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经起始穴异议

2021-04-17饶泽华岳增辉

河南中医 2021年2期
关键词:云门肺经循行

饶泽华,岳增辉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

现今各版本经络教材均认为肺经起始穴为中府穴,笔者查阅古籍发现,历代医家对肺经起始穴颇具争议,且学者们对肺经起始穴的临床研究并不多见,从临床疗效思考,肺经起始穴可能并非中府穴。

1 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经是经络系统十二正经之一,最早见于《足臂十一脉灸经》[1],“臂泰(太)阴(脉):循筋上兼(廉),以奏(走)臑内,出夜(腋)内兼(廉),之心。”臂太阴脉即指手太阴肺经。肺主一身之气,具有宣发肃降、通调水道的功能,能调控体内气血津液运行。肺在气血生化与运行方面的功能是其他脏腑无法代替的,与营气、津液、血液及宗气均密切相关。[2]张景岳《类经》云:“营行脉中,而序必始于肺经,以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故十二经以肺为首,循序相传。”[3]肺经被认为是气血在经络系统中循环往复的起始经脉,即气血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足厥阴肝经,再传至肺经,循环往复。《灵枢·经脉》[4]中肺经循行路线:“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横出腋下。”肺经开始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后,往上至贲门,向上穿过膈肌,统属于肺,往上联络喉咙气管之后横行到腋下。而肺经横行至体表后何者为起始穴依然存在争论,一说始于中府穴,一说始于云门穴。何者为始,不仅决定起始穴真正定位,更重要的是确定经穴的次序,经脉的循行路线与对临床的理论指导。

2 起始穴

2.1 理论价值《灵枢·根结》[4]载:“九针之玄,要在终始。”针灸的妙用在于掌握经脉根结,“根”指经气所起的根源。十二正经的起始穴是十二经脉在体表循行的起点,也是经脉之间交接点。起始穴的位置标志着本经经气在体表运行的起点,如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末端,即大肠经的起始穴——商阳穴。起始穴还关系着经气运行路径,一条经脉穴位的次序即本经经气运行的路径与方向,不同的排序会导致经脉循行路线和方向发生改变。十二经脉互相衔接使气血流注周而复始,如环无端,而起始穴作为两条经脉的交接点,一条经脉的起始穴也会影响上承经脉的循行路线。起始穴不仅是一条经脉的起点,也是整个经络系统中的衔接点,对经络理论体系有着重大价值。

2.2 临床价值本经起始穴和终止穴配伍使用是临床常用的配穴方法之一,称为首尾取穴法。彭静山等[5]认为,首尾取穴法可以治疗经脉首尾穴局部出现的疼痛、麻痹,且对疔毒疗效甚佳。此外,首尾同时进针能治疗以疼痛为主的疾病,如痛痹、胃痛及运动功能障碍等。黄荣活[6]运用针刺膀胱经首尾穴睛明、至阴治疗坐骨神经痛。陈强[7]通过临床验证首尾取穴法对急性疼痛疗效良好,适用于脱肛、鼻衄、耳鸣等。李永春[8]运用针刺迎香与商阳治疗蛇头疔,疗效显著。杨朝民[9]通过首尾取穴针刺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临床效果较好。除了与终止穴配伍使用,一些经脉的起始穴更是五输穴中的井穴,常用于急救、泻热等,如脾经之隐白穴,小肠经之少泽穴等。

肺经是经络系统中气血运行的起始经脉,其起始穴是气血在体表经脉循行的起点,但肺经起始穴的临床研究并不多见,这与肺经起始穴的争议不无关系。对于云门、中府何者为肺经起始穴的争论,古已有之,一直延续至今。

3 穴起中府

3.1 中府穴中府穴最早出自《素问·水热穴论》[10],“大杼、膺俞、缺盆、背俞,此八者,以泻胸中之热也。”膺俞即中府穴,而《黄帝内经》中并未对腧穴进行归经,中府穴暂未归于肺经。晋代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11]中指出:“中府,肺之募也,一名膺中俞,在云门下一寸,乳上三肋间陷者中,动脉应手,仰而取之。”提出中府为肺之募穴,位于云门穴下一寸,第三肋间隙凹陷中,也未将中府穴归入肺经。直至唐代杨上善撰《黄帝内经明堂》,循经考穴,才将中府穴纳入肺经。

