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朴诚”文化理念下的课程开发与实施

2021-04-21韦艳青

关键词:文化

韦艳青

摘要:对百年老校的“朴诚”文化基因做提炼,梳理出文化发展的脉络,构建以素养课程为“经”、以三级课程为“纬”的课程体系。遵循“整体设置、分层实施、重点突破”“动态整合、自主选择、多元创生”的原则,细化课程,具化实施路径:基础性生长课程,重统整;拓展性成长课程,重选择;特色性助长课程,重创生。

关键词:“朴诚”文化;生长课程;成长课程;助长课程

江苏省常州市戚墅堰实验小学是一所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百年老校,以“朴诚”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文化。多年来,“朴诚人”在一脉相承却又历久弥新的“朴诚”文化熏陶下精心耕耘,探索出独具特色的课程开发与实施之路。

一、提炼“朴诚”文化基因,构建课程体系

学校初创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前身是“法古两等学堂”,由金启生创办。建校之初,校训“朴诚”二字就高悬“学堂”正中,两边的短对“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彰显“成才者,必先成人”的育人真谛。学校广纳新生,人才辈出,在百年发展史中,无论办学宗旨、理念如何变化,“朴诚”校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

2001年,百年老校再次焕发青春,率先成为区内第一所省级实验小学。“朴诚”始终保持着平和的张力,成为学校发展的价值承载。为了传承这一优秀基因,我们在整体挖掘校史文化的基础上,对学校的“朴诚”文化脉络做了梳理,它大致经历了三次演变:第一,聚焦品行,做到“朴素+诚实”,培养学生朴实诚信的品行、操守,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第二,观照品质,做到“朴诚做事,诚朴做人,孕育健康人格”,其中蕴含着态度、责任、信仰和智慧;第三,强化价值观诉求,要求师生遵循“朴诚立品,润泽生命”的理念,做到“朴素不伪、崇尚理性、怀揣理想”“诚实守信、真诚热忱、精诚不懈”,朴以至真,诚以至实,润泽涵养,赋予生命成长的力量和作为现代人的底气。三次演变,体现出层层升级、螺旋上升的发展样态,凸显了教育回归本真的特质。

顺着百年老校的文化脉络,立足学校独特的“朴诚”育人价值追求,我们重新配置教育资源,以“树‘朴诚之风”为导向,以“立‘朴诚之道”为支撑,以“推‘朴诚之行”为载体,以 “建‘朴诚之业” 为目标,“四轮驱动”推进学校课程建设。

课程开发之初,我们经历了增减课程门类的“点状”设计,开发课程群的“线性”设计,意在让课程融通生活、融通活动、融通一切可能的要素,在学科内、跨学科、学校活动之间统整,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随着课程探索逐渐深入,我们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实际,在“朴”“诚”两字上做文章,构建了五大素养课程体系:从“朴以为真,热诚担当”的层面,确立了社会素养课程;从“朴以至理,至诚创新”的层面,确立了科学素养课程;从“朴以为爱,守诚有根”的层面,确立了人文素养课程;从“朴以至健,精诚坚韧”的层面,确立了健康素养课程;从“朴以至美,真诚博雅”的层面,确立了艺术素养课程。在此基础上,梳理基于学生朴诚品格成长的“三级课程”——以科学、规范的国家课程为本的“基础性生长课程”,以符合校情、学情的校本课程为纲的拓展性生长课程,以开放、多元、跨界的地方课程为辅的特色性助长课程。

以素养课程为“经”,以三级课程为“纬”,遵循“整体设置、分层实施、重点突破”“动态整合、自主选择、多元创生”的原则,我们对课程做了细化:

基础性生长课程,指向“了解人文、科学、技术、艺术等学科的认知方法,掌握小学阶段各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不断修炼内心、完善自我品格;学会理解、尊重他人,向他人学习”的目标,通过语文和英语学科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数学、科学和信息技术学科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培养学生的社会素养,通过体育与健康学科培养学生的健康素养,通过音乐和美术学科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拓展性成长课程,指向“学习、研究感兴趣的学科或项目;养成不怕苦、不娇气、勇往直前的良好品质;学会相互依存与融合,处事感恩怀德”的目标,开设“悦读绘本”“主题阅读”“经典诵读”“口语交际”“妙笔生花”“绘本阅读”“绘声绘影”等课程,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开设“创新思维”“数学阅读”“生活实验”“小小航模”“趣味编程”“电脑绘画”等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开设“文明礼仪”“小主持人”“社区服务”等课程,培养学生的社会素养;通过开设“健美啦啦操”“棋乐无穷”“嗨皮篮球”“心理辅导”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健康素养;通过开设“小舞蹈家”“鼓镲号角”“金嗓子”“童画世界”“手到捻来”“版画世界”“墨香育人”等课程,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

