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莆仙方言的图形化设计及应用探析
2021-04-16郭天怡
吴 琳 郭天怡
(1.福建商学院,福建福州,30021;2.厦门华厦学院,福建厦门,361024)
一、引言
莆仙方言源于中国古代汉语,是古代中原文化的见证,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积淀及文化思想。莆仙方言是莆仙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莆仙戏和妈祖信俗文化的重要承载形式,如今却在时代的发展中逐渐走向边缘化,甚至面临着传承的危机。在“互联网+”背景下重新审视莆仙方言的发展现状,能够为其创新提供时代化的思路与方法,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二、目前莆仙方言传承所面临的问题
莆仙地区位于闽东和闽南之间,莆仙方言是与闽北方言、闽东方言、闽中方言及闽南方言并列的闽语次方言。[1]古代中原人口历次入闽所带来的中原古音在与当地民族语言的融合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莆仙方言。随着时代的变迁,政策环境、教育体制、思想观念、流行媒介等各要素的不断变化,莆仙方言的传承发展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政策不友好。普通话的推广政策对方言造成极大冲击,降低了莆仙方言的使用频率,而针对莆仙方言的保护政策尚未出现;第二,教育缺位。在面向青少年的学校教育中均采用普通话教学,缺少莆仙方言相关的知识传授,也没有其他途径能够系统地学习莆仙方言,由此导致莆仙地区的青少年对本土语言的认知水平较低;第三,语言环境变化。莆仙人尤其年轻族群在日常交流中多使用普通话,许多年轻人缺乏语言环境,无法熟练地使用莆仙方言,对于本土语言日渐感到陌生;第四,媒介老化。现有的莆仙方言传播媒介主要有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传统媒介形式,已滞后于时代发展及方言使用者的实际交流情境和使用需求。
三、“互联网+”背景下对莆仙方言的审视
(一)“互联网+”可导入传统文化领域
进入21 世纪,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深刻地影响了社会各个领域,推动经济和文化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互联网+”实质上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在依托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对各生产要素配置进行优化、集成和升级,推动传统行业与互联网在不同层次的深度融合,从而诞生出全新的发展生态。[5]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概念在全产业链的覆盖,已成功地促进了我国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产业升级,并推动了经济生产力和社会财富的提升。由此可见,“互联网+”所倡导的创新意识、创新模式和创新手段能够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方面,将其导入文化领域,亦能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机遇与动力。
(二)“互联网+”对莆仙方言传播与交流的影响
1.网络媒介丰富莆仙方言的传播方式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更新了信息的传播方式,传统的手书传播、印刷传播和电子传播已让位于数字化的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网络传播,由此诞生了如网络媒体、移动媒体、互动性媒体等类型的新兴媒体。[6]相比传统的传播方式,以网络媒介作为传播莆仙方言的新载体,更加符合当下人们对于信息获取形式的偏好,能够进一步丰富莆仙方言的传播方式。
2.网络平台拓宽莆仙方言的交流方式
在互联网时代,人与人的交流已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呈现出虚拟性、交互性、开放性的特点。[7]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各类网络平台不仅增强了信息的共享性和时效性,也构建了信息交流的新空间。借助网络平台能够拓宽莆仙方言的交流方式,培育方言交流的语言环境,分享有关方言活态化保护的思路、理念,共享方言中包含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与教育价值。
(三)“互联网+”背景下莆仙方言图形化设计的必要性
1.“读图时代”的发展
早在20 世纪,海德格尔已经在其著作《世界图像的时代》中预言了世界将进入图像时代,而消费社会的到来和眼球经济的兴起使预言成为了现实,图像开始充斥着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新媒体的诞生,图像在人类生活中出现的频次越来越高,甚至是独立于文字,占据了信息传递的主要位置,人类彻底进入了“读图时代”。如今伴随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发展,“读图时代”的内涵借由网络媒介和网络平台得到进一步的深化。
2.莆仙方言图形化设计的必要性
相比单纯的文本信息,图形符号的信息传递更有高效,在表现形式上也更加生动有趣和多样化,因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重视,成为互联网时代信息交流与展示的主要手段。因此,以图形化设计探索莆仙方言在新媒介中的运用,更加符合当下人们的生活情境和生活习惯,是“互联网+”背景下对于方言传播与交流形式的必要选择,是“读图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四、莆仙方言图形化设计的分析
(一)莆仙方言图形化设计的作用
1.传达作用
莆仙方言源于古代中原汉语,在语音、语法和词汇上与普通话的差异极大,因此其传播与推广较为困难。以图形符号对莆仙方言进行视觉转译,符合“读图时代”人们对于视觉信息交流形式的偏好和需求,可以降低对莆仙方言识别、学习和使用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消减因地理位置、区域文化和地域思维方式造成的交流隔阂,提高莆仙方言的信息传递效率。
2.象征作用
