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与学生音乐素养培养

2021-04-18尹俊

文教资料 2021年1期
关键词:音乐素养音乐教育职业教育

尹俊

摘   要: 随着社会对个体素养的要求不断提升,职业学校学生要拥有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才能形成较强的竞争力。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提高综合表现能力。高校应正确认识素养发展的要求,在明确整体目标的基础上树立面向细节的分支目标。在教学内容方面,顺应学生个体间差异大和喜好新鲜事物的特点,优化教学内容。可通过实施一体化教学、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及组织音乐社团等方式,丰富教学表现形式,并应用形成性评价体系。

关键词: 职业教育   音乐素养   音乐教育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个体在职业道路中的发展以综合素养为前提,能力结构全面的个体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与终身发展的要求。音乐作为艺术学科中的重要门类,在培养学生的人文与艺术素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形成完整人格。在以往职业教育中音乐教育并不受重视,对育人效果形成了抑制。本文拟从音乐素养培养角度探讨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如何开展音乐教育。

1.关注素养发展,确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为教学实践提供导向,在职业教育体系中开展音乐教育要以素养发展为关注点,以此为基础确立教学目标。素养是从学生的角度表述的學习结果,不是外部知识,而是学生能力结构的组成部分。具备良好素养的学生,对音乐领域的活动具备浓厚的兴趣,对优美的音乐作品具备鉴赏能力,可以掌握关于乐理的基本知识,并能够在器乐演奏、舞蹈表演、音乐演唱等方面从事实践与创新活动。素养具有基础性与可成长性,学生可在此基础上继续发展音乐领域的各项能力。职业学校在音乐教育方面要建立兼具方向指引与实践导引价值的目标体系。从宏观层面而言,音乐教学要以全人教育为宗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109-110)。从微观层面而言,要将音乐教学目标定位到具体的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如明确学生学习后能够使用的乐器种类、视唱能力、在舞蹈活动中把握节奏的能力等,重在对具体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2.以学生为主体,优化教学内容

人本主义教育学家罗杰斯指出,学校教学活动应围绕学生展开,体现学生长远发展的需求。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要求职业学校优化教学内容。

2.1正视差异,设置多层次课程体系。

受家庭环境、兴趣水平及入学前教育背景的影响,职业学校中学生的音乐素养能力基点具有很大差异。如果应用均质化的教育内容,那么基础弱的学生会觉得力有不逮,基础好的学生则会感到索然无味。根据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在开展音乐课程教学时,教学活动要适应学情。因此,学校要正视差异,设置多层次的课程体系。首先,在公共课中以异班分层的形式开展教学,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难度不同的学习资源。绝大部分学生音乐素养弱,教师可以应用以培养基础知识与技能为主的教材。少部分学生能力强、兴趣优,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难度较高的内容。如在基础层以学习简谱为主,在提高层则可以直接应用五线谱展开教学。其次,提供丰富的选修课程,让学生根据课程的难度和特色自主决定学习对象。可开设“传统音乐鉴赏”“扬琴演奏”“音乐与戏剧表演”等课程。对音乐课程兴趣强的学生,可以选择某个专门领域进行学习,深入挖掘艺术潜质。

2.2与时俱进,加入当代音乐曲目。

职业学校使用的音乐教材中选入许多经典曲目,就可以让学生领略音乐艺术的雅致,是开展教学的重要依据。如果在其中加入当代音乐曲目,可以增添教学内容的多样性,提升对职校学生的吸引力。音乐课程在资源选择上要做到兼收并蓄,加入一些流行曲目[2](91-92)。如在学习古典音乐时,可以将流行、时尚的“女子十二乐坊”引入课堂,让学生将其与《流水》等曲目对比欣赏,通过寻找二者的共同点认知影响古典音乐风格的关键要素。又如在教学说唱音乐时,可以在课堂中播放流行歌手的说唱作品,引导学生认识说唱音乐将叙述性与抒情性相结合的特点。同时,可以引进一些电影音乐开展教学,如欣赏电影《卧虎藏龙》的片尾曲《月光爱人》,让学生感受东方音乐元素如何与西方音乐元素完美合璧,营造出别具一格的听觉体验。这些富于时代感的音乐可以点亮课堂,更易于捕捉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学生产生基于音乐内容的“情境兴趣”。教师再因势利导,将对音乐内容的兴趣向对知识本身的兴趣过渡,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新内容的引入,能够更新学生的学习体验,促进“情境兴趣”发展为“个体兴趣”,提升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3.提升学习体验,丰富教学形式

教学形式是指教师呈现课程内容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体验影响重大。以往的教学以单向讲授为主,职校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本就有一定困难,教学形式的单一和陈旧削弱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应用丰富的教学形式,可以为教学活动注入活力,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3.1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

实施理论、技能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可以让学生以多种方式展开学习。一体化教学与重知识讲授的教学方式不同,强调体现能力的发展链条,促进学生循序渐进地提高素养。在音乐教育中,部分学习结果以知识的记忆表现,更多的学习活动则以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结果。只有为学生提供应用技能的平台,课程教学才能取得成效。以合唱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先开展乐理教学,让学生认识乐谱中的多个声部,带领学生认识乐谱中的倚音、延长符、终止符等标记;其次,利用学校功能教室展开教学,按声部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团体,然后分别指导学生揣摩各声部的音乐特色和开展律动活动,再组织学生开展合唱实践。最后,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具有专业灯光与音响的舞台,依托学校艺术节或其他重要公共节日开展文艺会演活动,让学生体验如何在现场音乐伴奏下进行合唱。这样的教学形式将不同类型和不同难度的学习活动融合,顺应能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循序渐进地发展音乐素养。

