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经典音乐对疏导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探究

2021-04-21吴蕾祺

红豆教育 2021年34期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德育

【摘要】本文旨在探究红色经典音乐对疏导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红色经典音乐文化——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和重大的时代意义是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提升内在素养从而减少心理问题。对其路径与策略进行讨论,积极寻找红色经典音乐与思政教育的契合点,联系音乐课程思政,在音乐课程中应用红色经典音乐来正向引导大学生的心理。

【关键词】红色经典音乐;大学生心理健康;音乐思政;德育

引言:

随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新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赓续红色基因作为人民必不可少的精神财富,在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征程的形势下,我们更应该努力发挥出红色经典音乐作品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正向影响,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争取把他们培养成为思想健康、思想端正、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优秀青年。

一、红色经典音乐的概述

红色经典音乐就是将中华民族的记忆融于音符和旋律中,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这些音符中镌刻着红色基因,是对历史的铭记和对伟大先辈们的缅怀,同时也讴歌了红色精神,激发同胞们积极向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艰苦奋斗的热情。红色经典音乐有着丰富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内涵,在欣赏它的同时,我们还应该领略其文化涵养,充分发挥其德育与社会教育功能发挥的淋漓尽致。

二、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面临的问题

由于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技术愈来愈成熟,大家都把时间花在了娱乐花边新闻上,而那些真正值得关注的事却无人问津。日前,偶像团体的“塌房”,竟然能使互联网服务器奔溃,大学生们几乎都在谈论类似事件。这不禁让人有些心寒,为什么在这个时代,会“英雄枯骨少人问,戏子家事天下知”?中国的青少年们都太把流量明星当回事了,反倒是对于袁隆平、钟南山、江竹筠等这些能真正为国家、为人民作出贡献的“明星”却毫不知情,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本来就存在易模仿公众人物、追随潮流的现象,而网络又是个错综复杂的虚拟社会,这对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个“黑洞”,防止“网络综合症”特别要提防扑朔迷离的“花花世界”。多元的文化思想给当代大学生带来巨大的冲击,造成一部分大学生家庭观念的淡薄化和民族精神的弱化,特别是在部分音乐院校中存在着较为突出的大学生政治思想教育不受重视的问题,缺乏正向的引导,因此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刻不容缓。红色经典音乐的旋律里流淌着时代的记忆,每次聆听与传唱红色经典音乐都是对个体的一次精神洗礼,能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树立远大的理想、弘扬优良的民族精神,从而实现对大学生思想与道德的正确引导。

三、充分发挥红色经典音乐在高校中的价值

(一)建党百年,音乐赋能,传承红色基因。

红色旋律致敬百年光辉,以“乐音”灌溉心灵,滋润心田,铸就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绽放璀璨的光芒,奏出新时代的新篇章。

(二)音乐思政领航育人,红色经典音乐撒播“心理阳光”。

将音乐与思政相结合,让大学生感受到中华红色音乐的育人之效,明白“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美好境界,通过对“知情意行”培养和提高的过程,由心理逐渐向外塑造成一个“美人”。红色经典音乐是精神财富,它可以助人以美,对疏导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着积极的意义。

1.红色经典音乐对大学生情感体验的作用

《歌唱祖国》、《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万里长城永不倒》、《党啊,亲爱的妈妈》、《我的中国心》等,这些作品能够使大学生产生强烈的爱国共鸣之感。再加以揉合我们独有的中国民族传统音乐素材,例如:《红梅赞》、《祖国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富有极强音乐美学的乐曲,让大学生从内心最深处为中华的蓬勃复兴而努力奋斗。

2.红色经典音乐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积极影响

《求是》杂志社发表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讲话中反复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红色代表了革命精神与旗帜,红色经典音乐作品是红色经典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去附带红色经典文化的教育意义之外,更加把旋律赋予到音乐这个灵动的载体中,它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层面具有的正向影响与作用也是不可估量的。

3.红色经典音乐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蓬勃发展,带有不健康思想倾向的网络音乐作品在网上被大量传播,它们具有消极的态度,更缺乏思想性、道德性、艺术性。这些作品都会对大学生的三观产生不良的影响。相较于这类网络音乐,红色经典音乐作品都具有内容丰富、主题明确、曲风淳朴的特点。身为新时代青年,应时刻牢记何谓时代精神,是肩负家国情怀与背负人民的意志。大学生在欣赏红色经典音乐时,能够感同身受地理解党的执政理念与心路历程,明白他们为之奋斗的不懈精神以及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这恰恰为当代大学生在艺术的熏陶下学习关于如何与主流意识形态的沟通与对话这个问题铺设了道路,也鼓励大学生在追求艺术的同时提高自身修养,摆正自己在社会中的政治模型和文化方位。

