一种独有的气韵风貌去诠释自己对教育人生的理解。
学识广博而不失风趣文雅,心中有爱又每日向光而行,精神璀璨且人格光明,我想,这就是一个“大先生”的风范吧!
(作者系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清英外国语学校教育集团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