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港式警匪片到新主流电影

2021-04-18李阳瑞

文教资料 2021年1期
关键词:林超贤警匪片

李阳瑞

摘   要: 伴随时代的发展与摄影语言技术的革新,林超贤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美学风格,并深深影响了众多新锐导演的创作之路。早期林超贤导演的作品深受二十世纪“香港新浪潮”时期电影风格的影响,特别是其成名的警匪片,无论是镜头语言还是片中蕴藏的思想价值,都能看出残留的时代印记。自2015年《湄公河行动》上映后,他的作品充满浓郁的家国情怀并借助类型片的外衣增加了作品的商业化元素,打破了受众单一的困境,呈现为具有独特风格的“新主流电影”。本文以警匪片、新主流大片为例,通过分析林超贤导演不同时期作品的艺术特点,探究其作品风格的美学嬗变。

关键词: 警匪片   新主流电影   林超贤

我国香港导演林超贤的创作历程大概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可以说是林超贤影视语言、思想价值形成与逐渐完善的时期。时间跨度是自1997年处女作《G4特工》开始直到2014年的《魔警》;第二阶段是林超贤将商业化与国家情怀相统一,有着强烈国家情怀意愿的“主旋律”时期。时间跨度是从2016年的《湄公河行动》开始到2020年原定上映的《紧急救援》。林超贤的导演功力日益成熟,个人电影艺术风格虽然一脉相承但在不同时期各具特色。

一、保持初心:林氏江湖“义”的思考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出茅庐的林超贤还略显稚嫩,作品明显有模仿的痕迹。早期作品《G4特工》《江湖儿女》《重装警察》等,无论在视听语言还是思想价值上,与八十年代中后期的成龙的动作警匪武打电影如《A计划》《警察故事》系列及吴宇森的“暴力美学”英雄片如《英雄本色》等电影相似。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是对客观现实的再现”。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始,香港经济飞速发展,持续到七十年代中期,香港经济空前繁荣。此时香港作为世界经济交流的港口,与世界各国频繁接触,社会与个人层面均深受西方文化影响,并倾向于在经济商业化下的极致感官刺激和视觉享受。在这个时期,香港仍含有英属殖民地的商业化生活气息。于是,林超贤导演果断将摄像机对准此刻香港的本土,力求探索最具真实性的香港文化气息。影片《G4特工》的开头我们可以看到那些拥挤的街头巷角和那些匆匆忙忙好似浮光掠影的普通市民;《野兽刑警》开头烂鬼东生活的唐楼等。相对于大陆观众所熟知的知名地标式建筑,这些寻常场景才真正代表香港人的日常生活,让观众重新认知这座城市中的人与事。

随着香港1997年回归,两种不同价值观冲击着当时的香港人的文化观念,使其内心产生了种种迷茫与困惑。在这种情况下,现实的无力感、内地的陌生感、消失的优越感等多重感受使香港人的内心陷入了极大的纠结。林超贤导演将镜头对准人物在现实中的困窘与无奈,如2008年的《证人》误杀平民的唐飞警察;2009年的电影《神枪手》含冤被开除的前警局最强狙击手凌靖;这些命运戏剧化、内心保守摧折的各类角色,无法抗争已成定数的命运,只能在这如沼泽般的江湖漩涡中努力挣扎,坚守那份属于他们心底的“义”。

在1997年到2014年这一时期,林超贤导演的艺术风格特点可以归为以下几点:

1.灰色“江湖”

“江湖”并非一个陌生的概念,在金庸、梁羽生、古龙的武侠小说中我们可初步接触“江湖”。亚里士多德曾强调:“艺术所模仿的不只是现实世界的外形或形象,而且是现实世界内在的本质和规律。”林超贤导演将自己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与想法,通过电影这种媒介向观众展示,創造了具有个人色彩的林氏“江湖”。