四、紅色经典音乐“再创造”,改变红色经典音乐在当代大学生意识中的形象

红色经典音乐是指具有红色革命精神并且几乎是人尽皆知的且能够一直被流传下来的音乐,在当代大学生心中会不禁觉得红歌曲调老土、不流行于潮流时代,但是实际上红色经典音乐正因为具有了永久流传的价值,符合时代精神,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近日也提出了用好“红色资源”,那么它的意义必然是非同小可的。我想做的就是“再创造”红色经典音乐,以新的载体融入红色经典音乐,从而改变红色经典音乐在当代大学生意识中原始的形象。

以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为例,大学生之所以不那么喜欢红色经典音乐最重要的一点是缺少自我认同感、无法深入体会到红色革命精神所具有的实际心理感受,红色经典音乐的革命精神与我们现在舒适的小康生活具有一定现实的差距,那么我们学校通过让学生重新演绎红色经典,加入现代化音乐剧元素,例如原创音乐剧《党章守护人》:秉持着尊重历史的原则,让整个团队全身心地投入这部红色音乐剧的创作、排演,通过深入学习张人亚冒死守护党章的故事,每个人都产生了“不忘初心”的坚定信念,在舞台上,每个人都产生了“不忘初心”的坚定信念,从音乐剧实践中汲取艺术养分,激发爱国主义情怀,收获信仰的力量,在学思践悟中进步、成长,从而使大学生心理能够茁壮成长。在实践过程中凝练“红色音乐剧助力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与传播”赋能模式,用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德育与音乐戏剧学科教育的“四育共融”形式,来促进学党史、悟初心、践使命。舞台上一腔热血,舞台下一颗红心,学院师生为做好红色精神的接力,通过瞻仰烈士陵园、重走红色足迹、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等形式来感受党的精神伟力。

五、探究新时代以红色精神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

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遵循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针和党的十九大教育理念,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最根本的价值理念,服务于新时代人才培養目标。红色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中的瑰宝,它是在饱受腥风血雨的政治生活后磨砺出的革命文化,其精神特质是中国共产主义崇高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红色经典音乐凝聚着中华民族由危亡走向新生继而迈向辉煌的厚重历史,集中表达了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崇高追求。大学生从这类作品中不仅能体会到坚韧不拔、奋斗不止的精神态度,还能激发出自信与豪迈的气概,催人奋进。将这种精神融入到高校政治思想教育是对革命传统的继承,也是为时代发展续力,能实现团结大学生参与祖国建设的目标。红色精神丰富内涵的构成是坚持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是理想信念、英雄所向、敢为人先的革命作风,同时也充分契合了新时代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要求。

六、红色经典音乐融入高校德育建设中的传承与传播

红色经典音乐在历史文化、教育和艺术审美等领域的价值受到社会的全方位关注。如何使红色经典音乐更加有效、广泛地传承及传播是我们今天所要面对和思考的现实课题。红色经典音乐是具有时代精神的音乐的典范,继承与发展时代文化中的精髓。素质教育的发展必要路径是实现德育的根本前提。红色经典音乐与高校德育的紧密结合丰富了其内容,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以崭新的青年面貌迎接新时代,传承红色音乐经典,贯彻时代精神,一如既往,不忘初心。

结语:本文研究角度新颖,对红色经典音乐的作用展开研究,传递红色精神。将思政的元素融入音乐中,红色经典音乐具有积极地影响,实现“以乐育人,以美感人”的多位一体音乐思政模式。同时又紧跟社会热点,以“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为背景,从精神及道德层面疏导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立足自身音乐教育专业,响应国家政策。通过红色经典音乐具有的育人功能来疏导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都林.室内乐课程深度融入思政元素的思考与探索.[J]神州2021-03-15.

[2]匡秋爽.红色经典音乐的美育价值与传承传播.[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2010.

[3]贾斯棋.论红色经典音乐在音乐课程思政中的融入.[J]公关世界2020-12-16.

基金项目:湖州师范学院2021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科研项目研究成果,编号202101155。

作者简介:

吴蕾祺(2001-),女,江苏常州,大学本科,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德育
《中国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浅析高职院校心理咨询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研究
高等院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互联网+”时代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大学生人格问卷UPI测评的结果分析与应对方法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化理论为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