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镜配合腹腔镜手术对早期胃间质瘤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局部复发转移情况的影响

2021-04-21王维国

世界复合医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胃镜出血量发生率

王维国

德州市市立医院消化内科,山东德州 253000

胃间质瘤是消化科常见肿瘤, 主要发生于消化道任何部位,是一种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其具有潜在性、恶性,病情进展后期,可能会出现溃疡穿孔,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1]。 目前,临床多采用外科切除术治疗早期胃间质肿瘤,但由于其手术创伤较大、术中出血多,导致患者预后较差。 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于腹腔镜进行手术,能有效保证术野清晰,并完整切除病灶组织;胃镜能有效起到定位肿瘤作用[2]。 为进一步获得胃镜联合腹腔镜治疗效果, 该研究选取2016 年11 月—2018 年2 月该院收治的早期胃间质瘤患者86 例,探讨胃镜配合腹腔镜手术对早期胃间质瘤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局部复发转移情况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早期胃间质瘤患者86 例,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该研究并签署同意书, 且该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单盲法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43 例)和对照组(43 例)。 观察组中男25 例,女18 例;年龄28~62岁,平均年龄(41.37±6.58)岁;肿瘤部位:胃底14 例、胃体19 例、胃窦10 例;肿瘤平均直径(3.75±1.36)cm。对照组中男20 例,女23 例;年龄29~62 岁,平均年龄(42.06±6.13)岁;肿瘤部位:胃底12 例、胃体23 例、胃窦8 例;肿瘤平均直径(3.75±1.36)cm。 统计学比较上述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具有可对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①纳入标准:均符合早期胃间质瘤诊断标准[3];患者无认知功能或精神障碍;过往无腹部手术史者;无严重胃肠道疾病者。 ②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受损者;合并腹腔镜禁忌证者;合并其他恶性肿瘤者;妊娠或哺乳期女性。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入院后行常规检查, 并根据具体病情制定手术方案。

1.3.1 对照组 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方式如下:首先患者呈仰卧位,采用全麻,选择其上腹部做手术切口,逐层分离皮下组织进腹,随后切开胃前壁,确定肿瘤位置、大小,直接切除肿瘤组织及其边缘2 cm 范围内的正常组织,如胃壁存在活动性出血情况,采用电凝法进行止血处理,最后逐层缝合切口。

1.3.2 观察组 采用胃镜配合腹腔镜手术治疗,手术步骤如下:患者呈仰卧位,给予其全身麻醉,选择脐部以上1 cm做切口,穿刺后建立气腹,压力维持在12~15 mmHg,放置腹腔镜至腹腔内,胃镜置入胃部,切开胃前壁,于腹腔镜、胃镜引导下查看肿瘤具体情况,确定病灶位置、大小,随后使用电钩对肿瘤范围进行灼烧定位, 使用超声刀分离胃壁肌层、浆膜层,利用抓钳抓起肿瘤,并对其周围2 cm正常组织进行切除,确定无活动性出血后缝合切口。 对于肿瘤不同位置采用不同切除术, 采用腹腔镜胃楔形切除术切除胃体、胃底部前壁肿瘤;采用肿瘤外翻切除术切除胃窦部位肿瘤;采用腹腔镜胃大部切除术切除靠近幽门、贲门的肿瘤。

1.4 观察指标

①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 包括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②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是否出现切口感染、肠梗阻、胃排空障碍等并发症;③随访两组患者2 年,通过胃镜、超声等方式复查其肿瘤局部复发转移情况。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 计量资料用(±s) 表示, 组间差异比较进行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n(%)] 表示, 组间差异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围术期指标

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对比(±s)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perioperative indexes of the two groups (±s)

表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对比(±s)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perioperative indexes of the two groups (±s)

组别 胃肠功能恢复时间(d)术中出血量(mL)下床活动时间(d)住院时间(d)观察组(n=43)对照组(n=43)t 值P 值2.01±1.03 2.78±1.98 2.262 0.026 52.07±10.36 89.68±13.72 14.345<0.001 0.91±0.22 1.62±0.57 7.620<0.001 7.76±2.13 9.58±2.40 3.719<0.001

2.2 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n the two groups[n(%)]

2.3 局部复发转移情况

随访患者2 年,均未出现死亡案例,观察组出现肿瘤复发转移4 例,发生率为9.30%(4/43);对照组出现肿瘤复发转移7 例,发生率为16.28%(7/43);组间对比,观察组发生率略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38,P=0.333 >0.05)。

3 讨论

胃间质瘤常见于胃部,其具有发病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且发病早期,患者无显著临床症状,因此可能会造成漏诊现象,严重影响患者治疗时机。 目前,手术直接切除是治疗首选方案,传统开腹手术具有直观性,手术人员可以直接触觉感知,明确肿瘤部位;但是该手术存在手术创伤大、术中出血量、损伤组织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等特点,不利于患者预后[4-5]。

该研究结果显示,较对照组比,观察组胃肠恢复时间(2.01±1.03)d、 下床活动时间 (0.91±0.22)d、 住院时间(7.76±2.13)d 较短,术中出血量(52.07±10.36)mL 较少,并发症发生率(2.33%)、肿瘤复发转移率(9.30%)较低,提示胃镜配合腹腔镜手术治疗能有效促进患者胃肠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利于预后。 与田江平等[6]研究中腹腔镜联合胃镜治疗组胃肠恢复时间为(2.1±0.3)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18.6±6.2)h、住院时间(4.4±1.5)d 均短于传统开腹组;与韩刚等人[7]研究报道中治疗组局部复发转移率13.3%低于对照组的16.7%结果基本一致, 表明腹腔镜联合胃镜治疗的长期效果与传统开腹手术的长期效果相似。 分析原因在于,于手术中使用腹腔镜,能在保持术野清晰的同时, 手术创伤较小, 但胃部肌层组织血管较丰富,单独使用可能会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且肿瘤向腔内生长或肿瘤直径较小时,其位置不易确定,影响术中定位,严重时需转开腹治疗[8]。 为了弥补这一劣势,通过胃镜辅助治疗, 能有效定位肿瘤位置, 确保能完整切除肿瘤,提高手术质量与精确性,减少术中损伤,提高手术安全性;胃镜还可实时观察胃腔具体情况,减少手术器械对胃组织的损伤;在定位肿瘤的同时,还可帮助实施胃前壁造口胃楔形切除术; 对于术后胃壁发生穿孔或胃壁较薄的患者,可以利用腹腔镜进行补救,降低术后胃壁穿孔风险[9-10]。腹腔镜联合胃镜完成手术能有效发挥协助作用,缓解单一技术治疗的不足,通过减少切口长度,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有效保护胃肠道功能,进而有利于术后患者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利于其预后。 但该手术存在一定局限性, 对手术操作人员要求较高, 手术时不可使瘤体破裂,预防发生肿瘤转移症状[11-12]。

综上所述, 胃镜配合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胃间质瘤患者疗效显著,能有效促进术后患者肠胃功能恢复,减少术中出血量, 虽然远期肿瘤局部复发转移情况与传统手术相当,但是该术式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胃镜出血量发生率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急诊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昏迷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称重法和升级容积法并用对产后出血量的估算调查
综合护理对无痛分娩产妇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影响
做胃镜 普通、无痛如何选
应用氨甲环酸对髋关节置换术出血量的影响
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氨甲环酸灌注关节腔以减少术后出血的疗效观察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
我也做了胃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