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良胸腔闭式引流与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在自发性气胸治疗中的疗效

2021-04-14赵峰

当代医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闭式自发性气胸

赵峰

(临邑县人民医院心胸外科,山东 德州 251500)

自发性气胸在呼吸内科中发生率较高,临床可分为原发性自发性气胸和继发性自发性气胸,多种疾病均可能导致自发性气胸[1]。及时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方法,胸腔闭式引流是临床治疗自发性气胸的重要方法,但临床应用广泛的胸腔穿刺抽气、胸腔闭式引流均存在不足,其中胸腔穿刺抽气需要多次进行胸腔穿刺,存在比较明显的额外损伤,同时会增加胸腔感染的发生风险[2-3]。而常规的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需要置粗管引流,虽然引流效果好,但创伤明显,并发症发生率高[4]。本研究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68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改良胸腔闭式引流与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的不同治疗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68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34 例。观察组男20 例,女14 例;年龄18~68 岁,平均(46.86±20.94)岁。对照组男22 例,女12 例;年龄20~70岁,平均(47.81±21.13)岁。两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自发性气胸诊断标准[5];②气胸压缩范围30%~95%;③无引流禁忌证;④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①非自发性气胸;②合并出血性疾病;③合并机体重要脏器严重不足;④对治疗缺乏良好耐受;⑤气胸压缩范围30%以下。1.2 方法 观察组接受改良胸腔闭式引流,选择膀肤穿刺针、双腔导尿管,按照胸部CT检查结果以及胸片检查结果于腋下做一个穿刺点,患者保持坐位,对手术视野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并铺好无菌巾,利用2%利多卡因进行局部麻醉。麻醉成功后利用尖刀紧贴肋骨上缘做一个横行0.5 cm 长的切口,利用4-0 可吸收线对切口进行U 型缝合,不进行打结处理。选择少量0.9%氯化钠溶液注入膀胱穿刺针侧孔,将膀胱穿刺针顺着肋间隙垂直置入,当观察到侧孔出现水柱波动,表明成功进入胸腔,将针芯拔出后将20G 双腔导尿管置入穿刺鞘,将15 mL水注入气囊中,尿管接水封瓶,利用可吸收线将尿管缠绕,覆盖好无菌纱布。并利用纱布包扎尿管气囊侧孔,避免气囊出现漏水。

对照组接受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选择静脉穿刺包、输血器、水封瓶,切口定位、体位、消毒铺巾、麻醉都与观察组相同,麻醉起效后利用左手将穿刺点皮肤固定,右手顺着穿刺点肋骨上缘取中心静脉穿刺针向胸膜腔垂直刺入,回抽显示有气后将针芯拔出,将导丝置入,通过扩皮器进行扩皮处理,沿着导丝将导管置入,深度9 cm左右,之后将导丝退出,与输血器连接,导管接水封瓶,在皮肤上缝好导管并做好固定,利用透明敷贴将导管在胸壁进行固定。

1.3 观察指标 ①康复指标:比较两组术后肺复张时间、导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②并发症:比较两组术后胸膜反应、胸腔积液、胸痛、堵管、皮下气肿、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③疗效标准:痊愈,气体完全吸收,肺完全腹胀;好转,肺基本复张,肺组织压缩不超过5%;无效,气体吸收不明显甚至病情进一步加重,插管时间超过2 周,或者需要转为实施外科手术治疗。总有效率=痊愈率+好转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康复指标 两组肺复张时间、导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康复指标结果比较(±s,d)

表1 两组康复指标结果比较(±s,d)

住院时间8.75±1.61 9.23±1.87 1.134 0.261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34 34肺复张时间4.12±1.16 4.38±1.35 0.852 0.397导管拔除时间5.31±1.52 5.94±1.86 1.529 0.131

2.2 术后并发症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2.35%(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3 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2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3 讨论

自发性气胸主要由于肺部疾病引发肺组织、脏层的胸膜破裂,或引发与肺表面临近的细微气肿泡发生破裂,进而使支气管或肺部空气进入胸膜腔中[6-7]。气胸可导致肺部丧失膨胀能力,肺部容积明显缩小,机体肺活量明显降低,肺部最大通气量下降,从而导致限制性肺通气障碍,严重时甚至出现低氧血症[8]。气胸较严重时还会增高患者心率水平,降低血压,或引发休克,部分张力性气胸还会导致纵膈移位,引起循环异常,患者可能因此发生窒息甚至死亡[9]。

胸腔闭式引流一直是临床治疗气胸的重要方法,以往应用较多的一直是粗硅胶管,用于胸腔闭式引流中效果突出,可迅速实现肺部复张,但粗硅胶管会形成比较明显的创伤,术后并发症明显,且患者身心都需要承受较重的负担,接受度不高[10]。中心静脉导管逐渐广泛应用于胸腔闭式引流中,一般选择静脉导管,管径更细,胸腔中血渗液或纤维素容易使其发生堵塞,必须多次冲管处理,胸腔感染风险也明显增高。且静脉导管质地比较硬,随着呼吸会慢慢发生外移,脱管的风险较高[10]。有研究也显示,静脉导管对于裂口大、有大量气体排出的气胸患者以及张力性气胸患者不适用[11]。本研究种改良胸腔闭式引流方法应用的是双腔导尿管,管径处在粗硅胶管和静脉导管之间,弥补了静脉导管引流量小、易堵管,粗硅胶管创伤大的不足,且导尿管质地软,对胸壁没有明显刺激,对肋间神经没有明显压迫,所以患者的疼痛感轻微,接受度更高。另外,改良胸腔闭式引流中应用的导尿管有气囊的支撑作用,所以发生脱管或者堵管的风险较低[12]。

表3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术后肺复张时间、导管拔除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19%、85.2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对于自发性气胸患者,选择改良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能够获得与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接近的效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76%,明显低于对照组发生率32.35%(P<0.05),提示相较于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选择改良胸腔闭式引流能够提升治疗安全性,减少治疗相关并发症。

综上所述,改良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效果能够获得与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接近的效果,且前者能够减少并发症,提升治疗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闭式自发性气胸
高炉半闭式液压油箱的开发和应用
新生儿气胸临床分析
自发性冠状动脉螺旋夹层1例
肺泡微石症并发气胸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气胸的分类及诱发原因
液压机闭式控制关键技术研究
一种闭式静压回转工作台新型结构设计
4例自发性肾破裂患者的护理
QTB-HST系列闭式直推启闭机通过新产品鉴定
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7例诊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