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说“青蓝帮扶”活动与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

2021-04-18刘俊刚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语文教师专业发展

刘俊刚

[摘   要]“青蓝帮扶”活动是促进新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过去曾经发挥了积极作用,但随着教育教学形式的变化,其中一些做法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和问题,值得反思、改进。为促进农村中学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结合具体校情、教情、学情,“青蓝帮扶”活动应有新的形式和内容。

[关键词]“青蓝帮扶”;语文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    G6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06-0080-03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很高的期望和要求。新课程实施的关键在教师,教师的专业素养直接关系到新课程的成败,也影响到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许多学校在教师专业素养提升方面都采取了相应措施和辦法,比如加强教研组建设、优化学科组管理、开展系列帮扶活动等,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青蓝帮扶”是各地在教学管理中倡导并实践的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活动。这项活动目前在许多学校还在继续开展,这也充分说明它是行之有效的教学管理举措。但事物是发展的,也是变化的,这项活动在推进过程中暴露出了一些不足,值得思考。 笔者以所在地区的农村中学为例,分析探讨“青蓝帮扶”活动中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问题。

一、语文学科“青蓝帮扶”活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就笔者所在农村地区许多学校的“青蓝帮扶”活动而言,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需要反思,需要改进。

1.“青蓝帮扶”活动安排流于形式

许多学校在新学年之初,专门安排“青蓝帮扶”活动,要求师徒双方签订一份帮扶协议,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学年之初有安排,中期有检查考核,从表面看,帮扶活动从目标到内容安排几乎天衣无缝。但实际上,许多学校这么做只是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各种检查。老教师名为指导教师,实际上是徒有虚名,挂了个空头衔;新教师得不到应有的帮助和指导,对帮扶活动失去信心。“青蓝帮扶”活动安排流于形式、忽视活动内容和质量的现象,令人担忧。

2.帮扶目标过于理想化

一些学校对新教师提出的发展目标是,第一年成为合格教师,第二年成为学校优秀教师,第三年成为县级骨干教师。三年三个台阶,愿望是好的,但拔苗助长,好高骛远,不符合教师专业成长规律。就语文教师的专业发展特点而言,教学能力锻炼和人文素养积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积累、总结和反思的过程。新教师带课必须经历从起始年级到毕业年级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对所带学段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和实践过程,教学经验得到积累,教学潜能得到充分开发,这样才有资格去评选学校优秀教师。

在一般农村地区,三年时间内想把新教师培养成一名县级骨干教师或者实现更高发展要求,无疑是纸上谈兵。

3.帮扶指导的内容还停留在浅层次

教育教学改革正在向纵深方向发展,但一些学校对“青蓝帮扶”活动的要求还停留在原始阶段,如要求指导教师检查新教师语文教案备写环节是否齐全,教案备写次数是否达到规定要求、书写是否工整等,对于教材内容的处理、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以及学情的分析等方面却很少提及,而对次要的不该强调的内容格外强调。对此,一些新教师极不满意,因为他们在实习阶段已经熟悉了语文教案的基本备写要求,简单重复已经失去了意义。

4.指导教师指导教学的技能欠佳

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农村中小学语文课堂已经得到运用,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许多新教师喜欢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但在内容安排上往往存在困惑。许多老教师教学观念保守,对现代多媒体应用缺乏基础,也不愿学习,技不如人,指导乏力。

5.老教师的一些教学经验已经失去了光彩

教学资历越深,教学经验当然越丰富。但每一个时代、每一届学生的情况不同,一些老经验已经不适用于解决新的实际问题了。许多指导教师仅凭老经验,还采用已经过时的做法指导新教师,使得师徒之间的交流很是尴尬。

6.新教师被动认可师傅,学习交流有障碍

新教师步入一个新的教学环境,对本校本组的教师了解不多,学校从管理者的角度直接为新教师安排指导教师,而且指导教师要连任两三年时间,这对师徒双方都是一个考验。师徒相处融洽,能够取长补短,发挥各自优势,当然是最佳组合。但师徒彼此陌生,新教师被动认可师傅,这对新教师学习交流的积极性主动性是有影响的。应该让新教师在充分了解众多老教师的基础上,根据个人情况,选择由谁来担任自己的指导教师。

以一些学校举行的读书沙龙活动为例,一些所谓的指导教师,根本就没有静心阅读、认真思考,发言时观点陈旧、信口开河,反倒是新教师阅读充分,观点新颖,有理有据,令人赞赏。

因此,学校在安排师徒结对时,还要多考虑双方的性格、兴趣、学识等因素。若师徒志趣不同,学习交流障碍重重,帮扶效果无法保障。

二、语文学科“青蓝帮扶”活动中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

“青蓝帮扶”活动是各地在教学管理实践中探索出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方法,值得肯定和推广。但其在发展中暴露出的不足也应得到重视。前述现象和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大致梳理一下,可以理出以下一些原因。

1.“青蓝帮扶”活动管理思想理念存在不足之处

农村部分学校对“青蓝帮扶”活动的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认识不到位,表面上重视语文教师专业成长问题,实际上怕麻烦,在人力、物力投资上缩手缩脚,甚至认为语文教师专业成长完全是教师个人问题,学校口头上或书面上提一提就行了。所谓的“青蓝帮扶”活动安排,只不过是应付上级检查而已。

