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乡情:朱葵山水画的审美特质

2021-04-22马鸿增

中华书画家 2021年4期
关键词:款识钤印乡情

□ 马鸿增

朱葵(1940-2014),生于南京,祖籍江西婺源。1955年考入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现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师从陈之佛、傅抱石、吕斯百、秦宣夫、黄显之、杨建侯等教授,并深得亚明教诲。1960年毕业后从事新闻美术工作和群众美术工作。1979年,自苏北扬州地区调入江苏省美术馆,从事美术创作并任办公室副主任,尔后调任江苏省文化厅任艺术处副处长,分管全省美术工作。1991年调任江苏省美术馆馆长,1993年当选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江苏省创作中心主任。

我和朱葵有缘。20世纪60年代初,我离开故乡江苏高邮去北京读大学,而后到南京工作,他则由南京师范大学毕业,离开故乡南京去高邮工作,我们在70年代初相识,颇有一见如故之感。改革开放后,我们同在南京,而且在90年代成为江苏省美术馆的正、副馆长,他负责全面工作,我分管研究、收藏和展览业务,配合得和谐而默契。许多画界朋友误以为他也是高邮人,戏称我们为“高邮帮”。我想这当中的原因,不仅因为他曾在高邮工作了18年,更重要的是他创作的山水画多半与高邮水乡有关。要论“乡情”,说来惭愧,朱葵的高邮“情结”竟比我还要强烈。

朱葵 夏山翠微图 32.5×43cm 纸本设色 1994年款识:夏山翠微图。甲戌岁夏仲。朱葵制于金陵秦淮河畔砚茶居灯下并记。钤印:朱(朱) 葵(白) 师造化(朱) 金陵人(朱)

无情成不了艺术家,朱葵的艺术气质充分体现在多情。他不仅对生活过、游历过的地方,多能从审美出发而产生浓浓的乡情,就是对那些地方的同事、友人乃至父老乡亲,凡是有事来找他帮忙的故旧,他总是热情地接待、妥善地解决。因此找他的人也很多,占了不少创作时间,然而他却乐此不疲。对艺术创作的激情和对促进艺术事业发展活动的热情,在朱葵身上是并行不悖、相互交织的。自80年代中期起,他先后担任江苏省文化厅艺术处、江苏省艺术馆、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的领导职务,在每个岗位上,他都想方设法策划组织写生活动、作品展示以及学术交流活动。这些事当然要费时费力,但同时也锻炼了他的思维,对于艺术创作灵感的产生,也未曾不是一种推动力。

艺术创作和组织工作两者之间既存在一定的矛盾,也存在着辩证的互动关系,朱葵正是在这种互动机制中造就了山水画创作的审美特质。朱葵山水画的第一个特点是乡情浓郁,散发着回归自然的诗意与净静温馨的生活气息。

中国哲学思想中的“天人合一”,强调人与大自然亲切和谐的关系,这是被社会发展史所证实了的非常高明的理念,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意识空间强化的当代,尤其难能可贵。市场经济大潮下,城市的忙碌、喧闹和心烦意躁,使得当代许多人渴求心灵调节的愿望日益强烈,陶渊明式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越来越得到共鸣。野外旅游、同归自然、关爱生命,这些正是朱葵乡情山水画产生的语境。

朱葵以乡情为核心,以田园乡村景色为载体,通过山居、水乡、农舍、渔村、野渡等意象式的绘写,抒发自己对生活的情思,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诗境。细心的读者会发现朱葵山水画的田园诗意,有一种异于前人的温馨气息,这得益于他重视师法造化和生活积累。他的生活基地是苍秀的苏北里下河地区和优雅的姑苏水乡,感受至为深切;他又壮游三山五岳、名山大川,目及心传。以两次长途跋涉为例,1987年在亚明先生的倡导下,他率领“江苏山水画写生团”十余位中年画家,跨越皖、鄂、川、桂、黔、滇、赣、浙八省;1993年又率领省美术馆画家登上西藏高原,直至喜马拉雅山下、雅鲁藏布江畔。正是在亲身经历、体验、感受中,朱葵体悟到人生的真谛,激发了更加关爱自然的情致。如此,他的作品决不重复前人。他所追求的是“人化的静境”,即所谓“超尘而不脱俗”。作品中虽然没有出现人,但借助于山川间融和着的民居屋宇、农田草垛、桥梁船只、渔网竹棚,点出了“人间烟火”的足迹,于是,作品在平和清寂中散发出生活的温馨气息。

有必要强调一下他笔下变化多端的屋宇。他在每幅作品中都要精心绘写各种特色的民居,他说过:“对皖南山乡民居,云贵的竹楼石屋,都有十分浓郁的兴趣。”正是这种审美爱好和审美发现,使他写生多多,并在创作时将其巧妙地穿插安排于山水林木之间,使画面不仅具有体现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意味,而且成为构成作品不同地域风貌的要素。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正是由于朱葵立足于当代生活,浓浓的乡情透过作品真诚流淌,他的山水画中尽管没有采用任何出奇的现代手法,却仍然包含深沉的现代精神。

