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职专科电子商务类专业点布局的大数据分析
2021-04-18邓子云
摘 要 借助大数据技术手段对全国高职专科电子商务类专业点布局进行专业类的专业点数量、各专业的专业点数量、举办学校的数量、地理布局四个方面的分析。分析发现,电子商务类专业的专业点数增长势头强劲,且电子商务专业仍然一个专业独大;2020年有71.49%的高职院校(含职业大学)举办了电子商务类专业,有64所高职院校举办了3个以上(含3个)的电子商务类专业;整体来看,电子商务类专业点的地理布局呈现出“双核心、东多西少”的格局。基于此,建议持续解决一个专业独大的问题,坚持走特色化办学的道路;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建立对口支援机制;加快化解非高职高专类学校举办该专业的问题,实现分类办学。
关键词 高职专科;电子商务类专业;专业点布局;专业结构优化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1)05-0021-05
我国的高等职业(以下简称“高职”)专科专业目录自2015年经历了一次的重大调整,专业的设置更接近于国民经济与产业发展需求[1]。2016-2020年是我国电子商务行业飞速发展的5年。借助大数据技术手段,从专业类的专业点数量、各专业的专业点数量、举办该专业学校的数量、地理布局四个方面来分析电子商务类专业的专业点布局,可以更为清晰地展现出5年来电子商务类专业发展的现象和问题,从而寻求优化的对策。
一、研究现状与研究基础
目前在中国知网(CNKI)文献库中尚未见到电子商务类专业点布局的专门研究,但有大量有关区域产业经济与专业设置的关联研究[2][3][4][5][6][7],有少量的某个专业类或具体专业的布局研究[8][9]。这些研究对本研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全国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管理与公共信息服务平台(http:// zyyxzy.moe.edu.cn)已收录了全国高职专科的专业点设置数据,其中包括电子商务类专业的设置数据。这些成型的数据库可为本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本研究需要使用到大数据分析技術,包括数据库SQL、Python统计分析与制图等技术[10],所以组建了跨职业教育和计算机学科的研究团队开展研究。
综上,开展本课题研究可填补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为全国电子商务类专业建设提供数据分析和结构优化建议。依靠组建的跨学科研究团队研发的爬虫系统,从全国职业院校专业设置管理与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获取到全国高职专科专业点的设置数据,并作数据清洗,这为研究工作奠定了数据基础。这里既不讨论大数据技术及其算法,也不讨论爬虫系统与数据清洗工作,而是用全国电子商务类专业点的设置数据直接作大数据分析。
二、专业点布局大数据分析
(一)专业类的专业点数量
由于电子商务类属于财经商贸大类,故先对电子商务类专业、财经商贸大类、所有专业的专业点增长数和增长率作对比分析,如图1和表1所示。
一是电子商务类的专业点增长率最高。电子商务类的专业点数2016-2020年5年间增长率达到了53.93%。数据表明,电子商务类所属的专业大类专业点数增长放缓,而电子商务类的专业点数仍保持快速增长,并远高于所属大类及所有专业的专业点数增长水平。二是财经商贸大类中电子商务类的专业点数增长最多。从表1来看,电子商务类的专业点数2016-2020年的总增长数比财经商贸大类还要多。财经商贸大类下有财务会计、物流类等9个二级类。电子商务类专业增长势头强劲,而其他二级类专业点数有增有降。
(二)各专业的专业点数量
电子商务类中有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网络营销、移动商务5个专业。这5个专业2016-2020年的专业点数如表2所示。
一是电子商务专业一个专业独大。2016年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点数占电子商务类的91.80%,至2020年有所下降,但仍占76.44%。这表明电子商务类专业结构得到优化,电子商务类办学正在向特色化方向发展。
二是新增专业的专业点数增长很快。跨境电子商务以前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个方向,2019年教育部批准跨境电子商务为新增专业,一年间该专业增长了182个专业点。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为2016年新增专业,至2020年专业点数也达到了79个。
三是所有专业的专业点数都在增长,只是各专业增长速度有快有慢。其中移动商务专业的专业点数增长最快,5年间达到112.20%。
(三)举办专业的学校数量
要考察举办电子商务类专业的学校数量,可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看各种类型的学校举办电子商务类专业点的数量;二是看举办电子商务类专业的各种类型的学校数量;三是看哪些学校举办电子商务类专业更多[11]。
按高职院校(含职业大学)、高专(即高等专科学校)、职工大学和广播电视大学、普通本科(含应用型本科、职业师范学院)四类统计举办专业的学校数量,如表3所示。为便于对比分析,数据分为举办电子商务类专业的学校数量和举办高职专科专业的学校数量两部分。
