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美术欣赏阅读教学实践探析

2021-04-18姚文密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初中教学

姚文密

[摘   要]美術欣赏阅读以其艺术感染力熏陶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内在品质,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其要求教师采取有效方法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文章结合教学实践经验,探讨具体的教学方法,提出教师要利用对经典作品的阅读培养学生的审美力,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美术著作,向学生推荐部分当代绘画图册,以丰富学生的生活。

[关键词]美术欣赏阅读;初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06-0014-02

美术欣赏是有深度的审美活动,是初中美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旨在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内在品质。欣赏与阅读有密切的关系,而美术欣赏阅读能够使人得到心灵上的收获,其不是简单地观看,而是深入作品的“读”图活动。学生只有专注于美术欣赏阅读时,才能体验到美术作品中的美与趣。本文结合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浅谈如何在教学中组织美术欣赏阅读活动。

一、欣赏美术作品,感受审美意蕴

由大师创作的经典美术作品经受了时间的洗礼,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美术欣赏阅读的主要对象。美术是有意义的表达方式。高素质的欣赏者能从美术作品中读出多层次的审美意蕴。

1.品风格,认清创作特色

风格自成一体,美术作品都能体现出创作者的创作风格。当欣赏者面对审美对象时,第一时间就会在大脑中生成整体的艺术印象,因而获得审美愉悦。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超越表层的感知,找到作品中美的来源,从创作者的角度认清作品特色,可以和学生一起鉴赏作品细节,认知作者构图的方式。

例如,教学《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时,师生共同欣赏作品《溪山行旅图》。首先,学生初赏作品时,便感知到中国山水画的抒情性与写意性,从画面中体会到雄伟的气势。其次,教师使用多媒体演示工具展示本图,并将图片放大,请学生细致赏图。教师先请学生说明图中包含的景物,再讲解画作对各种景物之间关系的处理方式,让学生由远及近地欣赏图画的各部分,进而认清画作层次感强、景物刻画细致入微的特征。最后,进行微观欣赏,帮助学生理解作品风格的成因,如本画中高山被云雾缭绕,这使高山显得遥远而神秘。同时,教师对技法进行讲解,表明画作中的高山给人一种坚硬、粗犷之感,源于作者使用了细点的皴法。开展这样的教学后,学生对作品的感受便不再停留于表层,他们真正读懂了这幅画,了解了画作的内涵。

2.品人格,体会画家情感

艺术无不缘情而发。表达自身情感,是艺术家从事创作的不竭动力。走进艺术家的内心世界,体会作品中的情感,则是美术欣赏的乐趣所在。艺术家的人格各有不同,他们都在探索如何使用有个性的方式来表达属于自身的情感,都想以独特的美术手法创造他们眼中的世界,由此便形成了美术作品风格的多样性。美术欣赏阅读离不开对作者人格的品鉴,读懂了作者的人格,才能理解其作品。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有一些表现主义的作品,欣赏难度较大。对于这类作品,学生只有从创作者的角度来思考,才能够体会到画作的美感。例如,师生欣赏凡高的画作《星夜》后都认为,本画给人以涌动着生命能量的感觉。师生细看作品,发现作者对许多景物都采取了表现主义的处理方式,如星星被描绘成像太阳一般的团形,高山的山形如同直冲上天的火焰一般。画面不是对星夜景象的写实,而是表达作者对宇宙力量的感知。教师讲解画家凡高的生平,突出他对艺术创作的追求及其职业生涯中的挫折体验。学生带着对画家人格的了解再欣赏作品,从中读出了作者内心的苦闷、不屈的意志和对艺术诚挚的爱。

3.品文化,培养人文底蕴

艺术与文化密不可分,艺术品往往会体现出一定的文化审美倾向,如果具备深厚的人文底蕴,就能够更好地进行艺术欣赏。在美术欣赏阅读教学中,除了欣赏图画本身外,更要让学生看到图画的文化背景,了解文化的深厚力量。

欣赏中国传统美术作品与对人文背景的品味分不开。例如,欣赏徐渭的画作与书法作品时,教师引导学生从美术作品的意境中看出作者的心境。课堂中教师先展示了徐渭创作的《杂花图》,该图中画了四季花果及十余种树木,洋洋洒洒,一气呵成。师生依次浏览各种植物,体会每种植物不同的风格。然后引导学生品读作品的细节,分析作者如何表现植物的枝干、花瓣的轮廓、细长的叶条等,感知画作用笔随意、以草书入画的特点。教师提出,中国传统美术具有“书画一体”的特征,请学生自主赏读作品中的草书书法,体会徐渭书法风格和绘画风格之间的关联,找出二者的异同。当学生对作品的特点有了深刻体悟后,教师再讲解徐渭生活的时代背景,让学生了解徐渭的命运多舛。曾经历牢狱之灾,晚年潦倒贫穷,种种经历造就了徐渭狷傲的气质,表露于书画之中。学生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能够从古代士人心理的角度来了解传统艺术作品的风格,认清传统艺术中的个体表达方式。

