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社会治理的宣传策略探讨
2021-04-18胡鹏
摘要:随着“数字赋能”社会治理的深入展开,媒体的相关报道不断增加。“数字赋能”社会治理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专业性,涉及治理方式的新旧动能转换。但其在宣传上缺乏理论关注,易出现以偏概全或宣传不当的问题。文章用概念分析法,提出在宣传上对“数字赋能”社会治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的把握尺度;用思辨法,提出如何处理整体战略与阶段宣传、节点宣传和重要成果宣传的关系;用行为研究法,提出“数字赋能”社会治理的日常宣传方式及宣传禁区。文章所选取的样本是国内“数字赋能”社会治理走在前列的城市,因此得出的结论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数字赋能;社会治理;宣传报道
中图分类号:G20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23-0161-03
一、引言
“数字赋能”社会治理是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各级政府必须面对和回答的课题,在新闻宣传上必须认识到“数字赋能”社会治理的专业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认识到在新闻传播上“数字赋能”社会治理有别于一般行业新闻的传播特点,甚至有别于“数字赋能”产业发展的传播特点。在研究和完整把握“数字赋能”社会治理概念的基础上,处理好系统宣传与典型宣传、节点宣传与日常宣传、整体宣传与要素宣传的关系。
作为全国县域经济的标杆,昆山一直把打造“数字政府”作为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其通过市政府的顶层设计,以机构重组为基础的组织保证、以数字基础设施为内容的设备保障,全面打造以科技为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并取得了不错成绩。
二、在经验介绍、全局呈现和阶段宣传时,要在完整把握定义的基础上处理好系统性与新闻性的关系,明确“点、线、面”的区别,做到外延界定清晰,内涵表达明确
要理解“数字赋能”对社会治理的含义,就必须全面理解社会治理的含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这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即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这是理解“数字赋能”社会治理的前提。具体到“数字赋能”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2],“要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发展电子政务,构建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分级分类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打通信息壁垒,构建全国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更好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辅助科学决策”[3]。社会治理和数字赋能这两个概念结合在一起组成“数字赋能”社会治理,可以将其理解为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种手段。
要在系统把握社会治理内涵的基础上宣传“数字赋能”社会治理,才能够做到外延界定清晰,内涵表达明确,才能够用整体的、系统的经验达到宣传的效果。具体来讲,就是要明确“点、线、面”的区别。
社会治理要解决的问题包括三层意义,即“治什么”“怎么治”“谁来治”。这是一个内涵明确、系统完整的循环系统。“数字赋能”作为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只有将其植于治理体系的全流程中,才算是对治理体系全流程的“赋能”。“数字赋能”社会治理的宣传,尤其是经验总结性的宣传,也必须体现系统完整性,否则宣传的内容、总结的方法都会是片面的,不利于体现系统的治理观。
2021年11月25日,中国财经报整版推出的《看县域“尖子生”的数字财政实践》以财政“治理什么”“谁来管”“怎么管”的思路,系统地介绍了昆山财政用“数字赋能”突破传统治理手段“天花板”的问题,起到了对“数字赋能”社会治理“线”上宣传的目的。
