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中教育实习范式的变革

2021-04-18李尚群张艳芳

职业教育研究 2021年3期
关键词:拓展性教育实习范式

李尚群 张艳芳

摘要:教育实习是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中的一个基本环节。所谓教育实习范式是指一种相对稳定的教育实习的结构及其产生的现实效果。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中教育实习范式变革的动因是多重交织的,其中基本动因有实践的驱动、政策的引导和理论的支撑等。而范式变革或重建的基本行动框架包括升级教育实习的目标、重构教育实习的内容、延伸教育实习的过程等三个方面。变革之后的教育实习具有鲜明的拓展性,因而可称为“拓展性教育实习”。

关键词:教育实习;职业技术师范教育;范式;变革;拓展性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1)03-0031-07

职业技术师范教育通常是指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专业师资的高等师范教育,其具有专业性、职业性、师范性的融合特色 [1]。教育实习则是指,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师范生在真实的学校情境中承担具体的教育教学任务,检验和训练教育教学技能,并获得初步的教师职业体验的一种实践活动。这里所说的教育实习范式是指一种相对稳定的教育实习的结构及其产生的现实效果。本文拟在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中教育实习范式的变革这一主题下,结合湖南农业大学的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探讨三个相互关联的问题。

一、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中教育实习范式变革的基本动因

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中教育实习范式变革有着复杂的动因,而对这些动因的揭示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教育实习范式变革的必要性。

(一)实践驱动

职业技术师范教育被认为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具有“工作母机”的性质。随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改革也势在必行。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改革的目标就是要为现代职业教育高效率、大规模地培养专业师资,并整体提升培养质量,而教育实习无疑是一个重要的突破点。从这种意义上说,实践的驱动是教育实习变革的一个基本动因。

在现实生活中,教育实习有可能是保守的,甚至会陷入某种误区,从而导致其难以发挥出应有的功能。事实上,这也是教育实习变革和范式重建的逻辑起点。换言之,正因为现有的教育实习是有局限和缺陷的,是滞后于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发展的,所以才需要变革。这种情况也从反面说明了实践驱动是教育实习变革的动因。那么,目前教育实习到底存在一些什么样的问题?笔者作为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第一线的教师,基于对目前教育实习的观察与反思,发现目前教育实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实习目标的窄化。教育实习的目标是对教育实习结果的一种预期,具有导向性。在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中,曾经长期把教育实习目标定位于教学技能的形成和强化,并且在教育实习评价上也主要以此目标为依据。达到目标就是成功的,没有达到目标就是失败的,教育过程的生成性和表现性被忽视了。这种目标定位背后的依据主要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基于这种心理学,师范生外显的教学技能是可以用强化的手段来严格训练和规范展示的。这种情况可以描述为实习目标的窄化,目标的窄化也就意味着教育实习的丰富内涵在某种程度上被消解了。有研究者指出,教育是人文性的活动,教师职业是理念型职业而不是技术型职业,所以本真的教育理念才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心[2]。当下的教育实习对此恰好是忽视的。

第二,实习内容的贫乏。根据课程开发的“泰勒原理”,目标一旦确立,就要根据目标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教育实习目标的狭窄,自然会导致教育实习内容的贫乏。长期以来,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中教育实习的主要内容局限于课堂教学,同时兼顾班主任工作,而职业体验、教育情怀、教育调研、活动创设、教研教改等与教师工作密切相关的内容则被有意无意地排除在外。即使是课堂教学也没有考虑到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和生成性,仍然局限于课堂教学技能和操作层面,如教学理念、教学艺术、教学风格、教学反思,而对教学规律的认知、对教学原则的遵循等对实习生职业发展有特殊意义和重要影响的内容则被相对忽视了,没有意识到教育教学的复杂性和创造性,也没有把实习生看作是一个具有主体性的反思型实践者。

第三,實习过程的收敛。与实习目标的窄化、实习内容的贫乏相伴而来的是实习过程的收敛,即实习过程被收敛为短暂的驻点教育实习,从而使教育实习变成了师范教育中一个相对孤立的培养片断。教育实习具有系统性,一方面需要在前期做大量的铺垫性的工作,另一方面也需要后续的补充和强化。前期的铺垫性活动主要包括教育学科课程系列的教学、校内实训基地的模拟教学实习以及与教育实习相关的各类专业文化活动等。当驻点教育实习完成之后,师范生会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去开展自主教育实习,特别是与就业密切相关的顶岗实习,从而使教育实习得到补充与强化。严格意义上说,这些都是教育实习的有机组成部分,系统性是教育实习的基本特征。