2.“青蓝帮扶”活动管理不够合理规范

“青蓝帮扶”活动的形式和内容,需要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改进完善。但许多学校的管理措施和要求,多年一个模式、一种面孔,无特色无创新。学校管理者对实践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缺乏深入研究,拘泥于传统而缺乏创新举措。帮扶要求不够科学合理,浅层次要求较多,深层次的培养指导要求不到位,监督考评跟不上,也缺乏制度保障。

3.指导教师缺乏敬业精神和责任心

学校指派个别老教师担任指导教师,但许多指导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存在欠缺,工作被动,不注重个人业务学习和再提高,吃老本思想严重。同时,一些老教师也没有把帮扶活动看作是一个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过程,责任意识淡薄。

4.新教师自觉学习、自我完善的积极性不高

近年来,农村教师队伍中增添了一大批师范院校或非师范院校毕业的大学生,相对于过去的农村中学语文教师来说,他们的学历较高,但走上講台,高学历不一定就代表高教学水平。

部分新语文教师自觉学习、自我完善的积极性不高,主动参与学科听课研讨活动次数偏少,主动探索实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意识不强,初为人师,对“青蓝帮扶”活动的认识不够充分,重视程度不高。

5.语文教师之间合作学习氛围不够浓厚

“青蓝帮扶”活动为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了一个合作交流、共同提高的平台。如果人人重视、密切合作,共同研究教学中的问题,一定会结出教研硕果。但实际情况是语文教师之间合作氛围不够浓厚,教师的教研教改意识淡薄,“文人相轻”现象到语文教师层面成了“教师相轻”,相互学习、合作研究的良好机制还没有形成,不利于共同提高。

三、有效开展语文教师“青蓝帮扶”活动的对策

北京一零一中校长陆云泉在谈到师徒帮扶话题时,说道:“现在教师专业发展跟原来不一样了。以前,教师专业发展基本上采取师带徒,即老教师带新教师、优秀教师带徒弟这种方式。现在时代变了,老教师有成功的经验,但他们面对的是当时那个时代的学生,而现在学校的学生是‘05后了。所以,用老教师的成功经验教育现在的学生是否还合适?值得思考。客观来说,有部分老教师比较守旧,他们接受的新东西未必比现在的年轻教师多。”陆云泉校长的这段话,揭示了师徒帮扶活动存在的一些弊端,对改进传统师徒帮扶活动、提升帮扶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基于上述现象和原因,为使“青蓝帮扶”活动继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笔者建议改进思路如下。

1.学校层面:建立健全“青蓝帮扶”活动管理制度

学校要对已有的、不够规范合理的“青蓝帮扶”活动管理措施进行深入研究并改进,立足新课改的大背景,以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为重点,合理、科学安排师徒帮扶活动。专业发展目标因人而异,要切合教师实际能力和水平,不搞全校一刀切。

要根据被帮扶教师的特点,扬长避短,确定指导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要让新教师在各类教学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不要把目光停留在书面材料的准备和检查上面,要给新教师提供展示教学水平的大舞台。

2.指导教师层面:更新观念,拓宽语文教学研究实践范围

担任指导教师,靠的是水平和能力,不是教龄。学无止境,教无止境。指导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吸收借鉴先进教学理念,深化教研活动,改进教法,担当榜样角色,上示范课,主持课题研究,在教研教改实践中带动年轻教师、被帮扶教师开展学习研究活动,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提高帮扶效率。

对老教师而言,加强学习交流、更新观念、研究实际问题是当务之急,而拘泥于经验只能是故步自封。

3.新教师层面:积极投身教研教改,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新教师要积极主动钻研教学理论,乐于创新和探索,争取做一名好老师;要虚心学习,勇于实践探索;要积极主动参加观摩课、研讨课、同课异构活动,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取得进步和突破;要培养问题意识、增强科研意识,从理论到实践,完善知识结构,提升学科素养,增强课程开发能力、教学能力、自我反思与批判能力,做新课改的领头人。

总之,“青蓝帮扶”活动在实践过程中确实发挥了积极作用。新教师步入校园,初次走上讲台,困难与疑惑肯定不少,要将教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在这个时候,老教师帮扶带动新教师就十分重要。新教师少走弯路、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也是学校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生及其家长的愿望。因此,可以说,“青蓝帮扶”活动是一场及时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为新教师专业成长、学生学业水平提升、学校发展带来了许多好处。

时代在不断发展,教学对象在不断变化,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个人,都要积极赋予师徒帮扶活动新的切合实际的思路和方法,促进“青蓝帮扶”活动结出硕果。

[   参   考   文   献   ]

[1]  董筱婷.最好的教育就是适合的教育[J].人民教育,2019(10):39-42.

[2]  旦智塔.甘肃省普通高中新课标研修100问[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12.

[3]  蒋敦杰,杨四耕.高中新课程理念与实施[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    周侯辰)

猜你喜欢

语文教师专业发展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如何适应新课改
新常态下教师进修学校语文教师培训模式的分析
探析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小学语文教师
农村中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困惑与思考
做一名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语文教师
分析如何完善高校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教学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论学习共同体下的教师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