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市新观:线上火热、线下变革

2021-04-21盛倩玉

南都周刊 2021年2期
关键词:花农花市批发商

盛倩玉

2021年,既是何宏从事年桔种植的第8年,也是刘亚东从事年花生意的第8年。

2月6日,春节将至,年桔种植户何宏一早拉着一车四季桔,从南沙区的东涌镇开到黄埔区的港湾北市场。他在市场外围租了一个“摊位”,但整整一个上午过去,只有一个人搬了一盆年桔回家。

2月20日已是年后,多位年花年桔种植户告诉南都周刊记者,“去年(2021年春节)生意不好做,亏了不少钱,没卖完的花桔,现在等干了后烧掉处理。”

而另一边,刘亚东的鲜花网店生意却异常兴隆。接单、配货、打包,客服来不及服务,工人来不及发货,每个人都在拼命抢时间……

刘亚东甚至停发了广东以外地区的订单。因为只做广东地区的年花年桔生意,都让他们忙到晕眩,每晚“仗”都要打到两点以后。

今年1月,出于疫情防控需要,广东多地宣布取消2021年迎春花市,何宏、刘亚东的命运也因此驶向了不同的方向。

为缓解花农销售压力,广东省各行各业都动了起来,花农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传统花市化整为零,变成散布在街头巷尾的一个个购花档位;线上云花市全面铺开,“触网”的花农花商们不断奔前忙后……

2月12日,广州市花市办发布通报称,截至2月11日(大年三十)18时,全市“云上花市”线上浏览量(点击量)约534.19万人次,销售额约3118.36万元。全市331个线下售卖点接待消费者约128.82万人次,销售额约1.03亿元,线上线下总销售额约1.34亿元。

花市取消批发商“消失”

在黄埔区的港湾北市场外,何宏守着他的百来盆年桔。其实这里根本算不上什么“摊位”,但10天的租金就要7800元。

黄澄澄的桔子,红色的盆,工工整整地摆在地上,喜气洋洋,但无人问津。何宏百无聊赖地刷着手机,摊位租金和种植本金就在一分一秒中流逝……

何宏是贵州人,小时候在老家,书读不下去了,就和其他青年一样,到广州找间工厂打工。过年的时候,何宏和朋友逛花市,看见一盆盆的年花年桔,热闹又好看,于是萌生了种植年桔的想法。

“年卅晚,行花街”,是很多广东人家的习惯。而珠三角也是我国盆栽花卉的主要集散地,花卉远销至港澳、东南亚等地。2019年广东省林业局发布的《2018年广东省林业统计分析报》显示,广东全省花卉从业人员12.2万人,花农4.3万户,全年生产盆栽植物3.1亿盆。规模和影响力不容小觑。

不少外地人,第一次看见花市,都会被这春色遍地的南国景象深深折服,何宏便是其一。后来,他索性不再打工,去东涌镇的村子里租了基地,种苗种植水肥管理,一步步从头学起。

一盆年桔的生长周期至少两年,蓟马红蜘蛛黄龙病,无不需要种植者親力亲为。几千盆的规模虽然不算大,但不算人工,总投入也达到数十万元。

8年时间,何宏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和他的年桔在一起。“很怕自己养不好”。但他养得还算不错,行情好的时候,他种植的不同大小的年桔,可以从几十元每盆卖到400多元每盆。

入行这么些年,何宏知道,年花年桔的种植和销售自有一套逻辑:一年辛苦下来,每到春节前夕,就有批发商来到他们的花厂基地批量订购,再将这些年花年桔送往各市各区的迎春花市、档口渠道进行销售。

对于种植户而言,只需用心管理好自己的花木,不用也不会直接面对市场上的消费者们。直到今年,情况起了变化。

冬季疫情反复,防疫措施升级,先是深圳、珠海、肇庆等地相继宣布取消2021年迎春花市。1月27日,广州也表示“不再按传统模式开展迎春花市活动”,全市11个区将按照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春节鲜花售卖工作。

