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应用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2021-04-14杨兆平
杨兆平
(泰安市中心医院分院骨科,山东 泰安 271000)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病因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的关节软骨疾病,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膝关节疼痛、肿胀,后期会出现畸形、活动受限。临床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主要目的是缓解疼痛、矫正畸形、延缓疾病进展,治疗原则为梯度化、个性化治疗,包括保守治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1]。本研究旨在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应用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在本院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58 例,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滑膜切除的A组(n=29)和未切除滑膜的B组(n=29),并选取29 例同期行保守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保守组。A 组男17 例,女12 例;年龄56~77 岁,平均(63.55±4.08)岁;病程1~11 年,平均(7.51±3.08)年;单膝18 例,双膝11 例;伸内翻畸形19 例,膝外翻畸形7例,屈曲畸形3例。B组男19例,女10例;年龄55~81岁,平均(62.41±4.95)岁;病程1~13 年,平均(7.49±3.60)年;单膝15例,双膝14例;伸内翻畸形18例,膝外翻畸形8例,屈曲畸形3 例。保守组男16 例,女13 例;年龄56~79 岁,平均(62.77±4.82)岁;病程1~13 年,平均(7.25±3.11)年;单膝16例,双膝13例;伸内翻畸形18例,膝外翻畸形7例,屈曲畸形4 例。3 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2018 年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18版)》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②全程配合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③病例完整者;④初次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者[2]。排除标准:①合并高血压、高血糖者;②合并脑、心、肝、肾重大疾病者;③合并严重精神疾病、语言障碍沟通不能者;④对本研究中任一药品过敏者。
1.2 方法 A、B 两组患者接受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保守组接受保守治疗。其中A组切除滑膜,B组保留滑膜。3组治疗期间在关节无明显不适时进行踝关节、膝关节的功能锻炼。
保守治疗方法:给予患者物理疗法和药物治疗。给予患者蒸汽浴、温泉浴、热疗器等,缓解僵硬、疼痛症状,同时给予患者氟比洛芬凝胶膏帖贴于患处,每天2次[3]。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方法:患者取仰卧位,给予常规硬膜外麻醉。在患者手术侧大腿上绑止血带并扎紧,然后于膝关节处行膝关节正中切口,暴露膝关节,绕过髌骨内侧清理膝关节内部(关节滑膜、关节囊、外侧半月板以及髌骨下脂肪),清理时注意止血,凿除胫骨近端和股骨远端的骨赘,然后立即保持患者股骨远端外旋3°进行股关节面切除,切除厚度不超过(9±1)mm。之后清洗关节腔清除骨性碎片,植入合适的假体,用骨水泥进行膝关节固定并检查膝关节活动是否正常完成手术,后常规放置引流,逐层关闭切口,术后给予抗感染、抗凝治疗[4]。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疗效。包括患者治疗前后KSS 评分、膝关节活动度、VAS 评分。其中KSS 分值0~100分,分值与膝关节功能正相关,<60 分表示膝关节功能差,60~70 分表示膝关节功能一般,71~84 分表示膝关节功能良好,≥85 分表示膝关节功能优。VAS 评分0~10 分,0 分表示无痛,10 分表示剧痛。②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和引流量。③安全性。常见并发症有感染、血栓栓塞和血肿。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 组KSS 评分比较 治疗前,3 组患者K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个月、1年,A、B组患者KSS评分均高于保守组(P<0.05),A、B两组K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3组KSS评分比较(±s,分)
表1 3组KSS评分比较(±s,分)
治疗后1年89.2±4.7 89.5±4.2 51.3±4.5组别A组B组保守组治疗前36.5±4.1 35.7±4.4 35.9±4.7治疗后1个月89.3±3.8 89.7±3.5 78.6±3.8
2.2 3组膝关节活动度比较 治疗前,3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个月、1年,A、B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均高于保守组(P<0.05),A、B 两组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3组膝关节活动度比较(±s,°)
表2 3组膝关节活动度比较(±s,°)
治疗后1年97.5±5.1 99.3±5.8 81.4±4.0组别A组B组保守组治疗前78.1±5.8 76.3±5.1 76.2±5.7治疗后1个月103.5±6.2 104.1±6.0 89.4±6.3
2.3 3 组VAS 评分比较 治疗前,3 组患者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个月、1年,A、B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保守组(P<0.05),A、B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3组VAS评分比较(±s,分)
表3 3组VAS评分比较(±s,分)
治疗后4.9±0.8 4.7±0.6 6.8±1.3组别A组B组保守组治疗前8.6±1.9 8.5±1.4 8.4±1.4
2.4 3 组手术情况比较 A 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引流量均大于B组(P<0.05),见表4。
表4 3组手术情况比较(±s)
表4 3组手术情况比较(±s)
引流量(mL)472.4±68.1 260.3±61.4 12.457 0.000组别A组B组t值P值术中出血量(mL)360.4±45.4 181.3±40.9 15.784 0.000手术用时(min)79.1±10.3 61.7±9.8 6.591 0.000
2.5 3 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A 组患者深度感染3 例、浅表感染1例、血栓栓塞1例,未出现血肿。B组患者血栓栓塞3例,未出现感染和血肿。A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7.24%)与B组(10.3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80,P=0.446),但A 组感染发生率(13.79%)显著高于B 组(0.00%)(χ2=4.296,P=0.038)。
3 讨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会导致患者出现关节疼痛以及运动功能障碍,其治疗原则也主要为消除患者关节疼痛,恢复运动功能。郭建斌等[5]研究显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恢复关节活动度和运动功能,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本研究结果显示,接受治疗后,A、B两组KSS评分均高于保守组,A、B两组膝关节活动度均大于保守组,A、B 两组VAS 评分均低于保守组(P<0.05),A、B 两组KSS 评分、膝关节活动度、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短期远期疗效均优于保守治疗;A 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引流量大于B 组(P<0.05);A组患者深度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5),提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切除滑膜与否会在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引流量、感染风险方面有所差异,无论切除滑膜与否对于消除患者关节疼痛,恢复运动功能均具有显著疗效,与郭建斌等研究结果吻合。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以人工半月板或软骨置换病变关节,可以纠正关节畸形,有效改善关节功能,缓解膝关节疼痛[6]。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是骨科大手术,其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手术者的操作技术,要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手术时需尽可能地保持患者膝关节软组织平衡,所以要不断提升手术操作者的专业技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还存在术后感染和血栓栓塞症(VTE)等风险,对此术中应注意操作,尽量缩短手术时间,避免软组织过多剥离、电刀灼伤表皮、切口张力过大缝合等[7],减少感染风险,研究中A组患者感染风险大于B组,可能与手术操作更多,手术时间更长有关,VTE方面,膝关节置换术发生率较高,对此应对患者进行VTE 风险因素评价,并及时采取药物(如肝素、阿哌沙班等)防治措施[8]。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存在一定感染和VTE 风险,要达到较理想的治疗效果,治疗时提升手术操作技术,积极进行并发症防治。
综上所述,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采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优于保守治疗,不同手术方法在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引流量、感染和VTE风险方面有所差异,但疗效均较好,建议应用时积极进行抗感染抗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