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项寻列缺”的机制研究概况*

2021-04-17乔海法

中医药导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大肠经肺经敏化

曹 慧,乔海法,2,3,王 强,2,3,李 杰,2,3,鲁 刚,2,3,王 渊,2,3

(1.陕西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陕西 咸阳 712046;2.陕西省针药结合重点实验室,陕西 咸阳 712046;3.咸阳市神经生物学(针灸)重点实验室,陕西 咸阳 712046)

现代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导致了头项部疾病发病率的上升,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很多不便。目前西医治疗头项部疾病多是以药物及手术治疗为主,副作用较大且禁忌证较多。而针灸治疗头项部疾病具有经济安全、疗效显著的特点,越来越为患者所接受。《四总穴歌》记载了“头项寻列缺。”《天星十二穴治疗杂病歌》记载列缺穴“善疗偏头患”。这些提示了列缺穴对于治疗头项部疾患具有相对特异性。临床上列缺穴也多用于治疗急慢性颈部软组织损伤、颈椎病及头痛等疾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近年来,将传统针灸理论与现代检测技术结合,剖析其作用机制是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就近年选取列缺穴治疗头项部疾病的临床研究进行回顾,以期为指导临床提供依据。

1 “头项寻列缺”的针灸理论基础

列缺穴是肺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是治疗头项部疾病的常用穴位。从归经上看,列缺穴联络手阳明大肠经,可治疗手阳明经疾患。《灵枢·经别》记载:“大肠手阳明之脉……上肩,出髃骨之前廉,上出于柱骨之会上。”手阳明大肠经循行过颈项,上达头面,其经筋“从肩髃上颈”[1]。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理论可得出,针刺列缺穴可有效治疗头项部疾患。从脏腑生理功能上看,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外邪侵袭,侵犯肺卫,易引发头痛、项强等症状[2],而列缺是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具有宣肺解表、通经活络的功效,故外感邪气导致的头项强痛,可针刺列缺穴进行治疗。此外,还可通过八脉交会穴理论理解“头项寻列缺”,八脉交会穴理论本质是通过与奇经的联系说明腧穴的主治及特性,扩大腧穴的主治范围[3]。列缺穴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而任督二脉经气相通,督脉的循行路线过头项部,针刺列缺穴可疏通任督二脉的经气,能够有效治疗头项部的疾患,也符合中医“阳病治阴”的理论思想。

2 “头项寻列缺”的生理解剖基础

列缺穴位于前臂桡侧缘浅层,分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属臂丛神经的分支[2]。其所支配神经节段为C3至T2,与颈部神经节段重合,当出现病变时,病理性冲动沿着C2向下传导,则会出现颈项部疼痛、僵硬不适、手麻等症状[4]。针刺列缺穴时,针刺信号沿着臂丛神经,传送至脊髓,刺激局部释放脑啡肽、类啡肽等镇痛类化学物质,对疼痛信号的传递起到阻断作用,从而起到抑制疼痛的作用[5]。还有研究认为经穴的镇痛作用与“筋膜学说”有关,穴位与筋膜类结缔组织存在解剖对应的关系。针刺列缺穴的镇痛机制可能与行提插捻转时牵拉周围筋膜组织,刺激其中的神经、血管、淋巴管产生镇痛效应有关[6]。综上,列缺穴能够治疗头项部疾患,其机制可能与神经递质抑制疼痛信号的传递、筋膜通路相关,这也为列缺穴对头项部疾病的特殊治疗作用提供了生理解剖学上的依据。

3 “头项寻列缺”的现代机理研究

3.1 穴位敏化机制 当机体出现病变后,腧穴会从原来的“静息态”转化为“敏化态”,表现为腧穴的温度、痛觉、形态等特性改变。腧穴的敏化态与疾病的产生息息相关,通过刺激这些敏化态的腧穴,往往能够提高疗效,产生“小刺激大反应”的效果[7]。

孙铭声[8]通过对颈型颈椎病患者和健康人列缺穴经穴温度、机械痛、压痛敏化程度进行研究分析,得出颈椎病患者列缺穴较健康人敏化率均存在明显差异,且与其他敏化穴位相比,压痛敏化率明显高。因此,通过针刺列缺穴,刺激人体内部调节系统,使之从“敏化态”向“静息态”转变,对颈椎病的治疗具有非常好的疗效。《灵枢》记载“欲得而验之,按其处,应在中而痛解,乃其腧也。”《素问·缪刺论篇》则谓之:“疾按之应手如痛,刺之。”说明针刺时选取具有疼痛敏感反应的穴位,可以提高疗效。柯尚志[9]在治疗大肠经气不通型颈椎病时,通过寻找肺经和大肠经远部的压痛敏感穴位进行治疗,发现患者列缺穴压痛最敏感,通过重按列缺穴可使得大肠经阻滞的经气与肺经经气相通,两经经气平衡,经络气血通畅,故而明显地缓解了患者的症状。

有研究[10]认为肥大细胞的聚集和脱颗粒现象引起炎症物质的释放可能是穴位敏化发生的生物学机制。针刺敏化腧穴具有抑制肥大细胞活性、减少炎性物质的释放及促进炎症物质吸收的作用,从而达到消炎镇痛的目的[11]。穴位敏化现象不仅能够帮助疾病的诊断,还可以指导疾病的治疗,是治疗疾病的一扇“窗口”。在诊治疾病时,把握腧穴敏化的动态变化过程,对于提高疗效、指导临床有许多益处。

3.2 红外热像机制 红外热像技术是一种运用红外辐射原理,检测人体热辐射的特定红外线信号,用图像的方式将物体表面温度的分布规律呈现出来[12]。随着红外热像技术的成熟,红外热像技术已经普遍应用到经络理论的临床研究中,为临床上指导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可靠的科学证据。

