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生态视域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21-04-18陈明洁

职业技术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教育生态公共英语高职院校

陈明洁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文化多元化以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了“学用分离”“供需失衡”等问题。基于教育生态学理论,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应关注四个方面:保障主体供给,关注教师生态化发展;兼顾素质、知识和技能目标,确保教育供需平衡;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平衡,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丰富供给内容和渠道,推动教学模式改革。

关键词 教育生态;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1)05-0032-05

教育生态学是众多新兴学科中的一门动态的交叉学科,它是运用生态学的整体关联性、动态平衡性、开放性的特征和原理,研究教育与自然、社会、规范、生理学和心理学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作用规律,以及整个教育生态系统中人、教育(活动)和环境三要素之间的关系的学科,从而揭示教育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1]。教育生态学理论的出现为传统教育学的发展和研究,以及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依据。将教育生态学理论运用到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不仅有助于教学的人性化和科学化,还有助于提升教师主体供给的专业水平和教科研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总体素质,为后续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一、教育生态与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关系

教育生态系统是一个由人、教育、环境构成的充满适应与发展、平衡与失衡、共生与竞争的矛盾运动的社会生态系统[2]。该系统可分为宏观(由综合外部环境如国际环境、社会环境、规范环境等组成)、中观(外部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等组成)以及微观(由学习环境、生理环境、心理环境等组成)三大生态系统[3]。

高职公共英语是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学生公共基础必修课,从教育生态学视角看,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是其中的微观生态环境系统,生态因子主要是生态环境和生态主体(即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具有一定层次和结构、各内部环境组成部分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生态整体。在这个整体中,教学各要素(如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目标、能力培养、教学内容、教学策略、育人理念)与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以及学习者个体的心理环境构成的一个生态整体,并充分体现了教育生态系统的整体关联性、动态平衡性、开放性等基本特征。就高职教育而言,公共英语课程生态化就是既突出学习者的专业技能,又兼顾学习者的学习、合作和社会能力培养,以及个体身心的生态发展,促使学习者多元化可持续发展,对于保持高职公共英语课程体系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建设意义。

二、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生态失衡现状

课程团队通过行业企业、兄弟院校调研以及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目前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存在着“学用分离”“生态失衡”等问题。

(一)教学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学用分离现象

当前我国多数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供给与需求失衡,呈现学用分离现象,难以直接服务于学生就业及个体发展。课程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衔接,教学模式传统单一,教学内容缺乏与社会需求、行业岗位需求的关联;教学重心仍在听说读写译的基本技能训练方面,不能有效衔接各级各类英语技能竞赛,应试教育和就业率的功利性较强,与高职教育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相脱节。

(二)工具性与人文性之间存在生态失衡

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重技能轻人文、重制度轻育人的现象日益突出。学生问卷调查发现:多数学生思维方式单一,国际文化视野狭隘,缺乏人文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对中国文化缺乏自信。企业调查中发现:部分毕业生急功近利,频繁跳槽;沟通表达合作能力较弱,不能较好地处理与同事、老板、客户等的社会关系;工匠精神和劳动精神的缺乏,也严重阻碍了毕业生的职业发展。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德树人的思政教育并未充分发挥对学生思想的引领作用,学生的英语基础技能与人文素质、职业核心素养以及个体身心发展间呈现明显的生态失衡。

(三)教师素质与现代教育需求之间失衡

当前,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师普遍缺乏行业基本知识和实践经验,绝大多数属于“语言型”或“语言与文学结合型”。而且,个别教师虽专业素质较高,但政治、文化、法纪意识较淡薄,科研能力和信息化教学能力較弱,导致出现高职公共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与现代教育需求之间的生态失衡现象。

三、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的背景

(一)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美国教育家菲利普库姆斯在《世界教育危机:系统分析》中指出,全球性教育危机的根源在于教育与社会发展间的矛盾、教育与就业间的失调、各社会阶层间的不平等教育[4]。高职公共英语在高职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促进高职教育国际化、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推手和途径。因此,保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教育供给与需求间的生态平衡,不仅是高职教育生态发展的需要,也是顺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促进职业教育国际化的需要

公共英语课程是所有高职院校学生的公共基础必修课,不仅承担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也承担着用英语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因此,在高职公共英语这个微观生态环境系统中,其内部生态环境必须与文化环境之间、民族化与国际化文化环境等诸多要素之间保持整体关联的、具有开放性的动态平衡,坚定文化自信,否则,失去了民族之根的教育就不是真正意义的教育国际化,不利于促进职业教育的国际化。

(三)推进课程持续发展的需要

在教育国际化和产业转型升级大环境下,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必须符合高等职业教育整体发展理念,依托市场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要求来探索生态化教学模式。其课程目标须基于教育生态学理论,在教育生态环境内部对课程内容、授课方式、考核评价等要素作出调整,确保各要素之间以及与外部社会环境、国际环境、个体发展之间保持动态平衡,提高有效供给内容、创新供给方式和渠道,才能更好地满足业态需求、专业需求和人才需求,进一步推进课程的可持续发展。

