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视角下我国中学英语教材练习研究

2021-04-18黄婷婷杨静雅吕乐薇

文教资料 2021年1期
关键词:练习跨文化

黄婷婷 杨静雅 吕乐薇

摘   要: 本文通过考察《牛津初中英语》中的练习,探讨教材练习在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教材中练习类型多样,但内容缺乏互动性与交际性;练习题量大,但涉及文化内容练习以词汇、阅读为主,缺少口语、写作等“输出”练习;文化内容的练习在各册教材中的分布不均衡,有违教学内容循序渐进性的原则;文化内容题量、类型丰富,但内容浅显。

关键词: 跨文化   练习   初中英语教材

1.引言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我国文化教学目的应包含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知识、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1]。如今,大部分教材已收录跨文化教学内容,但其中的文化内容练习却较少被重视。然而,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倡导的不仅是“学中做”,还是“做中学”,即通过教材练习,逐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基于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中44个教学单元的练习[2],从跨文化视角分析其中的文化内容等特征,为英语教材练习编写及教学提供参考,以提高我国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2.研究背景

在跨文化交流和传播中准确有效地弘扬中国文化,是当前我国新型大国外交的实际需要。面对新的国际形势和国家需求,明确的外语教学发展目标应该由只注重培养学生的外语语言运用能力向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语言交际综合能力方向倾斜[3](50-51)。培养优秀的跨文化交际人才是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必不可少的催化剂。

在我国,跨文化研究起步较晚,大致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兴起,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获得蓬勃发展[4](323-327+400)。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驱动下,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跨文化交际人才的培养。《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大纲》规定:“学生应具有一定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对异国文化采取尊重和包容的态度”[5]。这表明,在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不应该仅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还应该将培养目标上升到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在日常英语教学中,不能仅局限于英语词汇和语法,还应该使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包括交际、饮食、风俗、节日等,逐渐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在中国的教育观念中,教材通常被认为是权威的[6]。一些学者探讨了教材作为学习跨文化知识媒介的重要性,如束定芳认为,“在跨文化教学中,教材是文化导入的重要途径,将文化内容与语言材料结合在一起”[7](11-17)。有学者研究了教材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原因,如伍家文认为,“外语教材成为学习者获得语言输入的主要渠道”[8]。另有一些学者给出改进教材框架的意见,如吴晓露提出“从教材的框架来看,应注意文化情景、结构与功能的结合,趣味性与针对性的结合,文化内容点与面的结合”[9](109-117+108)。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只让学生学习教材文本内容是不够的,还需要在练习中逐步加强。教材中设置练习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以听说读写为主要内容的言语实践,使语言知识内化为语言库存,转化为语言能力[10]。可见,听说读写等练习中的文化内容对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有重要作用。鉴于此,本研究从跨文化视角出发,以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教材为例,考察教材中含有文化内容的练习,从练习的类型、题量、各年级间分布的情况等方面分析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提高我国中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研究设计

3.1研究问题。

(1)教材中有哪些类型的练习?

(2)教材中各类含文化内容的练习数量与占比是多少?

(3)文化内容练习题在各年级是如何分布的?

3.2研究語料。

本研究语料来源于译林出版社《牛津初中英语》六册教材的44个单元,每个单元Main scene, Welcome to the unit, Reading, Grammar, Integrated skills, Study skills, Task七个部分中的练习。

3.3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文本分析法,分析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中的练习,根据杨寄洲[11](52-57)、《英语课程标准》的分类标准,人工统计各类练习题的数量;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对文化的定义,“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1],人工统计分析含有文化内容的练习在各类练习中的所占比例及在教材中的数量分布。

4.研究结果

4.1英语练习类型。

最高效的练习所遵循的心理顺序应该是“理解、模仿、记忆、运用、交际”,即练习应该层次分明,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由机械的练习到灵活的练习。本研究综合多种分类方法后,依据杨寄洲[11](52-57)的分类,将教材中的练习分为理解性、模仿记忆、智力开发、交际型练习。如表1所示,理解性练习与智力开发练习占比较大,且两种练习的占比大体呈现上升趋势。这说明,教材练习侧重于对学生英语理解能力的训练和学生思维广度和深度的培养。但是模仿记忆练习和交际型练习占比较少,特别是交际型练习,占比仅16.4%。在经过一系列英语知识的系统学习后,能够运用英语交际才是最终的输出目的,这说明教材缺乏相关练习的操练。