3.2指导小组合作学习。

职业学校学生大多音乐素养基点不高,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展开学习,可以借助同伴互助机制帮助学生应对学习活动中的障碍。依据教学内容,以多种形式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如在音乐鉴赏活动中,组织学生讨论聆听音乐带来的感受,让学生基于审美感受的相似性把握音乐的风格特征。熟悉乐曲旋律后,可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动作表现节奏的方式,借助同伴的提示改进自己的动作。在乐器演奏活动中,教师可以指定在演奏方面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生生之间的知识与技能水平较为接近,从学生的出发点看待问题,有时更能把握问题的关键。如在扬琴演奏课中,教师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由小组长指导其他学生练习。其他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小组长的演奏姿态,把握演奏活动对手部适度放松的要求,学会如何表现乐器独特的音色。小组合作学习能够促进学生的情感交流,提升学生学习音乐课程的信心。

3.3组织音乐社团活动。

音乐教学可以与社团活动相结合,以此提升教学与学生兴趣点的契合度。社团活动具有更高的自主性,教学内容与方式更灵活,在社团活动中开展音乐教学,可以为主体的音乐课程提供有效的补充,并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学校可以指定专业的辅导教师负责组织社团、编定课程和开展教学。在社团中,学生学习较复杂的音乐技能,如发声、编创词曲等。社团既负责基本的授课活动,又可以参与学校的各种演出与比赛,为学生提供展示个人艺术才能的机会,进而形成学校的文化特色。

不同的社团可以与专业相挂钩,体现各专业的特点,并与学生职业发展需求结合起来[3](5-8)。如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加入“刺绣团”,课程以流行音乐为主,穿插形体艺术、现代舞等要素,提高学生认识时尚与品鉴美感的能力;中餐烹饪专业的学生可以加入“美食团”,以欣赏传统音乐为主,通过对传统音乐的欣赏提高学生对传统餐饮文化的把握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多样化的社团,可以提升课程的多元性与“学”的积极性,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发展音乐素养,实现个性化学习。职业学校可以设立社团指导教师,由教师引导学生加入适合的社团,并组织相应的教学活动。

3.4拓展网络教学渠道。

在音乐教学中,可以将部分知识性、演示性的内容放置于网络中,开展网络教学。网络教学可以提升学习活动的能动性,有助于应对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一些难点。例如,学生在学习乐理知识时常感到难度较大,对很多内容不理解,不易跟上教师的讲授进度,对教学效率造成很大影响。教师可以制作微课,加入图谱、文字、音频等信息,以此解读音乐作品的特征。学生可以在聆听音频后,再学习教师讲解乐理的内容。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中断对乐理知识的学习,再次欣赏相对应的音频内容。学生能够自主调节和管理教学活动,如果乐谱较为复杂且涉及许多新的乐理知识,就可以选择多次播放微课视频,直至消化相应的知识。课中的学习以演唱、演奏等实践活动为主,为学生提供运用乐理知识的途径。通过这种方式,应对职校学生音乐素养基础不足的问题,减少实体课堂中师生知识之间的不对称,提高课堂沟通效率。此外,教师可以应用名校的慕课资源开展教学。在职业学校的网络学习平台中,可以提供部分资源链接,推荐学生课外自主观看,借助这种方式弥补本校音乐学习资源的不足,为学生深度培养音乐学习兴趣提供平台[4](144-149+187)。

4.重视发展过程,转变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应当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的音樂素养发展情况,以往职业学校运用的评价方式以笔试和基于现场技能展示的考评为主,是终期评价形式。终期评价无法覆盖整个学习周期的表现,准确性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为提升评价体系的效能,职业学校在开展音乐教育时可以应用形成性评价方式。在教学评价中反映学生平时在音乐课中的学习态度,对于积极表达观点、参与表演、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更高的分值。同时,重视学生平时在音乐社团活动、才艺展示、志愿服务活动中的表现。如果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取得成果奖项,就可以作为评价的参考。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情感态度维度的表现,也应反映在评价结果中。教师平时可多观察学生参与课外实践活动时表现出来的合作意识、进取心态,对于积极性高的学生予以肯定。适宜的评价体系可以起到以评导学的作用,引导职校学生提升对音乐课程的重视,发挥音乐课程培育学生素养的作用。

总之,开展音乐教育是促进个体全面发展的关键渠道,可以提升职业教育品质。职业院校要正确认识音乐素养培育的意义,依据以生为本的原则完善教学内容与形式,并改进评价方式,使音乐教育更好地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孟飞.浅谈职业技术院校公共音乐教育[J].绥化学院学报,2014,34(12).

[2]陆斐蕾.“生本”思想下的职校音乐教学初探[J].文教资料,2011(01).

[3]王慧霞,郑秀峰.职业院校音乐教育“校本化”课程的建构[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02).

[4]任恺.“互联网+”思维下的音乐慕课与音乐教学创新[J].中国音乐,2018(03).

猜你喜欢

音乐素养音乐教育职业教育
谈幼儿音乐素养的培养
论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