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左腕临池仍飞扬—记南京博物院藏高凤翰《花卉图》册

2021-04-15徐小虎

中国书画 2021年2期
关键词:扬州八怪钤印绢本

◇ 徐小虎

清代中期,扬州逐渐成为全国的贸易中心,文艺发达。财力雄厚的商人们附庸风雅,不惜人力、物力和财力大肆营造园林、演奏戏曲、收藏书画古玩、举行诗文宴集,使维扬古城更加绚丽多彩。这里,文化的商品化开始出现萌芽,书画买卖已成普遍趋势。所以,商业资本和文艺气氛活跃的扬州,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画家前来一显身手。《扬州画舫录》记载,从清初到乾隆末,扬州本地和外地的画家多达550余人,他们互相交游,吟诗作画,形成了发挥个人风格和潜心独创的风气,其中以“扬州八怪”最为知名,成为清代画史上一个重要流派。

“八怪”之名首见于清末汪鋆《扬州画苑录》,后来的绘画史家们对“扬州八怪”有所论及,但说法不一。所谓“扬州八怪”,实是对当时扬州画坛主要人物的总称,因画风相近,便将之归在一起,视为“八怪”。所以,“扬州八怪”实乃一个画家群体,著录画家当为最知名者。一般认为,“扬州八怪”包括金农、郑燮、李鱓、李方膺、黄慎、汪士慎、高凤翰、高翔、罗聘、华嵒、边寿民、陈撰、闵贞、李葂、杨法等人。

“扬州八怪”大多博才多学,精通诗、书、画、印,绘画则偏重于花卉翎毛,善于利用比兴、题跋等传递出复杂的情感内容。他们往往关注现实生活、关心世俗趣味,将视野投向了喜闻乐见的日常事务,如葱、蒜、辣椒、萝卜、白菜、石间小草、墙上野花等,无不纳入笔下,散发着浓郁的世俗情调。他们追求新颖奇异,强调笔趣墨韵,以意运走,或吸收草书笔法,或渗入金石意味,有意而无意,不似而似,气势狂放纵逸,意味稚拙朴实。

南京博物院藏“扬州八怪”绘画数以百计,自成体系,且有不少精品,其中大多为“扬州八怪”画家各个时期的代表作,这些都是研究“扬州八怪”绘画艺术的宝贵资料。现拣选高凤翰《花卉图》册作一番赏析,以飨读者。

高凤翰(1683 1749),字西园,号西亭、南村、南阜,山东胶县人。天性聪慧,幼年时即能赋诗作词,受文坛领袖王渔洋青睐,遗命收为私淑门人。雍正五年(1727)得胶州知州黄之端举荐应“贤官方正科”。次年赴京应试,考列一等,特授安徽歙县县丞。他为官清廉,屡有政绩,但不善经营,常遭诬告。乾隆二年(1737)因两淮盐运使卢见曾案受累,被捕入狱,受尽折磨,右臂致残。出狱后,毫不气馁,以左手写字作画,更号“后尚左生”“丁卯残人”。从此无意仕途,去官漫游各地,客居扬州,以售字卖画为业,后因病重,于乾隆六年(1741)回到故乡,直至病逝。

高凤翰擅长绘画,早年即享声誉。山水师法宋人,接近于赵令穰、郭熙一派,承古人遗绪,以现实的笔法,写山水胜概,秀丽缥缈,婉转曲折,往往出人意想之外。风物景色,如长松茂林,重山叠岭,渔村浦溆,岸芷汀兰,处处引人入胜。花鸟画,大幅气魄宏大,小幅气息娟秀,往往笔酣墨饱,干湿互用。他喜欢画小景,构图一般简洁凝练,造型自然生动,风格俊美可爱。晚年,高凤翰画风大变,生活的刺激、右手的病废以及对现实的愤懑,发诸于笔端,笔调更为奔放狂逸,气势咄咄逼人。

