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产学合作,培养高质量技工人才

2021-04-21胡文俊

江苏广播电视报·新教育 2021年49期
关键词:产学合作人才培养

摘要:新会技师学院把校企合作作为培养高质量技工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与企业共建专业、共建实习基地、开设校企双制班、建立技师工作站等途径加强与企业合作,探索在产学合作体制与机制,发挥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的作用,培养了大批高质量技工人才。

关键词:产学合作;人才培养;技工人才

近年来,新会技师学院认真贯彻落实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教育要求,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途径,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高质量技工人才。

一、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培养高质量技工人才的途径

针对职业教育发展新形势和新要求,新会技师学院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结合区域产业发展需要,以打造珠三角西部高端产业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为目标,加强与企业联系,积极探索多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途径,建设“珠西高技能人才摇篮”。

1.校企合作共建专业

学院在专业设置上与产业需求对接,根据社会需要设置专业,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适应。在学院层面,建立校企合作咨询委员会,在各个专业建立相应的专业建设委员会,企业专家参加每年召开专业建设工作会议,双方共同研讨专业建设问题,在人才培养上密切合作,培育适销对路的高技能人才。学院与广东中车等本21家企业签署了校企合作协议,双方在专业建设规划、课程计划、实习实训、教师团体、教学资源、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全力推进学院六大系部中级、高级、预备技师三个层次23个专业的发展。如电气自动化专业先后与中车集团、海信集团等大中型企业形成紧密性的校企合作关系,会计专业把企业请到学校参与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机电专业在工学交替中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的运行和推广,每年邀請企业专家进入课堂,对学生进行行业发展、专业岗位认知、岗位业务内容讲解与点评等培训。

2.共建实习基地

学院重视实习基地建设,在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中车广东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广东高新凯特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等几十家上市公司和知名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学院有近300多名毕业生在中车广东公司实习和工作,这些学生中许多人成为公司技术骨干,有些已成为公司的技术管理人员。如会计专业在江门市恒生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江门市志尚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让培养尽早适应统计、仓管、跟单、企业出纳、成本、税务、会计、审计等相关工作岗位要求。

3.开设校企双制班

学校全面贯彻实施《广东省全面推行新型学徒制实施方案》,在地方政府提供技能培训补贴支持下,新会技师学院和企业以共同培育技能人才为目标,开设校企双制班。在双制班中,学校负责提供师资,企业负责确定学徒对象、学徒岗位、培养目标、培训内容、考核办法,围绕岗位需求开展职工培训,发挥技能培训为企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的作用。通过学徒制培训,企业可以招录更多的具有一技之能的青年劳动者,使其达到岗位要求,帮助劳动者以技能就业,以技能成才。学院与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海信(广东)空调有限公司、江门市新会恒隆家居创新用品、美达股份-新锦纺织有限公司、新会新宝成电气工程有限公司等十几家企业建立新型学徒制班,2021年完成了290多人的学徒培养。

4.建立技师工作站

新会技师学院在海信空调、新会美达等十几家企业建立技师工作站,将专业技术服务送到生产一线。技师工作站设在企业,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推行终身职业培训,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一种新载体,有利于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技师工作站具有校企双重优势,发挥学校和企业教学团体有利条件,有力地促进了专业建设与产业行业发展、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密切联系和相互适应性。学院利用技师工作站这一平台,多维度开展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技术研发、技能竞赛、培训鉴定、创新创业、评价分析等方面发挥产教融合的积极作用。

5.共同搭建产业智能平台

新会是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陈皮是特色产业,每年产出50多亿元,为全国知名产品。为促进陈皮产业发展和特色产业发展需要,学院开设了“农产品保鲜与加工(陈皮加工与检测放心)”专业。广东省为促进农民工就业,在各地设立了粤菜师傅培训基地,学院作为新会粤菜师傅培训基地,结合陈皮产品特色,为开发特色食品,设立了“新会陈皮风味菜”研发中心,将烹调工艺与评价流程标准化,大力培养新会地方特色陈皮菜品研发人员。为大力推广本地特色食品,成立新会区“葵乡名师名厨”顾问团,建立“粤菜师傅”专家库,开展“大师进课堂”、送技下乡、评价下乡等活动,建立餐饮人才培训基地、就业实习基地和新会乡村特色菜培训基地等培训网络,培养了一大批在业内具有影响力的葵乡名师名厨。为促进新会陈皮产业融合发展,统筹集中智力资源,将新会陈皮产业融合发展人才智库落户到学院。学院利用这一平台高层次人才资源,从陈皮种植、生产、加工等环节入手,为新会陈皮产业发展等重大课题提供咨询指导和智力支撑。