王亚军等[13]使用红外热像仪器来分别检测列缺组和经渠组的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的温度变化。在对列缺穴进行针刺后,手太阴肺经及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都呈现出了明显的升温趋势;而在针刺经渠后,仅手太阴肺经的穴位出现了升温,而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前后温度变化不明显。红外热像图上的表现则更加直观,列缺组在手太阴肺经及手阳明大肠经上都出现了循经的高温带,而经渠组仅在手太阴肺经上有循经高温带,手阳明大肠经表现不明显。说明针刺列缺穴可促进局部血液流速,引起手阳明大肠经循经穴位温度上升,与经渠组相比具有特异性。孟向文[14]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时,选取列缺穴作为远端取穴,配合局部选穴,并称为四天穴。针刺后即刻用红外热像技术观察项背部温度变化,发现四天穴组可有效升高项背部体表温度,调节温度分布平衡,说明将列缺穴作为远端选穴可有效调节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项背部温度,从而有效减轻根型疼痛。

罗芸等[15]发现,正常人体项背部红外热像图温度分布均匀,而急慢性颈肩部疼痛患者的红外热像图高低温区分布明显不对称,这是由于局部劳损后,热平衡被破坏,人体表面温度发生变化,表现在红外热像图上则是分布不一的温度区。而针刺引起循经穴位出现升温效应,是由于针刺抑制了交感神经兴奋性,导致血管管径扩张,血流速度加快,促进了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产热增加[16]。针刺列缺穴可以引起手阳明大肠经循经部位及项背部温度升高,说明列缺穴可有效治疗手阳明大肠经循经部位疾患,改善项背部温度病理失衡状态,具有表里同治的作用,同时也验证了“头项寻列缺”的理论。

3.3 血流动力学机制 多普勒超声显像技术可以有效地观察大脑动脉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情况,可以检测出各动脉血管管径、血流速度及动脉指数等指标的变化,具有安全、灵敏、检测方便、经济直观的优点[17]。

张晓华等[18]采用多普勒超声显像仪观察针刺列缺穴前后椎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状况,结果显示:椎动脉的血管宽度与针刺前相比明显增宽,血液循环速度加快,血流量增加,说明选取列缺穴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非常好的疗效。MA Y等[19]针刺颈性眩晕患者的列缺穴后,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观察发现患者双侧椎动脉及大脑基底动脉的血流流速均有提升。庞博等[20]发现针刺列缺穴能够加快双侧大脑前动脉的血流速度,证实了列缺穴可有效治疗大脑前动脉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郭冬丽等[21]在针刺紧张性头痛患者列缺穴后,患者大脑动脉的血液循环明显加快,治疗紧张性头痛的有效率达到了90%。由此可得出针刺列缺穴可影响颅内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加快大脑动脉血流速度,有效治疗紧张性头痛。

西医学用血管源学说解释针刺对大脑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研究发现针刺可以刺激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等扩血管物质的释放,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状况,使脑血管的血流速度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从而有效治疗头项部疾患[22]。由此可见,针刺列缺穴可以调节大脑血管管径,加快血液流速,改善血管痉挛,有效缓解头项部疼痛症状。

4 讨 论

中医学认为头为“诸阳之会”,五脏六腑精血及清阳之气,皆上注荣养头部。当人体虚弱或感受外邪时,导致气血亏虚或是气血阻滞,不能荣养头部则发为头痛,治疗多从“肝肾”“外邪”立论[23]。手阳明大肠经是多气多血之经,针刺肺经络穴列缺穴可以促进手阳明经气血的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目的。本文从针灸理论基础、生理解剖基础、现代机理等方面证实了列缺穴可以有效治疗头项部疾患,但目前关于“头项寻列缺”的现代机理研究较少。当前的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关于列缺穴及列缺穴与其他穴位相配伍的现代研究较少,临床上大多因个人经验而疗效有所差异,用现代技术检测列缺穴与其他穴位配伍对机体的影响,有利于找出治疗头项部疾病的最优组合,提高疗效;第二,头项部疾病病因不同、症状也有所差异,如原发性头痛包括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三叉神经的自主性头痛和其他类型头痛[24],在研究列缺穴治疗头痛效果的时候,缺乏列缺穴是否对其他类型头痛有效的研究,疗效是否存在差异,“头项寻列缺”理论是否具有普适性,对此还需进一步深入论证;第三,红外热像技术可以通过红外热像图的方式直观地观察到针刺后人体表面温度的变化情况,但是对于针刺列缺穴调节头项部温度平衡的红外热像技术研究相对较少,临床上还可对此继续深入研究。此外,临床上在治疗头项部疾病时,还可以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配合局部取穴,以及将针刺与艾灸、康复理疗等手段相结合,增大疗效。

5 展 望

现代医家运用“头项寻列缺”的理论,有效治愈了很多头项部的疾患,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本文就“头项寻列缺”现代机理进行研究,证实了针刺列缺穴对治疗头项部疾病具有特异性。目前关于将列缺穴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的研究较少,而将现代化技术和针灸理论相结合,为其提供科学的证据,是今后我们深入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希望今后能继续深入的进行观察总结,深入研究其内在的机制,以扩大列缺穴对于头项部疾病的应用范围。

猜你喜欢

大肠经肺经敏化
冠心病穴位敏化现象与规律探讨
近5年敏化态与非敏化态关元穴临床主治规律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向聪明的一休学秘方
向聪明的一休学秘方
向聪明的一休学秘方
中正平和,调摄肺经
漫画中医之十二经络的值班表———(4)卯时:5:00—7:00大肠经当令
敲打出秀美颈部
大肠经畅通,人变美
耦联剂辅助吸附法制备CuInS2量子点敏化太阳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