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说《味似丁香、色如肉桂的加布里埃拉》与同名电影的对比分析

2021-04-18武萌

文教资料 2021年1期

武萌

摘   要: 小说和电影均是艺术形式,但是给人的感受不同。小说侧重于语言文字和记叙描写,电影更加注重视觉效果,如场景、蒙太奇效果等。本文根据小说《味似丁香、色如肉桂的加布里埃拉》和同名改编电影,对小说与电影的同异进行研究。

关键词: 若热亚马多   《味似丁香、色如肉桂的加布里埃拉》   同名电影

《味似丁香、色如肉桂的加布里埃拉》讲述了发生在二十世纪初位于巴伊亚的一个名叫伊列乌斯小镇的浪漫故事。根据若热亚马多的创作内容和主旋律,学术界把若热亚马多的创作分为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时期,《味似丁香、色如肉桂的加布里埃拉》正是他创作风格变化的一个标志性转折点,1958年一经出版在拉美就大受读者追捧,在1983年拍摄了同名电影。本文以若热亚马多的小说《味似丁香、色如肉桂的加布里埃拉》和同名电影为研究对象,从情节要素、叙事方法、影响力等方面分析二者的差异,探讨小说和同名电影的不同处,介绍巴西本土的文学和文化。

一、对小说《味似丁香、色如肉桂的加布里埃拉》和同名电影创作背景的简介

由若热亚马多创作的小说《味似丁香、色如肉桂的加布里埃拉》,以1925年巴西东北部地区盛产可可的伊列乌斯小镇为背景,在书中该镇是十九世纪巴西咖啡经济下的一个典型小缩影。这本书的书名来自对书中一位女性人物外在特征和形象的表述,她的名字叫加布里埃拉,若热亚马多曾说只是因为单纯喜欢这个名字,所以用作了书名,丁香代表的是加布里埃拉身上散发出的女人香气,肉桂形容的是她的肤色如同肉桂颜色一般黝黑发亮。这个时期该镇的可可园正经历着创纪录的可可作物丰收。在这种畸形的繁荣下,伊列乌斯小镇的经济快速发展。但镇子上的人们仍然秉持保守的思想,依旧相信传统。小镇以两股对立党派的斗争为主线,穿插了四个不同阶级女性的爱情故事,这四个女性人物是贵族少女奥菲尼西亚、情妇葛洛丽亚、可可庄园主女儿玛尔维纳和厨娘加布里埃拉。她们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环境大不相同,但对爱情、自由和人权平等的追求是一致的,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封建思想的枷锁。例如小说里追求男女平等的玛尔维纳,拒绝像她的母亲一样对丈夫言听计从、百依百顺,一辈子活得没有自我。小说的最后她选择反抗父亲的权威,逃离思想落后的小镇到大都市生活。小说里的贵族少女奥菲尼西亚,她爱上了前来私访的皇帝,甚至甘愿做皇帝的妃子。但她的哥哥路易斯认为这会使家族蒙羞,这段爱情故事的结局是皇帝恋恋不舍地返回皇宫,奥菲尼西亚年纪轻轻就郁郁而亡。刘婷:“作者所表达的正是当时千千万万巴西女性乃至整个世界女性的内心诉求和作者对她们的期望,对二十世纪初期和中期的巴西乃至于世界来说,这些观点显得特别与众不同。”[1](36)

1983年上映了由巴西导演布鲁诺巴列托执导的同名电影,联袂知名巴西女演员索尼娅布加拉和意大利男演员马塞洛马斯楚安尼分别饰演加布里埃拉和纳西布。电影中的原创音乐由巴西著名作曲家安东尼奥罗宾创作。布鲁诺在执导这部电影之前,已经不是第一次与若热亚马多合作,在1977年就曾导演过若热亚马多的作品《弗洛尔和她的两个丈夫》。正因为布鲁诺的才能和他对若热亚马多这部作品传达价值观的认可,使得他决定导演《味似丁香、色如肉桂的加布里埃拉》,延续了他与若热亚马多的不浅缘分。布鲁诺导演拍摄时耗费巨资参照史料和资料,修建了符合那个年代的小镇景貌。

