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新探

2021-04-14

卷宗 2021年21期
关键词:双一流馆员学科

陈 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湖北 武汉 430073)

为打造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建设,助力科技强国战略实施,高校建设工作应根据发展目标与现状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其中,高校图书馆应积极转型,明确角色定位,满足师生需求,深化学科服务内容,提升学科服务质量,为人才培育提供基础条件,重视功能性作用。同时,在面对图书馆转型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时,高校工作者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多层次提升学科服务水平。

1 高校学科服务概述

1.1 学科馆员

在学科服务中,学科馆员本身就是服务的主体,学科服务的内容围绕着学科馆员进一步地深入各类用户的需求,提供在开展科研或者教学活动中必须所需要的各种专业技术资源和信息服务而展开。学科馆员必须要求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教育背景,有着过硬的知识技能,能够有针对性地为客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与帮助。

1.2 学科服务内涵

事实上,图书馆界和信息界在实践中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但学术界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大致认为,学科服务本身就是对图书馆读者服务的一种延伸,它是对图书馆创新精神与其个性化服务本身特色的一种具体表现,高校图书馆专业学科服务主要涉及整个大型图书馆的服务项目,而非个别馆员或特定群体。

学科服务模式是处于数字化、信息化等时代大背景下的一种全新型服务模式,它以各类学科馆员为中介和核心,依托大量的文献资源和平台,面向全国各类科教技术创新基地、研发院所、科学实验室、研发小组及其他单位开展的个性化、学科化、知识化的服务,旨在培养和增强科研教学者的信息收集和获取能力,为其自主创新工作提供有力的资源和信息保证。

1.3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内容

学科服务主要以研究生团队作为其服务的形式,内容围绕着学科人力资源保证体系的建设,信息素养培训教育,全方位的学科顾问,学术交流与网络互动的创设等进行展开。具体内容则包括对各类图书,期刊,论文等资源的整理和建设,对学术资源的查找使用,科研分析(对引文分析,学科态势分析,投稿指南等),学术资源导航,学术热点,会议动态等。

2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现状

2.1 积极方面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为提升学科服务水平都做出了一定努力。如今,学科服务网络结合了信息化时代下充分利用互联网络快速地处理信息和数据资源,设置多个专题学术服务划分平台,开发专题学术资源在线平台,快速实现文献互助,开展原文传递和定题服务等,更好地满足了师生各种个性化的需求,为其他专题师生提供了全方位、综合应用的嵌入式信息服务。其次,不同学校建设了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服务模式,如学科馆员协同式发展模式,主动嵌入式发展模式,”学科馆员-咨询馆员-辅助人员”等三级梯队服务发展模式。相较以往,学科服务更加注重与用户加强互动,加强宣传,推广与营销。

2.2 出现的问题

1)缺乏相关专业人才。在图书馆服务建设中,对于学科馆员等相关专业人才的缺乏也是阻碍学科服务不断深化的原因之一。一方面,学科馆员安排数量远远低于实际需求。按照要求,学科馆员设置数量应占到馆员总数的一半以上,但在实际情况中,学科馆员数量设置甚至可以只占工作人员数量一成。另一方面,通常学科馆员要求有相关学历背景和知识技能的掌握,但在现实中,由于缺乏对学科馆员素质的重视,引进的人才层次,素质不够高。甚至在一些学校,尚没有建立完善的学科馆员制度,没有认识到学科服务的重要性,也没有认识到新时代对于图书馆管理的新要求,学科馆员由信息咨询人员兼任,对图书馆工作的认识仍止步十多年前,认为工作围绕简单的记录,文件印刷等。

2)学科服务制度亟待完善。学科服务制度对学科馆员服务,学科服务管理,学科服务评价三个维度做出了要求。但在实际过程中,各学校发展层次不同,除几所知名的名校外,其余学校都没有形成规范的学科服务运作机制,或多或少地在学科馆员管理,组织结构等方面存在问题。如一些学校人员与工作错位,学科馆员工作由采编人员或信息咨询人员负责,这些问题的出现都严重制约了图书馆的发展。

3)学科服务内容水平较低。许多高校学科服务仍是传统的文献传播方式,而真正融入教学科研提供学科服务,学科博客、学术评价等深度学科服务较少,一些学科服务内容水平较低,只提供简单的登记记录,资料查阅,论文查重等,与客户实际需求相脱节,未能提供有力的学科服务支持。除北京、天津、上海少数高校外,其他地区高校很少同时提供深度学科服务。由于部分高校学科服务覆盖面较窄,大部分集中服务一流程课程或重点课程,而往往忽视了其他学科的基础服务工作,导致学科服务意识和影响力不足,限制了专业服务工作的开展。