大型迎春花市取消,批发商集体“失踪”。对于何宏这样长年泡在田间地头的种植户而言,这意味着最大的、也几乎是唯一的销售渠道,突然之间消失了。

苦等无果,往年的这个时候,何宏的年桔已经销完五六成,但现在,他的年桔几乎还原封不动地摆在园里。

年桔如此,年花也如是。花农王桂阳在佛山种植蝴蝶兰,他的基地里有6万多盆、几十个品种的蝴蝶兰——大辣椒、中国红、牛魔王、黄金红、姚金蝶、红粉佳人……造型生动、寓意美好。

按照往年的销售经验,批发商会从元旦之后开始向他订货,到了春节前夕,他的蝴蝶兰应该已经卖完了。

但在今年,他的蝴蝶兰到春节前一周还剩下四成左右无人问津。“以往都是批发商过来批货,再拿去花市里边卖。如果花市不开,批发商这边就不敢订货,我们这边就卖不出去。”

种植户走出去“练摊”

年桔的生长周期较长,从细嫩的种苗到成熟的盆景,其间需要经过数次修剪、多次换盆,浇水、施肥、防虫、扎造型……整个过程大约需要2-4年。

所谓“桔”不等人,年桔上市时间一到,必须抓紧销售,当年没有销售完的年桔,往往失去商品价值,不仅消费者不买账,“下年再养也长不了这么多果了。”

年花也多是如此,有种植户向记者形容,“年宵花年桔这些东西,其实跟月饼一样,你在春节这个阶段没有卖掉,那就没用了,都是属于一次性、节日性的消费。”

批发商按兵不动,何宏心中着急,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辛苦两年种出的年桔烂在园里。2月伊始,何宏决心自己寻找“市场”,“没办法了,不拉出来卖也不行了,卖一盆算一盆吧。”

最终,他在黄埔区的港湾北市场外围谋得一块“摊位”,30平米的面积,露天的场地,和街边练摊无异,价格还不菲。

市场里买东西的人很多,可是没人光顾他的年桔,何宏内心焦躁,“来了四五天了,都没有人,有时候一天就卖一棵两棵。”

直面市场,遭遇“挫折”的并不止何宏一个种植户。何宏基地所在的村子,还有不少农户种植年桔,有的还在苦苦等待收购,有的则尝试自谋出路,把年桔拉到市场上销售,结果基本都是“卖不掉”。

榄核镇是年花年桔种植大镇,全镇种植年桔、桃花等过年应节花卉近1300亩。当地的年桔种植户谭天才管理着10亩土地,全是年桔,其中最小的年桔都种植了3年。

谭天才告诉南都周刊记者,因为没有收购商前来采购,他只能自己把年桔装车运出去卖,但一直到春节期间,“拉出去的几百盆年桔基本都没卖出去。今年卖不出就没用了,血本无归。”

至于卖不出去的原因,种植户不懂销售只是其一。谭天才认为,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花市一旦不开,种植户们只能试着自觅场地,零星卖花卖桔。但这些小“门脸”太过偏僻,不成规模,“我们自己没法宣传,都没人知道,想买花桔的人也根本找不到去哪里买。”

所谓“桔”不等人。年桔上市时间一到,必须抓紧销售, 年前卖不完就失去了商品价值,不仅顾客不买账,“下年再养也长不了这么多果了”。

这样的分析不无道理。对于不少消费者而言,购买年花年桔关注的不仅是吉祥的寓意,更在于“行花街”时候的喜庆氛围,“买”有时只是随之而来的行动。而当原本远离市场的种植户三三两两地在偏僻的路口、市场外围摆摊售卖的时候,消费者并不买账。

