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验中进行静脉血检验与末梢血检验的结果比较分析
2021-04-19刘永强
刘永强
聊城市鲁西骨科医院检验科,山东聊城 252000
在日常体检和疾病诊断时多采用血常规检验,血常规检验具有操作简单的优势, 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进行血液系统相关分析,帮助患者及时采取对应治疗[1]。血常规的指数变化与患者的机体活动情况具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在进行血常规检测时,最终检测结果容易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导致检验结果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差。尤其是不同采血部位的选择, 都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2]。 血常规检验常采用静脉采血与末梢采血两种采血方式,不同采血位置对于检测结果存在一定差异,为了更好地分析血常规检验中不同采血位置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该次研究方便选取该院2019 年1—12 月接诊的88 例血常规检验者, 分别采用静脉血检验与末梢血检验,对检验结果展开对比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血常规检验者88 例纳入次该研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44 例,接受末梢血检验的患者为对照组, 接受静脉血检验的患者为观察组。 对照组,女 20 例、男 24 例;年龄 23~42 岁,平均年龄(34.28±2.09)岁;其中,16 例呼吸系统疾病、13 例泌尿系统疾病、8 例心脑血管疾病、7 例消化道疾病。 观察组,女 22 例、男 22 例;年龄 21~45 岁,平均年龄(34.29±2.66) 岁; 其中,17 例呼吸系统疾病、12 例泌尿系统疾病、9 例心脑血管疾病、6 例消化道疾病。 两组血常规检测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3]:①均为该院住院患者,住院时间>3 d;②生命体征稳定,具有清醒的意识;③该次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④患者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抗凝治疗者;②外周血管疾病患者;③休克者;④精神类疾病者。
1.2 方法
两组检测者在检测前禁食禁饮,在第2 天清晨7:00-8:00 完成采血。 在采血前,护理人员需要协助其采用最佳的坐姿,在采血位置局部消毒,使用抽血针进行规范穿刺抽血,穿刺后将静脉血放置在抗凝管内部,摇匀,但是忌用力过猛。 抽血完毕后,将血液样本在30 min 内送检[4]。 进行诊断的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型号为POCH80i。对照组接受末梢血检验, 使用宁波美生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末梢一次性采血针,采血后消毒指腹。 观察组接受静脉血检验, 使用山东奥赛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静脉血样采集针, 采血后指导患者压迫采血位置止血[5]。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血常规检测者抽血时的VAS 疼痛评分,0~10 分,分数与患者的疼痛感呈正比;观察两组血常规检测者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 (MCH)、 红细胞压积(HCT)、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平均体积 (MCV)、 红细胞平均血红白蛋浓度(MCHC)、血小板(PLT)。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采用 t 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VAS 疼痛评分
两组血常规检测者抽血时的VAS 疼痛评分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抽血时VAS 疼痛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抽血时VAS 疼痛评分比较[(),分]
images/BZ_194_1285_1052_2301_1109.png观察组(n=44)对照组(n=44)t 值P 值2.12±0.37 2.01±0.59 1.048 0.298
2.2 血常规检测
两组患者MCH、HCT 对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 WBC、RBC、HB、MCV 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MCHC、PLT 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3 讨论