(四)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对高职院校的技术技能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而对课程知识内容和教育体系也产生了较大影响。高职公共英语生态化课程建设应坚持教育生态“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适应人的多元化发展需求,确保体系内各生态要素之间以及与外部生态环境之间动态平衡,有效避免不同主体需求与社会需求的生态失衡,为教育主体后续学习和深造以及从“社会人”向“职业人”角色转变做好铺垫,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教育生态视域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实践

根据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的现状与原因分析、改革的背景,制订了基于生态化的课程改革方案,其中包括教师团队的主体供给保障、教学目标的完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平衡以及教学模式的改革,并分别以笔者所在学校的道路桥梁、汽车服务技术与营销、机电一体化、通信技术4个专业的6个班级为试点进行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保障主体供给,关注教师生态化发展

首先,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通过理论学习、研究和实践,课程团队改变了以往重知识轻德育的教学理念,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坚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探索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现代信息技术和资源,将课程思政、技能竞赛、专业知识等内容融入教学并进行实践,有效实现了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统一。其次,利用寒暑假企业实践锻炼,将专业知识、教学改革与案例转化为科研成果,以教促研,以研促教,教学相长。再次,通过每周教研活动、同行听课、集中培训、访学、研讨、讲座和自学,有效改善了教育供给主体的知识结构、提升了政治文化素养,真正做到了教书与育人并重,进一步促进了教师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生态化发展,见表1。

(二)兼顾素质、知识和技能目标,确保教育供需平衡

从教育生态学基本特征的视角,结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学情分析,以适应和满足市场需求、学生学习需求为导向,以“思政”为引领,设计了兼顾知识、技能和素质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如图1所示。在强调语言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和训练的同时,突出与学科知识的有效融合以及课程思政的渗透,侧重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分析并处理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人文素养和职业核心技能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具体来讲:一是精心设计线上超星教学平台“章节”板块,将此作为课前预习和课后拓展学习内容,包括课程学习目标、课程微课、知识点导学、音视频、课件、中国传统节日、学唱英语歌、聚焦社会(新冠疫情防控普及知识、战“疫”好文精选、国内外重大新闻和时事资讯的阅读与分析,以及高频热门词汇的学习等)双语内容以及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A级、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等考级技巧和题库,形式多样、内容通俗易懂,使课程思政更加“生活思政化”,以吸引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二是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语言实践,如词汇争霸、英语口语、英语写作、英语海报设计、英语配音、英语朗诵以及英语歌曲演唱等,以此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语言实际应用技能,同时,有效衔接各级各类英语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以学促赛。

(三)注重工具性与人文性平衡,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英语是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教育功能的一门课程,为实现两者功能间的生态平衡,课程团队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注重语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生态平衡。在超星平台“章节”内增补了人文性的内容,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映中国文化特色和发展新貌等内容,并将中国文化充分涵盖在听、说、读、写、译教学活动中,如端午节、清明节等中国传统节日,四大发明、航空航天、高铁、移动通信等中国科技发展等,填补了当前教材以英美文化为主造成的缺憾,在强调语言工具性——基础技能的同时,培育人文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中国文化自信。例如,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例,此部分为超星平台“章节”预设内容视频(双语),每个单元两个节日,学生可任选一个节日内容作为课前演讲,用自己的语言简述视频内容;又如,课前“新闻我来说”环节讲述中国抗“疫”黑科技等,在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国发展和新貌的同时,培养语言组织和英语表达能力。

根据不同单元主题和模拟工作岗位,在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中添加相关专业词汇和情景会话,突出专业特色,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如在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大学英语》课中,讲授How to introduce yourself and others(介紹)主题时,除了根据相关词汇和句型做自我介绍、介绍他人、介绍家乡之外,还可以介绍中国地铁和高铁的发展,介绍疫情下宅家防控以及参与志愿者工作。在How to give and offer an advice(提出建议)主题中,组织学生制作后疫情时期,地铁高铁出行安全双语手册,收集和编写地铁高铁广播语等。

结合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结合课前、课中和课后三环节展开社会公德、社会责任感等思维拓展、讨论和思辨活动。在增强语言工具性的同时,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责任担当意识,有效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如在讲授《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第二单元人工智能时,预设问题作为课前任务,以“人工智能时代哪些能力不会过时?我们需要怎么做?”“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发展对就业有什么影响?”等预设问题引出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以及合作学习能力的话题讨论和意识引导。

(四)丰富供给内容和渠道,推动教学模式改革创新

从教育生态学视角出发,以思政为引领,兼顾三种(知识、技能、素质)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设计生态监控模式,构建高职《大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生态模式,如图2所示。