同时,一些高校图书馆在开展学科服务时,方式较为传统,仍停留在多年前的阶段,被动地等待客户上门说明诉求,而没有主动提供服务,转变为学术合作的参与者。

4)学科服务平台建设欠缺。学科服务依托平台建设更好地进行学科知识的传播和资源提供。目前,LibGuides为主流系统。一方面是内容上的欠缺,多数学校缺乏在现有平台基础上开辟创新性服务的意识。学科服务平台所能提供的服务内容板块固定,具体内容也较为固定,一些学科学习,论文发表等学术工作不能被满足。另一方面,是数量上的不足。与国外优秀高校对比,我国高校学科服务平台设置较少,特色数据库等的建设也严重不足。

3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建设意义

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的核心。特色学科建设可以提高高校的竞争优势,在这之中,高校图书馆如何更好地进行学科建设服务就显得尤为重要。

厘清学科服务和学科建设之间的关系,这是构建一个优秀的学科服务体系的关键。加强图书馆与各个部门的交流和沟通,通过互动为他们提供高效、具体化的服务,只有通过互相沟通和交流才能够更好地充分利用图书馆庞大信息数据库,提高对图书馆工作的服务和管理效率。

建立良好的馆员与用户关系是学科服务过程形成的关键。而赢得用户信任的关键是提高服务水平,积极加强与用户的沟通和交流。通过积极的沟通,准确地理解用户的需求,依托强大的数据平台,利用学科馆员的知识和专业知识,为更多的用户寻找到最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源,为用户提供服务。目前,我国许多高校图书馆的功能和作用并没有真正发挥出来,据研究报告表明,许多高校图书馆的大量数字资源综合利用率和信息检索的效率都非常低,造成资源浪费,也不利于人才培养。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目前的状况。

4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策略

4.1 加强学科馆员素质培养

加强对学科馆员体系机构的建设,加强对学科馆员的素质培训。”双一流”的建设仍然需要更高的教育科研技术水平和人才培养的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该大力加强和推进高校图书馆专门的学科和馆员体系建设,加强对专门和馆员的培训,提高高校图书馆的专业和服务水平。学科馆员选拔制度的设计要求应当符合高等院校图书馆工作实际对各类学科馆员的要求进行选拔、培训,考核制度,使学科馆员真正发挥自身优势,为教学科研提供良好的学科服务。

做好对学科人才的服务,建设一支高素质学科人才队伍是开展图书馆工作重中之重,也是开展图书馆各项学科服务的核心竞争力。第一,要切实做好对图书馆员进行选拔和培训工作,图书馆员首先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教育背景和信息检索能力,掌握图书馆的情报。第二,加强学科馆员培训,定期向学科服务相对较好的重点高校派出学科馆员进行培训和学习。同时,学科馆员应加强与相关部门和科研团队的沟通,熟悉专业知识,掌握学科边界。

4.2 优化学科服务内容

在当前新形势下,学科服务的内容一定要做到与时俱进,有所创新,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说,首先就是要明确以学生和用户为中心的服务意识。丰富网络服务的文化内容,开展更加深度的文化服务,图书馆除了提出要积极开展对我国传统和现代网络相关学科的文化服务行动计划外,还要认真研究做好对网络学科文化服务的精准定位,避免完全分散。以学校的重点科目和优势主导学科为基础,结合学科馆员的学科背景,把握重点,先后在学科领域开展差异化的学科服务,做好定位,并在学科领域选择一批具有良好交流和合作前景的高校或者科研队伍开展试点,突破关键点。为了更好地满足客户实际需要,必须结合用户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专题深度定制服务。

4.3 积极创新学科服务模式

转变现有的服务模式,大力推广嵌入式服务。在实施嵌入式学科服务的过程中,图书馆应积极转变角色定位,化被动为主动,向师生宣传图书馆资源,使学科馆员全面参与课程教学,成为学术活动的参与者。教师在备课时可通过学科馆员提供的丰富的学研资料进行备课与讲授工作。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科馆员可以向教师和学生推荐合适的预科教材,课程结束后,图书馆员可以参与课程评价,通过学科馆员的综合课程服务,能有效促进课程建设,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利用学科服务进行科研活动。没有科学文献就不能进行科学研究与分析。学科馆员既有专业知识,又有信息检索能力,掌握图书馆情报是开展科学研究工作的得力助手。通过文献研究与分析,学科馆员可以帮助研究者获得高质量的研究指南,分析研究课题的演变和趋势,同时专业馆员可以帮助研究者组织研究成果和研究数据库的建立。此外,由于学科馆员对学术期刊和技术期刊有着深入地了解,在科研活动中,学科馆员将积减少和减轻科研人员获取信息资源的工作量,加强科研成果的收集整理,提高科研成果出版成功率。