4.2各类含有文化内容的练习数量与所占比例。

英语练习包含很多内容,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及常见的英语练习册,将英语练习分为听力练习、词汇练习、语法练习、阅读练习、翻译练习、写作练习、口语练习;由于本教材没有单独的翻译练习,不做讨论。英语是实践性很强的工具性课程,它的教学任务是通过听说读写的基础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文化内容在练习中的体现,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加深对各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可,增强头脑中的文化敏感性,另一方面文化内容在写作、口语练习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研究发现,文化内容的练习中词汇及阅读练习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58.82%和42.05%,在写作和口语练习中所占比例较少。由此可见,练习中文化内容注重“输入”,却缺乏写作、口语“输出”。

4.3各单元文化内容练习数量分布。

根据《英语课程标准》中对文化的定义,人工统计数据含文化内容练习题数及对应单元数。总体来说,教材中练习总数量较多。但其中七年级上册涉及文化内容的练习题较少,并且只在一个单元涉及,八年级两册书中涵盖文化内容练习数是最多的,甚至仅八年级下册,涉及文化的练习量比七年级两个学期的总和还要多,到了九年级,这一方面的题量逐步减少。由此可见,涉及文化内容的练习数量分布不规律,集中在八年级;到九年级,数量又陡然下降。

5.讨论与分析

5.1教材中练习类型多样,但练习内容缺乏互动性与交际性。

经统计,在四类练习中,理解性练习与智力开发练习占比较大,交际型练习占比较少,七年级所占的交际练习数为51篇,八年级所占练习数为43篇,九年级所占练习数为29篇,合计交际性练习占所有练习的16.4%。例如,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出现多个国内外节日:Halloween, Mid-Autumn Festival,Thanksgiving Day等,教材着重介绍万圣节及其他几个节日的风俗习惯,有利于学生了解国外传统节日文化,但配套的习题却是以练习语言知识点为目的的填空题、选择题和判断题。课文介绍万圣节的配套练习中,过多的篇幅让学生机械记忆万圣节相关的英语表达,忽视让学生在情景语境中运用,不利于在真实场景中灵活地进行跨文化交际。教材中练习的局限性还表现在有些练习过于书面化,强调语言知识点,忽视练习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不同的交际场合灵活地使用语言,真正将所学语言内化为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了解文化的异同仅是一个开端,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化交际能力[12](37-39)。英语学习的主要目的是将教材呈现的语言知识运用到日常交流中,因此让学生学会在不同的交际场合中使用语言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英语教材练习的最终目的。交际性操练要求学生在适当的情景中,自由使用所学句型,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技能。以交际为目的的跨文化教学不同于只教语言知识、忽视文化背景的传统教学[13](54-55)。教材中学生需要了解掌握的不应该局限于相关语言表达,还应该了解练习内容中文化的发展、形成及历史背景,为学生灵活运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奠定知识基础。

5.2教材练习题量大,文化内容练习以词汇、阅读为主。

经统计,整套教材共有练习750道,其中涉及文化内容的练习中,阅读、词汇、听力所占比例较大,写作和口语练习占比较少。体现出有关文化内容的练习与整个教材侧重培养的能力不符。在文化内容练习中,侧重于将文化因素在阅读、词汇、听力中体现。八年级上册是涉及文化内容,特别是介绍他国文化最多的一册书。以最有代表性的第2单元The School Life中的阅读练习为例,课文中Nancy和John介绍他们在英国和美国的学习生活,练习中根据原文内容判断主人公的生活细节题就占了一整页,除此之外是词汇填空练习,没有口语、写作等练习。说明教材缺少口语与写作训练的语言“输出”练习。

“外语教育必然依靠语言的‘存在环境,即马林诺夫斯基提出的语境概念。语境有不同的分类,如文化语境与情景语境,语内语境与语外语境等”[14]。在本教材练习中,存在文化语境的缺失。在不重视英语与母语文化关联的情况下盲目地向学生灌输外文文化会使教学略显生硬。同理,如果教材练习只注重单词、语法的表层含义,对于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背景知识没有过多涉及,会导致学生的英语学习多从汉语角度出发,缺乏相关的文化意识,未充分了解英语中的语境,对相关文化知之甚少,不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5.3文化内容练习在各年级都有分布,但数量分布不均衡。