教育实习的改革是问题导向的,鉴于教育实习存在目标窄化、内容贫乏、过程收敛等现实问题,那么教育实习改革的基本趋向就是要拓展和提升教育实习的目标,丰富和完善教育实习的内容,延伸和筹划教育实习的过程。关于这一点将在下文做进一步的阐述。

(二)政策引导

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中教育实习范式的变革不是一种自作主张的探索,而是有着可靠的政策依据,并接受政策的引导和规约。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战略部署,而师资则是影响职业教育现代转型的一个关键性的变量。为了推进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2019年8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印发了《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对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进行新一轮的顶层设计。这一方案提出了教师素质提升的六大举措,其中就有办好一批一流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和一流职业技术师范专业[3]。这表明国家已经意识到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必然落实为职业技术师范教育。

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必然涉及到教育实习的问题。2018年2月,教育部等五部委印发了《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其中的一项行动就是“高水平教师教育基地建设行动”,具体的行动计划包括加强教师教育院校师范生教育教学技能实训平台建设,高校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依托优质中小学开展师范生见习实习、教师跟岗培训和教研教改工作等[4]。

2017年教育部开始推行师范类专业认证制度,2019年10月,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印发的《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三级)》规定,职业技术师范教育要有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要有明确目标和具体计划,累计不少于36周,其中教育实习不少于10周。教育实践涵盖师德体验、教学实践、班级管理实践、教研实践和实习实训指导等,并与其他教育环节有机衔接。学校集中组织教育实习,保证师范生实习期间的上课时数和类型[5]。不难发现,教育实践以及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实践类型的教育实习是影响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的重要指标。

上述分析表明,关于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政策语境已经发生了巨变。从中可以看出,一直以来,国家试图对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行政策引导,其中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教育实习问题。政策的引导是教育实习范式变革的重要保障和持久动因。

(三)理论支撑

理论支撑无疑也是教育实习范式变革的基本动因,也就是说,理论能够为教育实习的改革提供某种启示和指导。

1.工作场所学习理论与教育实习的变革

“工作场所学习”理论的核心是人们到底是如何成为“有知识的实践者”的。“工作场所学习”的认知机制与“学校学习”的认知机制有很大的差别,其认知基础主要是社会文化的建构主义,强调学习是一种社会化的进程。在这一进程中,情境、活动、团队和关系等都是促进学习的关键,也是知识、技能和理解的重要来源。另外,“工作场所学习”理论也十分强调保护特殊群体的利益,特别关注体制内处于弱势地位的员工的学习机会等等[6]。

作为一种学习活动方式,“工作场所学习”肯定是有效的。一项来自汽车制造业工作场所学习的研究表明,工作场所学习不仅能够培训技能,而且能够培训学习者的态度品质,促使他们向新角色转变,增强学习者的职业认同感[7]。另有研究发现,“除了培养在职业领域所需要的技能,工作场所学习也意味着发展学员的职业个性”[8]。

很显然,教育实习具有工作场所学习的性质。教师的工作具有鲜明的在场性,大量与课程教学有关的知识、教学技能和技巧、教师的职业态度、教学风格等主要是在工作实践中获取的。教育实习就是把学生带入一个真实的教育教学场所,并让其承担具体的教育教学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实习生可以获得大量的参与性机会,在与学生、指导教师等各类人员的交往合作中完成新一轮的知识建构。“工作场所学习”理论在提醒人们,如果教育实习没有真正进入“工作场所学习”的状态,也没有达到“工作场所学习”所预期的效果,那么这种教育实习是有问题的,因而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革。