“销路不振”往往还伴随着“价格降低”的后果,不少种植户向南都周刊记者透露,今年年花年桔的价格,相比去年下降了5%-15%不等。

榄核镇的种植户张林勇种植了16亩年桔,包括朱砂桔、四季桔、金桔等。2月,张林勇的基地还有七成货等待出售,“花市那里没有人过来看货,只能自己找偏僻的地方卖。”

张林勇告诉记者,往年行情好的时候,“朱砂桔70分大小的,批发600元一盆,四季桔70分大小的,批发450元一盆,金桔12寸大小的,批发80元。”

到了今年,“价格少一半,还都说贵。”仅有的一些批发商试图压价收购,市场上的零星消费者则砍价砍到“成本都不够”。

在广州市越秀区的某街边临时档口,看桔挑桔的人不少。今年的年桔比往年便宜,但旁边等着拉活帮忙送桔到家的工人说,买的人比往年少。

鲜花网店生意火爆

同样是卖年花卖年桔,但天下并不同此凉热。

刘亚东在深圳有10余亩的年桔种植基地,同时还经营着一家名为“花伴水”的鲜花网店。春节将至,他的网店到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年花年桔销售量巨大,每天晚上配货都要忙到1-2点。

刘亚东2013年9月大学毕业来到深圳,“我是山东人,从小生长在北方,冬天都是光秃秃的。那年冬天,在花市一逛,全都是花,完全把我震撼住了。”

2014年,刘亚东决心进入花卉行业,在深圳一个市场里开了一家店。回忆当时的情况,刘亚东说:一年到头,只有年尾的两个月因为销售年花年桔生意会好点,除此之外的大多数时间,门店生意十分惨淡。

当时刘亚东思考:不谋求变化,这一行或许很难继续做下去。2014年12月,他尝试开设了网店,“当时鲜花做网店的,整个深圳不超过3家。”

开网店,行,还是不行,谁都没有明确答案。起初刘亚东没有任何线上销售经验,网店也没有什么生意。他记得线上接到的第一单,是一个来自龙华区的客户,订购了两盆绿萝,总计26元。

门店门可罗雀,网上却有人下单,他惊喜万分,立刻亲自开车把两盆绿萝从南山区送到了龙华区,来回快4个小时。当时的客户拿到花还很吃惊,“两盆绿萝你还自己送,真的很感谢。”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亚东发现,网店生意愈发“好做”。短短一年时间,他在线上销售的花卉数量,就已经超过了线下,并很快取代门店成为他最主要的销售渠道。他索性关掉了市场里的小店,专门做起线上销售。

今年春节,多地取消迎春花市,刘亚东察觉到了变化。“往年到了这个时候,种植户的花木基本都订完了。但今年在一些批发商及种植户组成的微信群中,这几天还有不少花农在群里吆喝,试图低价销售手中积压的年宵花。”

但刘亚东的网店,不仅没有受到取消花市的影响,生意反而更好了。“花市取消后,一些客户对年花的需求转移到了线上,这部分的订单是有增加的。”

刘亚东向记者透露,随着春节临近,最近一个月网店的销售额甚至达到了以往3个月的销售总量。

积极应对变化的不只网店,南都周刊记者近日走访广州花卉博览园等花卉批发市场,看到有不少散客前来选购年宵花,有些正对着猪笼草、蝴蝶兰和杜鹃比价。

有年宵花销售档口的老板向记者透露,迎春花市取消,对于他们基地的年花种植、档口销售并未产生太大影响,“我们做的都是熟客,和去年没有多大变化。”

从事花卉种植、设计、零售、租赁等服务的广州春晖园林有限公司業务经理刘丽丹告诉记者,今年其公司种植的年宵花已经销售了七成左右,“因为有固定的客户,销售额和上一年持平。”她也注意到,“相比往年,今年来店里的散客多了,这可能和市区花市规模减少有关。”