属于林氏“江湖”的色彩是“灰色”。在林氏“江湖”中,人物的命运千变万化,对色彩及光线影调的处理显得尤为重要。这个时期,不论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野兽刑警》还是2000年后的《线人》《证人》《神枪手》等影片,人物的角色都带有复杂多变性。往往“正义”“邪恶”的身份相互联系与转化。如《野兽刑警》里面本该代表正义公正的警察“烂鬼东”,私下却是个无恶不作、吃喝嫖赌的“恶”形象。为了在叙事中还原人物形象,将人物残酷的生存困境与内心挣扎表现出来,林超贤导演尽可能地采用冷色调和低饱和度的色彩如灰色、青色使环境氛围显得幽远凄凉、阴森暗淡,把阳光下“江湖”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如《证人》中洪荆绑架高敏律师的女儿,在唐飞的营救下,小女孩奋力摆脱洪荆,朝着水泥钢管前行。整个画面融于黑色与灰色之中,耳畔响起的是洪荆不远处的追击声。小女孩的前方一片灰色,人物的命运不得而知。环境的色彩彻彻底底地将小女孩身处的险境表现出来。

这个时期的林超贤警匪片如《G4特工》《江湖告急》《证人》《神枪手》等,室内场景占据大量篇幅,故事主要场景发生在夜晚,暖色出现较少,通过黑色、青色、蓝色和白色,将那些发生于阳光照射之外的“灰色”生活赤裸裸地呈现给观众。

2.“奇观化”效果运用

视觉文化时代,电影创作更加重视和追求视觉冲击的“奇观化”呈现。因此,林超贤的初期探索阶段,为了迅速调高知名度,在影片中追求奇观化效果,以求夺人视角。

首先是身体奇观,此时林超贤的影片中对女性及男性身体展现的情节大量出现,让观众在欣赏影片的同时对角色的身体形态进行视觉消费,得到视觉与观影的快感。如《线人》中桂纶镁饰演的女黑帮阿娣,头烫黄色大卷发、穿着皮靴化着浓妆,《证人》谢霆锋饰演的高级警探唐飞,都是通过引人注目的外表增加影片看点。

当下时代,人们消费的重心不再是物品的使用价值,而是形象。身体是一种人物外在,正如《消费社会》中指出的“最美的消费品:身体”,大众通过欣赏身体奇观,实现情感体验,满足欲望。

其次林超贤此时期的警匪片为了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依靠动作制造视觉奇观。如《证人》中最后三车相撞的场景,林超贤导演使用升格拍摄,充分还原了洪荆与妻子惨剧的具体过程,用慢动作的处理效果增强了人物对观众的内心冲击力。

速度奇观成为林超贤此时期拍摄剪辑的重要元素。几乎在每一部电影中观众都能看到大量交通工具如汽车、快艇、摩托,以及各种追逐场景。如影片《G4特工》中,阿羿追捕前方的匪徒,在匪徒开车逃跑的过程中阿羿在车门外多次拦截,随后匪徒试图用速度把汽车带向墙边,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阿羿被迫跳车,匪徒便扬长而去。在这里镜头多次切换,运用摇镜头、特写镜头、仰镜头等多种镜头,营造了迫在眉睫、惊险紧张的气氛。

3.“意识流”元素的融入

“意识流”电影主张用非理性的意识流动建构影片,用“非理性”的意识活动代替或打乱有逻辑的情节结构。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在《心理学原理》中把人类心理活动中像水流一样活动着的意识的客观状态,比喻成一个生动的形象,强调意识活动的连续性像流水一样不可中断。

