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采供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浙江省为例

2021-04-15胡秋月

统计科学与实践 2021年12期
关键词:采供血全血血站

□ 胡秋月

采供血工作是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面对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医院快速发展带来临床用血需求快速增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血液质量安全提出更为严格的血液检测需求等新形势,血液采集与供应的矛盾不断凸显,采供血能力及体系发展问题亟待解决。从2011年到2019年,浙江省医院诊疗人次增长63.37%,医院床位数增长88.58%;而全省无偿献血人次比上年仅增长28.15%,供应临床用血(红细胞类)仅增长24.11%,临床用血供需处于紧平衡,无偿献血增长率远落后于医院诊疗数和床位数的增长率。本文通过回顾分析2016-2020年浙江省血液中心采供血情况,分析采供血工作存在的短板并提出建议和思考。

|数据和方法

通过浙江省血液管理信息系统调取2016—2020年浙江省血液中心的全血采集数据和供应医院临床用血(红细胞类)数据,使用Excel 进行数据整理、比较和统计分析。

|采血、供血情况

从2016年开始,浙江省血液中心全血采集人次和采集量均呈稳步递增趋势,但总体采集量均低于供应量,供应和采集的缺口占供应量的4.21%-8.01%,每年需通过省内血液调剂来补充,说明血液供应总体离完全满足临床用血需求还有一定差距。2020年全血采集人次比2019年上升0.65%,采集量比2019年下滑0.49%,向医院供血(红细胞类)下降1.48%。(表1)

表1 2016年—2020年浙江省血液中心全血采集和血液供应(红细胞类)

2019年和2020年每月全血采集量不稳定,波动较大。与2019年相比,2020年献血量下降的主要月份集中在1月、2月、3月、5月等,下降幅度从43.03%、25.93%到1.77%不等。与2019年相比,2020年献血量增加的主要月份集中在4月、6月、11月、12月。(图1)

图1 2019年和2020年每月全血采集量对比

|存在问题

(一)临床用血存在刚性需求

2019年浙江省千人口献血率为12.38‰[1],低于发达国家。尽管通过采取电话招募、线上预约等措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与医院需求相比仍有差距。在突发紧急公共事件或日常医疗救治中,血液往往是需要着重考虑的医疗资源,如急救用血、慢性病定期输血等,其刚性需求始终存在。

(二)现有采血体系脆弱,易受不确定因素影响

浙江省血液中心血液来源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街头献血(47%左右)、高校学生献血(26%左右)和企事业单位职工及其他人员献血(27%左右)。数据显示,2020年1-3月冬季气候恶劣,加上受新冠肺炎疫情、人员流动管控及防控要求影响,献血人数大幅下降;2020年5月21 日献血车第一次进校园举办高校献血活动,比往年高校献血晚2 个月左右,造成了5月献血人数同比下降。团体组织、街头采血受不确定因素影响大,采血体系脆弱。

(三)采供血服务、保障体系跟不上发展需求

要提升采供血能力,需要一支高质量的人员队伍。现行国家关于血站人员的配比标准《血站基本标准》已不能满足当前实际工作需求。各级采供血机构为了适应日益增长的采供血业务工作任务,聘用大量编外人员,带来人员管理难等问题。血液中心人均收入水平与省级医院相似专业人员有较大差距,仅为同级医疗机构平均水平的65%左右。这表明,人力资源、财政投入保障与采供血发展需求不相匹配。

|讨论与思考

(一)优化街头献血为主、团队献血为辅的无偿献血模式,强化采血组织体系

街头献血点是为献血者提供献血服务和采集血液的重要场所,也是宣传招募无偿献血的重要阵地。建议将采供血机构建设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内容中,将采供血网络纳入整体经济发展和城市规划中,推进城市建设、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协同一体化发展,采供血机构的组织结构、运营模式的同步更新迭代[2]。浙江医学高峰建设、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双提升势必会带来临床用血量的增长,建议以公共安全为导向,根据城市发展规模、医疗资源、人口密度及人群流动特点,提前布局采供血机构和献血点。在商业繁华区等人员聚集、人流量大的场所开展无偿献血宣传与招募,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团队献血成为街头献血的必要补充。建议强化单位团队组织体系和激励机制,将献血工作纳入各地、各部门精神文明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建立团体献血应急库。在德国,公共卫生在服务层面的体现是从中小学教育抓起,从小培养他们对健康和疾病的正确认知。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将献血知识编入中小学地方教材,创造献血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促进信息互联共享,加强血液联动保障机制

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加快推动血站管理数字化改革。完善预约献血系统,构建血站与血站、血站与医院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共享病例用血情况,发挥血站在临床用血方面的专业优势;共享各地区、各医院血液储备情况,智能统筹调剂全省血液,促进血液动态平衡。

(三)加强采供血机构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

重视采供血机构自身建设,制定应急预案及工作标准并定期演练,提高业务水平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根据不同公共突发事件的特点,编制采供血应急物资相关目录清单,定期更新,动态调整。建议各级血站根据本地常住人口基数,安排一定的财政专项资金,按照5-10 天的应急保障量,储备一定的采供血应急储备物资[3]。建议将无偿献血纳入“绿色通道”适用范围,畅通献血、急救送血通道。

健全人力资源保障体系。2014-2018年,我国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卫生人员分别增长28.40%和12.10%,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卫生人员仅增长0.9%,每万人口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人员则下降了1.1%[4]。人力资源的配置应以需求为导向[5],血站卫生技术人员数量应根据采供血等业务量进行配备。笔者认为可以参照医院人员与床位相关联的做法,出台以采供血业务量为主要衡量依据的人员配置标准,实行动态管理以保障血液供应能力。2020年4月,上海出台的《关于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的若干意见》,明确加大公共卫生应急体系人事薪酬保障力度,稳步提高疾病预防控制、急救、采供血、卫生信息、公立医疗机构等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水平以及政府购买服务人员薪酬水平,逐步缩小公共卫生机构与公立医院之间的薪酬差距,为健全人力资源保障体系提供了较好的思路。

猜你喜欢

采供血全血血站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全血超量采集原因分析及返工制备可行性分析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试论采供血机构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路径
采供血机构实施财务绩效管理的成效探讨
信息化下血站消防安保建议
浅析如何做好采供血机构的档案管理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采供血机构档案管理工作
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当前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