[清]高凤翰 花卉图册之题跋 23.1cm×32.6cm 纸本设色 1738年 南京博物院藏释文: 观子先生戊午秋以故人招邀,得订新好,留两越月逾,余病痿而去,濒别为作此左手书画册十二叶以识意。学弟高凤翰书。左手书画涂雅,以贻有道人,何异儿戏,姑存之。戊午十月廿二日赠行,弟翰。钤印:高凤翰(白) 左手(白) 高(朱) 南阜之印(朱白) 吴客(朱) 戊午年(白)

[清]黄慎 双鸭图轴 纸本设色 50cm×73.5cm 南京博物院藏款识: 黄慎。钤印:黄慎(朱) 恭寿(白)

高凤翰去世之后,其友卢见曾写有挽诗一首,概括了他的生平与艺术,诗曰:“最风流处却如痴,颠米迂倪未足奇。再散千金因托钵,已残右腕更临池。殷生潇洒谈元日,戴椽昂藏对簿词。见说淮南传盛事,遗文争患少人知。”

南京博物院所藏高凤翰《花卉图》册,设色,纸本,纵23.1厘米,横32.6厘米,作于1738年冬,以大写意绘四时花卉,笔法老辣,设色艳丽,大俗大雅,为其晚年病臂后的左笔佳作。

第一开,梅竹芭蕉图。题识:“画意。”钤印:龙绣(白文)。对题:“雪里芭蕉春一芽,隔墙似笑老梅花。世间得失真难定,吃厌鱼儿又拣虾。书徐文长诗题画。”钤印:檗琴(朱文)。

第二开,东篱菊色图。题识:“别有东篱,老阜。”钤印:凤翰(白文)。对题:“莫嫌老圃秋容淡,恁看黄花晚节香。阜道人。”钤印:信天翁(白文)。

第三开,梅花牡丹图。题识:“阜道人。”钤印:高凤翰印(白文)、南阜山人(白文)。对题:“清不绝俗,艳不伤格,品地在高人正士之间,南阜山人左手录。”钤印:老阜(白文)。

第四开,荷花水草图。题识:“水华图,南阜左手并题。”钤印:南阜居士(白文)、凤翰(白文肖形)、大珠山樵(朱文)、不知老之将至(白文)。对题:“中通外直,先生有焉,作君子图,以识意,同学弟翰顿首。”钤印:老阜(朱文)、文章有神交有道(白文)、天禄外史(白文)。

第五开,石榴佛手图。题识:“观物斋中盘供,南阜山人写赠。”钤印:西园(朱文连珠)、家在齐鲁之间(白文)。对题:“武进庄进士家,香椽结实得异种,弩瘿如柈週匝,其(不)外作绿云状,中作正圆,黄如琮玉,余名之 曰þ祥云捧日ÿ,并俪以二佛手图之,老阜左手戏书。”钤印:凤翰之印(白文)、墨磨人(白文)、游戏三昧(朱文)。

第六开,秋葵芍药图。题识:“乾隆戊午十月,胶曲高南阜左手仿白阳山人墨法,贻介石先生存。”钤印:结习(白文)。对题:“青城洞口最高枝,别有丰标物象奇。一任春风妬国色,天香终有拂云时。老阜并题。”钤印:阜道人(朱文)。

题跋:“观子先生戊午秋以故人招邀,得订新好,留两越月逾,余病痿而去,濒别为作此左手书画册十二叶以识意。学弟高凤翰书。左手书画涂雅,以贻有道人,何异儿戏,姑存之。戊午十月廿二日赠行,弟翰。”钤印:高凤翰(白文)、左手(白文)、高(朱文)、南阜之印(朱白文)、吴客(朱文)、戊午年(白文)。

高凤翰晚年花鸟画构图饱满,风格泼辣,出人意料,似抒其不平之气。《花卉图》册笔墨率意而不轻浮,章法随意而不松散,粗笔泼墨,疏密有致,其间的挥洒逸气,既非急躁又非迟钝,感觉把握游刃有余。而题款书法雄厚阔大,遒劲疏放,神采飞扬,书法的飞动情态切入绘画形象所蕴含的不尽之意,使画面气韵酣畅淋漓。另外,所钤印章都为自己刻治,取法秦汉,作风苍古朴茂,别生奇趣,真可谓书、画、印相得益彰,意味深长。