2.教师实践性知识理论与教育实习的变革

“教师实践性知识”(teacher practical knowledge)的概念于20世纪80年代被首次提出。这是一个开创性概念,其最初定义是:“教师以独特方式拥有的,关于学生、课堂、学校、环境、学科、学习和社会等方面的知识,它被每位教师整合成个人价值观和信念,并以教师的实际情境为取向”[9]。教师实践性知识理论对教师教育极具指导意义。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是在实践中逐渐生成的,而实践性知识一旦生成,就能够有效地帮助教师去应对各种日常问题。事实上,教师最相信和依赖的仍然是自己的实践性知识。有学者认为,教师实践性知识应当包括教师的教育信念、教师的自我知识、教师的人际知识、教师的情境知识、教师的策略性知识和教师的批判反思知识等六个方面[10]。作为一种特殊的知识类型,教师实践性知识自然有其特点,如有默会性、实践感、行动性、个体性、情境性、动态性、反思性、策略性、生成性、模糊性,甚至还有道德性等。也有研究者指出,教师实践性知识通常在具体问题解决过程中体现出来,因此具有价值导向性、情境依赖性、背景丰富性等特征;教师实践性知识虽然可通过语言用命题的方式表达出来,但更多的时候必须通过行动“做”出来[11]。另外,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表征方式也是多样化的,如意象、故事、隐喻、案例、规则,甚至教学艺术、教学风格、教学机智、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等都被看作是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表征方式。

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视角来看教育实习,教育实习就成了实习生建构和积累自身实践性知识的一个重要契机。正是在教育实习中实习生完成了实践性知识的最初建构。在教育实习过程中,教育实习的指导者和管理者要鼓励实习生建构自己的实践性知识,并珍视它,同时,把实习生运用自身的实践性知识去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意识与效果作为教育实习考核的重要指标。实习生实践性知识的生成与珍视是教育实习改革的一个基本取向。

二、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中教育实习范式变革的行动框架

在论及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中教育实习范式的变革时,必须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这种变革到底是如何发生的,需要从哪些方面来寻求突破。这个问题的分析与解决需要结合具体的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实践来进行。湖南农业大学拥有悠久的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传统,以下结合湖南农业大学的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分析教育实习范式变革的基本行动框架。

(一)升级教育实习目标

教育实习作为一个培养环节有其明确的目标。传统的教育实习,其目标主要指向教学技能的训练与检验,这是一种低层次的、单一的目标。教育实习范式重建的首要任务就是对教育实习目标进行升级,形成一个更加完整的目标体系。

关于如何重新表述教育实习的目标,通常有两种思路:一种较为主流的框架是知识性目标——方法与技能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这就是所谓的三维目标框架;另一种表述的思路来自核心素养学说。核心素养经常被用来描述某类人才的培养规格。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中教育实习目标体系的表述可以整合这两种思路,就是在三维目标框架下来陈述核心素养,从而形成一个更加完整的教育实习目标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教育实习在其中可能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但核心素养的培养如果只依靠教育实习是远远不够的。下面在三维目标的框架下,列举出教育实习参与培养的职业技术师范类学生的核心素养。至于这个核心素养清单是如何得到的,一方面这是主流的教育学文献都在关注和讨论的,另一方面又是在职教师资培养实践中受到特别重视的素养类型。此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等国家标准也为此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第一,知识目标。通过教育实习获得最初的实践性知识,巩固教育学科知识,理解和应用专业知识,积累通识性知识等。

第二,能力目标。通过教育实习获得一定的职业教育教学设计与组织能力、一定的课堂管理能力、一定的德育与班主任工作能力、一定的交往合作能力等。

第三,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教育实习获得积极的教师职业体验,培养职业教育情怀,强化教育科研意识等。

这一目标体系的陈述框架是经典的三维目标框架,而落脚点则是核心素养。相对于传统的教育实习来说,这一目标体系更加完整。目标体系的转型升级是教育实习范式变革的重要表征。

(二)重构教育实习内容

内容的选择是为目标服务的,目标的升级必然导致内容的拓展与重构。教育实习内容体系的设计可以采取“模块+任务点”的思路来进行。当然,实习内容必须要接受实践的多轮检验,每一轮检验之后要适时进行实习内容的调整。

1.课堂教学模块

课堂教学模块是对实习生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技能、教学策略、课堂管理、师生交往等能力的综合性检验与训练,是教育实习的核心模块。职业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专业课程通常具有理实一体的性质,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会更加复杂。

课堂教学模块的基本任务点有导课、组织、语言、教态、提问、启思、板书、节奏、应变、结课等,这也是要求实习生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尽可能掌握并有所展示的。限于篇幅,这里没有对各个任务点进行释义。这里所说的任务点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系列的教学技能。有教学论专家认为:“教学技能系指通过练习运用一定的知识和经验达成某种教学目标的能力”[12]。教学技能的训练与展示是教育实习的基本任务。