特色性助长课程,指向“理解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熱爱祖国与家乡;更多地尝试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一步培养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待人真诚友善,说话恪守信用,并为实现共同目标而主动沟通,努力践行”的目标,创造性开设“校园新生活”自育课程与“超时空定制”成长课程。

二、贯彻“朴诚”文化理念,稳步推进课程实施

学校力求把课程做大做强,做实做精,使学生真正深入参与体验,得到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基础性生长课程:重统整

基础性生长课程以不同的素养培养目标为指向,注重课程内容的统整。

学科内统整,主要是以学科课程标准为指引,以学科知识的教学和学科素养的培养为目标,依据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体系和逻辑关系,进行同册教材中不同单元内容的“横向统整”或不同年级教学内容的“纵向统整”。围绕学科知识点统整、重构学习内容,重点内容精讲精练,避免匀速前进和低效重复。以语文学科中的“神话”教学为例,教师围绕主题“神话中的英雄人物”,统整一到六年级教材涉及的中国神话与外国神话,引导学生整合阅读,对比学习,了解如何呈现神话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神话故事的主要内容,体会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在塑造不同英雄人物形象时的不同效果;之后,拓展延伸,提供教材未涉及的、较有典型性的中外神话故事,让学生小组交流合作,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学习写一个故事。统整后的内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习作素材和表达范例,使得学生充分感受神话人物辐射出的人格魅力,积极投入到读故事、写故事的行列中来。

跨学科统整,主要是同一年级的各学科教师对本年级教学内容做主题式梳理,把相同或相似主题的内容罗列出来,多学科教师基于共同的学习目标,从不同的学科视角和方式合作教学。如教学课文《长城》,语文老师邀请科学、美术、音乐等学科教师跨学科教学,引导学生从科学学科的视角探索长城的修建原理,从美术学科的视角发现长城的雄伟壮美,从音乐学科的角度体味人类对长城的赞美,让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长城是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结晶,是世界历史上伟大的奇迹。

学科内容与生活统整,就是将学科知识和学生的社会生活统整起来,将学生的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统整起来,形成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以二十四节气为关键节点,先统整语文、美术、科学等学科教材中的相关知识,再将这些知识与学生的真实生活素材进行统整,引导学生通过搜集节气资料、体验节气特征、分享自己制作的节气美食、展示自己理解的节气成果等活动,全方位解密二十四节气,感受古人智慧,学习优秀传统文化。

统整后的课程内容,更为立体化、多元化,更有助于学生丰富认知,修炼内心,完善品格,具备“朴诚”素养。

(二)拓展性成长课程:重选择

拓展性成长课程包括社团微课程(级部)和精品社团课程(校级)。学校现有“悦读绘本”“电脑绘画”“手到捻来”等近30个社团微课程,有“小舞蹈家”“棋乐无穷”“趣味编程”等15个精品社团课程。所有课程都分年级、有梯度,实施时间也被列入课表。每学年,我们都会根据学生喜好及带班教师的特长调整课程,外聘优秀导师执教。

拓展性成长课程的实施,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课程,与志趣相投的同伴一起参与有意义的学习成长体验。每学年,社团都会根据学生的意愿,面向全校学生招收新的成员。学生以走班的形式,到自己钟爱的社团上课。学期末,学校会利用校园布置活动、学生成长档案袋、舞台展板等,展示课程实施成果,组织师生评选优秀课程、优秀学员。

对于感兴趣的课程,学生会更有参与的兴致,更愿意投入时间、精力去做深度研究。在此过程中,他们会逐步养成不怕苦、不怕累,做“真”事、做“实”事的良好品质,让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朴诚”少年。

(三)特色性助长课程:重创生

特色性助长课程的两大序列“校园新生活”自育课程、“超时空定制”成长课程具有长程性、特色化。我们力求细化、优化实施路径,使之成为学校课程建设的名片。

1.“校园新生活”自育课程。

本着构建充满安全、自由校园新生活的愿景,结合年段特点,我们整合融通校园活动、学科活动、学生活动、社区活动与家庭生活,开设“小脚丫成长六季”自育课程、“岗位体验少年”自育课程、“七星护航战‘疫”自育课程等,从校级、年级两大层面双线推进,提升学生责任感。

