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应对探讨
2021-04-18王金荣李若郡王宁
王金荣 李若郡 王宁
摘要:近年来,世界经济形势陷入低迷,我国也进入了经济发展的平稳期。与此同时,受到中美经贸摩擦的影响,给我国经济带来了许多不确定因素,证券市场也受到了巨大冲击,加剧了企业财务风险的发生。如何提高企业的风险应对能力,增加经济发展的韧性,以减轻经贸摩擦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一个具有长远意义的课题。文章从上市公司入手,以医药制造行业为例,分析企业可能存在财务风险的环节,同时引入康美药业案例,有针对性的对企业风险应对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上市公司;财务风险;内部控制
一、财务风险概述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一种风险,贯穿于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之中,虽然无法完全消除,但可以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以降低其对经营的影响。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由于财务风险导致的企业破产案例不胜枚举,如何对财务风险进行评估、控制与规避引起了国内外的极大重视。相较于个人独资企业和合伙企业来讲,公司制企业最大的优点是股权可以转让,更容易从外部市场上筹集大量资本。所以,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许多企业都会选择挂牌上市来吸纳资金,一方面维持公司的经营,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公司的知名度。上市公司的股份可以在资本市场自由流通,需要更加注重对潜在财务风险的分析,提高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维护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二、上市公司财务风险成因
(一)内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
2006年发布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中,在本所上市的公司应按规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以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有效。学者袁晓波在2010年的研究显示,加强内部控制的构建和实施,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财务风险。
虽然有制度要求和学者建议,然而在实际的治理工作中,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不一定能够被合理、有效的运行。在2018年度披露了内部控制报告的3447家A股公司中①,其中有3365家内部控制评价有效,1274家存在缺陷,占比达36.96%。在这3447家公司中,医药制造企业有217家,其中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有61家,占比达29.47%。这些数据说明了上市公司在制度执行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以审计委员会的职责为例,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应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专门负责对单位内部控制各方面进行审查,但由于独立性不强,企业内部机构同根一脉,大多数企业的审计委员会并不能真正有效开展工作,无法从根本上保障内部控制有效。
(二)公司资本结构不合理
一个企业的经营必不可免的会发生借入资本进行负债经营的情况。企业将自身的股份挂牌上市交易的目的之一就是筹集更多的资金用于经营活动。根据财务杠杆理论,债务的资本成本与企业经营所获利润并无联系。换言之,无论是否盈利,企业都必须要偿还从债权人处借入的本金以及利息。从宏观的角度来讲,当企业借入更多具有固定筹资成本的债务时,固定的利息支出就会增加,当利息支出的增长速度超过了企业息税前利润的增长速度时,发生资不抵债的概率就会增加,从而承担更高的财务风险。
根据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多项指标均可用来衡量企业的偿债能力。以资产负债率为例,它体现出企业总资产中负债所占百分比,既能够反映对债权人利益的保障水平,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企业经营的风险水平。通常情况下,如果企业负债总额超过了企业资产的一半,那么出现破产的可能性就会增加。通过对2018年A股的217家医药制造企业的财务指标分析发现,资产负债率超过50%的企业有33家,最高的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了80.27%,负债比重过高,由此带来的财务风险使企业极易出现无法偿还本息而破产的情况。
(三)营运能力效率不足
营运能力,又称经营能力,指的是企业利用各种资产来获取利润的能力。营运能力分析与资金循环过程密不可分。以制造业为例,从流通环节到生产环节,再到流通环节,常用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等对企业的营运能力进行分析。如果上市公司营运能力效率低下,无论问题出在哪一环节,都有可能影响公司的资金周转。投资者要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通过上市公司每年公开披露的年报等各类信息,其中营运能力指标对投资者了解公司的生产经营效率有很大影响。营运能力效率不足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现有投资者以及潜在投资者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的信心。
以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为例(见表1),在217家A股上市的医药制造企业中,两项指标的最值差距较大,企业之间的营运能力效率各不相同。应收账款周转率最高的公司达到了每年464次以上,最低的公司每年只有不到2次,医药制造行业平均值为每年10.2529次。存货周转率最高的公司为每年40.2759次,最低的公司每年不到一次,医药制造行业平均值为每年2.8363次。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过低,容易形成企业大量的坏账、呆账;存货周转率过低,说明公司的产品易出现积压。两种情况都会影响企业的经营能力,从而加大企业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
三、财务风险应对措施
(一)强化落实公司内控制度
内部控制环境质量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对于上市公司来讲,证监会强制规定其需要披露内部控制的相关信息,这对上市公司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起到了积极的督促作用。但“形式主义”的存在难免会使公司内部控制評价的可靠性受到影响。只有设计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并有效落实,企业的财务风险才能得到更好的评估与控制,从而减轻财务风险的存在给企业经营带来的不确定性。
(二)合理控制公司负债率
债务资本作为上市公司一种重要的资本来源。企业管理层在评估、控制财务风险的过程中,必须考虑企业的偿债能力和财务杠杆,避免过高的负债给企业经营带来影响。具体来说,一方面要考虑债务资本的绝对量,另一方面要关注债务资本成本与盈利水平之间的相对关系。将资产负债率和财务杠杆系数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有利于上市公司维持最优资本结构,平衡筹资成本。