统计发现,文化内容的练习在六册书中分布不均,七年级上册中仅有11道文化内容练习,八年级下册中陡然增加至近70道,到了九年级又骤然下降。虽然每个年级都涉及跨文化内容的练习,但每本书之间的跨文化练习内容比例差距较大,违背教材设计中教学内容的循序渐进原则。分析发现,文化内容的练习大多独立存在,与单元主题关联不大,多为语言使用而设置,形式单一。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Integrated skills听力练习中,根据听力材料进行图片排序和填词,主题为My home in the UK, 图片展示了英国的房屋,之后的对话练习中,却另起主题为新学期见面打招呼,这一板块中听与说两项练习与主题脱节。单纯在文本中介绍英国房屋,既没有让学生与中国文化对比,又没有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这种现象在教材中普遍存在。

“学习和运用外语必须了解与这种外语有密切关系的文化。如果掌握语法知识有助于保证所造的外语句子结构正确,那么熟悉有关文化知识则有助于保证使用外语得当”[15]。成功的语言學习要求使用者能够理解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正确地进行跨文化交际。在外语教学中,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不是简单相加,也不是在原有的语言教学之外另加上文化教学,应该是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机结合,文化教学必须与语言教学相结合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如在练习中加入文化方面听说读写等一系列相关联的习题,学生通过练习可以加深对文化内容的理解。英语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就需要让学生进入丰富的跨文化素材世界,每一册教材中不仅要涉及相应跨文化交际内容,还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循序渐进地安排,让学生在每一册教材中都能获取充足的跨文化交际信息,满足对文化学习的需求及口头交际和书面交际的需要。

5.4文化内容题量、类型丰富,但内容浅显。

纵观整个教材中的750道练习,其中含有文化内容的练习有209道。练习题量、类型丰富,但练习中涉及的文化内容局限在蜻蜓点水地介绍与普及,让学生停留在“了解”的层面,选择的材料与练习方式不利于学生的深层理解与思想的进一步升华。如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Different words for the same thing”练习中,根据同一物品的英美单词表达匹配图片,这一练习涉及英美单词对比,然而并未给学生具体介绍,稍显突兀;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给出三明治起源的介绍,练习中要求以此为例描写Amazing things,这一练习中忽视介绍三明治的背景,将重点放在写作上。由此可见教材中缺乏文化辨析的相应练习。

Byram认为,跨文化交际需要两种主要知识:一是对本国和交际方国家的社会群体的文化知识;二是与群体或个人交际过程中的知识[16]。要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对跨文化交际的敏感性。练习中有关英美国家杰出人物、地理、旅游资源等文化内容,只浅显地介绍了国家大致情况及人物的生平简介,学生只能了解该国家或人物的简要信息。实际上,很多表达是有其历史背景或渊源的,应该在练习中关注跨文化学习的深度,促进学生对西方文化的深层理解。

6.结语

本文基于译林出版社《牛津初中英语》六册教材,分析其中的练习内容。研究发现,教材中练习类型多样,但练习内容缺乏互动性与交际性;练习题量大,但涉及的文化内容练习以词汇、阅读为主,缺少口语、写作等“输出”练习;文化内容的练习在各册教材中的分布不均衡,有违教学内容的循序渐进性原则;文化内容题量、类型丰富,但内容浅显。本文希望能够为中学英语教材的改革提出建设性意见并且引起编写者对于教材中跨文化练习的重视,帮助广大教师及时高效地检验学生对跨文化内容的学习成果,进一步促进学生在练习中巩固、运用、反思学到的跨文化知识,逐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义务教育教科书·牛津初中英语2版[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3.

[3]胡雅倩.国际背景下跨文化传播外语交际人才培养策略[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16).

[4]胡文仲.论跨文化交际的实证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05).

[5]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6]Cortazzi, M & L Jin. Cultures of Learning: Language Classroom in China[A]. H Coleman. Society and the Language Classroom[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7]束定芳.语言与文化关系以及外语基础阶段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J].外语界,1996(1).

[8]伍家文.我国新时期中学英语课程改革与发展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

[9]吴晓露.论语言文化教材中的文化体现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4).

[10]王玉云.初中英语教材知识体系构建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11]杨寄洲.编写初级汉语教材的几个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4).

[12]全建強.外语教材如何体现跨文化交际性[J].国外外语教学,2001(3).

[13]王淑兰.专业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2(6).

[14]宋桂月,金莺.英语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5]邓炎昌,刘润清.语言和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16]Byram, M. Teaching and Assess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M]. 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1997.

基金项目:本文是江苏省大学生创新项目“跨文化视角下的我国中学英语教材研究”(201810332011Z)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练习跨文化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浅论“适性教育”理念下的初中耐久跑教学
论小学数学教育的方式方法问题
“导——展——练——评”课堂教学模式之我见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