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信息技术建构习作评改教学新生态策略探究

2021-04-18范荣波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1年3期
关键词:建构习作标准

范荣波

我们当前的习作评改教学中,学生习作大部分是由教师在家或办公室批改后发给学生,教师兢兢业业地圈画错别字、修改病句、润色语句、增删材料、调整段落结构、提升主题思想、撰写批改评语,很少有教师要求学生给予及时的反馈,这种辛苦费时的习作评改教学模式带来的是习作评改教学的滞后低效。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发展学生的写作能力,结合克拉森教授的作文理论,我觉得在习作评改教学中,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构新的习作评改教学生态。

一、习作评改教学存在的问题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既能“修改自己的习作”又能“互相评改作文”,许多教师在组织和指导学生自改互改方面也进行了积极尝试,但是,目前的习作评改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学生评改主体缺失。传统习作评改方式主要是教师评改、学生自改互改,其中以教师评改为主。但是现实中,很大部分的习作评改教学,不少教师主动包揽了习作的修改与评价,替代了学生的自主评改。这种强调教师主导性而忽略了学生主体性的模式,使学生成为了习作评改的局外人,不利于培育学生的评改意识、激发学生的评改兴趣。

学生评改时间紧张。学生缺乏习作评改的时间,是习作评改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主要是教学进度安排和习作教学模式两个因素的影响造成:课堂时间用于教师习作指导和学生自主写作,少量的时间用于习作讲评;在教学中由于忽略学生自主评改习作这一环节,很少特意安排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评改。没有时间作为习作评改的有力保障,学生习作评改能力的提高也就成为了无本之木。

学生评改兴趣不高。在目前习作评改教学中,很多学生缺乏习作评改的兴趣和积极性,很多时候对于自己的习作缺少必要的阅读和评改过程。其实习作中出现的一些错误,再次阅读是可以发现的,很多学生在习作写完后也能说出自己哪里写得不好,但是就是不愿意去修改。除了教师强制要求外,很少有学生愿意认真评改自己的习作,这种习惯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也会对学生今后的写作之路造成巨大影响。

学生评改技能缺乏。不论小学、初中还是高中阶段的学生,都较为普遍的存在习作评改技能缺乏的情形,多数学生在进行习作评改时感到束手无策,即使硬着头皮评改,也只是停留在最基本的基础性评改阶段。原因主要有:传统习作教学重“指导”轻“评改”,很多教师对评改标准、评改符号、评改语言等方面缺乏全面系统的指导;学生的基础知识、阅读积累、生活体验等方面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

习作评改是写作过程的重要步骤,是提高习作质量的有效措施,是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對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习作评改教学中,如何有效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这是我们的习作评改教学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习作评改教学新生态的建构策略

教学模式首先应适应教学技术水平,如果它与当时的教学技术水平不相适应,必然会导致教学效率的低下,同时,教学技术水平的提升,反过来也会促进教学模式的优化。传统习作评改教学模式,是与当时的教学技术水平相适应的,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需要运用信息技术对它进行革新和优化,创新习作评改教学的思路和程序、方法和手段、标准和形式,提升习作评改教学水平,优化习作评改教学模式,建立习作评改教学新范式。

其一,运用信息技术,实施评改注重过程性

评改注重过程性,就是对于同一篇习作,应该多次进行修改,在写作中评改,在评改中完善,同时学生在评改过程中学习技巧、掌握方法。

长期以来,由于评改教学水平、进度等因素的限制,很少对同一篇习作进行多次的评改。随着信息技术在习作评改教学中的创新借鉴和拓展运用,习作评改教学的过程得到了充实和优化,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可以组织学生自改、学生互改、家长评改等方式对同一篇习作进行多次的修改。

评改注重过程性,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评改主体缺失问题。传统习作评改教学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足够的时间用来组织和指导学生自改互改,而运用信息技术实施评改注重过程性,可以使学生的自改互改通过网络平台随时随地进行。

其二,运用信息技术,实施翻转课堂式教学

翻转课堂式教学,是指学生课外观看教师的视频讲解,自主学习,教师不再占用课堂时间来讲授知识,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翻转课堂式教学变得可行和现实。在习作评改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建构习作评改教学新生态,需要运用翻转课堂式教学的结构和模式、思路和方法。

长期以来,我们的习作评改教学基本上是由教师在课堂上主导实施的,随着信息技术在习作评改教学中的创新借鉴和拓展运用,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将学生自改互改等环节移出课堂,同时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将课堂外环节进行的学生自改互改结果重新折返回课堂。

实施翻转课堂式教学,可以有效解决学生评改时间紧张问题。传统习作评改教学最大的缺点就是非常容易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无法提供足够的时间保障,而运用信息技术实施翻转课堂式教学,可以使习作评改的时间和空间不再受到制约。

其三,运用信息技术,实施游戏化学习

游戏化学习又称为学习游戏化,就是采用游戏化的方式进行学习。游戏的本质是通过玩而学习到东西,游戏能够使人专注于一个事物,同样也就能够应用于学习。

信息技术运用于习作评改教学,必然会大幅提高习作评改教学的趣味性和新颖性,提高学生习作评改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单调乏味、呆板枯燥的习作评改教学,对培养兴趣、提高参与度、调动积极性作用有限,学生通过操作计算机、手机对习作进行评改,宛如在玩习作评改的游戏,同时,运用信息技术引进多元联动的评改主体、实施交互结合的评改方法,也使整个习作评改过程具有游戏活动的特质。

