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想对当代玉器设计制作观念的启示

2021-04-18韩丽红

科技研究·理论版 2021年18期
关键词:设计思想后现代主义多样化

摘要:后现代的设计理念倡导传统与现实的对话,在实际应用上呈现出多元化、多样性、多品味的特点,而这一理念也在很多的玉器设计作品中得到了体现。在设计语言多元化、产品形式多样化、注重精神体验的消费时代,中国玉作为一种商品和一种传统文化产物,必须从传统中寻求基础,并将其与现实联系起来,以求突破。同时,玉器的设计和制造,也要立足于民族文化,以当代的精神,创造性地表现它的艺术效果,使之具有新的时代风貌。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设计思想;当代玉器;多样化

前言:后现代主义的概念首先在建筑中表现出来,随后又扩展到了产品设计等各个方面。这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由艺术运动的支持者们对当时盛行的现代派风格不认可或反对而产生的一股反抗浪潮。后现代派的设计理念反对现代设计思想中的“统一”,“严肃”,“排他”,倡导“传统”与“现实”的对峙。“后现代”并非一个时代的概念,它更像是一种体现人类精神与生命状态的文化观念。后现代设计主张从统一走向多元、从雷同走向个性、从注重功能到注重美学。从产品的接受者角度来看,后现代的设计是为了满足大众多元化的审美需求。这种多元化的市场定位,使后现代主义的设计更注重个性的创造,而非大众化。后现代派的某些观念被当今的设计界所接受和运用,尤其是多元化的思想更是成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今天,玉器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又在唤起人们对玉的再认识,并追求传统与现代、民族与国际之间的融合,这些方面是值得深入研究探讨的。玉器的历史已有七千多年,从最初的装饰品、礼仪品和收藏品,发展到具有价值、礼仪、宗教、经济、装饰五大功能,但仍没有失去作为装饰品这最基本的特征。历代的玉匠都在致力于对玉器的设计和制造的不断探索中,使之有了新的价值。

后现代设计提倡人性化,力求从历史和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其设计作品追求在其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进行颠覆式的回归,这种后现代特征极大地提升了其文化内涵。后现代主义提倡非理性主义、人本主义、历史主义,崇尚文化,重视文脉、隐喻、装饰性、注重大众品味、追求多元共生的设计语言,尽管在当今的玉器设计中并未形成主流,但它的设计思想却已经在很多玉器设计作品中悄悄地流露出来。

一、后现代主义设计的多元化消费观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西方国家摆脱了战乱,世界经济、政治秩序步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科技迅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层出不穷。电子工业的发展,新型合成材料的推广,模仿性材料的广泛使用,为人们的设计与实践创造了新的环境[1]。在材料、工业技术等方面融入设计艺术的发展的同时,新时代成长的年轻人逐渐成为了社会的主要消费群体,其消费需求与观念也在逐步改变着设计市场。

随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和消费主体的改变,西方社会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卖方市场逐步走向了买方市场,并步入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消费时代,消费市场更加活跃,更加丰富。科技、经济的发展,使哲学、艺术、文学等主流文化在社会文化中产生了反叛,并对那些与人类的日常生活、精神世界有着紧密联系的“设计意识”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随着人们生活的多元化,对产品的需求更加多样化,设计艺术也逐步从单一的现代派风格和统一的设计思想走向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的发展。总体而言,后现代的消费市场的卖点是通过对古典、传统元素的拆解和装饰,形成的趣味和娱乐性产品[2]。

