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征标三元组的本原诱导子

2021-04-21黄谦王丽凤

关键词:本原子群三元组

黄谦,王丽凤

(山西大学 数学科学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0 引言

本文仅讨论有限群和复特征标,所采用的群论和特征标的术语和符号分别取自Isaacs的经典教材[1-2]。特别地,对任意群G,我们用Irr(G)表示G的所有不可约特征标的集合。称T=(G,N,θ)为一个特征标三元组,如果G为任意群,N⊲G为G的正规子群,θ∈Irr(N)为N的一个不可约特征标且为G-不变的。

特征标三元组是群表示论中重要的研究对象,具有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成果,以及重要而广泛的应用。例如,近年来关于群表示论中著名的McKay猜想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在约化为单群的过程中,特征标三元组的诱导子技术和上同调理论即发挥了核心作用,相关的具体内容和前沿文献可参考Navarro的最新专著[3]。关于特征标三元组的最新研究成果可以参考相关文献[4-6]。

本文将采用范畴的观点,把特征标三元组视为基本的研究对象,主要研究特征标三元组的本原诱导子,特别是本原诱导子的次数问题。事实上,Dade在系列论文中[7-9]针对特征三元组的诱导子创立了稳定子极限理论,并用之研究M-群的若干著名猜想。Isaacs简化了Dade的诱导子定理[10],并给出了关于不可约特征标的本原诱导次数问题的一个应用。此外,Loukaki也研究了一种新型的诱导子极限,即所谓的线性极限[11],并与Dade等[12]对线性极限做了系统地探讨。总之,研究本原诱导子的次数问题,不仅是一种新型的证明技术,而且可用来解决群表示理论中的相关重要问题。这些课题可以参考相关文献[13-14]。

为叙述本文主要结果,我们先给出Dade和Isaacs在上述文献中引入的若干基本概念。

固定一个特征标三元组T=(G,N,θ)。如果R=(H,M,φ)也是一个特征标三元组,使得G=NH,M=N∩H,并且φ在θ下方,即φ是限制特征标θM的一个不可约分量,则称R为T的一个子三元组,记为R≤T,如图1所示。

图1 子三元组Fig.1 Character subtriple

进而,如果还有φN=θ,则称R为T的一个诱导子;如果φ=θM,则称R为T的一个限制子。特别地,如果T没有真诱导子,即T不存在诱导子T′=(G',N',θ')使得G'<G,则称 T是本原的。方便起见,我们称θ(1)为特征标三元组 T=(G,N,θ)的次数,记之为degT=θ(1)。

有了以上准备,本文所研究的具体问题,可概述如下:

研究问题设T=(G,N,θ)为一个特征标三元组,探讨在什么条件下T的任意两个本原诱导子S1=(H1,M1,φ1)和S2=(H2,M2,φ2)均 有 相 同 的 次数,即φ1(1)=φ2(1)。

Isaacs在[10]中的主要结果即定理3.1,证明了当N是幂零群时,则上述问题有肯定的解答,即T=(G,N,θ)的任意两个本原诱导子均有相同的次数。

本文主要结果是减弱了上述Isaacs定理中N为幂零群的条件,通过定义特征标三元组的正规子三元组和次正规子三元组的概念,给出了上述研究问题的一个解答,从而推广了Isaacs的主要结果。本文主要结果如下:

定理A设T=(G,N,θ)为特征标三元组,其中N为可解群。如果满足下述两个条件:

(1)T的每个本原的子三元组都是次正规的;

(2)T的每个本原的子三元组的所有极大正规限制子也都是本原的,则T的任意两个本原诱导子均有相同的次数。

在上述定理A中,当N是幂零群时,则条件(1)自动满足。事实上,我们将证明一个本原的三元组,如果是幂零的,则条件(2)也自动成立。作为定理A的一个应用,我们可简化条件(2),在使用时可能更为便利些。我们称一个特征标三元组T=(G,N,θ)是幂零的,如果N/Z(θ)为幂零群。

定理B设T=(G,N,θ)为特征标三元组,其中N为可解群。如果T的每个本原的子三元组都是幂零的和次正规的,则T的任意两个本原诱导子均有相同的次数。

在特征标的诱导理论中,我们还研究一个给定的不可约特征标χ∈Irr(G),何时具有相同的诱导次数,即如果χ=(ξ1)G=(ξ2)G均可以从子群Hi≤G的本原特征标ξi∈Irr(Hi)诱导,其中i=1,2,研究在什么条件下总有ξ1(1)=ξ2(2)。作为特征标三元组诱导子的一个应用,Isaacs在[10]中的定理B,给出了一个充分条件,即χ在G的Fitting子群上限制不可约时,则诱导χ的所有本原特征标均有相同的次数。