2.德育与班主任工作模块

德育与班主任工作是教育实习不可或缺的内容。实习生通常会以各种方式参与学校德育工作,并在这一过程中强化德育意识,加深对德育过程和规律的理解,提升德育工作能力。班主任工作主要是进行班级管理,培育班级文化,促进学生的个性化与社会化。

基于我国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和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可设计出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中教育实习的“德育与班主任工作”模块的基本任务点,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班级领导、指导学生、关爱学生、生涯决策指导、团体心理辅导等。随着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与班主任工作面临许多新的挑战,所以这一任务清单也是动态调整的。

3.校园文化活动策划与创意模块

校园文化活动具有浓厚的育人意义,因此校园文化活动的创意、策划和实施等也就成为了学校常见的教育手段。对中等职业学校来说,其校园文化常常被涂上职业教育的色彩,并与企业文化、工匠精神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也为中等职业学校的校园文化活动的设计提供了极大的空间。

文化育人、活动育人都是主流的教育观念。职业技术师范类学生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如果能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策划与创意,那么其本人有可能获得意外的收获。事实上,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实习生往往能够策划出精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的策划与创意充满无限的可能性,在今天这个大众文化空前繁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多元文化共存的时代,尤其如此。

校园文化活动的策划与创意要遵循教育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大众性原则和可行性原则等。其具有三个基本环节:一是创意的形成;二是策划书的撰写;三是活动的实施。这也代表了这一模块的三个基本任务点。

4.教师职业体验模块

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中的教育实习还有一个相对隐蔽但又十分重要的内容模块,就是教师职业体验。使实习生获得积极的教师职业体验是教育实习的特殊使命。人们也通常认为教师职业具有崇高感与神圣性。有学者指出教师职业具有更强的情境“在场性”,教师工作的对象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教师的工作性质表现为更强的“价值性”[13]。这些都是需要切身体验的。

在教育实习中,也许根本就没有专门针对教师职业体验的任务点,或者说,教育实习中的任何工作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形成教师的职业体验。当然,有些活动可能在这一方面的效果会更加显著,如处理学生事务、撰写教学反思、进行家校沟通、参与学生活动等。

5.职业教育调研与评价模块

职业教育调研与评价模块是湖南农业大学教育实习的一个特色模块,其指向职业教育情怀的培养,并帮助实习生理解和认识现代职业教育。“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主题。那么,中等职业教育的现实处境如何?县域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实习基地学校有何种特色?地域文化对区域中等职业教育有何影响?针对此类问题,职业技术师范类专业的学生完全可以利用教育实习的机会进行观察和思考,甚至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调查。职业教育调研与评价可以强化实习生的教育研究意识,在现实的触动下萌生职业教育情怀,强化公民意识,形成职业理想。

职业教育调研与评价的基本任务点可从宏观、中观及微观三个层面来进行设计,即宏观层面的政策文件的理解,中观层面的学校发展的观察,微观层面的学生事务考察等。以“微观层面的学生事务考察”为例。在教育实习过程中,要求实习生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学习兴趣、行为习惯、同伴文化、心理健康、家庭背景等進行选择性的考察,撰写学生成长故事。

6.教学观摩模块

教学观摩即通过观察真实的教学行为来进行学习,从而促进教师的教学发展。“观摩”一词可以归结到“教师专业学习”的范畴中去。有学者指出,教师专业学习的概念更加鼓励教师从真实的学习体验出发,来与教师同行和外来专家共同建构知识[14]。教师专业学习必须要寻求更多更有效的学习途径,而教学观摩则是其中之一。

在教育实习过程中,组织教学观摩是一项常规性的工作。观摩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直观性。通过观摩及观摩后的评价可以让实习生直接感知和快速理解教学的过程与方法。这一模块的基本任务点有观摩指导教师的教学、观摩示范性教学、观摩实习同伴的教学等。以观摩实习同伴的教学为例。同一批次的实习生具有相同的实习目标和大致相似的经历,观摩实习同伴的教学可以形成有意或无意的横向比较,从而帮助实习生更好地认识自我。

以上从六个方面分析了教学实习的内容结构,这六个模块看似相互独立,实际上也是相互补充和部分重叠的,整体而言它们是相互交织地起作用的。在各模块下设计了若干基本任务点,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可以选择性地完成某些具体任务,但不允许整体性地放弃某一个模块。

