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课堂构建

2021-04-18项丽芳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课堂构建策略

项丽芳

[摘   要]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新课改背景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互助型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组织不同深度和广度的小组合作,依托有效的积分奖励,侧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以提高生物课堂效率和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课堂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06-0068-02

新课程改革提出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学生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在新课改背景下,传统的课堂模式的局限性越来越凸显,小组合作学习逐渐走进中小学课堂,展现自身的活力。笔者结合近两年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基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构建课堂。

一、甄别教学内容,关注合作实效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成了主人,教师是引领者。教师要甄别教学内容的多少、难易程度等,确定合作的形式,以促成真实有效的合作,引领学生顺利完成课前设计的梯度教学目标。

1.基础性内容侧重独立思考,组内简单合作

爱因斯坦认为,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思考是学习的重要途径。每一节课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不同,因此合作学习的要求也不同。对于学生容易掌握的,如陈述性知识的教学,应更侧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教学 “血液的组成”“人体的内分泌系统组成”这些内容时,教师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独立构建相应概念图。在学生构图的过程中,教师适当提供帮助,明确概念图的含义,呈现概念图的形式,引导学生找出具体的内容进行构建。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主要获得提炼有用信息的能力及将文字转变为直观的图片的能力,这些能力都是终身学习所需要的。

独立思考不代表不能进行合作学习。对于每一堂课中的这些基础性的学习内容,笔者先要求学生自学;然后让学生两两合作讨论,要求他们在互相检查学习情况的基础上,汇总不能解决的问题;最后再依次进行有效解答。整个过程表现出了“学生—学生小组—教师”的有效协作。

教师总管,学生有效参与,这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了学生合作互助的优势,切实提高了课堂有效性。

2.重难点内容把握突破口,组内深度合作

一堂课要想获得成功,重难点的突破是关键。一般来说,重难点内容都具有很强的分析性和综合性。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教师帮助学生搭建合作的平台,架起思维的梯子,促使学生合作互助,在思维碰撞和知识交流中,求同存异,分享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的经验,并逐步把这些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经验,从而最终具备参与活动的能力。这就是维果斯基所说的致力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将潜在的发展变为现实的发展,最终促使学生获取新知。

如教学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植物的生殖》的“受精与果实形成”时,笔者设计了如下表格(见表1),并给每个学习小组提供了桃花、花生果、玉米粒、刀片、放大镜、碘酒,再组织各个小组围绕表格中的具体要求展开讨论,相互借鉴学习经验,找到利用已有材料获取知识的途径,尝试探究植物有性生殖的过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教学评价不是通过师生问答来完成的,而是通过小组代表上台展示完成的。表格每一行的内容由某一个小组上台展示。在展示中,学生代表充当的是教师的角色,可提问其他学生,这充分体现出互动性,能够把主动权真正交到学生手里。通过动手实践、交流、上台展示和彼此的纠错,学生不再只是旁听者,且能够获得比较丰富的信息。

在传统课堂上,对于一些重点内容,教师精心准备,恨不得“嚼烂了喂给”学生,认为这样他们就能很好地消化吸收。事实上,有很多学生压根就“不吃”教师准备的“食物”。其实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来“做菜”。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通过组内合作、组间竞争和展示总结,学习活动由“单打独斗”行为变成“小集体”行为,而学生的心态和学习行为也变得更加地积极。由于同龄人的思维更接近,在讨论中能够比较彼此的思考方法,更新、发展自身已掌握的概念,形成合乎逻辑和符合事实的新概念。如教学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中的“认识食物消化的部位”时,笔者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在空白纸上画出口腔、咽和肛门,用橡皮泥捏出食道、胃、小肠和大肠,粘贴在纸上相应的位置,并简述这些器官的主要功能。之后,笔者选择完成效果最好的小组上台展示并总结。这种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不仅使课堂的气氛活跃,参与度高,而且使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有效地提高了学习的效果。课堂通过良性竞争、有效合作、展示表达而具有不一样的精彩。