作为定理B的一个应用,下述结果同样推广了Isaacs的定理B。

定理C设G为任意群,χ∈Irr(G)。如果G存在一个可解正规子群N,使得θ=χN不可约,并且特征标三元组T=(G,N,θ)的每个本原的子三元组都是幂零的和次正规的,则诱导χ的所有本原特征标均有相同的次数。

本文所需的预备知识和基本结果我们将在第1节给出,在第2节将证明上述三个主要定理。

1 预备知识

为了推广Isaacs在[10]中的主要定理,我们引入下述概念。

定义1设S=(H,M,φ)为特征标三元组T=(G,N,θ)的一个子三元组。

(1)如果M⊲N,则称S为T的一个正规子三元组,记为S⊲T。

(2)如果存在一个子三元组序列:

则称S为T的一个次正规的子三元组,记为S⊲⊲T。

(3)如果N=Z(θ)M,则称S为 T的一个覆盖子。

Isaacs在[10]中还定义了特征标三元组的拟本原性。设T=(G,N,θ)为一个特征标三元组,如果对任意M≤N且M⊲G,均有θM为齐次的特征标,即θM=eφ,其中e为正整数而φ∈Irr(M),则称 T是拟本原的。不难证明拟本原的特征标三元组必然也是本原的,但反之一般不成立。

关于拟本原的特征标三元组,我们有下面一个基本性质。

引理1设T=(G,N,θ)为拟本原的特征标三元组,如果N/Z(θ)是幂零群,则N/Z(θ)为交换群。

证明因为θ是G-不变的,故Kerθ为G的正规子群,从而所给条件和所证结论可以在商群G/Kerθ中考虑,不失一般性,可设 Kerθ=1,就有Z(θ)=Z(N)。进而N/Z(θ)=N/Z(N)。因为N/Z(θ)是幂零的,故可得N幂零。任取A是N的特征子群且A是交换群,则A⊲G。又因为T=(G,N,θ)为拟本原,就有θA=eα齐次,其中e为正整数,α∈Irr(A)。但Kerα=A∩Kerθ=1,即α为A的一个忠实线性特征标。显然θ的G-不变性得出α亦如此,所以αg(a)=α(a),对任意g∈G和a∈A均成立,据此可知α(gag-1a-1)=1,再从α的忠实性推出gag-1a-1=1,亦即ga=ag,于是有A≤Z(θ)=Z(N),即Z(N)是N的唯一极大交换特征子群,从而N的幂零类小于等于2。等价于说N/Z(θ)为交换群。

在定理A的证明中,我们要用到下述关于诱导子和限制子的一个对应关系。

引理2设T=(G,N,θ)为特征标三元组,并且R=(H,M,φ)为 T的 一 个 限制子。如 果 T′=(G',N',θ')为 T的一个诱导子,则唯一对应 R的一个诱导子

使得R′也是T′的一个限制子,其中H'=H∩G',M'=M∩N'且φ'=θ'M'。

证 明由 R=(H,M,φ)为T的限制子知θM=φ,由T′=(G',N',θ')为 T的诱导子知(θ')N=θ,即θ'M不可约,由Mackey公式得出N'M=N且(θ'M')M=φ,由此可推出(φ')M=φ不可约,如图2所示。

图2 对应关系Fig.2 Correspondence relationship

验证M∩H'=M'且MH'=H。按定义,我们有:

因G=G'N=G'N'M=G'M,由模律有

下面验证 R′=(H',M',φ')为特征标三元组。根据上述子群关系,从M⊲H知M'⊲H',再从θ'是G'-不变的以及φ'=θ'M',可知φ'也是H'-不变的,表明 R′=(H',M',φ')为一个特征标三元组,按定义即为R的一个诱导子。

最后验证 R′=(H',M',φ')为 T′=(G',N',θ')的一个限制子。先证明N'∩H'=M'且N'H'=G',按定义N'∩H'=N'∩(H∩G')=N'∩H=(N′∩N)∩H=N'∩M=M'此外,从G=NH=N'MH=N'H可 知N'H'=N'(H∩G')=(N'H)∩G'=G∩G'=G'由条件可知φ'=θ'M',即证得R′=(H',M',φ') 为 T′=(G',N',θ')的一个限制子。

在定理B的证明中,我们需要[15]中定理2.4关于覆盖子的一个结果。

引理3设S≤T=(G,N,θ)为一个覆盖子,如果T是本原的,则S也是本原的。

2 主要结果

我们先证明本文定理A,为方便起见,重述如下:

定理1设T=(G,N,θ)为特征标三元组,其中N为可解群。如果满足下述两个条件:

(1)T的每个本原的子三元组都是次正规的;