[清]李鱓 石畔秋英图轴 118.9cm×56.6cm 绢本设色 1715年 南京博物院藏款 识: 康熙乙未七月,画请敬倚年长兄教,兴化弟李鱓。钤 印:臣鱓之印(朱) 宗杨(白) 不如人(朱) 复堂(白)鉴藏印:沈京似珍藏书画印记(白)

[清]金农 玉壶春色图轴 131cm×42.5cm 绢本设色 1761年 南京博物院藏

款识: 田居先生为吾乡前辈,旧为监察御史,每得名迹,必招赏于清池白石间。其藏元至大辛少府

贡粉梅矮卷,繁枝密萼,花光迷离,恍如晓雪之方开也。先生最爱予小诗,索题纸尾者三,忽忽五十年情事矣。先生逝后,宅属他人,画亦遂失。今凝想写之玉壶春色,仿弗江路野桥二月也。荐举博学宏词杭郡金农画记,时年七十又五。

钤印:金农印信(朱) 积金庵(白)

[清]李方膺 百花呈瑞图轴 162.5cm×43.1cm 绢本设色 1736年 南京博物院藏

款识: 不写冰桃与雪藕,百花呈瑞意深长。只缘贤母传家训,惟愿儿孙向太阳。乾隆元年写于历下碧梧居,抑园李方膺。

钤印:以酒为名(白) 琴书千古(白)

[清]华嵒 桃花鸳鸯图轴 128.2cm×60.4cm 纸本设色 1748年 南京博物院藏款识: 春水初生涨碧池,临流何以散相思。含情欲问鸳鸯鸟,漫对桃花题此诗。戊辰春朝,新罗山人写并题。钤印:华嵒(白) 秋岳(白)

学老长兄教,板桥弟郑燮。钤印:十年县令(朱) 官独冷(白) 郑大(白)[清]郑燮 托根乱岩图轴 106.8cm×51.7cm 纸本墨笔 南京博物院藏款识: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乱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孟翁年

[清]归庄 竹石图轴 127.5cm×48.2cm 纸本墨笔 1659年 南京博物院藏

[清]文柟、金俊明、金传 岁寒三友图轴127.5cm×48.2cm 纸本墨笔 1666年 南京博物院藏

[清]周淑禧 鸠雀先春图轴 147.5cm×47.8cm 绢本设色 南京博物院藏

[清]沈铨 梅花绶带图轴 131cm×58cm 绢本设色 南京博物院藏

[清]朱耷 水木清华图轴 120cm×50.6cm 纸本墨笔 1694年 南京博物院藏

法于雪堂老子,夫画竹不作节,尚有何法可拘。翻风滴露,观者正当得其生韵耳。清湘石涛济一枝下。芒鞋细碎落纷纭,灵谷山含蛱蝶云。呤织晴烘冰骨就,腊摧九尽玉肌氲。两升熟酒骚人醉,十里香茅野客闻。日暮孝陵峰顶望,影随白凤入鸥群。灵谷探梅归,灯下复补其干,漫书此诗其上。秦淮客子济。钤印:老涛(朱) 冰雪悟前身(白) 藏之名山(白)[清]石涛 灵谷探梅图轴 97.5cm×50.3cm 纸本设色 1685年 南京博物院藏款识: 或言竹叶有定法,否则不类,于是个上枝上加以刻划,而生意尽矣。予竹取

[清]蒋廷锡 海棠牵牛图轴 108cm×55cm 绢本设色 1726年 南京博物院藏款识: 丙午秋杪橅元人笔法。青桐居士。钤印:廷锡私印(白) 酉君(朱) 漱玉(朱)

[清]恽寿平 国香春霁图轴 103cm×51cm 绢本设色 1689年 南京博物院藏款识: 国香春霁。苕华阁拟北宋徐熙写生。时己巳夏日白云外史寿平。钤印:南田草衣(朱) 寿平(朱白)