3.深化拓展性内容,跨组优质合作

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一直以来,学生学業水平的差异困扰着教师的课堂教学。学优生往往处于“吃不饱”的状态。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充分发挥学优生的天然优势。教师可组织学优生通过跨组合作来完成拓展性内容的内化,等他们充分消化吸收了知识后再让他们带领组内的同学去学习。这是一种利己利他的行为。

笔者在每一堂新课的最后都会留一些时间,让每一小组的组长(为学优生)进行跨组合作,对本节课做一个回顾总结,并在黑板上简单绘制本节课的知识点归纳图。在这个过程中,各组长可以将刚才学到的概念及知识间的关系再梳理一遍,使之清晰化。其他学生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巩固前面所学的基础知识。待归纳图完成后,教师进行最后的把关确认。此后组长回到小组内,督促和帮助组员绘制归纳图。整个过程分工明确,充分发挥了组长的作用。通过这样的跨组合作,不仅提升了学优生学习的深度和广度,还促进了他们合作能力与领导能力的发展。同时,其他学生在学优生的带领下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二、采用积分奖励,支撑合作学习

如果说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是能使课堂教学这架马车前进的良驹,那么激励机制就是悬在马车前的草料,能使这辆车更顺利地驶向目的地。在教学过程中,善用激励机制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投入学习过程中。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笔者采用的积分奖励,成为小组合作顺利开展的支撑点。

1.评价合作效果,及时加分

积分奖励是同合作学习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合作和展示的效果决定积分的多少。如针对基础性内容的合作,笔者给的基准分为6分,小组每个成员(每次构建的小组的人数不超过6人)全部完成相应的任务就能得到6分,完成速度最快的三组可依次获得附加分:3分、2分、1分。小组内有学生不能完成的话便在基准分上扣分,1个组员不能完成就扣去1分,以此类推。

针对要点内容的合作学习,笔者给的基准分为5分。在展示时,声音响亮、表述清楚、有多人参与及和其他组有互动等都可以酌情加分。每组的最终得分是这样来的:笔者给出三个分值,让其他小组从中选出一个分值。其他组的成员如果能够参与互动并对展示起到优化作用,其所在的小组也可以加分,1次加1分。

此外,还开展了多组竞争展示活动。笔者提问,抢答成功的小组获得上台展示的机会。在整个过程中,笔者尽量让每个小组都有机会展示风采,获得加分的机会,以提高竞争的激烈性。

对拓展性学习进行积分评价相对比较简单。大多数情况下,在课堂教學结束时笔者都会要求每一小组各自绘制本堂课的知识点归纳图。针对每一小组的完成情况,笔者会进行整体打分。

2.积分兑换奖品,促进合作

每一堂课中每一小组在基础知识和要点知识学习部分的得分,笔者都会及时记录在教室里的小黑板上,在拓展性学习部分的得分则在下一节课上公布。每节课的小组总分由生物课代表记录好。笔者会开展一个月一次的小组积分排行赛并进行积分兑换。不同的积分对应不同的奖品。在排名和奖品的双重刺激下,小组内的各成员能增强自身的集体荣誉感,能更有效地进行合作互学。学生学习的劲头很足,学习方式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构建,学习效率变得更高效。

小组合作学习契合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彰显以生为本的课堂文化。学生通过沟通合作、辩论质疑等逐渐形成科学的想法。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的课堂中,可以自主思考,可以交流讨论,可以合作互助,可以展现自我,可以点评别人。总之,通过多层次的合作学习,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内容的学习中各有收获,也可以让不同难度的内容得到有效的落实,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品质,改变课堂生态。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不再只是一味地听讲,而是能够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索。

[   参   考   文   献   ]

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    王嵩嵩)

猜你喜欢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课堂构建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建立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培养高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构建探析
小学英语“四有”课堂构建策略探究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浅谈阳光语文课堂的构建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试论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