面对疫情带来的变化,似乎唯有触手更长、更能触达消费终端的种植者才能够屹立不倒,甚至抓住新的“商机”。但这往往需要提前投入,和更长远的布局。

转型伴随阵痛

2020年年初疫情突如其来,原本热闹非凡的花市活动受到影响,其实已经对广东的鲜花市场产生过一轮冲击。

刘亚东记得,“去年疫情的时候,线下渠道卖花受阻,当时我们花厂周边,有很多农户种的年花年桔没卖掉,堆得到处都是,有些直接就焚烧、丢弃了。”

为了保障花农,今年各方早早进行了一系列积极准备。1月18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发布《关于举办广东“保供稳价安心”数字平台2021迎春网络年货节活动的通知》,为花农打开线上销路举办线上花市。此后,“云上花市”在广州、深圳、珠海、肇庆、清远、佛山、江门等地拉开序幕。

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的指导下,广州市白云区在“一亩田”APP平台上线30个年宵花品种;

广州从化线上花市则可通过“新开花谷”小程序进入;

佛山市南海区通过“云花市”和购花地图进行线上销售和线下引流;

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上线“云赏陈村花会”,首次将迎春花市和陈村花会搬至线上;

深圳迎春花市调整为以街道为单元设置迎春购花点,共有近3200个购花点,遍布全市74个街道,还可以逛线上花市买花……

疫情正加速传统行业向电商的转型,也要求原本久居田间地头的农户们直面终端消费者。只是对于不少花农来说,这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年桔种植大镇陈村镇,已有近千年的年桔种植历史。陈村镇石洲村村干部梁伽立近日接受财新采访时提及,陈村800亩花田,桔农约有40-50户,分散小农居多,年纪大多五六十岁,“最年轻的也40多了”。

当一个原本只和花花草草打交道的“种植者”,突然要以“销售者”的身份出现在消费者面前,网购、物流、包装、营销、推广、客服、售后……一连串的概念扑面而来,他们中的不少人变得无助,甚至有些抗拒。

王桂阳认为,“线上销售不现实。”此前,有政府部门和企业联系他,希望与他合作开展线上销售,但他从多年的种植生涯中得出的经验是,兰花娇贵无比,花盆又是易碎品,通过快递运输不够现实。

短短一年时间,他在线上销售的花卉数量, 就已经超过了线下,并很快取代门店 成为他最主要的销售渠道。

谭天才更是感慨,线上销售对他这样的农户而言,效果“微乎其微”,包装、物流、宣传渠道,统统都是要考虑的问题,也是他此前从未考虑过的问题。

小型的花木快递起来问题不大,但对于年花、年桔等大件商品,或者是比较珍贵的盆栽,快递起来比较困难。刘亚东向记者分析,一般来说,大件花木或盆栽,他们都是线上下单后,通过专车配送和物流快递相结合的方式配送,交易更多集中在珠三角地区。

2020年疫情之后,送货上门的途径受阻,线上的鲜花生意也受到了影响。但刘亚东以此为契机,与德邦、顺丰等快递物流公司建立合作,着重解决大件花木的长距离配送的安全和成本问题,此后还陆续在4个一线城市设置了仓储店,以实现更快速度的专车配送。

近日,省政协委员、东莞市花卉协会会长周世明在接受南方都市报记者采访时提到,虽然今年各地纷纷提出云花市,但是物流问题没有完全解决,是最大的困难。但花卉产品的数字化是必须要走的一条路,无论这条路多难走,都要走下去。

劉亚东十分认可这种说法,这也是他从事花卉销售多年的心得。“线上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在他看来,线上生意最好的地方在于,可以直接接触到消费者,所以可以第一时间调整战略。

数万花农被突然抛向了市场,抛向了“云端”,现实中还有更多困境需要解决。对于农户而言,从接触,到接受,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应采访对象要求,何宏为化名。)

猜你喜欢

花农花市批发商
逛花市
情人节
春节看花市
姹紫嫣红开遍,喜迎新年花市如火
批发市场进货:砍价的三个秘诀
花农
批发市场你不知道的那些事
豆芽花
伪君子
伪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