[清]钱维城 紫藤罂粟图轴 145.3cm×43.3cm 纸本设色 南京博物院藏款识: 臣钱维城恭画。钤印:臣钱维城(白) 恭画(朱)

[清]李因 荷花鸳鸯图轴 149.5cm×51.5cm 绫本墨笔 1681年 南京博物院藏

[清]吴历 竹石图轴 97.2cm×34cm 纸本墨笔 南京博物院藏

[清]马荃 春华争妍图轴 116cm×55.5cm 绢本设色 1736年 南京博物院藏款识: 乾隆元年丙辰清和月,江香马荃写。钤印:马荃(朱) 字曰江香(朱)

[清]马元驭 南溪春晓图轴 174cm×95.3cm 绢本设色 南京博物院藏款识: 南溪春晓。栖霞马元驭。钤印:元驭之印(白) 扶羲(朱)

[清]袁江 水草螃蟹图页 27.7cm×35.7cm 纸本设色 南京博物院藏款识: 邗上袁江画。钤印:袁江之印(白)

卜筮,可以趋吉避凶也。偶忆元人画法,倚檠仿之,礼。钤印:公之犹(朱)[清]王礼 双龟图页 31.5cm×42.3cm 纸本设色 1852年款识: 龟,贝货也,前汉《食货志》。天用莫如龙,地用莫如马,人用莫如龟,取其能

[清]蒋璋 鹭鸶平安图页 27.2cm×31.8cm 纸本设色 南京博物院藏款识: 铁琴。钤印:璋(朱)

[清]颜峄 罂粟图页 33cm×37.3cm 绢本墨笔 南京博物院藏题识:青来居士颜峄摹古于白华草堂。钤印:臣峄(白文)

卯春日,禹卿。钤印:王氏禹卿(朱) 梦楼(朱)[清]王文治 柳燕图轴 69.1cm×32.3cm 纸本设色 1783年 南京博物院藏款识: 柳条金嫩不胜鸦,金粉墙边道韫家。燕子来时春寂寂,小窗和雨梦梨花。癸

[清]蔡嘉 岁朝图轴 112cm×50cm 纸本设色 1778年 南京博物院藏款识: 岁兆图。庚寅十二月写似惟恒道翁正。蔡嘉。钤印:臣嘉(朱白) 熹垣氏(朱)

[清]张熊 芝仙供寿图轴 128.8cm×40cm 纸本设色 1877年 南京博物院藏款识: 芝仙供寿。丁丑仲春月既望鸳湖七十五老人子祥张熊写花石。钤印:子祥书画(白)

款识:画此将弃去,吾家伯迟见而请之,复为题识。 叔。钤印:赵之谦(白)[清]赵之谦 盆榴图轴 109.9cm×56.8cm 纸本设色 南京博物院藏

[清]虚谷 枇杷图轴 129.8cm×72.1cm 纸本设色 1896年 南京博物院藏款识:丙申二月写于春辉堂。虚谷。钤印:虚谷书画(朱) 心月同光(朱)

藤雪个呼不起,谁真好手谁野狐?画来且自挂粉壁,溪堂晚色同模糊。录旧作补空。光绪廿六年岁在庚子三月几望写于石人子室。吴俊卿。钤印:俊卿之印(朱) 仓硕(白)[清]吴昌硕 荷花图轴 147.5cm×78.5cm 纸本墨笔 1900年 南京博物院藏款识: 荷花荷叶墨汁涂,雨大不知香有无。频年弄笔作狡绘,买棹日日眠菰芦。青

猜你喜欢

扬州八怪钤印绢本
喻天柱作品
冉茂列
如何提高书法的鉴赏能力
浅谈印章识别对书画鉴定的作用
《鹿鸣》绢本设色
中国画落款与钤印研究
论扬州盐商与扬州八怪
扬州八怪的交往圈与李方膺的被存在
丁学军作品
水墨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