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给药途径治疗重度颅脑损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疗效比较 ①
2021-04-15路梦文
路梦文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河南 洛阳 471000)
重度颅脑损伤(STBI)常采用手术治疗,但术后易引起颅内感染,影响颅脑神经功能,残死率较高[1]。临床多采用万古霉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如美罗培南等高效、高灵敏度抗生素类药物静滴治疗,但由于人体血脑屏障的存在,脑组织内难以达到持久、有效杀菌浓度,且易出现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2]。鞘内注射万古霉素、美罗培南可明显提高脑组织抗菌药物浓度,提高疗效[3]。本研究选取我院STBI术后颅内感染患者70例,旨在探讨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万古霉素不同用药途径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STBI术后颅内感染患者70例(2018-05~2019-10),按照用药途径不同分为两组,27例采用静滴给药为静滴组,43例在静滴组基础上采用腰椎穿刺鞘内给药为双途径组。静滴组男14例,女13例;年龄29~68岁,平均(45.62±7.89)岁;原发病:17例脑出血,2例脑外伤,8例脑内肿瘤。双途径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30~70岁,平均(48.10±8.10)岁;原发病:25例脑出血,5例脑外伤,13例脑内肿瘤。两组基线资料(性别、年龄、原发病)均衡可比(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均行过颅脑手术;均经CT等头颅影像学检查、细菌培养、血常规检查确诊为颅内感染:术后体温>38.5℃,蛋白质含量>0.45g/L,糖定量<2.2mmol/L,脑脊液微黄、浑浊、有絮状物,且其中白细胞计数>500×106/L。(2)排除标准: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腰椎穿刺禁忌证;凝血功能障碍;癫痫大发作史;呼吸功能衰竭;哺乳或妊娠期女性;对本研究药物过敏。
1.3 方法
两组均给予美罗培南(山东罗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63392)、万古霉素(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5148)。
1.3.1 静滴组: 采用静滴给药,万古霉素2g/次,3次/d;美罗培南1g/次,2次/d。
1.3.2 双途径组: 在静滴组基础上采用腰椎穿刺鞘内给药,行腰大池穿刺置管引流术,流出脑脊液后,推注万古霉素20mg,采用2mL 0.9%氯化钠冲洗导管,推注美罗培南20mg,2次/d。两组均连续用药14d。
1.4 疗效评估标准
呕吐、高热、感觉障碍等症状消失,病原菌、脑脊液检查均恢复正常为痊愈;症状消失,病原菌、脑脊液检查中有1项未恢复正常为显效;症状、病原菌、脑脊液检查均有所改善为有效;未达到上述标准甚至恶化为无效。痊愈、显效、有效计入总有效。
1.5 观察指标
(1)疗效。(2)治疗前、治疗3d后、治疗5d后两组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行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40~50mL,采用全自动特定蛋白分析仪(贝克曼库尔特Immage800)检测白细胞计数、蛋白质定量。(3)治疗前、治疗3d后、治疗5d后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抽取2mL清晨空腹肘关节静脉血,以3000r/min的速度离心5min,离心半径为10cm,分离得到血清,采用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生物梅里埃bioMerieux)检测。(4)两组不良反应(腹泻、放射性疼痛、瘙痒、霉菌性口腔炎)。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疗效
双途径组总有效率88.37%高于静滴组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对比n(%)
2.2 白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降钙素原
治疗前两组白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降钙素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d后、治疗5d后双途径组白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降钙素原低于静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肿瘤细胞活力指标比较
2.3 不良反应
双途径组1例腹泻、1例瘙痒,静滴组2例腹泻、2例放射性疼痛、2例瘙痒、1例霉菌性口腔炎。双途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65%(2/43)低于静滴组25.93%(7/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36,P=0.026)。
3 讨论
颅内感染是STBI术后常见并发症,多由于颅脑组织暴露时间过长,导致细菌感染,常发生于术后3~7d,伴有脑膜刺激征阳性、意识障碍、发热等,治疗不及时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临床需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治疗[4,5]。
美罗培南属于广谱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易穿透多种细菌细胞壁,结合青霉素结合蛋白,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对头孢菌素酶、青霉素酶稳定,对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均有杀灭、抑制作用[6]。万古霉素能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同时改变细菌细胞膜通透性,阻止细菌RNA合成,对葡萄球菌、肠球菌、链球菌杀灭作用较强[7]。临床常规采用静滴美罗培南、万古霉素时,虽能透过血-脑脊液屏障,但难以达到清除细菌浓度,需较大剂量,易影响患者肝肾功能。鲁增等[8]学者研究表明,鞘内注射罗培南联合万古霉素对颅内感染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基于此,本研究采用腰椎穿刺鞘内给药,结果显示双途径组总有效率88.37%高于静滴组66.67%,治疗3d后、治疗5d后双途径组白细胞计数、蛋白质含量、降钙素原低于静滴组(P<0.05)。腰椎穿刺置管引流可持续少量低速引流脑脊液,缓慢降低颅内压,并减少蛛网膜下腔、脑室炎症因子及病原微生物,降低细菌数及白细胞总数,从而减轻脑膜刺激征症状[9]。同时,鞘内注射可经蛛网膜下腔直接给药至感染病灶处,快速达到有效抑菌浓度,控制颅内感染,提高疗效。降钙素原水平可直接反映感染严重程度,感染程度与其呈正相关,鞘内注射抗生素药物可降低降钙素原水平,控制感染[10]。上述结果表明,双途径给药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感染症状。此外,本研究中双途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65%低于静滴组25.93%(P<0.05)。通过鞘内注射能减少频繁给药所致创伤,减少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万古霉素采用腰椎穿刺鞘内给药治疗STBI术后颅内感染疗效显著,能减轻炎症反应,促进脑脊液代谢,控制感染情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