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动导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2021-04-14曹一芳

考试周刊 2021年23期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实践

曹一芳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行,教师工作要求越发严格,教学方式应及时地予以创新,因此互动导学教学模式被更多的學校和老师重视。互动导学可以使老师更好地发挥引导者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老师和学生朝着良性的关系发展,也使学生的数学水平和学习能力不断提升。

关键词:互动导学;高中;数学教学;实践

一、 引言

文章对互动导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展开探讨,并提出互动导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策略,从老师和学生两个角度提出建议和要求,希望可以推动高中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使老师跟学生实现共同进步。

二、 互动导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改变了师生传统的相处模式

传统的教学课堂中人们认为老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当前的数学教学活动中老师依然是主要元素,但学生也是另一个重要的主要因素,人们越发地意识到学生能力的价值。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导学互助模式,可以将老师和学生的作用都充分地发挥出来,将以往教学模式中老师作为单一元素的教学现象予以很好的改变。导学互动作为新时代下的教学模式,在数学的教学和解题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数学题目的讲解过程中,老师若是一味地讲解,但缺乏完善的解题步骤,会导致数学教学失败。因为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不能学到知识,不会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而老师在讲题时积极性不够,导致原本会多讲的解题方法不讲,应该画的解题思路图不画,最终导致老师在讲课时省事,但是学生学不到知识。因此,积极地运用互动导学,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数学教学中老师要辅导学生,学生也在辅导老师,从而在两者的互动中共同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推动教学氛围的改善,加强老师和学生的沟通交流,进而将老师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出来,也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推动高中数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升。此外,互动导学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和老师之间有更多的机会展开沟通交流,老师也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知道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是什么,从而使教学更有针对性和侧重性,减少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对学生会的题目一再重复,对学生不会的题目一笔带过的情况。老师去体会学生的所思所想,使师生间的距离感大大缩小,促进融洽师生关系的构成,也可以推动学生更好地学习成长。

(二)改变了传统教与学的模式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有很多难题需要去突破,所谓的难题并不是说具体的计算题目,而是说数学这门学科老师难教、学生难学。要将数学难的问题予以很好的改变,需要老师创新教学方式,互动导学教学模式的积极运用,可以很好地突破传统数学教学中遇到的难题。互动导学作为新型教学理念,将互动探索和导学相结合,在教学中秉承“变教为主、以导促学、学思结合、导学互动”的理念。互动导学模式需要老师拥有很好的教学经验,从而在数学题型讲解时可以引导学生进入相关情境中,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立体几何”的讲解过程中,适当引导学生理解题目是非常重要的,引导之后再让学生完成老师设定好的任务就会更加地顺利简单。若情境引入没有做好,那学生就不能很好地投入数学学习中,自然在解题做题时效果会非常不理想。因此,互动导学既是一种教学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方式,在面对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时,应该积极主动地运用该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潜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激发。

(三)推动课堂氛围构建模式的改变

高中生面临着高考的压力,因此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氛围比较枯燥和严肃。有人认为严肃的数学课堂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但事实并非如此。运用互动导学教学模式通过情境的设计引导,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充分的调动,让高中学生的学习主体的职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在积极平等的学习氛围中,会使得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比以往的传统数学课堂要好很多。学生在听讲和解题的时候要设定情境去解决题目,将解题的规律性进行总结,为之后的学习做好积累工作。

三、 互动导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一)对老师的要求

1. 因材施教,展开针对性教学

数学作为逻辑性很强且知识点繁杂的一门学科,高中老师在教授数学内容时应该予以针对性处理,将重点和难点着重讲解清楚,从而学生在学习复杂的数学知识时,可以对基础知识有着全面清晰的掌握,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奠定学生扎实的数学基础。此外老师要结合不同学生的差异性和特点,采用互动导学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学习情况的不同进行不同的分析,采用更加针对性的教学方式,运用形象直观的操作演示,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得到很好的激发,通过因材施教,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自主学习,并制订适合自己的阶段目标和学习计划,不断朝着目标前进,找寻到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

2. 编写导纲

高中数学老师要对课标有着熟练全面的掌握,进而收集相关信息,对教材予以精读细想,对学生的学情有着全面掌握和分析,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过程,最终进行导纲的编写。在导纲的编写中老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丰富多样的教学情境,将学习目标和重难点明确地体现出来,并且在导纲中要涵纳经典例题和相关的练习题。

3. 指导学生运用科学的自学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会有学生自学的环节,老师应该结合每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和教学目标,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自学方法,减少学生因自学不当导致走马观花和自学效果很差的情况。老师可以给学生做示范,引导学生在知识要点和不懂的地方做好标记,引导学生提问和思考,并且老师要给学生提供自学的思考题,使学生带着疑问和思考去展开自学,进而认真地研读知识点和例题,既要将例题的答案看懂,还要对解题的思路和步骤进行总结。此外老师可以指导学生做相关的数学习题,使学生在解题中充分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盲区和不足。

猜你喜欢

高中数学教学实践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