(2)T的每个本原的子三元组的所有极大正规限制子也都是本原的,则T的任意两个本原诱导子均有相同的次数。

证明设Si=(Hi,Mi,φi)为T的任意两个本原诱导子,其中i=1,2。我们将对|N|作归纳,证明degS1=degS2,即证φ1(1)=φ2(1)。

如果M1=N,则T=S1也是本原的,从而T没有真诱 导 子 ,迫 使 T=S2,此 时φ1=θ=φ2,故 degS1=degS2,结论成立。同理可证如果M2=N,结论也成立。

以下设每个Mi<N,即Si<T。按假设T的每个本原诱导子均为次正规子组,所以每个本原三元组Si均包含在T的某个极大正规子三元组Ri中:

其中Ki⊲N且Ki<N,Ti=KiHi,并且αi=(φi)Ki。因为Ki⊲ Ti且NTi=G,故Ki⊲G。此时从 Ri为 T 的极大正规子三元组可知N/Ki均为G的主因子。此外,从定义可知每个Si都是Ri的本原诱导子,而每个Ri也都是T的诱导子,如图3所示。

图3 本原诱导子Fig.3 Primitive inductors

以下我们分两种情形讨论。

(1)假设K1=K2。

此时α1和α2都是θK1的不可约分量,因为K1是N的正规子群,根据Clifford定理,可知α1和α2在N中共轭,故存在某个n∈N使得(α2)n=α1。简单计,我 们 用R2的N-共 轭(R2)n=(T2n,K2n,α2n)替 代R2,相应地用S2的N-共轭 (S2)n=(H2n,M2n,φ2n)替代S2,由于 deg(S2)n=α2n(1)=α2(1)=degS2并不会影响所证结论,故可以假设α2=α1。在此情形下,注意到(T1,K1,α1)和(T2,K1,α1)都是 T 的诱导子,考虑α1在G中惯性群IG(α1)。一方面,从(α1)N=θ不可约,可知N∩IG(α1)=IN(α1)=K1。另一方面,从α1都是 Ti-不变的,可知每个 Ti≤IG(α1)。使用模律,我们有

所以T1=T2,亦即R1=R2。此时S1和S2均为R1的本原诱导子,但K1<N,不难看出Ri的本原子三元组也都是T的本原子三元组,故定理的两个条件对Ri均遗传,根据归纳假设,我们有degS1=degS2,表明所证结论成立。

(2)假设K1≠K2。

记D=K1∩K2。因为N/Ki都是G的主因子,并且K1<K1K2≤N均为G的正规子群,只有K1K2=N。注意到(α1)N=θ=(α2)N,我们有

据此得出(α1)D和(α2)D有唯一共同的不可约分量γ,且重数均为1。

令S=T1∩T2。因S固定α1和α2,也固定正规子群D,并且(α1)D和(α2)D有唯一的相同不可约分量γ,故S也固定γ,表明(S,D,γ)也是一个特征标三元组,我们令

验证R0≤R1。因为γ在α1的下方,我们只需验证子群关系K1S=T1且K1∩S=D。事实上,从G=NT2=K1K2T2=K1T2,使用模律推出

进而,可直接验证

再验证R0≤R2。因为γ也在α2的下方,只需验证子群关系K2S=T2且K2∩S=D。

同样地,由于G=NT1=K1K2T1=K2T1,使用模律又可得到

进而,我们也有所需的子群关系:

相关子群和特征标的位置关系如图4所示。

为完成所证,我们再区分两种情形讨论。

(a)假设γN不可约。此时γKi均不可约,其中i=1,2,因为αi均在γ上方,只有γKi=αi。上述已证 R0是每个Ri的子三元组,故R0均为Ri的诱导子。任取S0是R0的一个本原诱导子,则S0和S1均为R1的本原诱导子,但|K1|<|N|,根据归纳假设,则degS0=degS1。同理,由于S0和S2均为R2的本原诱导子,但|K2|<|N|,仍从归纳假设得到degS0=degS2。至此即证degS1=degS2,故结论成立。

(b)假设γN可约。我们先验证R0分别是R1和R2的一个极大正规限制子。注意到(αi)N=θ,故γKi必然是可约的,否则γKi=αi,导致γN=θ,与假设矛盾。因为N/K1是G的主因子,而N是可解群,故N/K1为交换群,从而是一个单G-模。又因为G=T2N,而N在N/K1上作用平凡,故N/K1也是一个单T2-模。但N/K1和K2/D同构,该同构显然和T2交换,故K2/D也是T2的一个主因子。显然D⊲K2,表明R0是R2的一个极大正规子三元组。由于[(α2)D,γ]=1且γK2≠α2,由特征标的下降定理,只有(α2)D=γ,表明R0是R2的一个限制子。至此即证R0是R2的一个极大正规限制子,同理可证故K1/D也是T1的一个主因子,从而R0也是R1的一个极大正规限制子。

