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支持系统及其构建研究
2021-04-18李博
李博
摘要: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需要构建支持系统为其提供保障。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支持系统主要由政策支持系统、制度支持系统、组织支持系统、人员支持系统和经费支持系统构成。五者既有联系又相互独立,明晰它们的地位和作用及其构建路径,对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支持系统;构建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21)03-0015-05
2020年3月和7月我国相继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纲要》)都高度关注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工作。《意见》要求职业院校“设置劳动教育课程、将劳动教育纳入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指导纲要》则对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的课程目标、课时安排、课程内容选择以及课程资源研发作了更为明确的规定。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在新时代背景下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要求,不仅需要思考如何设计劳动教育公共基础课程,还需要探索如何在专业技术(技能)课中融入劳动教育课程内容。基于此,亟需构建支持系统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提供保障。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支持系统是指由影响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各种支持要素依照某种方式联结而成的系统。构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建设支持系统的关键在于明确各类支持要素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讲,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支持系统应当由政策支持系统、制度支持系统、组织支持系统、人员支持系统和经费支持系统构成。
一、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政策支持系统
政策是政府和政党为代表的公共权力机构为了解决公共问题,实现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目标,通过一定的程序制定的行动方针、准则以及相应的行动过程[1]。近年来,国家通过颁布一系列职业教育政策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并且收到很好的效果,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及其建设工作是应新时代需要而出现的,因而更需要相关政策的支持。
按照政策层级标准,政策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元政策。这类政策在政策体系中处于最高级,主要表现为国家政府的总体政策目标和基本价值标准。具体到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而言,就是从宏观视角对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工作的统筹、安排和规划,能够指导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意见》就属于元政策,能够引领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理念和内容。第二类是基本政策,是置于元政策之下的在一定时期内所确立的国家政策,是对某个内容进行明确规定的稳定政策,对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来讲,就是把《意见》进一步细化和具体化,转变成稳定且可操作的行为准则。《指导纲要》就属于这类,可以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提供指导。第三类是具体政策,是在元政策的规范下,依据基本政策的指导制定的对具体社会经济等方面进行干预和介入的政策。这也正是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过程中最为亟需的政策支持。从现有情况看,还有不少省市和职业院校没有出台关于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具体政策。缺少了具体政策的支持,将难以满足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需要。一方面,职业院校所在区域和所属业务主管部门各不相同,亟需省级部门出台相关具体政策来统筹区域资源,规范引导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另一方面,职业院校直接按照元政策和基本政策操作很可能会手足无措,还需进一步内化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文件,制定适合本校的具体政策为其劳动教育课程保驾护航。
因此,现在急需具体政策的支持来推动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建设,没有具体政策支持的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很可能会无所适从。具体来说,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国家应当持续关注各省市落实《意见》和《指导纲要》的情况,提高各省市对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在国家级教学技能比赛中设立单独的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教学比赛;二是各省市应当尽快依据国家的元政策和基本政策研究出台适合本地区的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具体政策,统筹区域资源,树立典型,鼓励和指导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工作;三是职业院校必须依据国家和省市的政策,内化政策精神,研究制定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具体政策文件,明确校内各部门职责,将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工作纳入教师职称要求中,建立奖惩机制,协调校内各方利益,为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提供支持。
二、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制度支持系统
没有制度保障,好的政策也不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2]。有学者认为“制度是一套或多或少达成共识的行动规则,它具有意义并制约着集体的行动”[3]。考虑到制度与政策的互补作用和政策是需要制度来加以约束的,故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不仅需要政策更需要制度约束。制度约束包括两个方面:有时它禁止人们从事某种活动;有时则界定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某些人可以被允许从事某种活动[4]。站在职业性角度看,“任何职业劳动和职业教育,都是以职业的形式进行的”[5]。与普通教育不同,职业教育本身就是围绕职业劳动而开展的教育,职业院校所开设的课程基本也是围绕职业劳动设置的。劳动教育课程设置不仅需要国家层面对劳动教育课程进行统筹规定,还需要学校层面因地制宜地进行建设[6]。当前,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重点之一就是劳动教育课程开发工作。虽然已有课程包含了不少有关劳动和劳动教育的课程内容,但不可否认的是,一些职业院校出现了“有教育无劳动”或是“有劳动无教育”的尴尬境遇。在未来的建设过程中,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这一充满新时代气息的事物,因缺乏参照范本,很可能会出现课程“失范”现象,进而影响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整体进程。在这种情况下,建立职业院校课程制度支持系统对保障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起着关键作用。职业院校只有通过制度支持系统为其划定建设权限范围,才可以有的放矢地开展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也就是说,只有建立起属于职业院校自己的制度支持系统,才能从根本上为本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提供保障。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制度支持系统的建立需要从决策、執行和反馈三个方面开展。
(一)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决策制度