这一时期林超贤导演在电影中加入了丰富的“意识流”元素,运用人物的梦境、幻觉、想象等元素表达人物内心的独白,打破传统叙事结构,构建“超现实”的时空架构。《证人》《线人》和《魔警》等此时期的影片,不再是传统的线性叙事,而是以人物的意识流动状态为主要线索,并穿插回忆、梦境,制造幻觉,把“过去”与“现在”的时间交互穿插,将关注点放在警与匪的精神世界。比如《线人》中李沧东幻想着与已经残疾的妻子一起跳舞,《神枪手》中凌靖幻想着已经死去的妻子还存在于生活中等,都是将人物内心意念外化成场景。不论是《线人》中的李滄东又或是《神枪手》中的凌靖,内心均极度渴望与亲人幸福生活,期盼自己不曾犯下过错,在深层次的意识中渴望与亲人团聚。林超贤导演将“意识流”元素融入人物内心深层,增加了影片的容量,深化了主题,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风格嬗变:家园情怀与商业化诉求的完美融合

香港与内地于2003年共同签署了《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即CEPA,并规定香港与内地合拍的影片视为国产影片在内地发行,故事情节或主要人物应与内地有关。这一规定加强了香港与内地的电影交流,使香港电影慢慢走向了合拍片的道路并不断开拓内地电影市场。林超贤导演也开启了内地探索之路,2016年拍摄《湄公河行动》得到了公安部的支持,2018年的《红海行动》得到了中国海军的帮助。同时如海清、张译、张涵予等内地知名演员的加盟使《红海行动》在票房和口碑上大获成功,林超贤也从香港知名导演成长为国内知名导演。

我国主旋律电影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发展迅速。但当时这些影片题材单一,叙事过于严肃,主题缺乏创新,打击了观众的积极性。当今时代,中国电影的产品化道路日益完善,经济的腾飞、技术的日益成熟使新时代主旋律电影逐渐在影坛取得一定的地位。主旋律电影褪去了以往大众心中刻板、守旧的印象,平衡了电影的艺术性与商业性。今天,“电影工业美学”成为中国当代电影理论研究学者聚焦和探讨的重要电影理论命题,也是众多中国电影理论学者探索一条对抗好莱坞意识文化形态入侵的可供道路。2016年《湄公河行动》的成功使观众重新认识主旋律电影,2018年《红海行动》更是用史诗级的战斗场景,将中国军人的风采与强大实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凭借《红海行动》这一力作,林超贤导演击败如郭帆、王小帅等知名导演,获得2019年金鸡奖最佳导演奖。

相较于之前拍摄的作品,这一时期林超贤拍摄的作品的艺术创作风格特点有着明显改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全球化”视野来展现家国情怀

“全球化”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对文化的影响可以理解为:在一种以强势经济秩序、价值标准为渗透源的全球文化整合过程中,现存的文化自足体在强权意志对全球文化“普遍性”中与其他文化体互相融入。电影作为一种影像文本,通过影像中蕴涵的文化信息、生活模式等物质生活和精神认知方式影响接收者。中华文明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电影文化更需具有全球化视野。

林超贤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开始创作警匪片,虽然也曾出现“江湖大乱”这种案子题材,但总体来讲早期电影更多的带有浓厚“港味”,同时偏“个人化”“私人化”题材。2016年上映的《湄公河行动》真正打破了这种局限性,将镜头对准时政热点,并以真实的新闻事件为原型,大量汇集资料、人物采访还原了中国公安的时代形象。场景不再局限于香港的都市世界及那些矮小阴森的破旧唐楼,更多的是在境外的泰国、缅甸及马来西亚取场景拍摄。《红海行动》是中国海军对索马里海盗进行打击,蛟龙小分队在伊维亚共和国进行营救任务。跨地域“全球化”地展现大国形象的同时,宣扬了我国反毒品,坚决维护本国利益,以及对生命要敬畏与尊重等主流信念,激发观众对国家意识形态的认同感、民族感和自豪感,将家国情怀推向顶峰。《紧急救援》则是还原了海上钻井平台救援、山区激流救援、客机坠海事故救援和天然气轮船救援四个大型救援场景。《紧急救援》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即将成为首部打开国际市场的华语救援题材作品。

