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III卷作文评析及教学建议

2021-04-22陈英敏

语文教学之友 2021年4期
关键词:社会加工情境

摘要: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III卷作文的一大特色是聚焦青少年自我身份的构建与认同,强调情感的深挚,主张学生在与社会的互动中构建自我。这一命题测评趋势启示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应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动力;引导学生深度加工素材,建构素材与个体的意义关联,使写作成为学生发现和认识周围世界的方式。

关键词:具身;社会;情境;加工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III卷作文题围绕青少年自我身份构建与认同,以“自我”和“他者”这一具有辩证关系的概念,为考生撑开思考空间,表现了高考作文命题对语言表达本体的回归,对写作本质认识的深化甚至重构。这意味着随着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纵深推进,考场作文将不仅仅是试题的作答,而且体现了考生对做人、做事的思考,考试的过程也是考生学习成长的过程,体现了考试命题对普通高中育人改革趋势的应合,“即优化考试内容,突出立德树人导向,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凸显具身学习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III卷作文题紧贴考生生活和实际,“我是怎样的人?”“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对自身经历展开回望和反思,以进一步明确自我的身份,构建自我的生长图式和认识谱系。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个体身份认同或自我理解的发展是高中阶段孩子显著特征。因此,表达自我、书写自我、定位自我成为高三学生规划人生长远发展的逻辑起点和必经心路过程,为我们探讨具身学习提供可能性。“身体是语文发生的本体,语文通过基于身体的语言,获致意义与表达。”2017年版新课标的显要特征是用任务群驱动学生的语文深度学习,将传统的听说读写转型为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以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性。从这个角度看,学习者自我缺失的语文学习不可能走向深入,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也终成楼阁。可以说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III卷作文题从命题的角度与核心素养高度衔接,体现了语文的改革趋势。

具身视角下的写作,首先体现在情感的真挚、丰沛上。高三的毕业生给高一的学弟、学妹们写信,可以想象这封信内容情感的厚度,既有离别的惆怅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既有往昔的回忆又饱含未来的畅想,既有对自我的反思又有对校友的经验诉说。总之,情感、态度、价值观是这一作文的核心要义。因而,以情感動人,让情感自然流动,发自肺腑、鲜活生动,真正让学生写出自我。

具身视角下的写作同时也关注学生的体验。体验是触摸语文最具身的特征,体验相对动态,因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经验,关涉到思维的运动,是识记、品味、评价、创造的聚合,也是对高中三年生活的对话重组和精神遇合。可见,基于经验、体验的写作,它更多将非智力因素的投入作为深入学生精神、文化心理结构的路径,以达到经验与自我的同一,开拓人向自身探索、反思的起点,体现了语文命题对学科本体和育人本质的探索。

二、人在与社会的互动中构建自我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III卷作文材料写到:“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自我与社会并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互相成就的。“人的心灵和自我是社会的产物,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与他人的互动中产生出来的,因而人总得在与他人的关系互动中建构自己的行为和意义。”材料认为自身会产生认识的盲区,需要引进新的资源,与外界沟通,打破自我与他人的壁垒,找到映照自我的镜像,进而从多种维度观照自我、完善自我,实现先进价值观、认识论、方法论对人生的引导,在寻找与构建中达成成长的平衡。作文还明确地把自我当作历史的中间人。材料要求自我是一位学长,经由自我经历和体验的传达,为学弟、学妹塑造更好的自我带来启示和经验。可以说,材料中的“我”是历史财富的拥有者、人文精神的继承者,承载着各类偶像模范、精神信条、书籍智慧等重要滋养,也将经由“我”传递给下一代。材料要求书写者以明确、坚定、正能量的新时代青年立场,畅通代际间的交流,激励后辈成为“具有高级社会性情感、积极的态度以及正确的价值观,有社会责任感,勇于担当的未来社会的主人。”从这个角度看,清晰的对象感、交流感是材料的内在要求,展现了青年一代对自我、对人类的辽阔而深刻的认知,体现了真实任务下的语境所引发的表达生命力。