决策的最终成果就是形成文本化的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计划或方案。通过决策应形成如下内容:课程方案的编制、学校的愿景与使命、有效的教学纲要、发展性课程评价纲要、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框架、校本课程开发框架、学校课程委员会的运营以及教师知识管理与专业发展等[7]。而此在之前,还要经过职业院校课程咨询和决策两个环节。故建立决策制度需要从以下几点做起:第一,建立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咨询标准,必须以标准或规定的形式落实咨询对象人选、咨询内容以及咨询次数;第二,要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国家和地方的劳动教育课程相关政策文件并落到实处;第三,就是要将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制度写入职业院校课程计划或方案之中。只有以文件形式确立,才能让全体人员树立劳动教育课程意识,才可能将这一制度落到实处。
(二)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的执行制度
执行环节是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成功与否的关键一环,要切实落实有关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各类政策,就必须建立完备的执行制度。而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执行制度的关键就在课程实施上。学校课程实施就是把某项改革付诸实践的过程,也就是把课程规划(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是学校实现预期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8]。所以,必须建设执行制度保障课程实施效果。此外,要加强课程监控,时刻关注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进程,这样才可以把控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的运行方向。
(三)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反馈制度
这一制度在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是上一步的“终点”,又是下一步的“起点”。课程评价是反馈制度最重要的内容,因此,必须建立起适合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的评价方式来科学地评价已有课程。具体来看,应当包括明确的课程评价理念、健全课程评价组织机构、构建学校课程评价标准以及程序的规定等[9]。而在具体落实上,职业院校首先要逐步完备课程评价资源和手段。可以通过与专家合作的形式开发出适合本校的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方案;再有就是要运用多元评价方式,形成反思机制以发现评价时产生的问题,进而更好地引领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发展。
三、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组织支持系统
无论是政策还是制度,都离不开强有力的组织支持和维护。组织是由一群有明确的角色分工,并且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在一起工作的人所组成的[10]。组织作为支持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顺利运作的核心要素,在这些支持系统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然而,设计一个有效的组织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尤其是需要明确组织应该完成什么样的工作。对此,当代著名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Harold Koontz)指出:“组织机构的设计应明确谁去做什么,谁要对什么结果负责”[11]。据此,构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的组织支持系统需要从如下几方面开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
组织支持系统的构建首先就是要加强党对劳动教育这项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落实责任,把劳动教育纳入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研究,采取适应当前环境和条件的有效措施[12]。各省市和职业院校应充分认识劳动教育课程对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工作、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性,树立劳动教育课程意识,提高劳动教育课程领导能力,将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与职业教育其他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同时,注重发挥政策和制度支持系统的作用,统筹协调资源。
(二)明确组织定位
依據具体政策的行为主体,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需要省级部门和职业院校两个方面的组织支持。具体而言,地方层面的组织是指由省级政府协同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院校业务主管部门成立的专门组织机构,负责地方劳动教育课程的整体规划、统筹。例如,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成立劳动教育工作办公室,下设劳动教育课程组,从宏观层面把控劳动教育课程开展,并提供必要的组织保障。与普通学校不同,职业院校的业务主管部门不同,有省市政府、委办局或企业,要想真正获得组织支持,还需要争取各职业院校业务主管部门的支持。这就需要发挥省级部门力量协同劳动教育工作办公室,协调好教育行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以及职业院校三者间的关系。而职业院校层面的组织是指以该院校领导任总负责人而成立的机构,如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其中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组领导应当由教务处长来担任,负责本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安排统筹工作,促使本校劳动教育课程工作得到真正落实。
(三)强化咨询意识
要想真正建立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的组织支持系统,还需要强化民主决策和咨询意识。应从政府、行业、院校和企业四个维度聘请专家,组成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专家团队,充分利用专家工作背景优势,多角度思考谋划劳动教育课程工作,探讨劳动教育课程的具体内容,思考专业技术(技能)课中劳动教育内容的组成,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和相关课程决策提供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指导意见。
四、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人员支持系统
人员是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过程中最为活跃的一个要素,也是推动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前进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构建人员支持系统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立体化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渠道,推动劳动教育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融入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13]。在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过程中应将人员的安排与管理放在重要位置。同时,人员支持系统的建立需要有关政策的支持和制度保障才能得以实现,组织支持系统的运转也离不开各方人员的支持和配合。因此,构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人员支持系统需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建立人员规划
人员支持系统的建立,首先应围绕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发展目标和建设方案,制定人员的整体规划,将有关人员纳入规划中。关于应当让谁参与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设置和规划的问题,美国著名课程专家乔治·比彻姆(George A.Beauchamp)曾鲜明地指出:“应当有以下五类人员参与课程决策或课程规划:一是专业人员;二是团体代表,包含专业人员和一些任课教师;三是专职人员;四是所有专职人员加上非专业的市民代表;五是学生”[14]。依据这一论断,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中所涉及到的人员相对广泛,包括校长、行政管理教师、专任教师、学生以及其他教育工作人员。所以,应强化顶层设计,将相关人员纳入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中。