二、阅读课外著作,开阔艺术视野

1.巧选书籍,自主赏读

选择内容精良、符合学生年龄层次的书籍,是开展课外美术欣赏阅读的前提条件。美术作品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但是大部分初中生的美术素养不高,因此教师要精选学生有能力去阅读的著作。与此同时,美术著作又要具有一定的课外延伸性,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例如,教师向学生推荐了美术欣赏类书籍《50部必知的美术经典》,本书收录了东西方美术经典作品,以作品为中心编撰解析和说明文字。在课外美术欣赏阅读中,教师将更多的自主权交给学生,不规定具体的阅读方法和进度,让学生在兴趣的牵引下自主赏读。教师提出,学生可使用做笔记的方式圈出欣赏要点。本书中的50部美术经典出自50位著名画家之手,教师提示学生,如果对画家的作品感兴趣,可使用网络检索该画家的更多作品。此外,建议学生使用“对比欣赏法”,将同类艺术作品进行并列欣赏,如探究莫奈和塞尚的风景画的异同。

2.关联课堂,加深理解

课外美术欣赏阅读是学生的自主性活动,但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得到实质性的收获,也需要教师的干预。教师可将美术课堂内外联系起来,为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中讨论课外学习到的美术知识。这可以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力,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教师了解学生的课外学习情况,激励学生用心阅读、专注学习。

例如,教学《在绘画中永生——外国肖像画》时,涉及对画作《蒙娜丽莎》的赏析。教师在课堂中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在课外已经阅读了有关《蒙娜丽莎》的内容,理解了其写实主义风格。学生在课堂上发言时,能够将本作品的特点与达·芬奇追求人体解剖学上的精度联系起来。因为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教师则结合画作的背景讲授知识。本画中人物是主体部分,背景是山峰、道路、小桥和流水。所有的景物都朦朦胧胧、如梦如幻,以此表明蒙娜丽莎的思绪沉浸在梦幻中,所以她才会浮现出神秘的微笑。教师在课堂中的讲授,起到了补充知识和提升学生鉴赏水平的作用,让学生加深了对这幅名画审美意蕴的理解。

三、欣赏阅读绘画图册,激发美术兴趣

1.在沉浸式阅读中感受美好

绘画图册是课外读物,要吸引学生读,读物就要具有趣味性,要能给学生带来沉浸式的阅读体验。例如,教师可推荐学生阅读几米的系列绘画作品,这些作品以图为主,辅以文字,是适合初中生阅读的绘本。绘本中的图片或文字,都显得精致且具有美感。图文相互映衬,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风格与情感的体悟。教师可将绘本摆放于班级图书区内,鼓励学生在课余时自主取读。

2.在互动式教学中加深认识

与阅读经典作品一样,师生可以在课堂中讨论读过的绘画图册,这为学生提供了表达读书感受的平台。例如,在讨论美术创作技法时,教师请学生结合自己读几米漫画的感受,说说作品中用色和构图的特点。师生现场翻阅了几米的作品,在共同赏读之中,发现几米的作品色彩丰富又统一,突出了互补色,多采用平视、俯视构图法。还有的学生注意到几米喜爱使用密集的短笔触,以造成画面流动的感觉。借助互動式的教学,学生的课外美术欣赏阅读便不再是孤立的行为。学生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中谈论自己的审美观念,可以丰富课外美术阅读的愉快体验。

总而言之,教师采用欣赏阅读的方式能引领学生更好地走入美术世界的大门,从而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教师可将课内与课外的欣赏阅读关联起来,在引导学生深度赏析课内作品的同时,鼓励学生赏析优秀的课外作品,并为学生提供欣赏当代大众美术作品的机会,以丰富学生的美术学习生活,提升学生的艺术欣赏力。

[   参   考   文   献   ]

[1]  孙玮.核心素养下的初中美术教学:浅谈对一堂美术欣赏课《抒情与写意》的思考[J].艺术评鉴,2019(11):135-137+134.

[2]  周宏.基于人才培养的美术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研究[J].成才之路,2014(1):66-67.

(责任编辑    黄   晓)

猜你喜欢

初中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快乐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