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的路径

2021-04-22王保全

家长·中 2021年3期
关键词:逆向思维初中化学

王保全

【摘    要】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除了学习化学概念、基础知识,进行化学实验的实践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化学学习的思维能力,如比较思维、立体思维、逆向思维等,其中逆向思维采用站在问题的对立面即反方向对问题进行分析解决的方法,能摆脱解决问题的固有方向,培养学生一定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初中化学;逆向思维;課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485(2021)08-0040-02

【Abstract】I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junior high school chemistry, in addition to learning chemistry concepts, basic knowledge, and practicing chemical experiments, it is more important to cultivate students' thinking skills in chemistry learning, such as comparative thinking, three-dimensional thinking, and reverse thinking.Reverse thinking adopts the method of analyzing and solving problems on the opposite side of the problem, that is,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which can get rid of the inherent direction of problem-solving and cultivate students' sense of innovation.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chemistry; Reverse thinking; Classroom teaching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逆向思维能力培养的意义

思维能力是解决问题的核心能力,而逆向思维本身具有叛逆性和创新性,与墨守成规的正向思维方式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在解决初中化学问题中,逆向思维往往能解决一些正向思维方式不能解决的难题。在化学教学中有目的性的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其实是在引导学生打破固有的刻板学习思维方法,大胆地提出质疑,培养创新性意识方法,甚至可以结合正向思维进行分析、推导、论证,发现化学规律,解决化学问题。所以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对于促使学生培养化学创新意识至关重要。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逆向思维能力培养的措施

(一)因“趣”利导,建立逆向思维能力的基础

初中生刚刚接触化学知识,犹如一张白纸,化学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一开始对初中化学知识好奇的特点,展开一些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将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物质变化引入到化学课堂的教学中,利用逆向思维解释化学概念的理论和现象,拉近学生与刻板的化学知识概念的距离,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在学生的化学学习中建立初步的逆向思维基础。

例如在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中关于《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多媒体软件,向学生播放一段水壶烧水至沸腾及木材燃烧、铁生锈的视频,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理解“水沸腾没有生成新物质,为物理变化,而木材燃烧、铁生锈生成了其他物质,为化学变化”。之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石灰石与盐酸混合”的实验,通过实验学生会发现有气泡产生。此时教师可以有意同水壶煮水沸腾也产生气泡进行对比联想,顺势提问,逆向比较:若石灰石与盐酸混合产生的气泡是混合过程放热产生水的沸腾,那这一定为物理变化吗?于是以简单实验验证,否定该结论。随后补充一个将一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放在该气体上方。玻璃片上出现混浊,则说明产生了一种有别于水蒸气的气体,意味着产生了新物质,是化学变化。然后结合书中其他实验,说明化学变化中往往伴有新物质生成,比如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还常有吸热、放热等能量变化。教师最后又引导学生逆向思维推导,指出只有新物质的产生的变化才是化学变化,是判断化学变化的唯一根据,而实验现象仅是判断化学变化的辅助手段。引导学生建立逆向思维逻辑理解化学变化的概念。

(二)多样化教学方式,渗透式促进学生逆向思维的萌发

化学教学方式多样化,在贴近化学教材教学的同时,逐步设立一些化学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能逐步的促进学生逆向思维的产生与发展。如果我们始终将学生摆在化学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激励学生培养开发自己的思维学习能力,则教师职能便是培养这一能力,当然学生逆向思维的形成也应是双方教学相长的结果。

具体方法可以是将某一化学现象、化学变化出现的问题进行拓展延伸学习,或者利用课堂直接增加提问环节,或使学生提出化学问题,学生与教师间加强互动,交替问答,既活化跃课堂教学,又能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如此循序渐进,一定能获得相当可观的效果。比如在水[H2O]的学习中,有水的化学式导入。如果我们在经过化学式的概念的学习之后,向学生设立提问:“任何物质都有化学式吗?同种物质可以有不同的化学式吗?”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之后通过对化学式的概念理解,利用逆向思维分析,并依据水[H2O]作为例子回答“只有纯净物才能用化学式表示,一种物质只能用一个化学式来表示,如果水有其他的化学式,我们上节课必然会学习到!”随后学生采取逆向思维反问化学教师:“一种物质只有一种化学式,那么化学式是不是只表示一种物质呢?”教师又举例红磷、白磷化学式都是[P]来回答此问题。多样化的教学问答互动,能锻炼学生的分析、思辨的能力,促进学生逆向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三)利用实验实践教学,引导学生灵活性应用逆向思维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发展和研究的基础和重要途经。而在初中化学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学习了解一些物质的化学性质,還需要掌握一定的化学实验的技能。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化学变化、运用逆向思维进行比较性实验,并灵活应用到实践中去,也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例如在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中关于实验活动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的实验教学中,化学教师开始利用电脑展示两张对比图,人多的地方植物生长茂盛,人少的地方植物叶子发黄,解释二氧化碳的被植物利用进行光合作用,引入二氧化碳的实验课。化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复习双孔橡皮塞、玻璃导管、胶皮管、集气瓶等实验仪器和石灰石、稀盐酸、木条等化学实验品,并让学生注意安全问题。之后学生通过合作展开石灰石与稀盐酸进行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学生观察发现反应中产生气泡,为了验证气体为二氧化碳,将气体的通入石灰水后水变浑浊了,在实验完成的同时拓展展开实验,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向水中,会让紫色的石蕊变红,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显示酸性,而学生根据此拓展实验,利用逆向思维验证石蕊变红的化学反应都有哪些。

(四)依据化学原理,利用逆向思维能力,举一反三解决问题

逆向思维能力是变化的,创新的,是能在不同的环境下灵活地展开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要求化学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有利的教学条件,有目的性地让学生依据教材中化学反应原理,深入学习化学变化规律,进行举一反三的学习,从而能灵活地运用逆向思维单独解决化学问题。

在粤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中关于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电脑动画技术向学生展示化学酸碱中和反应视频:在氢氧化钠(碱性)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成红色,而在一边搅拌一边逐步滴入稀盐酸(酸性)时,红色逐渐消失。并向学生展示[Na0H+HCl===NaCl+H2O]的化学反应方程,拓展氢氧化钙与盐酸[CaOH2+2HC1===CaCl2+2H20]、氢氧化钠与硫酸[2NaOH+H2S04===Na2S04+2H2O]的反应均为化学中和反应。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酸和碱反应都生成水,利用逆向思维提问生成水和盐的反应一般为酸碱中和反应,经过师生讨论否定该结论,进而说明酸碱中和反应往往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反应物必须是酸和碱,一是生成水[H2O],二是生成了金属离子与酸根离子构成的盐如[CaCl2]、 [Na2C03]等,这类反应才叫作酸碱中和反应,学生经过拓展举例生活中胃药中的成分中有[AlOH3],而经过[AlOH3+3HCl===A1C13+3H20]酸碱中和反应达到了治疗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因此在化学学习中逐步建立学生的逆向思维模式,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渗透到学生学习化学的具体运用中,并经过长期有效地摸索和锻炼后,一定会为学生学习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池国秀.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界(综合教育),2019(06).

[2]张艳.深度学习背景下初三化学逆向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版),2019 (07).

[3]陈迁培.浅谈提高边疆农村初中学生的化学计算题解题能力[J].数码设计(上),2019(02).

(责编  张  欣)

猜你喜欢

逆向思维初中化学
关于数学中逆向思维的运用
逆向思维在中学物理解题中的应用
独立思考成就独家新闻
逆向思维在小学数学解题中的作用与培养
加强语言表达训练提升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试论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教学瓶颈及解决策略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