(三)延伸教育实习过程

教育实习具有过程性,有其相对完整的进程安排。于是,教育实习范式的变革必然涉及到过程问题:一是加强教育实习过程的管理,二是延伸教育实习过程。教育实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实习是指师范类专业的学生进入实习基地担任实习教师,广义的教育实习则对狭义的教育实习进行了前后延伸,延伸之后的教育实习整体上包括三个基本环节。

1.前期的模拟教学实习

前期的模拟教学实习是广义教育实习的有机组成部分。模拟教学实习就是在一个模拟的教学情境中教学,所谓模拟就是对中等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的模拟,教学内容也取材于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程。前期的模拟教学实习的主要形式有教学技能综合训练、教学技能微训练(微格教学)等实践教学环节。

事实上,模拟教学实习之前,职业技术师范类学生已经学习了教育学基础、心理学基础、教学论、职业技术教育学概论、教育科研方法等多门教育学科课程。校内模拟教学实习针对的问题是如何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已学的教育学科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如何进行教学基本技能和综合技能的应用与训练,从而为后续的基地集中教育实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在《湖南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师范类本科专业教学指南》这一内部文件中,对模拟教学实习的目标进行了这样的陈述:了解教师教学应具备的各项技能,理解教师教学技能的构成要素和基本要求;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能够熟练进行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设计,科学规范地编写课时教案;熟悉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进一步掌握课堂导入、课堂讲解、课堂板书、课堂提问、课堂反馈、课堂语言、课堂表演、课堂结束等主要教学环节的技能;熟悉课堂教学中课堂演示、课堂非言语行为、课堂管理、课堂问题行为处理的技能要点;具备课堂教学反思的意识等。把前期的模拟教学实习纳入教育实习的范畴,这使得教育实习的内涵更加丰富。

2.中期的基地集中教育实习

中期的基地集中教育实习是教育实习的主体部分。实习基地通常是办学规模较大、专业较为齐全、教学理念与制度较为成熟、学校文化较为先进、有地理位置和交通方面优势等的中等职业学校。每一个实习基地通常会匹配一支由不同专业的师范生组成的、规模约30人的实习队伍,并配备一位业务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较为突出的驻点指导教师。

中期的基地集中教育实习有周密的教育实习方案,对教育实习的性质、目标、学分、实习周数、实习内容、组织管理、成绩评定等进行了详细规定。所谓教育实习,就是执行教育实习方案的过程。当实习生进入教育实习基地后,将全方位融入基地学校的生活。进驻实习基地学校后,实习生会第一时间确定专业课程教学的指导教师和实习班主任指导教师,领取具体的教育实习工作任务。指导教师由实习基地学校提供和指派。指导教师与实习生的关系是一种交往合作关系,并且这种关系是以对教学问题的理解和解决为纽带的。在这一阶段,实习基地学校会特别关注实习生的表现,并试图通过后续的相关操作,把一些表现突出的实习生招聘进来成为正式的教师。这是一种带有双赢色彩的良性互动,也是“校校合作”所期盼的一个现实效果。

3.后期的自主教育实习

后期的自主教育实习主要在第8个学期分散进行。在职业技术师范类专业的培养方案中,通常有一个独立设置的必修的实践教学环节,即毕业实习。后期自主教育实习正是利用毕业实习这个环节进行的。尽管毕业实习是一个必修的实践教学环节,但具体的实习内容却是可以自主选择的。对那些有教育情怀和教师职业理想的职业技术师范类专业的学生来说,通常会主动选择再次回到学校开展新一轮的教育实习。这时学生介入教师的角色也会更深,承担的教学工作任务也更加明确,整体上带有明显的顶岗实习的色彩。经历了前两个阶段的教育实习之后,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检验和提升,因而在这个阶段显得更加成熟。后期的自主教育实习是一个从学校到工作的极佳过渡期,为即将到来的就业,特别是为应对各类教师招聘考试创造了有利条件。事实上,每年都有很多学生通过后期的自主教育实习而顺利进入了教师队伍。