3.2 医学文献记载“穴起中府”之说始于《黄帝内经明堂》,杨上善对腧穴的排列按照气血流注的顺序排列,而不再按头、面、躯干、四肢等进行分部排列,并将中府穴列为肺经第一个穴位,认为手太阴肺经腧穴起于中府。宋代王惟一在《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中排列肺经穴位次序时,将中府穴排在云门穴前,认为肺经应起于中府。元代滑寿《十四经发挥》[12]载:“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列。”中府也在云门之前,也趋向于肺经起始穴为中府穴。明代杨继洲在《针灸大成》[13]中指出:“手太阴肺经生自中焦中府穴出于云门。”明确指出肺经发于中府穴。明代徐凤编写《针灸大全》[14]中的经穴起止歌:“手肺少商中府起。”肺经起于中府止于少商。自此,穴起中府之说成为主流,且一直沿用至今,第九版教材《经络腧穴学》[15]中肺经经穴歌:“LU十一是肺经,起于中府少商停。”李瑞[16]认为中府穴作为肺经起始穴从源流、临床疗效等方面比云门穴更具理论和临床意义。

4 穴起云门

4.1 云门穴与文献记载云门穴最早出自《素问·水热穴论》,“云门、髃骨、委中、髓空,此八者,以泻四支之热也。”《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云出天气,天气通于肺。”《黄帝内经》认为,手太阴肺经经气从云门穴发出,肺经起始穴应为云门穴,很多医家遵循此观点。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中提道:“云门,在巨骨下,气户两傍各二寸陷者中,动脉应手,手太阴脉气所发,举臂取之。”其认为肺经发于云门。元代王国瑞《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17]曰:“太阴为始至厥阴而方终,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手太阴之脉出于云门。”气血以手太阴肺经为起始经脉依次传递最终至足厥阴肝经,以云门穴为起始穴最后运行至期门穴。王宏亮[18]认为,“穴起中府”是由于古代医家对经脉图理解错误而形成,乃误说误传。王启才[19]认为,气血从云门到期门循环流注,肺经应始于云门。

4.2 穴位命名《九针十二原》中解释腧穴为:“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出入的位置,穴名则是腧穴功能形态的凝练。唐代孙思邈《千金方》[20]云:“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腧穴的命名依据腧穴的部位特点、主治作用、阴阳属性等,多采用取类比象法有助于腧穴定位以及腧穴的主治作用的记忆。云门穴:云指云雾,上焦如雾,上焦肺气如云雾质地清扬。门即出入的门户,太阴肺气如云雾般从脏腑经此门进入经络,故称云门。中府穴:中指胸中之气,府指府库,藏物之所,胸中之气聚集于此故称中府。云门应是肺经从脏腑循行至经络的起始穴,肺气应先出于云门,进入中府之后在中府聚集。

4.3 经脉及穴位循行《经络腧穴学》中云门穴的定位:“在胸部,锁骨下窝凹陷中,肩胛骨喙突内缘,前正中线旁开6寸。”中府穴定位:“在胸部,横平第一肋间隙锁骨下窝外侧,前正中线旁开6寸,云门穴下一寸。”若穴起中府,肺经向上联系喉咙气管之后先下行至中府穴,再向上至云门穴,再下肩臂,颇为转折。若穴起云门,肺经联系肺系之后至云门穴,从云门下至中府,再沿肩臂下行,经脉走势更加连贯流畅。此外,气血从肺经开始流注至肝经,又传至肺经形成闭环,云门穴为肺气入经络之门户,期门穴为肝经最后一个穴位,气血经此重新深入脏腑。气血从云门入经络,从期门入脏腑形成完整的循环,两门户相互呼应,寓意深远。正如王国瑞所言:“穴出云门抵期门而最后。”

5 讨论

从古代文献记载看,“穴起云门”之说起于《黄帝内经》,而“穴起中府”起于《黄帝内经明堂》,前者时间是早于后者的。从穴位名称分析,肺气从云门进入经络,汇入中府并在中府聚集,云门应在中府之前,则气血出于云门,止于期门,如环无端,周而复始。从经脉走势角度来看,穴起云门则经脉循行流畅,无须周折。因此,笔者认为云门穴作为肺经的起始穴更加合理,以上乃笔者浅析,还需进一步临床验证,诚望同仁前辈指正。

猜你喜欢

云门肺经循行
带脉循行浅议❋
云门酱酒一炮双响斩获韩国两项白酒大奖
任督脉循行刍议*
云门陈酿酒荣获『部优银杯奖』36周年纪念发布会举行
论五输穴向心排列与《灵枢·经脉》中经脉循行方向相悖*
向聪明的一休学秘方
向聪明的一休学秘方
向聪明的一休学秘方
浙东唐诗之路之上的明珠
中正平和,调摄肺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