二、校企合作在培养高质量技工人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校企合作在培养高质量技工人才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1.企业在人才培养上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是实现学校、企业合作,协同育人的一种教育模式。这种模式不再认为人才培养只是学校的事情,也应该是全社会的事情,特别是对用人单位而,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企业同样是人才培养中的主体。十几年来,学院积极主动寻求与企业合作,到目前为止,与几十家企业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从招生到培养以至就业各个环节,企业深度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在高质量技工人才培养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企业在合作过程中,获得了高质量的技工人才,合作共赢,积极性高涨,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来,双方建立了长期密切的联系。

2.学生职业意识和实践技能得到明显提高

由于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与社会实践相脱离,中国的中学生较少较晚接触到企业生产和社会生活。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让学生在校期间提前融入社会,深入了解社会生产与职业生活,加强对生产和职业生活的认识,提高学生职业意识;帮助学生在学习理论同时,获得更多的的实践学习机会。通过校企合作,参加校企合作的学生不但在学业上取得了更大的进步,对职业生活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就业意识也提高了。

校企人才培养模式更加重视实验、实训、实习实践教学环节,增加了实践教学的比例,增加了顶岗实习的力度。在校企合作中,无论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还是各教学环节,强调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实习与实训环节加强了学生对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把实习实训考核放在企业上,由企业组织考核,强化过程考核和实操考核。在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中,邀请企业专家参与实践教学,增加职业岗位的适应度和社会、行业以及企业满意度作为人才培养评价标准,学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生产实操技能也得到大幅提高,更好地适应了职业的岗位要求,为就业做好准备。参加校企合作的学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明显地提高,就业率达到100%。

3.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得到明显增强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与企业共建专业,在专业人才培養,突出企业的需求,并根据企业的需要改变专业设置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增加了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我院根据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设置专业,并根据产业结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近年来,我院将酒店管理等专业调整为地方特色产业发展需要的粤菜师傅培训,并根据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灵活自主地设置满足企业需要和社会适应性强的专业,使专业人才培养能主动满足和适应该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培养高质量技工人才的几点思考

新会技师学院以“高端引领、校企合作、多元办学、内涵发展”为办学理念,积极探索产教融合、校合作、工学结合“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以服务企业,服务地方为已任,培养更多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要贯彻执行这种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做好工作。

1.重视校企合作的体制与运行机制

培养高质量的技工人才全社会的责任,政府部门、各行业企业和学校都是利益相关者,要充分发挥各主体的作用,除了政府要建立有利于校企合作的政策措施外,校企双方要重视合作的的体制与运行机制建设,才能保证校企业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运行。由于学校在人才培养上的主导地位和主要作用,学校要在校企合作体制与运行机制建设上发挥主导作用。为此,学院成立了校企咨询合作委员会,各专业建立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委员会,吸收各企业深度参与学院人才培养各方面工作,如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习实训、教学团体建设等事项,并每年召开年会,就产学合作问题展开研讨,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形成相应的合作途径与措施,并积极加以落实。同时,学院也注意发挥正政府在校企合作的作用,实行组团式校企合作,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合作问题,共同参与校企合作,如学院在新会区司前镇政府支持和帮助下,与当地深江产业园签署人才战略合作协议,在产业园区设立培训基地,在基地建设、人才发展评价、岗位实习管理、职业技能等级培训鉴定的共享,师资库和专家库建设等领域与园区各企业建立了紧密、长效的合作机制,促进成果转化,推动双方的共同发展。

2.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内容,提升校企合作的水平

新会技师学院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人才上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不断深化合作内容,探索多种合作途径与合作内容,提升校企合作水平。从初期的实习基地建设,向企业输送学生就业外,到专业建设,再到在企业开设技师工作站,合作培养人才模式不断延伸,现在学校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在校内建立“校-企”实训基地,在企业设立课堂,将一些专业课程中的某些模块交给企业负责教学,学校主要是做好跟踪观察和评估,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内容不断深化,水平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赵学斌,张文彩.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同休推进技工院校转型[J],现代交际,2020(20):155-157.

[2]袁树喜。企校双制,共育技能型人才[J]职业,2019(24):42-43.

作者简介:胡文俊:男,教育管理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产学合作人才培养
加拿大大学产学合作教育的发展及借鉴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实践探索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学合作创新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