三、“拓展性教育实习”范式的初步建构及其实施效果

通过升级教育实习目标、重构教育实习内容、延伸教育实习过程,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中的教育实习范式就有可能实现新一轮的变革。接下来的一个问题是,变革意味着教育实习范式的重建,那么重建之后的教育实习范式如何来描述和命名。鉴于这一系列的改革主要是在拓展教育实习的目标、内容和过程,进而拓展教育实习功能,故可以把重建之后的范式命名为“拓展性教育实习”。

关于拓展性教育实习的实施效果,仍然需要结合湖南农业大学的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来进行解释与说明。近年来,多家媒体对湖南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中的拓展性教育实习进行了报道。如人民网湖南频道在报道中这样描述:“通过对教育实习内容体系的拓展性建构,教育实习得到了整体性的提升,其功能也更加强大。实习生的教学技能、班级管理的理念与方法、校园文化活动策划的能力与意识,以及对教育实践问题的分析,对教育觀摩的反思,对教师职业体验的珍视等都得到一定的强化与提升。实习教师由此出发,更加自信地走向职业世界,也为自己谋求教师职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5]。拓展教育实习范式的建构与实施可以看作是一个局部的教学成果。

湖南农业大学2019年“新化县职业中专教育实习队”的驻点指导教师撰写了一份针对该实习队的教育实习总结报告。在这份报告中,他采取内容分析法对该实习队的30名实习生在队内实习总结交流会上的总结陈词进行了分析,共概括出65条有效陈述,其中积极陈述36条,中性陈述19条,消极陈述10条。这些陈述的指向主要集中在专业课程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两个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职业技术师范类学生的角色开始向任课教师和班主任收敛。从整体上看,关于专业教学的积极陈述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这些陈述透露出一种反思精神,实习教师初步成为了一名“反思性行动者”。这是一种令人欣慰的现象。

当然,实习生在陈述教育实习体验时仍然存在部分消极陈述。关于这一点,可以这样理解,这反映了实习生对教育实习的不适应或对新角色的准备不足,而背后的真正原因也许是拓展性教育实习对实习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在层次和性质上属于高等师范教育,但又与职业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特殊性正是源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作为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中的一个基本环节,教育实习蕴藏着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许多奥秘,因而也是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改革的一个突破口。教育实习持续变革的结果就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实习范式的建构,并由新的范式来替代旧的范式,这就是所谓的范式更替。

参考文献:

[1][5]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第三级)[EB/OL].(2019-10-10)[2020-07-30].http://www.moe.gov.cn/s78/A10/A10_gggs/A10_sjhj/201910/t20191030_405965.html.

[2]朱新卓.本真的教育理念:教師专业发展的重心[J].高等教育研究,2007(9):43-48.

[3]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EB/OL].(2019-10-18)[2020-06-15].http://www.gov.cn:8080/xinwen/2019-10/18/content_5441474.htm.

[4]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EB/OL].(2018-02-11)[2020-06-15]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34/201803/t20180323_331063.html.

[6][英]海伦·瑞恩博德,艾莉森·富勒,安妮·蒙罗.情境中的工作场所学习[M].匡瑛,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7]PAIVI T. Perspective into learning at the workplace[J]. Educational research review, 2008(2):130-154.

[8]KARL-HEINZ G,TAIGA B. Apprenticeship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n institutional analysis of workplace learning in the German Vocational System [J].Professional and practice-based learning, 2014(9):143-158.

[9]魏戈,陈向明.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的创生和发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6):107-117.

[10]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104-112.

[11]陈向明.对教师实践性知识构成要素的探讨[J].教育研究,2009(10):66-73.

[12]胡淑珍.教学技能[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13]陈向明.理论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1):39-50.

[14]陈向明.从教师“专业发展”到教师“专业学习”[J].教育发展研究,2013(8):1-7.

[15]湖南农大推行拓展性实习  深化人才培养“供给侧”[EB/OL].(2018-07-24)[2020-06-15].http://hn.people.com.cn/n2/2018/0724/c356888-31853596.html.

(责任编辑:杨在良)

猜你喜欢

拓展性教育实习范式
基于SCP范式的贵州省食用菌产业分析
谨言慎行
从教师视角谈“读思达”课堂范式——以“百分数的认识”为例
工商银行与第四范式正式签约共建银行AI核心系统
例谈初中英语拓展性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运用
实习教师自我效能与职业认同的相关性研究
实习日记在师范生专业成长中的应用
对高师数学教育专业实习改革的建议
初中英语拓展性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的开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