朱葵山水画的第二个特点是以绿色为基调,蕴藏着天地葱葱郁茂的清新气象与生命活力。对绿色的情有独钟,促使他的作品多采用水墨与青绿相结合的艺术语言来创造令人心醉神迷的审美境界。绿色是生命的色彩,象征着春天、青春、和平、生活、希望,标志着纯净的环境和宁静的空间。宋代山水画大师郭熙曾赞美“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春与夏,都是绿色的季节。朱葵多爱画春夏之景,他的代表作《新雨初霁》《渔乡清晓》《星江清夏》《雅鲁藏布江源头》就全然是绿水青山。前辈画家亚明曾用诗一般的语言评价朱葵的画:“画家习惯写绿野、绿色乡情常向往。观朱葵之作,绿得宁静而生趣,绿得致远而祥和。”需要指出的是,朱葵的绿既不同于古代某些重彩青绿山水的刻意雕琢,也不同于近代某些画家的大泼大洒,而是在水墨骨架的基础上,吸收了水彩画的水色淋漓与融会灵动,也吸收了版画的整体凝练与层次概括,进而糅合成自己的色彩语言,浓淡虚实变化有道,显得湿润而透明,既有层次感又有自由度,既表现出南方山水的形神气韵,又传达出内心的生命理想。

应当说,朱葵山水画的创作路子与传统中“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一脉相承,而直接承传的是20世纪60年代崛起于中国画坛的“新金陵画派”。这一画派以傅抱石、钱松喦、亚明、宋文治、魏紫熙为代表,他们通过两万三千里旅行写生,创作出“山河新貌”系列山水画,在笔墨表现上突破前人程式,在题材内容上强调时代建设风貌和革命纪念地,也有着重表现自然美的,如傅氏的华山、三峡系列,钱氏、亚氏的黄山系列,宋氏的太湖系列,魏氏的太行山系列,都是立足传统、广收博取、勇于创新之作。朱葵深受他们的影响(尤其傅氏及其恩师),但他并没有一味沉迷其中,而是取其中之精神,写自家心胸。他从自身经历、性情、审美爱好出发,逐渐明确“绿色乡情”的审美取向,这一定位的独特性、当代性已如前述,其作品在国内外广受好评也表明了这一取向的正确性。■

朱葵 赣山晴夏 135×68cm 纸本设色 2007年款识:赣山晴夏。丁亥岁寒露后,朱葵壮游皖赣山区归来,忆写所获印象,时在金陵砚茶居晴窗并记之。钤印:朱葵(朱) 砚茶居主(白) 师造化(朱) 金陵人(朱)

朱葵 楚城秭归 96×62cm 纸本设色 1980年款识:楚城秭归。庚申年隆冬写屈原大夫故里。钤印:朱葵画印(白) 朱(朱) 山河咏(白)

朱葵 东岳碧霞祠 66×43cm 纸本设色 1983年款识:东岳碧霞祠。癸亥年写泰山宋建古祠。钤印:朱葵画记(朱) 师造化(朱) 山河咏(白)

朱葵 南京中山陵 45×59cm 版画 1981年

朱葵 渔村黄昏 44×60cm 版画 1982年

朱葵 黔岭布依寨 32.5×43cm 纸本设色 1994年款识:黔岭布依寨。甲戌岁夏仲,朱葵写云贵高原行旧稿,于金陵砚茶居灯下并记。钤印:朱(朱) 葵(白) 师造化(朱) 金陵人(朱)

朱葵 峡江清夏 95×176cm 纸本设色 2004年款识:峡江清夏。甲申岁次冬至后,朱葵画于金陵砚茶居晴窗并记之。钤印:朱葵(朱) 蜀道记行(白)

朱葵 长夏村越风日清 69×69cm 纸本设色 2007年款识:长夏村越风日清。丁亥岁次春仲,朱葵画,时在金陵砚茶居晴窗并记之。钤印:朱(朱) 葵(白) 师造化(朱) 金陵人(朱) 砚茶居主(白)

朱葵 鄣山晓岚 69×137cm 纸本设色 2002年款识:鄣山晓岚。壬午岁次霜降后,朱葵画于金陵砚茶居南窗灯下并记之。钤印:朱葵(朱) 师造化(朱) 砚茶居主(白)

朱葵 乡居星江畔 68×138cm 纸本设色 2005年款识:乡居星江畔。乙酉岁次清明后五日,朱葵画婺源所见,于金陵砚茶居并记之。钤印:朱(朱) 葵(白) 师造化(朱) 砚茶居主(白) 金陵人(朱)

猜你喜欢

款识钤印乡情
本期拉页
乡情
担当
浅谈印章识别对书画鉴定的作用
一坛乡情煨酒
侨讯乡情
钱松喦书画之真伪研究
曼生壶款识探索(上)
侨讯乡情
吐鲁番发现的明代成化瓷器款识字体结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