实施游戏化学习,可以有效地解决学生评改兴趣不高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对游戏的天生爱好心理和对互动媒体的好奇心,运用信息技术将互动元素引入到习作评改教学的具体环节中,激发学生的评改兴趣,从而充分发挥学生习作评改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作用。

三、习作评改教学新生态的核心构成

生态就是系统,运用信息技术通过实施评改注重过程性、翻转课堂式教学、游戏化学习等策略建构的习作评改教学新生态,包括评改主体、评改符号、评改标准、评改语言、评改课课型、评改技术手段等习作评改教学中的方方面面内容。核心构成主要有:

其一,多元联动的评改主体体系

运用信息技术,建构多元联动的多元化评改主体体系。习作评改的主体可以是学生自己,也可以是教师、家长以及其他同学。在习作评改教学中,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引进多元化评改主体,同时使这些评改主体通过信息技术实现多元联动,他们可以对同一篇习作同时进行各自的评改,也可以对同一篇习作先后进行多次的评改。

多元联动的评改主体体系,既可以提高习作评改教学的新颖性和趣味性,也可以提高学生习作评改的参与度,还可以培养学生习作评改的积极性,比如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互改,能激起学生表达与评改的强烈愿望,都想在其他小伙伴面前露一手,便会使出浑身解数认真评改。

其二,明确简明的评改标准体系

运用信息技术,建构明确简明的具体化评改标准体系。如果没有明确的评改标准,习作评改就会漫无目的、糊里糊涂,只有有了明确的评改标准,对照标准衡量习作,才能有的放矢、清醒明白地评改。多数学生缺乏习作评改的技能,主要就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评改什么,缺乏明晰的评改标准。

评改标准可以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编列的小初高分层级评改标准,可以根据评改标准研究理论成果(如魏书生老师的“十条标准”、基础性标准和阶段性标准)编列的通用性评改标准,也可以根据教材习作内容编列的独特性评改标准。在习作评改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习作评改,教师根据相关评改标准的内容形成具体习作的个性化评改要求,教师、学生和家长依据随文可见的评改要求对习作进行评改。

其三,风格各异的评改语言体系

运用信息技术,建构风格各异的鲜活化评改语言体系。教师引导学生、家长尝试多种形式、风格各异的评改语言,探索个性化、趣味化的评价语言,同时注意加强学生评价语言的指导,风格各异、活泼风趣的评改语言实踐,既能发挥学生的个性,也能强化习作的要点,还可以成为学生提升写作水平的一个小练笔。

教师、学生和家长可以根据评改情况调用或套用激励式评语、对话式评语、指导式评语、商量式评语、赏识式评语及综合式评语等不同风格的评价语言。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汇总、整理、加工同一篇习作的评改语言,并使之成为评改语言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四,不同范例的评改课课型体系

运用信息技术,建构不同范例的范式化评改课课型体系。习作评改教学运用信息技术,不可能将所有的教学环节都移出课堂,仍然会存在一定的课堂习作评改教学。通过课堂习作评改教学,指导学生评改的方法和技能,提高学生评改的水平和能力。

在习作评改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习作评改的技能和能力,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要求,灵活运用主题读悟式、亮点欣赏式、范例纠错式、诵读引评式等不同范例的评改课课型。习作评改课课型的确定,重点视学生的习作实际情况而定,有的侧重于“评”,有的侧重于“改”,穿插交互融会贯通,重在让学生多思考、多修改。

其五,高效集成的评改技术手段体系

教学模式的优化离不开教学技术的优化,在教学优化改革中,需要把教学技术水平的强化和提升放在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同样地在建构习作评改教学新生态过程中,需要把评改技术手段体系的建构放到一个极为重要的位置。目前,计算机、手机、网络、通讯等信息技术完全可以灵活运用于习作评改教学之中,比如有的教师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用于示范评改、全班评价,有的教师创建微信群QQ群用于学生自改互改、集体评改,有的教师创建公众号微博用于发表学生优秀习作。我们还可以借鉴整合当前评改技术手段,建设标准统一、功能强大、全面适用习作评改教学新生态的网络化信息化习作评改平台。

当今社会,已进入第四次信息革命时代。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了生产能力的迅猛扩张,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带来了工厂自动化、办公室自动化和家庭网络化。同样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也可以得到全面的渗透与应用,建立形成信息技术运用下的成熟标准的教育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S].北京:教育部文件教基[2001]17号,2001.

[3]潘姚东,林建中.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习作评改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03):132-133.

[4]邵桂玲.巧用信息技术实现习作评改的多元化——信息技术下习作评改的研究[J].学子(理论版),2017年第21期9-9,共1页.

[5]杨世碧.中美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对比研究[C].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西宁:中国教育学会,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第八届学术年会.

猜你喜欢

建构习作标准
最新出版团体标准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永远幸福
建构游戏玩不够
党员标准是什么?
习作展示
李敖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