液体、有形细胞共同组成人体血液,在常规血液检验中,血常规检测是基础检验法。 人体本身具有修复能力, 多数患者在患病初期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临床症状,但是通过血常规检测,可以观测机体细胞数量变化发现患者出现的凝血功能障碍、 病毒感染、 贫血等症状。 人体的新陈代谢活动通过血液循环以维持,所以如果血液出现病变,就会影响机体的脏器与组织。 相反,如果身体脏器组织出现病变, 同样会影响血液成分组织。 通过血常规检测,可以发现机体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小板等数据。 通过数据结果对患者的疾病诊断进行评判与分析, 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疾病检测方式。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检查的基础项目,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检查项目之一,也是各种疾病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价的重要依据[6]。 通过检测受试者的血常规指标,可以及时发现各种疾病的早期症状,以发现炎症感染免疫系统疾病以及过敏性疾病, 对患者的随访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表2 两组患者血常规检测相关数据比较()
表2 两组患者血常规检测相关数据比较()
组别MCH(pg)HCT(%)WBC(×109/L)RBC(×1012/L)HB(g/L)MCV(fL)MCHC(g/L)PLT(×109/L)观察组(n=44)对照组(n=44)t 值P 值26.71±8.28 27.64±8.66 0.515 0.608 0.56±0.22 0.53±0.24 0.611 0.543 4.79±2.33 6.85±2.68 3.848<0.001 3.59±1.33 4.90±0.92 5.373<0.001 95.28±14.39 113.28±15.37 5.671<0.001 81.36±5.81 88.97±7.20 5.456<0.001 323.28±35.19 276.94±20.37 7.560<0.001 257.39±72.19 211.28±70.39 3.033 0.003
血常规检测,往往要求空腹状态取血,且取血前不宜进行剧烈运动,主要是因为机体血液中红、白细胞、血小板会在大量运动后或是在食用食物后受到影响,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以此影响临床诊断[7]。 血常规检测可以检测机体血液中的红白细胞和血小板等指标,因此是临床上必不可少的检查项目。 血液标本的采集方法主要包括静脉血、神经末梢和动脉血,其中较为常用的是静脉血与神经末梢。 神经末梢采血疼痛感轻,较为方便,简单易行,但是其弊端在于神经末梢源于毛细血管,在样本采集中出血量不足,易导致血液采集的时间较长和凝血现象, 因此影响检测结果中的红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 静脉采血一次性采集的样本量较大,可以进行重复试验, 且该采血方式能够避免组织液的渗入,采集的血液样本和机体血液的符合度较高。 静脉采血和神经末梢采血方式相比, 不易受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且静脉血的流动性大,可以更好地反应机体的实际情况,提升检验的准确率。 白细胞(WBC)作为机体的免疫细胞之一,主要作用为消灭外界病毒,可以通过检测白细胞数据判定患者机体免疫力。 如果血常规检验结果显示白细胞的数量在(4~10)×109/L,需要考虑患者是否出现发热贫血以及病毒感染等症状; 如果白细胞数量>(4~10)×109/L, 说明机体出现较为严重的炎症或血液疾病。红细胞(RBC)主要作用为参与体内氧运输可以检测患者是否出现贫血,分析贫血的严重程度。 血小板(PLT)具有凝血作用,可以监测患者营养状态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如果显示血小板指标降低,可以考虑患者是否存在造血功能障碍。
孙巧梅[8]在《血常规检验中进行静脉血检验与末梢血检验的结果对比》中,末梢血 WBC(6.89±2.67)×109/L、RBC (4.89±0.97)×1012/L、HB (113.56±16.88)g/L、MCV(88.33±7.23)fL 水平较静脉血水平 (4.78±2.45)×109/L、(3.56±1.35)×1012/L、(95.68±15.35)g/L、(81.35±5.79)fL显著增高。 静脉血 MCHC(324.67±34.67)g/L、PLT(256.23±73.46)×109/L 水平较末梢血水平 (278.33±21.35)g/L、(213.46±71.77)×109/L 显著提高(P<0.05)。 其研究结果与次研该究相似。 在该次研究中,观察组的WBC(4.79±2.33) ×109/L、RBC (3.59 ±1.33) ×1012/L、HB (95.28 ±14.39)g/L、MCV(81.36±5.81)fL 低于对照组(6.85±2.68)×109/L、(4.90±0.92)×1012/L、(113.28±15.37)g/L、(88.97±7.20)fL,观察组的 MCHC(323.28±35.19)g/L、PLT(257.39±72.19)×109/L 高于对照组 (276.94±20.37)g/L、(211.28±70.39)×109/L(P<0.05)。 分析原因:①末梢血主要来源于毛细血管,末梢采血检验中,部位毛细血管血量少,不容易采集,需要通过挤压促使血液流出,该过程在采血中容易混进空气、组织血成分,破坏末梢血成分。 此外,在末梢血采集中,如果力度较大会破坏血小板,导致红细胞受损,影响检测结果,导致患者的检测结果出现假阳性。 ②静脉血采集利用负压真空的一环里,静脉血采集受环境的影响较小, 且可以防止长时间放置对血液标本的影响,可以避免血液凝固,有利于提升诊断的准确率。 ③血常规检测使用的血液分析仪在检测时需要较大血量,但是末梢血采集的数量有限,需要反复多次采集,会提升患者的不适感。 静脉血采血量较大,并且具有反复操作性,误差率较低。
为提升血常规检验的准确率, 推荐采用静脉血检验方式,除此之外,可以健全采血护理风险管控体系,为体检人员营造良好的采血环境, 保证采血等待室空气畅通,强化巡逻,及时为低血糖和晕血体检人员开放绿色通道。 优化采血流程,抽血前,需要询问体检人员是否存在酒精过敏和碘伏过敏, 掌握体检人员是否存在晕血和晕针现象,检验流程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标准》实施,抽血后,沿着血管走向以干棉球对针口按压,发现异常需要及时处理。
综上所述, 血常规检验中采用静脉血检验的准确率较高,可以进行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