“面”就是要全面、完整宣传,要在完整了解社会治理外延的基础上宣传“数字赋能”。社会治理是涵盖了社会基本面控制、民生关切及科学行政等领域的概念,很多人把社会治理理解为风险防范或社会治安,这是很片面的。在宣传上,很多地方的宣传标题是“数字赋能”社会治理,实际内容只是“数字赋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这会让读者曲解“数字赋能”社会治理的含义。只有完整理解定义,才能够准确理解宣传对象的外延,才能够做到不以局部代表全局,达到对“数字赋能”社会治理进行“面”上宣传的目的,进而产生良好的引导、示范效果。昆山的宣传是做得不错的。2019年10月30日,法制日报(2020年8月更名为法治日报)头版刊登的《全要素网格把问题消化在社区,昆山综治警务“双网融合”筑起城市大平安》,明确了前文所宣传的数字赋能的外延是“综治”,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点”就是要从整体推进、分步实施、阶段成果的思维入手进行宣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认真总结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取得的重大成效和宝贵经验。推进国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4]昆山的社会治理是按“顶层设计、统筹安排、分步实施、优化完善”的思路进行的,是一个摸索改进的过程,因此,在宣传上要把握这个总特点,要在全面、系统、整体的思想下,及时报道阶段成果,达到宣传、鼓舞、引导的目的。
“数字赋能”社会治理阶段成果的报道目前呈越来越多的趋势。就昆山而言,这类报道涉及的主体主要为各节点,各区、镇及政府部门、条线,报道的内容大多具有一定的新闻性,有利于外界了解昆山“数字赋能”社会治理的“点”上动态。但在宣传相关的重要工作时,一定要结合“数字赋能”社会治理的总体建设目标,精选核心的典型故事,达到最大的宣传效果。如新华社2021年1月5日发表的《江苏昆山:人脸识别后的民生温暖》,就通过一则疫情防控中的“数字赋能”故事,体现了昆山市政府在治理现代化建设中的民生情怀。该文转发超100多万次,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三、为达到特殊的效果进行宣传时,要注意选择好节点宣传和日常宣传、典型故事和一般新闻的关系,要做到重要节点精心宣传、重大经验典型宣传、重要成果核心故事宣传
“数字赋能”社会治理,本质上来说是大数据时代倒逼社会治理手段的体现。“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正在深度改变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大数据时代给社会治理提出了新机遇和新挑战,因此,应适应大数据时代社会的需要,变革社会治理方式。”[5]这需要各地去探索、去破题、去总结经验。在宣传上,在抓好日常宣传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对典型经验、典型单位、典型故事的宣传。
就昆山而言,“数字赋能”社会治理工作是有明确的行动纲领的,是一个按计划、分阶段、分阶段实施的社会工程,需要几届政府才能完成。结合不同阶段的工作,通过合适的方式、合适的节点把昆山阶段性的经验、成果宣传出去,就会产生很好的阶段性效果,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
2021年2月25日,昆山市召开数字经济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邀请了中国科学院、国内知名数字经济企业、智能制造诊断和解决方案服务商。为了让与会代表对昆山“数字赋能”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的情况进行全面、直观的了解,昆山日报在会议当天以《数字经济,“未来已来”》,全景再现了昆山“数字之城”建设情况,并作为会议资料发给每一位与会代表。在各地都在研究“‘数字赋能’具体应该怎么做”的时候,后来该文被新华网等省内外媒体转发,起到了用昆山的典型经验探路的良好宣传效果。
2021年4月28日,“昆山打造‘红管先锋’引领基层治理”被评为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十佳典型案例,引发了全国媒体的报道。“红管先锋”作为昆山的基层社会治理品牌,实质上包含了“网格+党建+服务”,是昆山在社会治理工作中推行的“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的具体体现,是昆山融合利用包括“数字赋能”在内的所有社会治理工具的一个典型经验。而“红管先锋”发端于昆山城投集团。2018年,昆山城投集团将小区管理和党建融合,创建了“红领管家”小区治理品牌,引起了省委组织部的关注,康居新江南小区也被列为全省党建引领物业管理示范点。2020年,昆山推出了全市性的“红管先锋”品牌。原创的经验最有价值,它代表的是一种理念。为了发掘昆山城投集团这个社区治理典型的价值,昆山日报于12月14日发表了《专注十五年!昆山为全国探路“拆迁安置”小区治理》,引发了包括新华日报在内的党媒跟进报道,激发了“干事创业”,破解“数字赋能”社会治理难题的热情。
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昆山日报有关“数字赋能”的报道明显增加,这也是因为各级政府部门已经达成打破治理“天花板”,解决传统治理手段“失灵”的问题,必须借助“数字赋能”的共识,并为此进行了积极的尝试,这也为新闻报道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题材。
正是这个原因,“数字赋能”才得以从各级领导的期盼变为各级部门的行动,用“数字赋能”解决具体问题的小故事明显增加。因此,要处理好一般新闻和典型故事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节点,选择核心故事,用群众通俗易懂的方式报道出来,就能起到很好的传播效果。如昆山财政选择“双十一”这个特殊节点,在阿里淘宝上以直播带货的方式对应处置的国有资产进行现场拍卖,引发了全网10000多人围观。由此推出的在“淘宝上公开拍卖国有资产”的做法,解决了过去因采用地方媒体公示人工拍卖或内网公示拍卖而出现的国资保值增值不够、不能够从源头上消除权力寻租空间等问题,这就是“数字赋能”社会治理的一个典型创新应用场景。