通过提取莆仙方言的语义符号,经现代化转译重构为视觉符号,能够体现出象征意义。方言语义包含显性语义和隐性语义。显性语义对应了方言的能指,即方言所表达的表面含义,以及与方言相关的当地名人、名胜古迹、美食趣玩、生活习惯等具体元素或特性;隐性语义对应了方言的所指,即方言及相关地域特色元素或特征所关涉的民族精神、地域文化、历史人文内涵、风俗民情等。因此,莆仙方言的图形化设计在表达预定俗成、外在性、常识性、具象性的意思的同时,彰显了莆仙方言丰富、深刻的内在意涵。
(二)莆仙方言图形化设计的价值
1.文化价值
莆仙方言图形化设计的表现方式能够提升大众对莆仙方言的认知,普及莆仙方言及其文化的相关知识,同时丰富莆仙方言的文化形态,满足新时代大众对莆仙方言的审美需求。
2.经济价值
莆仙方言图形化设计能够为莆仙文创产品的开发提供设计素材,通过视觉设计提升莆仙文创产品的竞争力,实现地域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统一。
3.教育价值
莆仙方言图形化设计以视觉形式拓宽莆仙方言的交流形式,降低学习难度,能够促进莆仙方言的教学和普及,加强方言使用者对地域身份的认同感,有利于莆仙方言的传承。
(三)莆仙方言图形化设计的现状
目前,莆仙方言的图形化设计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数量十分稀少。莆仙方言作为一种听觉语言,目前仅有极少数案例从视觉层面对其进行探索与呈现,因此亟待更多图形化设计实践。第二,内容特色不足。莆仙方言图形化的相关设计作品,整体上较为缺乏地方特色和典型性,对莆仙地域文化及其相关元素的挖掘不够深入。第三,视觉风格单一。目前,莆仙方言图形化设计的风格多为动漫风格,在造型与线条表现上相对简单,在配色上缺乏多样性,内容与风格的协调性不佳。第四,图形创意较弱。在进行莆仙方言图形化设计时未能充分地运用各类图形创意手法对莆仙方言进行视觉转换,降低了图形的创新性和可读性。第五,应用领域较窄。目前已知的莆仙方言图形化设计仅应用于少数的网络表情符号中,缺乏多领域的应用探索。
五、莆仙方言图形化设计与应用
(一)莆仙方言图形化设计建议
1.设计内容地域化
选取莆仙方言中有代表性的常用词和地方熟语作为表现内容;从具有典型性的人物、食物、景物、建筑物中提炼表现元素;从相关的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地方习俗中选取素材,能够反映出鲜明且独特的莆仙地域文化。
2.设计风格多样化
第一,艺术史风格。在莆仙方言的图形化设计中可积极借鉴艺术史上各经典流派风格,丰富其图形化设计的表现形式。第二,民间艺术风格。方言能够反映出特定的地域文化,因此采用民间艺术风格的图形化设计是方言内在属性的体现,在莆仙方言的图形化设计中可采用年画、剪纸、皮影等民间艺术风格,使其内容和表现形式达成有机统一。第三,流行风格。在莆仙方言的图形化设计中可融入流行风格和潮流元素,体现出时代特征。
3.设计方法综合化
莆仙方言的图形化设计可从符号学角度出发,综合文字符号和表象符号进行探索。应解读莆仙方言的地域性特征,在此基础上用常见的视觉符号解析方言内容,对文字符号和表象符号的进行二次创造,让观者能够“看出”方言的含义,在视觉呈现上可采用图文对应和图文融合两种形式,在具体设计中表现为插画设计和字体设计(如图1、2)。
图1 方言插画设计
图2 方言字体设计
(二)“互联网+”背景下莆仙方言图形化设计的应用探析
1.驱动文创设计
“互联网+”和新兴媒体背景下,莆仙方言的内容、涵义、精神都有了新的变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结合是当下方言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双赢选择。方言的独特性使其具有辨识度高的优势,同时其语义符号数量庞大、种类丰富,能够为文创设计提供大量优质的素材。莆仙方言的图形化设计可应用于品牌设计、产品设计、包装设计及其他相关设计领域中,拓宽莆仙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道路,营造兼具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的莆仙地域形象,实现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如图3),设计师将闽南方言巧妙地融入日用品、伴手礼等文创产品中,通过重塑观看、重塑习惯、重新定义礼俗等方式,引发人们对闽南方言的兴趣和思考,从而加深当地人对闽南方言的认识和记忆,同时展示了新一代闽南人对当地方言的全新认识维度,进一步挖掘了闽南方言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图3 闽南方言图形化设计
2.助力教育学习
莆仙方言本身较为晦涩难懂,且相关的文献、影音资料也极其缺乏,致使其学习难度较大。图形化的莆仙方言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普及教育问题,但在“互联网+”背景下作为辅助语音学习的一种方式更加符合当下人们的学习习惯。图形化的方言具有直观性、趣味性的特点,且更容易被记忆,同时借助互联网技术和新兴媒体的便捷和广泛传播,能够潜移默化的起到教育作用。(如图4),设计师以贵州方言的声母和韵母为基本元素,融入贵州当地的风俗民情,将方言转译为独特的图形符号。该作品融合了现代感与民族地域风情,简约的图形符号适于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传播。受众能通过熟悉的日常物品的视觉刺激来达到对方言的识记,同时形成对于贵州方言的视觉化、符号化独特感受,从而实现贵州方言的教育和传播目的。
3.促进保护工作
方言记录着一方土地的过去、当下与未来,记录当地的风貌、民俗、民风、创造,反映了当地人民的思想与认识。在方言日渐式微的背景下,切合时代发展实际的抢救性保护工作势在必行。对莆仙方言进行图形化设计,借助“互联网+”和新兴媒介的广泛传播优势,创建数字化的表现形式和保护途径,能够促使方言重新焕发生机。(如图5),设计师以东北方言为设计对象进行方言表情包设计,用插画形式结合方言文字及读音,完成以流行风格方言表情包为形式的图形化转译,并通过微信等使用频次较高的社交软件进行东北方言的传播,借助网络媒介和网络平台传播和保护东北方言。
图4 贵州方言图形化设计
图5 东北方言图形化设计
六、结论
在“互联网+”背景下重新审视莆仙方言的发展,需要从当下人们的生活习惯和交流方式出发,以视觉形式对莆仙方言进行转译,让受众能够直观地感知莆仙方言的含义,提高方言信息的传递效率。莆仙方言的图形化设计在内容和风格上应充分体现地域特色和时代需求,并结合互联网与新媒体的特点探索其应用,进一步挖掘莆仙方言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教育价值,从而实现莆仙方言的活态化保护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