(三)着重提高公司经营效率
我国《证券法》要求上市公司无论是首次发行股票、增发股票还是公开发行债券均应以满足一定的财务指标为前提。以IPO条件为例,公司在最近3个会计年度的净利润均应为正数,且累计不少于人民币3000万元。如果企业超过两年连续亏损,还有可能触发强制退市条件,对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形象大打折扣。这些就要求上市公司应能够进行合理的财务决策,聚焦企业自身的核心业务,合理配置资本,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
四、案例分析
(一)康美药业概况和调查汇总
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简称“康美药业”)成立于1997年,于2001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A股代码600518,公司注册资本为49.7亿元人民币。公司经营范围集中在中药饮片、西药以及医疗器械等的生产与销售。2018年12月28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决定对康美药业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的情况启动立案调查。2019年4月28日,康美药业董事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议案》,议案主要说明了2018年之前,公司在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费用及款项收付方面存在账实不符的情况。2019年4月30日,广东正中珠江会计师事务所对康美药业2018年度财务报告出具了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2019年5月18日,康美药业发布公告称,自2019年5月21日起,对公司股票交易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公司股票简称由“康美药业”变更为“ST康美”。
值得注意的是,康美藥业发布的有关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公告显示,由于公司采购付款、工程款支付以及确认业务款项时的会计处理存在错误,造成公司资产应收账款少计6.4亿元,存货少计195.4亿元,在建工程少计6.3亿元;由于公司资金核算存在错误,造成货币资金多计299.4亿元。一次性调整近300亿的资金,无论是从企业经营角度,还是投资者的投资信心,都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二)康美药业财务风险分析
1. 内部控制存在缺陷
康美药业的会计差错更正金额巨大,其中涉及货币资金项目的更正接近300亿元,2017年度净资产收益率①由14.02%更正为7.20%,更正幅度接近50%。这些无不说明企业的财务核算存在严重的信息披露遗漏,内部控制制度失效,未能及时反映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对日常内部控制的监督不到位,使得企业未能及时发现上述差错,为企业的经营埋下了巨大隐患。根据公司《2018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内部控制在财务管理领域确实存在着重大缺陷,不利于对财务风险进行合理评估。
2. 偿债能力不足
以康美药业2018年度财务报告为例,公司债务规模达到463.3亿元,比2017年度增加25.97%,其中流动负债合计为260.4亿元;而2018年度公司营业收入为193.6亿元,比2017年度增加10.11%;调整后的2018年资产负债表日货币资金余额为18.39亿元。公司债务规模增长速度远高于同期营业收入增长速度,货币资金余额远低于债务规模。从财务指标分析的角度来看,康美药业2018年度资产负债率为62.08%,高于医药制造行业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平均值30.44%。种种数据表明,康美药业资金周转存在困难,缺乏债务偿还能力,经营存在着较高的财务风险。
3. 应收账款与存货周转率过低
本文选取了康美药业近三年的会计数据,计算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与存货周转天数,发现近三年企业这两项指标逐年攀升(见表2)。2018年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与2017年相比增长了接近两倍。2018年存货周转天数与2017年相比增长了两倍有余,这说明康美药业的存货周转率不断下降,库存商品滞销,存货占用资金过多,流动性不高。资产的变现能力不足,周转出现困难,极大增加了企业的财务风险。对于上市公司来讲,这两项指标过高容易使投资者对企业的经营状况产生怀疑,更加不利于企业资本的流通。
(三)康美药业财务风险防范建议
康美药业作为医药制造行业的领先企业,无论是在资本市场中,还是实体经济发展中,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维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既是企业长久存续的必然要求,也是对股东和社会公众负责任的体现。防范风险最重要的一步就是从源头上控制。首先,要着重提高上市公司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保证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与执行力。从上市公司自身的角度来看,应定时定期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培训,防止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积极规避风险。其次,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事前控制体系,防患于未然,从源头上控制财务风险的发生。最后,提高企业经营过程中各项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避免盲目扩大生产规模或盲目投资进而导致企业偿债负担过重。
五、结语
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在维护我国经济平稳运行中占据着很大作用。疫情之下,我国经济发展遇到了更大挑战,既要保持战略定力,推动我国经济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又要防患于未然,妥善应对全球动荡可能带来的风险,打赢这场防疫攻坚战。上市公司在日常的经营管理中,要积极分析公司各方面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将内部控制制度落在实处,杜绝“纸上谈兵”,在优化资本结构的同时,采取专业措施提高企业经营能力,促进有质量的发展,维护资本市场的中心地位。
参考文献:
[1]吴淑艳.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风险评估实证研究[J].会计之友,2016(14):18-22.
[2]林钟高,陈曦.社会信任、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及其修复与财务风险[J].当代财经,2016(06):118-129.
[3]曾冬香.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优化措施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05):128-129.
[4]徐炜,肖智.内部控制对企业财务风险影响的非线性特征——理论推演与实证检验[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9,39(03):68-82.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李若郡为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