四、在进行日常宣传时,要处理好宣传素材选择和“数字赋能”社会治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要结合全要素,围绕群众的“体验”、工作的对比、治理的效果、舆论的引导进行宣传
所有的社会治理工作都要“让群众看得到、听得懂、能监督,促进政府有效施政”[6]。现在各级政府部门所尝试的“数字赋能”社会治理手段、方式和方法,是社会治理方式新旧动能转换时期的创新。与创新相伴,往往会出现矛盾、不适,甚至是利益的转换。例如,昆山推出的在“淘宝上公开拍卖国有资产”的做法,就集中体现了这三个方面的问题:政府工作人员已经习惯了过去的方式,现在要转向“云”拍卖,就需要重建整套管理流程;本地的客户已经习惯了传统方式,现在转向全网拍卖,就必须学习新规矩;拍卖方式的改变也重组了原有的拍卖产业链,老的拍卖机构面临着业务分流,利益会受损。
因此在宣传“数字赋能”社会治理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群众的“体验”、工作的对比、治理的效果、舆论的引导,最大限度地取得群众的支持,最大限度地减少改革的阻力。
这就要求党媒在报道“数字赋能”社会治理时要坚持群众视角,让群众去体验、让群众去评判、让群众去选择,最后取得群众的支持。2021年11月16日,昆山日报以《村干部两进独居老人家装“警报”》为题,报道了“数字赋能”社会治理后,一个乡村独居老人的体验。这篇短消息有独居老人的个人体验“满意地竖起大拇指”;有数据“全村警情均为零。昆山全市启动数字赋能社会治理建设3年来,报警同比下降38.06%、37.22%、22.30%”;有做法“警情上传网格手机的同时,还会通过全市统一的社情处置平台,汇集到市大数据资源管理中心,由专职社会管理部门处理”。
文章发表后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2021年11月18日,新华网、央广网都以《昆山周市:村干部两进独居老人家装“警报”》进行了转发,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改革总要突破一些条条框框,何况是在大数据时代,因此我们在报道“数字赋能”时,一方面要有所选择,比如“数字赋能”强调场景利用,但场景利用离不开监控设施建设,监控设备到底安装到什么程度、运用到什么范围,还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涉及这方面内容时要谨慎报道。另一方面,要注意发挥评论的作用,起到引导舆论的作用。昆山日报在刊发《村干部两进独居老人家装“警报”》这则消息的同时,还配发《为“数字赋能”赋能》的评论,指出“在大力推进数字赋能的当下,要达到平庄村这样的‘零警情’,最不能够忽视的是人的因素。只有像平庄村网格工作站那样,一进独居老人家门、二进独居老人家门,才能把数字赋能的潜力发挥到最大”。这起到了“数字时代需要什么样的干部作风”的主题引导作用。
尤其要指出的是,在宣传“数字赋能”时,一定要把握好度,“数字赋能”社会治理是由很多要素组成的,既有技术方面的,如设施、设备、系统,也有组织、人等要素,如昆山在“数字赋能”上,就有政府顶层设计,包括大数据局、城市管理局在内的机构设置以及人员、管理方式的重组。所有的工具都要人來实现,所有的成果都要人来体验。“数字赋能”从本质上来讲只是治理手段的革新,所有的手段都具有工具性。因此在宣传时,要强调人的能动性,要强调各级政府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和执政情怀,要强调各级干部的开创精神以及担当有为的一线实践性,要强调群众的体验,强调群众对完善治理效果的推动性。昆山日报在报道“数字赋能”社会治理时,在强调科技的作用时,没有忘记把新闻的人文意义、社会意义讲清楚。以《专注十五年!昆山为全国探路“拆迁安置”小区治理》为例,在这则新闻的后边,配发了一则《功成不必在我》的短评,指出在“数字赋能”建设中,需要有“15年专注做一件事”的精神。
五、结语
正确的宣传方式可以起到创造良好社会环境,促进事业发展的作用。“数字赋能”社会治理是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各级政府必须面对和回答的课题,在新闻传播上,研究“数字赋能”社会治理有别于一般行业新闻的传播特点,用最合适的新闻进行最佳的呈现,一定能为社会治理现代化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 罗文东.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J].智库时代,2017(3):37-38.
[2] 张建锋.用大数据助力治理现代化[N].人民日报,2019-10-17(05).
[3] 陈庆修.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N].学习时报,2020-02-26(05).
[4] 柴宝勇.在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提升治理效能[N].光明日报,2019-07-12(11).
[5] 温红彦,张毅,廖文根,等.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N].人民日报,2016-11-14(01).
[6] 张艳红.“阳光政务”赢得更多民心民意[N].光明日报,2018-12-07(10).
作者简介 胡鹏,本科,记者,昆山融媒体中心报纸部主任,研究方向:融媒传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