一是大部分学校开设有电子商务类专业,特别是高职院校(含职业大学)。2016年共有1002所学校开设有电子商务类专业,占当年所有学校数的52.82%,这一比例至2020年增长到59.04%。2016年共有758所高职院校开设有电子商务类专业,占所有高职院校的64.84%,这一比例至2020年增长到71.49%。二是开设电子商务类专业的学校数量增长较快。这主要是与举办高职专科专业的所有学校的增长率作比较。一方面,举办电子商务类专业的高职院校(含职业大学)、高专学校数量增长率比举办专业的所有类型学校的增长率更高;另一方面,职工大学和广播电视大学、普通本科(含应用型本科、职业师范学院)退出举办电子商务类专业的速度也更快,呈负增长态势。
三是除高职院校(含职业大学)以外的开设电子商务类专业的其他类型学校数量很少。一方面从数量上来说很少,另一方面占比也很少。占比分成两个角度来观察,以2020年数据为例,其一,开设电子商务类专业的高专、职工大学和广播电视大学、普通本科(含应用型本科、职业师范学院)数量分别仅占所有开设电子商务类专业的学校数量的3.02%、0.18%、14.46%;其二,开设电子商务类专业的高专、职工大学和广播电视大学、普通本科(含应用型本科、职业师范学院)数量分别仅占举办高职专科专业的对应类型学校的23.45%、40%、35.36%。
从表4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含职业大学)是举办电子商务类专业的主体,其举办的专业点占比从2016年的78.02%增长到2020年的87.42%;其他类型的学校专业点占比较少,其中职工大学和广播电视大学、普通本科(含应用型本科、职业师范学院)举办的电子商务类专业点还呈负增长态势。
经过统计分析,还有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2020年,有2所学校举办了电子商务类专业的所有5个专业,有13所学校举办了电子商务类专业中的4个专业,有49所学校举办了电子商务类专业中的3个专业,表明这些学校都非常重视电子商务类专业的发展,并作为学校的重点专业群来发展,以此产生集聚办学效应。如表5所示。
(四)地理布局
为了清晰表达和分析各省举办电子商务类专业的专业点数量,制作2016年和2020年各省份的专业点数量图,如图2和图3所示。详细列出各省份2016-2020年举办电子商务类专业的专业点数量,如表6所示。
结合图2、图3和表6发现,各省份电子商务专业点总体上呈“双核心、东多西少”的格局,具体为:一是东西部发展不平衡。西部地区电子商务类专业点数较少,中部、东部、南部较多,总体上呈现“东多西少”的格局。二是专业点较集中。无论是2016年还是2020年,均以河南、广东较多,呈现出“双核心”现象。其中河南最多,增速也较快。2020年,河南成为专业点数最多的省份。这与想象中的长三角、珠三角会最多的情况并不相同。三是少数省份专业点很少。专业点数为个位数的省份有3个(宁夏、青海、西藏)。
跨境电子商务是2019年新增的专业,2020年一年就新增了182个专业点,地理分布情况如图4和表7所示。
结合图4和表7可以发现,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点数最多的省份是广东省,其次是河南省、浙江省。一共有25个省份开设该專业。可见,该专业的点数增长很快,但与想象中的专业点应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的情况并不完全趋同。
三、问题与优化建议
经过大数据分析,对全国2016-2020年专业的布局已有整体上的把握,据此提出如下优化对策。
(一)持续解决一个专业独大的问题,坚持走特色化办学道路
尽管5年来电子商务专业的专业点数量占电子商务类专业的专业点数量的比例已经有所下降,但仍需继续调整。事实上,电子商务类中除电子商务以外的其他专业都是从电子商务专业的方向分化而来[12],分化的目的就是为了对接产业、服务产业业态更为明晰,使举办专业的办学方向更为明确[13]。因此,举办电子商务类专业的学校应坚持走特色化办学的道路,转型举办或增加举办电子商务以外的其他电子商务类专业,也可以开设具有特色的专业方向。
(二)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建立对口支援机制
外向型经济区域应当加大举办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力度,特别是跨境电商相对活跃的珠三角地区,以及边贸合作活跃的广西、云南。利用电子商务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平台推介办学具有示范效应的广东、浙江等地学校举办电子商务类专业的办学经验。建议针对“东多西少”的现象,支持“双核心”省份的学校、江浙地区的学校对口支援宁夏、青海、西藏等省份。
(三)加快化解非高职高专类学校举办专业的问题,实现分类办学
职工大学和广播电视大学、普通本科(含应用型本科、职业师范学院)的办学定位不同,前者侧重于继续教育,后者侧重于普通高等教育,应当让其逐步退出举办高职专科电子商务类专业的学校范围,最终使高职院校成为举办高职专科电子商务类专业的绝对主力军,实现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分类办学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1]王毓.市场需求导向:高职院校专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21):22-24.
[2]宾恩林.改革开放40年来高职服务产业转型的政策路径和未来转向[J].现代教育管理,2019(1):74-79.
[3]赵淑梅,宋春辉.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协调发展实证研究——以吉林省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7(4):192-197.