“新主流大片”在内涵上不再单一指向某种题材,而是指社会主流的价值取向。林超贤导演凭借这一时期的电影,脱离了“警匪片”的局限性。

2.集体主义取代个人主义

代表着美国文化的好莱坞在二十世纪中后期开始作为美国政府的文化产品对外输出,潜移默化地影响他国的文化。以漫威、DC为代表的个体主义“英雄”系列,凭借高昂的制作、精致的画面在全球屡次斩获大奖和票房,在许多青少年心中刻下了烙印。

在这个时期,林超贤走出了之前的框架局限,不再执着于塑造个人英雄。《湄公河行动》出现的所有公安干警,上至公安部部长下至普通警员,每个人都在各自的位置上时刻努力承担公安身份给予他们的职责和义务。《红海行动》着重强调八位蛟龙突击队成员。影片虽然描绘不同的队员有不同的性格,但在角色塑造上没有将镜头全部对准某位成员把其塑造为英雄。狙击手顾刚是个神枪手,石头一紧张就爱吃糖缓解压力,陆琛会趁他不注意偷偷拿他的糖吃。总之,《红海行动》中这八位队员都是英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与突破。林超贤对于“英雄”的理解已和早年完全不同,探索出了新的群像式的英雄主角。

3.削减艺术化、增强纪实性的试听风格

视听语言不仅是电影内容的载体,还是电影内容的一部分。电影工业美学“要求既尊重电影的艺术性要求、文化品格基准,又尊重电影技术水准和运作上的工业性要求,彰显理性至上的原则”。

这个时期,林超贤电影的纪实性视听风格得以加强,艺术化的趋势减弱。《湄公河行动》不管是场地还是武器装备、动作指导都得到了专业人士的帮助和矫正,还原了与毒贩战斗的纪实场景。《红海行动》中,林超贤导演为追求近乎完美的纪实画面,不惜斥巨資带领团队去摩洛哥实景拍摄。为了真实地还原“也门撤侨”的画面,林超贤甚至专门联系摩洛哥军方,采用其军队的武器装备。在《紧急救援》的采访中,因为飞机上不去,为了真实还原电影场景,导演组把整个钻井平台都搭了出来。为了还原真实的客机坠海效果,剧组竟买了一架同型号的退役飞机。

在完整的电影工业的支持下,林超贤才能还原那份真实的动作画面。曾经好莱坞以先进的工业设施和电影技术称霸全球影业,现如今林超贤导演的《红海行动》《紧急救援》等影片也证明了中国的电影工业的进步和成熟。主旋律题材在创作观念和运作方式上的突破是需要耐心与钻研的,既能带动票房需求,又能向国际展现我国的大国形象,才是中国现代电影事业的一个重要突破目标。

三、结语

林超贤作为我国香港的新生代导演,历经香港新浪潮的时代余流,从失意不得志到北上重生,将主旋律电影与商业电影完美融合,成为当下一位杰出又有影响力的商业电影导演。凭借着努力与执着在如今竞争激烈的电影圈扎下脚跟,那些荣誉奖项是对其电影生涯的认可,并向观众诉说着属于林超贤的一项项传奇经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愿林超贤的事迹能够激励着每一个电影从业者奋发向上。

参考文献:

[1]闫安.林超贤的电影风格探析[J].戏剧之家,2014(16):116-119.

[2]郝建.类型电影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3]雷晋妍.林超贤警匪电影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6.

[4]陈旭光.中国新主流电影大片:阐释与建构[J].艺术百家,2017(5).

[5]章晓杰.内地香港合拍片构建“华语电影”大格局[J].传媒,2019(9).

猜你喜欢

林超贤警匪片
徐克携徒孙林超贤:一起北上“长津湖”
林超贤“行动”是我人生的一种态度
男性视角下的影视艺术创作
《拆弹专家》逆袭五一档,这是香港警匪片复兴的开始么?
林超贤投入全部的功力
《东方电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