二、小说《味似丁香、色如肉桂的加布里埃拉》与改编电影的对比

(一)情节要素的对比

电影和文学作品都是一种转变的艺术形式。文学作者的工作始于精确的词汇、句子、段落和格式,语言的风格对一部作品是至关重要的,但是当改编成一部电影时所有语言和文字的需求都会消失。一些原本重要的细节变得不再重要,相反另一些细节变得至关重要,文学作品的原意是研究丰富的人类故事。若热亚马多的小說《味似丁香、色如肉桂的加布里埃拉》表达的不是华丽的句子,而是通过他理性的双眼观察到的社会和生活。他擅长使用幽默和讽刺的对白,经常用有趣的文字表达人物性格和相貌,这种艺术创新展现了若热亚马多创作的独特性。尽管小说只向人们展示了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描述了他们的日常对话和行为,但字里行间的机智和幽默无疑为小说增添了许多魅力。在小说中,若热亚马多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使用了很多外表、行为举止和人物对白的描写。

电影中,布鲁诺只能使用大荧幕表达故事结构的完整性,对许多细节在原作基础上进行了删减和再加工。小说分为两部分,这两部分被分为四个大章节和七十一个小章节。四个大章节每部分的开头都有简短的内容摘要,每章都有对应的标题。阅读若热亚马多的小说时,会发现他的小说中最吸引人的不仅是写作风格和情节,还有作品中的女性角色。这四章分别是奥菲尼西亚的郁闷、葛洛丽亚的孤独、玛尔维纳的秘密和加布里埃拉的月光。这四个女性的故事穿插在主线中。比起小说细腻冗长的文字描写,电影因为时间、空间和预算的限制无法拍摄超长时长的影片,也无法做到描写四条支线,很考验一名导演的执导能力,如果拍摄效果不好就会让观众观影时感到混乱。电影仅讲述了两个最重要的故事,当地两股党派的斗争及厨娘加布里埃拉和酒馆老板纳西布的爱情。

小说故事始于二十世纪的伊列乌斯市,该市盛产巴西可可豆。电影这一部分没有直接显示在屏幕上,而是通过人与人之间转换的内容说出了时间和地点。旅馆老板纳西布承包了一次派对,若热亚马多在小说中使用了大量词语描述派对的装饰和环境,导演在电影中只使用镜头飞快扫过,观众在几秒钟内就可以了解到室内的装饰和环境。小说中庄园主热苏伊诺开枪打死了妻子和与她通奸的牙医,但故事最后他被定罪,这在伊列乌斯历史上是第一次,这部分对整部小说很重要,但是在影片中被删除了,电影中并没有提及庄园主最后被法律惩罚。

小说以四个大章节讲述四名女性人物的爱情,如第二章讲述了富有庄园主的情妇葛洛丽亚不喜欢已经是老头的庄园主,她渴望爱情,于是每天站在窗边勾引街上的男人。小说后半部分中葛洛丽亚享受着老庄园主美丽的房子、奢华珠宝和数不尽的金钱,同时与一名男教师保持着偷情关系。又例如第三章的玛尔维纳,她是一位很有学问的富家小姐,追求自由恋爱和男女平等。小说里她与外来的有妇之夫工程师大胆地谈起恋爱,小镇的舆论使她父亲很生气,恐吓赶走了工程师,还把玛尔维纳锁在家里。最后玛尔维纳离家出走,在大城市找到了能养活自己的工作,并继续深造学习,而电影这部分改成玛尔维纳与工程师最后私奔了。若热亚马多的小说试图表达的是玛尔维纳作为女性敢于打破封建的勇气,并赞扬鼓励新时代的女性,电影忽略了这个内涵。电影中导演弱化了另外三位女性人物的剧情,使用更多镜头拍摄加布里埃拉和纳西布一对。

(二)叙事方法的对比

小说采用倒叙插叙的手法描写故事和重要剧情,电影中一切故事都是按照时间线编排的,使很多故事比起小说更有反转性,让观众看了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又例如小说中一开始就描写了纳西布的好友托尼科私下里对加布里埃拉调情,而电影里却一直没有出现这一幕,直到最后纳西布把俩人捉奸在床,观众才发现两个人不同寻常的关系。

若热亚马多在小说中描写了许多人物的内心独白,这些心理活动使书中人物的形象、性格更加饱满和细腻。例如从小说描写的加布里埃拉的内心独白中读者可以发现,加布里埃拉不喜欢被约束的男女关系,她的灵魂爱着自己的丈夫,但她的肉体不能忍受寂寞和干涸,所以发生与纳西布好友托尼科偷情的事情是必然的。但电影没有拍摄加布里埃拉的内心戏,所以观影时会不理解加布里埃拉为什么背叛丈夫纳西布。