三、对中学作文教学的启迪

新课标对表达的要求是“以负责任的态度陈述自己的看法,表达真情实感”,“学会以多种形式表达和交流自己对自然、社会与人生的感受和思考”。结合上文所述试题和新课标要求,为此建议:

1.创设真实情境,激发个性化表达动力。情境指的是课堂教学内容所涉及的语境,真实所指的是这种语境对学生而言是真实的,是他们在继续学习和今后生活中能够遇到的,也就是能引起他们联想,启发他们往下思考,从而在这个思考过程中获得需要的方法,积累必要的资源,丰富语言文字运用的经验。例如,2019年高考语文浙江卷作文题“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题目设置了作家——作品——读者的关系情境,强势地将“你”代入,要求“你”思考如何对待生活这部作品,是坚持自我还是为他人所左右?所设情境没有固定框架,而是将话语权归还给学生,为学生思考人生、选择人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考生可坚持主体自觉意识,也可在为他人创造幸福中实现自我,二者并没有非此即彼的排他性,而是相得益彰,互相确证。可以说,这一情境为考生提供了自由表达的空间,让考生有话可说、能说、敢说。这也为考生提供了一个充满张力的审辨空间,引导学生在对立统一中实现思想的解放。由此可见,“我”只有与社会时代紧密关联,个体体验才能与社会生活交融互通,正在萌生、成长的高中生自我意识才能找到与世界对话的支点,以走出统一同质的集体话语获致个体话语。

近年来,任务驱动型作文日渐增多,写作的交际取向,对交际语境的注重也日渐成为教育者的共识。这种作文类型指的是“设计一个写作情境任务的时候,明确地规定这个写作任务的话题、读者、作者、目的、文体等指示信息,让写作任务语境场景化、具体化、明确化”。笔者将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中写作任务涉及的交际语境元素进行分类,具体如表1所示:

可见,交际语境视域下的写作实践活动,强调写作主体自身的角色定位与特定文本类型的匹配度,强调写作与主题的内在一致性,强调读者群体与写作行为的相伴共生性。可以说,写作所涉及的要素互相缠绕、彼此镶嵌,构建了立体的思维空间。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明确的身份意识、目的意识、文体意识等,强调写作的社会交际和实际应用功能,将书面语言的交际属性作为写作教学转型的自觉追求。

2.深度加工,建构素材与个体的意义关联。当前,学生普遍受到诟病的是写作没有贴近生活、远离自我心灵。王栋生指出:“因为应试的需要,学生的作文积累往往只有英雄谱和名人榜;而普通人的命运,人的生存状态,逐漸淡出了学生的视野,这就令他们的作文脱离社会生活。”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突破支撑材料与自我的深层隔膜呢?2020年广西一名考生以论语所提及的“绘事后素”为行文由头和导引,讲述了描绘好自画像需以社会正能量的人和物作为钧鉴,以塑造不断向好的自我。全文多处征引论语篇目和观点,具体而专业,展现了写作主体对论语的熟稔和偏爱。还有一位考生,采撷、反思自己作为一名高四学生的经历,表明中外经典如何让他摆脱高四的自卑和浮躁,带有鲜明的个人印记。这启发我们“应该多花精力帮助学生挖掘、梳理、属于他们自己的生活、学习积累和体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具有个人显著特征的生活经历、知识经验与更广阔的社会生活情境链接,深化写作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的交流功能。

这一过程须辅以高阶思维的参与和加工,才能将杂论的表象、浅表的感受由点到面、参照对比、解释阐明,以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探寻事相本质,形成与社会发展、个人成长的规律脉动一致的真知灼见,开拓出“我自己”的百花园地。

参考文献:

[1]伊列雷斯.我们如何学习[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杨澄宇.论基于具身的语文核心素养[J].课程·教材·教法,2018(6).

[3]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刘月霞,郭华.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作者简介:陈英敏(1985— ),女,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教科所语文教研员,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社会加工情境
自由曲面加工中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山西省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 加工制造类
山西省2018年对口升学考试 加工制造类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民法公平原则的伦理分析
纵向社会的人际关系
高校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问题研究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