学者们相信,随着后现代主义的盛行,“同人的自身意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愈加普遍的觉醒有关,也同现代工业文明下日趋加重的物质化现实与人的自由本性之间构成的更为激烈的冲突有关[3]。”后现代派往往会借用古典美学中经典的形态和造型,将古典的元素分解、组合,运用夸张、变形、隐喻等艺术语言来表现其设计中的新观念与情感。在此,我们所说的拆分,并不是单纯的拆分、拼接、变换、变形,而是通过特殊的设计手法,使作品自身具有意想不到的不同和趣味。例如中国古典玉龙中盘龙、玉猪龙等,突出了动物特征:头部大,眼睛突出,触角边缘不明显,脖子上有一条宽大的带状龙发,中间雕刻着蜿蜒的蟠螭纹、谷纹、连云纹[4]。玉龙在后现代思想的影响下,更加注重抽象的思想表达,虽然有复古的设计趋势,但传递出一种崭新的人文气息。趣味和娱乐性的目标,一方面是要打破传统的设计思维方式,另一方面,它也脱离了现代派的抽象冷淡,特别是在大量的复古元素和现代工业的结合下,使整体的设计呈现出极具娱乐性的视觉效果。

在当今设计语言多元化、产品形式多样化的消费时代,中国玉器设计既是一种产品,也是一种艺术,它必须从传统中汲取灵感,在现实中寻求突破,以民族文化为基础,赋予其当代精神面貌[5]。

二、多元文化融合传统对玉器设计的影响

我国的玉器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在设计思维、功能、工艺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分散和相互影响。“玉器家族”是由“石器家族”发展而来,其特征也是如此。而“接触-碰撞-沟通-融合-整合”是玉器设计发展的各个阶段[6]。苏秉琦先生把中国的设计文化分为六大区域:北方红山文化设计区、东方龙山文化设计区、中原仰韶文化设计区、东南良渚文化设计区、西南大溪文化设计区、南方的石峡文化设计区。其实这也是中国设计文化“总根系”,这六种地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互相交流、互相影響,形成了一种传统的设计文化,中国传统玉器设计文化的多元化模式正是基于此而形成的。玉器的形态和样式在不断地融合、交互中得到了新的发展,它不是单纯的造型与纹饰的组合,而是吸收、消化,并进行有机地融合统一,可以归纳为是实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目的。

在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时期,匠人吸收、融合了异域及其它民族的造型艺术和设计语言。尤其在唐朝,因政治安定、经济发达,中西商贸、文化交流频繁,使玉雕行业从魏晋时期的低迷状态中恢复了全新的面貌[6]。这一时期的玉器数量虽然不多,但是以精美为主,尤其是形式和内容新颖的装饰,使唐代五代的玉器品种、造型、装饰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除了占主导地位的装饰品,在唐代和五代的玉雕中,还有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玉器。其雕刻技法吸取了金银细工、绘画等技法,细致入微,并融合了大量的西域及中亚地区的艺术特征。“唐创新,宋仿古”就是人们对唐、宋两代设计理念的综合评价,这说明当时中国的玉器设计和制造呈现出高度的多元化融合的特点。到了现代,玉器产品的功能逐渐发生了变化,现代玉器主要有装饰、陈设、保健、收藏等功能。从设计形式上来看,中国的玉石设计目前还主要局限在传统吉祥的一些图形上,主要集中在佛像、观音、福豆、龙凤等一些千百年来一直延用的形象上。因此玉石市场还是以中老年人为主导,年轻化的市场尚未形成。

三、玉器造型的传承和创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的主要力量也在悄悄发生着改变,需求导致产品也发生着变化,多元化的发展使玉器形式的多样性成为必然,由于政治、经济、社会伦理、宗教观念等因素的影响,玉器在各个历史阶段都表现出了审美的多样性。从玉器发展的历程来看,对于使用者来说,玉器由最早的饰品、信物发展到权力、地位、财富的标志。在伦理上,“玉有五德”,儒家也有“君子比德于玉”的观念[7]。由此可见,玉器在装饰性和精神层面上的价值体现是无可争议的。玉器使用观念的改变,使中国的玉器造型随时间而不断改变,表现出了多种风格的风格。如:史前玉器主要作为美化和装饰的配饰,西周时期玉器偏重于玩赏,战国时期玉器则成为实用器,两汉时期对玉料本质较为崇尚,唐代配饰玉新颖独特,宋元时期玉器多为宫廷皇族所用,明清时期的玉是等级、身份象征,现代玉器主要有装饰、陈设、保健、收藏等功能。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品味呈现于玉器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