根据引理2,因为 R0=(S,D,γ) 是 R1=(T1,K1,α1)的限制子,而S1=(H1,M1,φ1)是R1的诱导子,故可唯一对应R0的一个诱导子S1*=(H1*,M1*,φ1*),并且S1*也是S1的一个限制子。此时degS1=degS1*,如图5所示。

图5 限制子和诱导子Fig.5 Restrictor and inductor

在此情形下,注意到DM1=K1且D∩M1=M1*,但D⊲K1,所以M1*⊲M1。又因为 T1=K1H1,上述已证K1/D为T1的主因子,而K1≤N也是可解群,故K1/D只能是初等交换群,表明K1在K1/D上的共轭作用平凡,所以K1/D是单H1-模。进而,不难看出K1/D和M1/M1*是H1-同构的,故M1/M1*也是H1-单模,等价于说S1*是S1的一个极大正规子三元组,从而是一个极大正规限制子。根据条件(2),从S1为T的本原诱导子可知S1*也是本原的,显然是R0的一个本原诱导子。

再从S1和S2的对称地位,同理可证S2存在一个极大正规限制子S2*,同时也是R0的一个本原诱导子。特别地,我们有degS2=degS2*。

因为R0≤T,故R0的每个本原子三元组也都是T的本原子三元组,但|D|<|N|,故从归纳假设可知R0的两个本原诱导子S1*和S2*具有相同的次数,即degS1*=degS2*,从而degS1=degS2至此完成证明。

作为上述定理1的一个应用,我们证明本文定理B。

定理2设T=(G,N,θ)为特征标三元组,其中N为可解群。如果T的每个本原的子三元组都是幂零的和次正规的,则T的任意两个本原诱导子均有相同的次数。

证明根据定理1,我们只需证明T的任意一个本原的子三元组S=(H,M,φ)的每个极大正规限制子S*=(H*,M*,φ*)也都是本原的。

按假设S是幂零的,即M/Z(φ)是幂零群,因为S是本原的,故也是拟本原的,根据引理1,则M/Z(φ)为交换群,再从[1]中定理2.31推出φ在Z(φ)上完全分歧。特别地,我们有φ(M-Z(φ))=0。

因为S*是S的极大正规子三元组,即M*⊲M且M/M*为H的主因子。但Z(φ)⊲H,故M*≤Z(φ)M*≤M。在此出现两种情形:或者Z(φ)M*=M,或者M*=Z(φ)M*亦即Z(φ)≤M*。

如果Z(φ)M*=M,则S*覆盖S,根据引理3,此时从S的本原性可推出S*也是本原的,结论成立。

如果Z(φ)≤M*,上述已证φ(M-Z(φ))=0,则。根据[1]中引理2.29,由于φ是φ*的扩张,我们有1=[φ*,φ*]=|M:M*|[φ,φ]=|M:M*|,故M*=M,表 明S*=S也是本原的,结论亦成立。

使用定理2可证明本文定理C。

定理3设G为任意群,χ∈Irr(G)。如果G存在一个可解正规子群N,使得θ=χN不可约,并且特征标三元组T=(G,N,θ)的每个本原的子三元组都是幂零的和次正规的,则诱导χ的所有本原特征标均有相同的次数。

证 明设χ=(ξ1)G=(ξ2)G,其中Hi≤G且ξi∈Irr(Hi)均为本原特征标,i=1,2。我们将证明ξ1(1)=ξ2(1)。

令Mi=N∩Hi,则Mi⊲Hi。因为ξi也是拟本原的特征标,可设φi是ξi在Mi限制的唯一不可约分量,则φi必然是Hi-不变的,从而Si=(Hi,Mi,φi)均为特征标三元组。注意到((ξi)G)N=χN=θ不可约,根据特征标的Mackey公式,则NHi=G,并且

也不可约,迫使(ξi)Mi=φi且(φi)N=θ,表明Si均为T的诱导子。但ξi∈Irr(Hi|φi)均为本原特征标,不能从真子群诱导,根据特征标的诱导对应(见[16]中引理2.11(b)),可知Si也是本原诱导子。最后,再使 用 定 理 2 得 到 degS1=degS2,即ξ1(1)=φ1(1)=φ2(1)=ξ2(1),结论成立。

猜你喜欢

本原子群三元组
Schmidt子群为Hall S-拟正规嵌入群的有限群①
有限群的局部化HC-子群①
有限群的弱τσ-嵌入子群
时序知识图谱的增量构建
交错群与旗传递点本原非对称2(v,k,4)-设计
关于余挠三元组的periodic-模
回归教育本原的生物学教学
关于ss-拟正规子群和c-正规子群
一个时态RDF存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闭卷』询问让人大监督回归本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