例如,“小脚丫成长六季”自育课程,带领学生走进生命的每一个历程:一年级“入学季”、二年级“团队季”、三年级“十岁季”、四年级“从军季”、五年级“阳光季”、六年级“毕业季”。师生共同策划,共同参与,力求让每个“朴诚”少年学生通过不同课程的浸润,形成“向上至美”的品格。

再如,“岗位体验少年”自育课程,由教师、家长、学生共同研发,设置不同的岗位,为每个学生提供体验的机会。该课程没有时空局限,没有考试的束缚,只有师生客观评价的参与,呈现出自然教育的形态。如,“我的马路小天使”“我是小小列车员”岗位体验,学生小组交流确定体验方案、制订体验计划、书写体验反思;教师提供“红灯停、绿灯行”评价方案和“七彩列车”周评价,吹响校园“文明号”,育“朴诚”少年言行之品。“我是班级管理员”岗位体验,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岗位,与同伴合作制订一周岗位体验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参与体验。体验结束,全班组织召开交流会,畅谈自己的体验心得,为岗位管理、班级建设、班级文化打造等献计献策。

“校园新生活”自育课程的实施提升了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合作能力、创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参与课程的过程中,他们也养成了真诚友善对待他人、说话恪守信用、主动沟通、努力践行的“朴诚”品性。

2.“超时空定制”成长课程。

“超时空定制”成長课程旨在打通校内、校外的时间,线上、线下的空间,让学生获得更多成长能量。我们打造了“藏在季节里的‘一班一节气”课程、“‘朴诚娃假日攻略”课程,让学生在游玩、观察、探索和分享中获得成长。

“藏在季节里的‘一班一节气”课程属于班本系列课程,即每班以校园文化学习为基点,从节气生活、节气礼乐、节气文化等方面汲取其中蕴含的教育养料,构建以民俗、自然为主的“二十四节气”课程,让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不同的形式走进每个学生心里,走入每个家庭。随着课程的纵深推进,我们以节气文化为轴心,整合研究学科课程,制订出了切实可行的分级目标:

一年级:通过观察、体验,了解一年中温度与植物的变化;通过看日历,和父母一起体验节气的划分,会背二十四节气歌。

二年级:会说各个季节的节气歌,能在日历中找到与节气对应的日期;能感受天气变化与植物的关系,会制作植物标本;通过搜集与节气相关的习俗和童谣,了解不同节气与生活的关系。

三年级:通过观察、记录、体验大自然的变化,感受气温与节气的关系;通过搜集资料、自然观察等形式,知道相关节气的时间及“三候”特征;通过赏古诗、参与民俗活动等,感受节气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年级:通过对四季的观察,发现它们出现的时间,并分析其成因;了解气候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做到健康生活;走进大自然,认识常见植物,了解有关节气的农业谚语;通过搜集相关资料,了解民俗文化。

五年级:通过对四季常见自然现象的观察,发现季节出现的时间,并分析其成因;掌握根据结果推算节气的方法;通过观察春种、夏管、秋收、冬存等现象,感受节气与农事的关系;通过了解各地的节气习俗、农谚、诗词,了解节气中的传统文化精粹。

六年级:通过观察四季星座,了解星座与二十四节气的关系;通过对“立竿见影”的设计、实施,发现日晷和圭表的秘密;通过搜集相关资料,知道二十四番花信风、农耕与二十四节气之间的关系;通过了解节气养生知识、节气习俗,发现节气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古人的智慧;选择感兴趣的、与节气相关的内容,开展小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

每个年级需遵循不同的课程目标,从三个层面落实课程:首先,根据学情灵活编制节气课程实施计划,包括课时设置、具体内容安排、师资详细配备、实施路径等;其次,严格把控过程管理,拓展延伸资源,深化学生对节气的体验;最后,跟进成效评价,包括对节气课程的探索过程评价、节气课程成果展示评价。系列措施,促使不同年级的学生在理解传统文化、民族文化方面有了不同的认知,形成了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朴诚”文化及其理念观照下的课程建设,如两条基因链,紧密交织在一起,展示出“朴诚”教育的蓬勃生命力。下一步,我们将在课程评价的系统性与综合性、科学性与操作性上着力。在静水深流的“朴诚”文化滋养下,我们会凝心聚力,让课程变革更符合师生生命成长的节律,让课程行走的步伐更加稳健,为百年老校的生长持续蓄力。

猜你喜欢

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文化镜头
文化生活更丰富了
传统文化
传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文化摄影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