在消费情况发达的今天,人们的个性和品位的表现方式都是靠消费来实现的,尤其是年轻群体的消费,已经成为社会消费主要构成之一。在玉器的设计和制作方面,后现代设计的理念虽然没有在建筑、产品造型等主体消费产品领域的影响那么大,但是,随着消费者的审美追求、消费倾向、个性意识的普遍提升,现代设计艺术重“功能、结构”批量化生产的观念将逐渐被后现代设计的一些思想影响。后现代派的设计主张通过对装饰性的表现和发扬,而达到视觉上的审美愉悦,并注重年轻一代消费者心理的满足。在设计上,倡导使用多种历史形态、装饰符号,而非单纯的复古,采用新中式的风格,将传统的文化脉络与当代设计相融合。玉器文化经过漫长的发展,已没有了浓厚的等级和礼节色彩。现代玉器除收藏外,装饰、陈设和保健等功能也已成为现代玉器消费的主要特征,现代玉器除了造型和纹饰对传统进行继承和保留,还要体现出当代审美情趣的特点。随着消费观念的不断更新,消费者群体的改变,消费者对雷同商品的喜好逐渐降低,越来越多的现代玉器设计开始以感性、不同理念表达的方式呈现出来。多元化、个性化、多品位的玉器产品已经成为当今玉器工业发展和艺术革新的主要方向。在人们的心目中,玉是一种文化的载体,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的样式和纹饰也是现代玉器鉴定的一个重要标准。以其点缀人生,彰显多层次的审美趣味,是当今社会人们选择玉器产品的主要因素。

当今的玉器设计与制造,在作品形式、风格、文化等方面都要有更深层次的追求,既要满足产品的功能与商业价值,又要注重顾客的审美与品位[8]。当然,也会有许多玉器的设计在传承与回归中仅仅进行大量简单模仿的现象,但是,风格因设计而存在,形式因个性而夺目。强调多层次的产品设计,要把传统的文化和现代的设计理念结合起来,把富有深奥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融入到现代玉器之中,使之焕发出勃勃生机,这既是中国玉器产品的创新之处,也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结束语:我们正处在一个由现代到后现代的转变之中。在崇尚个性化、重视心灵体验的今天,蕴含着浓郁的东方文化韵味的玉器,更能彰显自身品味与民族气息。唯有从传统中寻求创意,立足于民族文化,用一种现代的精神对其进行艺术性的创新表达,只有充分地了解其文化内涵,去伪存真,并将其意象灵活地进行现代化地转化和创新,才能够赋予玉器设计制作以新的时代特征。

参考文献:

[1]苏秉琦.关于考古学文化的区系类型问题[J].文物,1981,(5).

[2]潘鲁生.西方现代设计艺术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2.

[3]朱和平.中国设计艺术史刚[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

[4]芦影.平面设计艺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5]黄智宇.后现代主义之后产品设计风格发展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5.

[6]邹玉兰,尹春洁.现代学徒制对高职玉器设计与制作专业玉雕工艺传承的促进研究[J].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2):22-25.

[7]陈耿新.基于RFID技术的玉器工艺品溯源管理平台设计与构建[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6):566-571.

[8]黄晓蔓,张永茜.试论当代仿古玉与传统仿古玉的区别[J].保山学院学报,2016,(06):62-66.

作者简介:韩丽红 ,职称: 讲师,学历: 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产品设计

猜你喜欢

设计思想后现代主义多样化
重新回到后现代主义文论的原点
小学古诗词设计思想与教学方式探微
物理复习课堂中复习内容的设计*
美国化学课堂多样化学习评价方式带来的新思路
数学问题解答方法多样化探讨
后现代主义设计
碎片与游戏
后什么现代,而且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