电影偏离了小说非常多。电影通过直观、丰富的图像和音乐魅力传达了导演对故事的理解,使观众无须太多想象力即可轻松沉浸在故事中。电影不同于小说创作,由于时间受限,不可能展示全部的细节,因此电影表达故事要比小说难一些。但是电影所呈现的生动、色彩的影像却是小说不能比拟的。电影通过灯光和色彩的表现手法呈现一种视觉冲击,用一些艺术手法映射浪漫的主題,让观众可以享受大荧幕呈现的加布里埃拉和纳西布之间纯洁的爱情。影片中的背景音乐可以让观众感受男女主内心的喜怒哀乐。还有一些优点,例如电影对于画面的呈现比小说更加直观。

(三)影响力的对比

小说讲述了恋爱自由、真爱无罪的故事,一经发表就风靡全球,数国竞相翻译出版。“《加布里埃拉》还被改编成连环画、电影和电视连续剧,在巴西举世闻名的狂欢节中也出现了以这部作品为主题的音乐舞蹈节目。可以说,这部脍炙人口的作品在巴西国内已经家喻户晓”[2]。这引起了世界许多国家对巴西文学的兴趣,也为若热亚马多赢得了良好的声誉。若热亚马多用自己的风格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在世界上各种文学风格兴起时,参与了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创作。他的作品被人们广泛认可,在世界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

比起小说的成功,改编电影在评价上相对一般。尽管该影片的导演布鲁诺十分有才华,但是该电影在改编上并不是非常严谨,因此这部电影在拉美和世界都没有引起特别大的反响,正因为如此,小说改编成电影总是让人们感到疑虑。但改编电影也有着积极的一面,比如通过电视传播的方式,扩大了文学作品传播途径。电影更直观地向公众展示故事,小说中的故事都是用文字写成的,要求读者自己阅读和想象。

三、结语

若热亚马多是巴西最优秀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字非常风趣,作品风格同时兼容幽默和讽刺,但从不偏离人们的生活,所有人都可以透过他的作品了解二十世纪的真实巴西。《味似丁香、色如肉桂的加布里埃拉》这部小说大胆地描写了四个不同阶级女性对待爱情的不同方式,无疑她们都是勇敢的,不加掩饰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和自己想要的生活,努力冲破当时封建社会的束缚,开放又真诚,对于现在的文坛也依旧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若热亚马多说:“在真正的平等社会里,所有的男人和女人都毫不例外地享有基本的权利,一视同仁,而不是歪风邪气占上风,蛮横地干涉别人生活,有人发号施令,有人任人摆布,充满不正当关系。”[3]

电影《味似丁香、色如肉桂的加布里埃拉》的上映使我们看到,电影的改编虽然不能完美复制小说,但是电影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电影的改编并不是对小说故事和情节的简化,而是艺术的一种表达形式。小说的叙事具有小说叙事的独特魅力,电影也具有电影叙事的独特魅力,若热亚马多的作品和电影都值得一再观赏。就像若热亚马多的其他作品一样,它们真实地描述了巴西国土的景象,使人们可以了解不同的习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还可以很好地了解巴西民族及其文化特征。在将电影与原始小说进行比较时,可以看到电影在故事大纲、角色形象和主题内涵方面都继承了原始小说,但由于某些原因,例如电影的表达方式、时限和导演对小说的驾驭等,使得这部电影和小说之间仍然存在重大差异,造就了导演布鲁诺和编剧心中的《味似丁香、色如肉桂的加布里埃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通过电影版本更多的人了解了巴西人民,认识了加布里埃拉这个富有魅力的女人。《味似丁香、色如肉桂的加布里埃拉》:“也许她是个幼稚的孩子,也许她是人民的化身,谁知道呢。”[4](213)在若热亚马多的这部小说里有一件事情非常重要,就是展现了巴西民族形成的一面。正如小说里纳西布和加布里埃拉都不是本地人,他们漂泊到了伊列乌斯这个小镇一样,一个外乡人来到巴西,融入巴西社会成为一个巴西人,展现出巴西人对于外来人并没有偏见,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像巴西一样对外国人没有偏见。可以说巴西在这方面是一个特例。

作为一部小说改编电影,它完美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虽然对比原小说有一些限制和缺陷,但是通过大荧幕让故事更直观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人们也可以通过画面和对话了解故事。文学作品虽然不能拥有很多的视听特效,但是无限空间帮助它可以描写出更庞大的世界观。

参考文献:

[1]刘婷.若热亚马多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分析[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6.

[2]孙成敖.从加布里埃拉看若热亚马多小说的艺术魅力[J].外国文学,2001(3).

[3]余慧娟,李淑琴,译.巴西作家若热亚马多巴西答《新女性》记者问[J].外国文学动态,1980(9).

[4]Jorge Amado. Gabriela, Cravo e Canela [M]. Companhia Das Letras,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