[4]林宁.区域产业结构演变对高职专业结构的影响[J].中国高校科技,2017(5):66-67.
[5]刘松林.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职院校专业调整的机制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7(4):103-106.
[6]周瑛仪.应用研究驱动的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1):160-164.
[7]李北伟,贾新华.基于产业转型升级的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优化策略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中国高教研究,2019(5):104-108.
[8]邓子云,张放平.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的组群逻辑[J].现代教育管理,2020(4):89-95.
[9]池瑞楠,张健,聂哲.云计算与大数据行业人才需求与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匹配分析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5):11-21.
[10]邓子云.基于Scrapy的物流资讯网站群爬虫系统设计与实现[J].物流技术与应用,2020(8):140-143.
[11]胡拥军.论高职院校专业结构动态调整机制的建立——基于湖南九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院校的研究[J].高教探索,2016(2):76-80.
[12]向红梅.跨境电商个性化人才培养改革初探——评《创新创业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阿里巴巴商学院教学改革研究论文集》[J].中国教育学刊,2017(10):132.
[13]胡艳.高职院校专业创业教育教学体系探索——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3):162-165.
Abstract With the help of big data technology, analyze the number of specialty points of each specialty type, the number of specialty points of each major, the number of implementing schools, and the geographical layout of the e-commerce specialty poi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analysis found that the specialty point of e-commerce has a strong growth momentum, and e-commerce are still the dominant major; by 2020, 59.04% of universities and 71.49%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held e-commerce majors, and there are 64 universities that hold more than 3 (including 3) e-commerce majors; the geographical layout of e-commerce majors presents a pattern of “dual core, more in the east and less in the west”. Based on this, it is recommended to continue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he dominant major and stick to the path of running a college with characteristics; focus on solving the problem of unbalanced development and establish a counterpart support mechanism; speed up the resolution of the problem of non-vocational colleges holding majors and achieve classified education.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commerce specialty; specialty pointslayout; specialty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uthor Deng Ziyun, professor of Business College of Changsha Commerce & Tourism College, postdoctoral of Postdoctoral Workstation of Hunan Provinci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Education (Changsha 41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