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左室肥厚对体检人群高血压检出的预警作用
2021-04-15天津市红桥医院300000李刚
天津市红桥医院(300000)李刚
高血压属于常见病、多发病,其可以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其中原发性高血压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高危因素,且属于一种治疗时间较长的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将血压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因此,做好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是非常重要的[1]。在体检的过程中对于高血压的检出率并不高,往往需要一些辅助的检查和指标来起到一定的预警作用,以提醒医学工作者做好患者的血压监测,明确其血压水平与病情,因此找到更为理想的高血压预警指标是非常重要的[2]。本研究分析了心电图左室肥厚对体检人群高血压检出的预警作用,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将2019年1月~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体检且心电图结果显示左室肥厚的150例作为A组,将同期体检且心电图结果正常的150例体检者作为B组。A组男女比例分别为72∶78,年龄区间为30~78岁,平均(53.6±4.2)岁。B组男女比例分别为70∶80,年龄区间为31~80岁,平均(53.8±3.9)岁。入组的所有体检者均无继发性高血压、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以及心肺疾病、各种急慢性感染和甲状腺功能异常、肿瘤等疾病。统计学分析两组体检者一般资料后发现其基本相近,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心电图检查 选择限电图仪(型号为Medical Systems MAC 1200 ST),检查的过程中协助患者选择平卧体位,并运用十二导联进行同步心电图检查,左室肥厚的判定参照Romhilt Esters积分法[3]进行评价,如果患者的积分大于等于4分,则表示其存在左室肥厚的情况。
1.2.2 血压动态监测方法选择全自动无创动态血压检测仪作为血压动态监测的仪器,由专业医护人员将袖带缚于体检者手臂上,设置每30分钟自动测量1次血压,在动态监测过程中应该告知患者避免剧烈运动或者是情绪过于激动,并在监测结束后由专业人员进行相关血压数据结果的统计。
1.3 评价指标 将高血压检出率、24hSBP、DBP以及夜间SBP、DBP和24hSBP标准差、夜间SBP标准差、夜间DBP标准差作为两组患者的观察、评价指标。
附表 两组患者相关血压指标分析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收集实验数据,并将其录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19.0中完成处理、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以P<0.05作为标准。
2 结果
2.1 两组高血压检出率比较 A组、B组各有150例体检者,其检出高血压的体检者例数分别为59例、10例,计算后得出39.3%、6.7%分别为A组、B组体检者高血压检出率,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相关血压指标分析比较 对比A组、B组体检者24hSBP、DBP以及夜间SBP、DBP和24hSBP标准差、夜间SBP标准差、夜间DBP标准差发现存在显著差异,P<0.05。详见附表。
3 讨论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及时发现其病情并给予高效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能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对心、脑、肾等靶器官所造成的损伤,由此可见,做好高血压检出与诊断是非常重要的[4]。动态血压监测是一种成熟且理想的高血压诊断方法,但是其费用较高,临床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往往被应用于确诊患者的后续治疗过程中,因此,需要找到一些预警高血压的辅助指标[5]。
心电图是体检的一个常用项目,其操作简单且价格低廉,体检人群的接受程度较高,而左室肥厚是心电图检查过程中的一个主要指标,导致其出现的主要原因包括体型消瘦、心肌病以及心肌淀粉样变性等,但是最为常见的还是高血压或者是心脏靶器官的损伤,因此,可以将其作为高血压检出的一项重要指标[6]。在心电图左室肥厚者血压的动态监测过程中发现,其各项血压指标与心电图正常者相比明显加高,且夜间更为明显,同时,其还可能会导致血管系统负担的增加,提高了心血管疾病与靶器官损伤的风险性,具有理想的高血压检出预警效果[7]。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可知,A组与B组体检者不仅仅在高血压检出率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同时A组患者24hSBP、DBP以及夜间SBP、DBP和24hSBP标准差、夜间SBP标准差、夜间DBP标准差明显较高,P<0.05。
综上所述,心电图左室肥厚是体检人群高血压检出的一项重要预警指标,其作用和效果均相对较为突出,在临床中应该给予一定的重视,以及时给予患者动态血压监测,及时发现高血压的状态,对患者的血压情况进行更加准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