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全方位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刍议

2021-04-18钟佳

文教资料 2021年1期
关键词:校企协同育人新工科产教融合

钟佳

摘   要: 工程教育改革创新是未来培养新工科人才,服务于新科技革命和新产业革命的重要起点。在新工科背景下,不断提高培养未来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的能力,是高等学校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高校与企业在教育中分别扮演育人和用人的两端角色,从供需两侧实现对接,开展校企协同育人工作。校企间不断加深合作,从师资力量的队伍补充,学生进入企业和企业入驻学校的互联,制订适应行业发展、适应未来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逐步实现校企之间全方位协同育人机制的探索。

关键词: 新工科   实践教学   教学改革   校企协同育人   产教融合

未来几十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将同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形成历史性交汇,工程在社会中的作用发生了深刻变化,工程科技进步和创新成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1](7-12),对于工程人才的需求更迫切。高校在人才培养中占据重要环节。为了顺应新形势新背景下的产业发展需求,以培养未来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为中心的[2](38-41)新工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体系成为高校关注的焦点。在新工科背景下,高校通过实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3],增加学生交流性、研究性、实践性环节,深化实践教学改革,打通实践环节壁垒,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推动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建设。

一、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建设的必要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导向,以应对新科技革命和新产业革命的需求。在当前社会形势下,企业和高校间的合作越发深入,利用现有资源整合新的资源,打造新的合作平台,更新合作模式,完善合作机制,是必然的发展趋势。高校作为一个高水平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在学科与专业理论知识层面有着很大的优势;企业具有行业资源与技术资源,在实践教学层面有着很大的优势。校企协同育人,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独特优势,一方面为高校汇聚人才培养资源,另一方面为企业培养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更对口的人才,相互作用下实现共赢[4](120-121)。

(一)校企协同育人对于学校的必要性

在高校中,大学生的培养主要从课堂教学开始,辅助一些实验课程。基于高校的创新平台,学生可以在高校学习充足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工程实践能力锻炼。高校是开展教育的园地,不能建设生产运营基地,天然地无法拥有企业实践条件的自我建设。在科技发展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教学不再局限在教科书中,将学生安排到专业领域的重要行业,是教育的一个必然趋势。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必须借助企业的运营条件、场地和设备完成企业实践平台的搭建,为大学生提供完备的企业实践基地,让大学生能够在企业实践基地中有所学、有所得。

(二)校企协同育人对于企业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清晰,企业在人才培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根据国家相关文件的要求,“产教融合”型成为一些企业的发展方向,特别是一些行业的龙头型企业,更要做好行业引导,为大学生培养提供资源与动力,在行业中担当起人才培养重任,为行业的发展培养和积蓄更多的专业人才,成为真正的“龙头”引领行业发展。同时,深入高校培养适应行业发展的储备人才是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通过校企协同的方式,向高校输出行业的发展情况和人才的需求情况,与高校开展合作,介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将企业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定制”化地融入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

(三)校企协同育人对于大学生的必要性

目前,当代大学生有着更加全面的社会认知,个性化发展需求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能满足课堂教学的基础要求,针对现有的大学生各种需求,调节人才培养方案,汇聚更多育人合力,是新时代新工科背景下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必然要求。大学生是灵活的主体,在受教育过程中,一方面会被动地吸收教学安排的知识,另一方面具有反馈性,会从自身需求出发,主动汲取需求所需。在众多需求中,他们渴望知道企业如何发展,自己学习的知识对于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有什么意义,如何在将来岗位上运用专业背景为企业发展做贡献。通過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建设,搭建更多的桥梁,满足大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对于新时代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全方位校企协同育人的前置基础

全方位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形成往往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校企合作是由浅入深的。因此,在形成全方位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之前,需要校企间已经具备一些合作基础。校企之间合作形式很多,涉及学生实践、就业招聘、科研合作等。在推动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建设方面,常见的合作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建设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

建设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目前众多高校采用的行之有效的人才培养方式。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相对简单,不需要太复杂的程序,在所有合作形式中,经济投入相对较低,可以初步建立校企合作。校企双方可以基于实习实践基地落实,开展实践育人。实习实践基地的建立是校企合作的基础环节,校企双方可以在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和落实过程中增进了解、各抒需求,为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奠定基础。实习实践基地一般围绕参观、调研、实习、培训等建设。作为专业教育的补充,实习实践基地为人才培养提供了实践教学重要平台。

(二)企业俱乐部

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是大学生走进企业的重要途径。随着校企双方交流的逐步深入,企业必须走进校园,了解大学生,了解人才培养体系。企业俱乐部是一个由学生发起,由学生自主管理的社团组织,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解企业的资源,还为企业走进高校,走近大学生提供便利的门户。企业俱乐部一般由校院两级的就业助管部门负责指导,并对接一家主要的校企合作企业。建立企业俱乐部以后,依托校企双方的资源优势与实力基础,以俱乐部为有效载体,实现校企资源的有效整合,拓宽校企交流沟通渠道。同时,企业俱乐部的建立可以扩大企业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企业可以在指导俱乐部的同时,了解当前教育体系,制订本企业的人才规划。