1.教育供给内容

在教育供给内容上,既选择有利于学生英语基础知识、交际技能和思辨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又结合社会需求、专业培养方案和个人发展需求,突出专业知识的融合;既精选学生感兴趣的英美文化内容,又融入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有利于培育学生人文精神和职业素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的思政元素。此外,还结合各类各层次英语技能大赛指南,将竞赛内容融入教学技能训练中,注重与实践的有效融合。

以下以《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综合教程》第一册第六单元Courage and Confidence听说课拓展部分,阐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具体做法,本课教学设计包括课前驱动、课中促成与展示、课后拓展三个部分。

课前驱动:教师在超星教学平台发布课前任务清单,观看纪录片《Our Planet》、英文动画短片《My Mommy:the Virus Warrior》、阅读战“疫”好文,结合三个任务思考三个问题,分組讨论。

课中促成与展示:教师利用课件和超星“一平三端”投屏,讲解教学活动细则和说明。首先,呈现小组分组讨论问题:“What impressed you most in the video? Why?”“What lesson do you think human beings should learn from the NCP outbreak?”各小组派代表针对各小组讨论结果展开思辨,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教师适时作出总结,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尊重自然、敬畏生命,自觉保护野生动物。活动过程中学生讨论、思辨的过程,增强了学生的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意识。其次,利用超星学习通发布主题讨论“Which is more important, courage or confidence?”,邀请学生用英语简述课前英文动画短片《My mommy:the virus warrior》观看内容。引导学生学习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军人、志愿者等“最美逆行者”的大爱、牺牲和奉献精神,理解什么是真正的“Courage(勇气)”,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正确理解生命真谛。最后,完成在线学习评价。

课后拓展(句型操练,拓展新冠疫情或者职场场景):教师在超星教学平台发布PBL项目,拓展学习内容,结合疫情或职场,编制对话内容。

2.教育供给方式和渠道

在教育供给方式和渠道上,注重第一、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首先,英语教师在校内组织多样化的英语技能竞赛,丰富第二课堂,让更多的学生运用课内所学积极参与语言技能实践。同时,借助“一平三端”超星学习通,拓展第三课堂云空间,整合多方数据资源,丰富章节内容,使其更具直观性、生活性和多样性,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此外,还推送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交院小E”“蔡雷英语”“听歌说英语”等微信公众号,以及“MyET”“Kahot”等APP软件,为学生提供多途径、内容丰富而真实的语言学习环境。

3.教学评价

在教学评价方面,设计基于Rubrics可量化的生态化评价模式。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评价内容侧重对知识、能力和素养等全面客观的评价,融入了形式多样、更具有人文性和职业特色的过程性考试方式,如角色扮演、工作场景模拟、主题讨论、思辨、汇报等,重点考核学生的语言输出和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等,侧重过程性评价(线上线下考勤、线上讨论回帖、课堂参与、线上线下作业、平台章节学习与测试、技能竞赛参与、PBL项目学习、期中测试)和终结性考核(期末考试)相结合。评价主体多元化,包括系统评、自评、同伴互评与教师评相结合的形式。通过以上举措,确保了评价的公平、公正,实现了主体教师与学生、活动及环境三大要素的整体关联、开放性和动态平衡,确保了教育供给与需求的平衡。

生态化的教学改革为试点班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用英语交流思想和情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参加竞赛和学习实践的机会,对比结果见表2。

上述成效充分展示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提高,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自主学习、团队合作沟通、利用信息技术收集分析并处理信息等综合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1]刘向辉.教育生态学视角下英语课堂教学的形成性评估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6(6):109-111.

[2]刘长江.信息化语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课堂生态研究[M].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2014:43.

[3]梁爱民.教育生态视域下大学英语生态化课程体系构建[J].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9):85-90.

[4]赵辉.生态范式:当代大学教育困境分析与路径探索[J].高教论坛,2015(11):46-48.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education internationalization, cultural diversifi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problems of“separation of learning and use”and“imbalance of supply and demand”have appeared in the reform of public English teaching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response to these problem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education ecology, we should ensure the supply of the main body and focus on the ec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eachers; take into account the quality, knowledge and skills objectives to ensure the balance between education supply and demand; focus on the balance of instrumental and humanistic nature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comprehensive ability; provide sufficient content and channels, promote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in four aspects of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 reform, and provide valuable references for the in-depth development of subsequent curriculum reforms.

Key words  ecology of educa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public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Author  Chen Mingjie, associate professor of College of Humanities of Zhejiang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s (Hangzhou 311112)

猜你喜欢

教育生态公共英语高职院校
浅谈高职公共英语实践教学
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改革模式探索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教育生态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实践
应用大数据技术重塑职业教育生态
翻译教学的“整合·融通·交互”
以生态管理评价方略推进教育和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