(二)明确人员权责
人员支持系统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明确相关人员的权责。就参与人员来看,校长是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中最为核心的人员,扮演着领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其作用不言而喻。设计好的劳动教育课程能否在职业院校推动和开展,与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密切相关。行政管理教师是职业院校中不可忽视的人员,这类人员主要来自各院校的教务行政部门。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的统筹规划需要依靠教务处教师来完成,对职业院校来说,具体协调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人员就是教务处教师。专任教师影响着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发展质量和教学成效。按照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的要求,所涉及的专任教师包括二类:一类是劳动教育公共基础课程专任教师;另一类是负责在专业课授课时融入劳动教育课程内容的专任教师。学生是劳动教育课程的学习者,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培养出更适合经济社会需要的人才。因此,职业院校应在劳动教育课程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需要适当调整课程内容。其他教育工作人员主要涉及职业院校外部人员。这些人员在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过程中扮演着指导者和谋划者的角色,是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顺利推进的重要外部支持力量,构建组织支持系统离不开其他教育工作人员的帮助。
(三)开展专业培训
构建人员支持系统,仅仅调动相关人员参与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他们开展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专业培训。培训主要面向校内人员,即校长、教务处人员以及专任教师。只有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才可以构建人员支持系统。具体来看,校长必须学习和领会劳动教育文件的内涵和意图,提高课程领导能力;教务处人员,除深刻理解劳动教育内涵,更主要的是培养课程管理能力;而对教师的培训应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劳动教育,从提升执行能力的角度出发,让教师能够更快地领会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的要求,帮助其学会如何在所教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元素。
五、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经费支持系统
经费也是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成功与否的条件之一。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离不开强有力的组织和人员两大支持系统,而这两个支持系统的建立和运作都需要获得经费支持。按照《意见》的要求,首先需要在建设校内劳动教育场所和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等方面投入一定的经费。而从长远来看,未来还应将经费用于劳动教育公共基础课程的开发与设计、专任教师培训、专家讲座咨询等等。另外,劳动教育课程教学比赛、劳动教育器材和耗材的维护等也需要经费的支持。可见,能否持续建设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与经费投入有着密切的关系。推动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离不开经费支持系统的建立,这也是当前需要考虑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具体而言,需要着手于以下几点。
第一,鼓励经费来源多元化。职业院校的课程建设与行业、企业密不可分。因此,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经费来源还有行业和企业。职业院校应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与企业建立融洽的关系,吸引更多有实力的企业来参与办学,形成多方投资、多种形式筹措资金的经费投入机制。
第二,建立完善的经费管理体制。各级组织要建立起统一管理和调配的经费管理体制,专款专用,保证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经费投入。各地区要统筹中央补助资金和自有财力的同时,制定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经费保障政策,加大对劳动教育的倾斜力度,提供专项经费满足劳动教育课程的建设需求,尤其是要拨出专项经费支持校内劳动教育场所建设,为课程建设提供场地。职业院校是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主体,在经费使用上应当合理分配软件和硬件等方面经费投入的比重,避免经费浪费现象。
第三,细化经费投入责任。构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经费支持系统,要压实各级政府责任,合理分配经费投入比例和金额。要依据各职业院校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拨付专门款项,并严格监督经费的使用情况,保证经费得到有效使用。职业院校要统筹安排上级拨付的经费,制定本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经费使用计划书,从自有资金中拨款一部分专门用于劳动教育及其课程建设,切实做好经费使用工作。
对职业院校来说,劳动教育课程并不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事物,但在新时代背景下又是一个急需我们研究和思考的新问题。在新时代背景下,只有加强顶层设计,构建由这五者组成的支持系统,才能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提供足够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黄忠敬.课程政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0:5.
[2]燕继荣.制度、政策与效能:国家治理探源——兼论中国制度优势及效能转化[J].政治学研究,2020(2):2-13.
[3]代建军.我国课程运作机制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3:159.
[4][美]道格拉斯·C.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杭行,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4.
[5]姜大源.刍议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时空构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6):43-50,57.
[6]艾兴,李佳.新中国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置:演变、特征与趋势[J].教育科学研究,2020(1):18-24.
[7]和学新,张丹丹.论学校课程制度建设[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1(5):43-48.
[8]丁念金.课程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6:373.
[9]和学新.学校课程制度建设研究[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2:35.
[10][美]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第12版)[M].刘昕,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4.
[11][美]海里茨·韋里克,[美]哈罗德·孔茨.管理学——全球化视角(第11版)[M].马春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146.
[12]徐长发.新时代劳动教育再发展的逻辑[J].教育研究,2018(11):12-17.
[13]徐海娇.重构劳动教育的价值空间[J].中国教育学刊,2019(6):51-56.
[14][美]乔治·A.比彻姆.课程理论[M].黄明皖,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139.
(责任编辑:杨在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