(三)定向联合培养班

定向联合培养班是近年来一种新的校企合作形式,相较于大学生实践基地,定向联合培养班的校企合作程度更加深入。定向联合培养班是为了完成企业所需的专业人才培养的一种“定制化”人才培养模式。首先由企业发起,高校负责组织,遴选出企业所需的重点专业的学生,集中在一个培养班开始培养,一到两年后,该班所有学生将会定向就业到该企业。定向联合培养班的学生会通过一到两年的系统集中培训,针对即将就业的岗位补充所需的专业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与职业素质培养,为其走向工作岗位及从事专业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并初步完成学生向员工的过渡。定向联合培养班的学生不仅要完成和普通学生一样的学业课程,还要完成企业定制的“联合培养课程”,对定向联合培养班的学生的成绩和基础素质都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这种培养模式能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人才储备。定向联合培养班可以适应企业所在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根据企业需求改变培养模式。该班级不同于普通教学建制班级的主要区别是,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均为同一就业单位。校企双方共同制订定向联合培养班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企业对培训过程及培训学员的管理进行监督与考核。通过定向联合培养班的方式,企业真正实现定制人才的目标。

三、全方位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建设方案

培养专业知识完善、专业技能熟练,具有创新精神,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师是工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普遍目标。一个专业往往可以辐射一个行业。行业中的巨头企业往往掌握着该行业的先进技术与行业资源,对于该行业的人才培养可以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随着校企合作的不断加深,建立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建设全方位、全过程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可以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强化科研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基于专业平台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一)制订专业+行业的“校—院—企”三位一体行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定位单元,行业是人才培养的目标市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不仅要依靠专业的定位培养,还要立足行业的发展需求。基于专业+行业的“校—院—企”行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从行业对人才的创新实践能力需求出发,建立“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重点企业”三位一体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充分发挥高校的教学优势、企业的技术优势和行业优势,共同制订专业+行业的“校—院—企”三位一体行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组建“名师+专家”的行业导师队伍

课程教学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环节,充实导师队伍对课程教学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当前教育背景下,师资队伍仍然以校内导师为主。校内导师长期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有着丰富的理论经验,但受制于客观条件,企业工作经验不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实践部分以自己的间接经验为主。在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背景下,建立一支有影响力的行业导师队伍无疑是必要的,企业导师由于长期从事企业工作,在实践教学环节拥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个性化越来越强的大学生群体,导师队伍的学术水平和工作水平有着更高的要求。建设“名师+专家”的行业导师队伍就变得非常必要。一方面,邀请名师加入导师队伍,可以增强导师队伍的影响力,使其更快地被学生群体所接纳。另一方面,邀请企业研发专家、技术专家、管理专家加入,也可以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全方位需求。企业导师可以在企业课程、学术讲座、实习实践、毕业设计等各个环节发挥重要作用,为校企协同育人注入一股重要力量。就目前的实践情况来看,项目式实习和企业毕业设计是较为有特色的方式。项目式实习是学生到企业,通过几个月的时间,跟随企业导师完成一项固定的项目研究。企业毕业设计更是通过企业导师,发布企业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发生的实际问题形成毕业设计课题进行研究,进而解决问题。这两种方式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形成“一站式”全过程、多角度的校企协同育人体系

全方位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建设要落地在人才培养全过程和各个角度。大学生进校以后,从专业认知、专业学习、实习实践、科研创新、到职业生涯指导、毕业设计、定向就业等方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都要贯穿始终,充分發挥校企协同育人的优势。通过企业实践活动、企业课程、项目式实习、企业毕业设计等方式,提升学生的专业水平,以满足未来工程人才的素质能力要求。在整个育人过程中,企业扮演不同的角色,发挥不同的作用。在专业认知方面,企业可以开设专业导航课程,增加大学生对专业和行业的认知,增强专业自信和专业认同感,企业在专业认知过程中的介入将比传统校内课程更为直接和有效。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企业更可以发挥天然的优势,企业参观、下厂实习都是最简单而有效的方式。在职业规划方面,企业主要扮演的角色是通过企业辐射出整个行业的现状,提前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培训的机会,提供就业岗位让学生早做准备,更加匹配岗位的能力要求。

四、结语

全方位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将成为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适应行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必定会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校企合作正朝着这个方向开展,校企之间通过协同育人机制建设,能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校企间的全方位战略合作,实现对培养既具有深厚专业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的新途径的探索。

参考文献:

[1]钟登华.新工科建设的内涵与行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03).

[2]陆国栋.“新工科”建设的五个突破与初步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7(005).

[3]蔡卫国,谢忠东,施伟,等.转型发展背景下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建设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9(19).

[4]李辉.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创新路径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002).

项目支持:

江苏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课题:研究生团建与学术融合机制研究(LX201906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中广核—南航校企协同育人平台(2019SJXQ0601)

猜你喜欢

校企协同育人新工科产教融合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校企深度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
校企协同育人的电子商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植物保护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探讨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校企协同背景下的订单式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