以”学科馆员-图情教授”服务模式来作为一个案例,这种新型学科馆员服务合作模式可以有效帮助建立一起属于学科内的馆员与负责图情教授学科内的教授、学者之间的长期紧密交流合作。将图书馆数据资源和高等学校图书馆的各种电子信息技术资源与社会个体或者其他私人有机相互利用结合,通过对各种数据资源进行随机选取、转化、汇总、整理,实现对电子信息技术资源的各种智能化综合推荐,提高了电子信息技术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达到了社会经济效益的实现最大化。并有利于与客户形成成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另一层面,根据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教师和科研人员对学科服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对学科服务质量的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学科馆员-图情教授”这种学科服务模式也日益地呈现出学科馆员人才资源的不协调,学科馆员,教授学者之间很难达成互相的彼此合作与协同,或是这种彼此合作的关系不对等,或是因为学科馆员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和科研实践能力有限,学科馆员所需要提供的信息和资源无法得到学科馆员图情教授的充分认可,浪费时间,效率不高。因而,要根据实际情况,创新学科服务模式,使之更加适应高校图书馆建设发展。

4.4 加强学科服务平台与体系建设

完善的高校学科服务机制有助于尽可能最大程度地发挥高等院校图书馆的教学和辅助课堂建设的效能和实用性,更好地服务于”双一流”建设,因此,必须首先认真研究和确定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对象和目标。学科服务系统的组织结构、流程管理和控制、评估和改进措施。重点研究和探索体系的重点环节,不断探索和创新完善高等院校各个学科的服务模式并积极寻求创新。

完善学科服务平台建设是图书馆提供学科服务的保障,目前国内高校学科服务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供需失衡。缺乏智能性的设计和适用性的有待提高,需要利用新技术搭建科学高效的服务平台,包括网站建设和使用新媒体技术。建立健全学科服务管理体系,摒弃陈旧观念和制度措施,以用户为中心,以”双一流”建设为目标,进行目标分解,变抽象为具体,建立科学的考核、奖惩机制,将琐碎复杂学科服务工作制定细则尽力量化。如对学科馆员的工作进行评估时,要从学科馆员的服务实效,反馈速度,与服务开展的有序性多维度进行评估。除了对各岗位具体任务的执行和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外,还要重视学科馆员服务创新和拓展、注重用户反馈、同事评价等。

4.5 借鉴海外成功经验

不得不承认,海外大学在世界高等教育中综合排名远超我国,我国进入世界百强大学的也寥寥无几,并且排名并不靠前。海外大学在相关方面有着不俗的成绩,例如,康奈尔大学学科服务平台可达820个,而同期我国知名大学清华大学则仅有39个,并且平台并不提供课题调研,论文发表等功能,发展无论是从量还是从质上,都有着很大的差距。因而,我们可以大胆借鉴国外知名大学在图书馆建设中学科服务的成功运作模式,如参考学科馆员、学科教授的学科运作模式;以及图书馆学科馆员与重点学科所在部门教师的合作,学科馆员将特色馆藏资源整合到人的学科研究中,实现学科内容的传递与共享;设立学科分馆,学科馆员模式就是根据重点学科建设和学校专业规划,将图书馆馆藏资源规划到相应的分馆,将学科链接到分馆主页。此外,对分馆专业信息资源的内外部体系进行梳理,并聘请具有高质量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学科馆员,搭建重点学科馆所交流合作平台,提供精准的学科服务。或者,也可以与海外大学形成合作,定期进行学术交流,聘请海外大学图书馆工作人员对国内学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进行评估,共同商讨差异出现的原因,并且根据地域特点,办学特色,为与世界接轨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量,制定适宜本校发展的学科服务模式。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要积极转型,适应新时期发展的新要求,积极推进学科馆员制度建设,完善学科服务制度,加强平台建设,丰富服务内容,不断提升学科服务水平。为科研和教学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更好地助力人才培养和学校学科建设水平的提升。

猜你喜欢

双一流馆员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超学科”来啦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浅谈图书馆青年馆员职业生涯规划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