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波消解-ICP-MS 同时测定油条中 铅、砷、镉、铬、铝

2021-04-14赵四标赵云龙

现代食品 2021年3期
关键词:中铅油条食用油

◎ 赵四标,耿 妮,赵云龙

(昆明市食品药品检验所,云南 昆明 650034)

油条作为传统面食类早点,以小麦粉、水和膨松剂为主要原料[1],经面团调制、醒发、成型和油炸等工艺制作而成。但其在生产制作过程中可能会受到铅、砷等重金属元素的污染[2]。

铝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种元素,但并非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3]。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无论是主食、饮料还是甜点,都含有一定量的铝,这些食品中的铝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健康[4]。铅摄入过量对造血系统产生影响,严重时导致患者出现贫血。镉进入人体后可损坏血管,引起组织缺血,造成多系统损伤,还可干扰铜、钴、锌等元素代谢[5]。铬是人体的必需元素,六价铬毒性大于三价铬[6]。人体接触少量的砷会造成生长缓慢,怀孕减少,自然流产,骨骼矿化降低等问题[7]。为了解昆明市辖区内油条整体的质量状况,抽取10 家不同门店的油条进行多元素含量的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为今后面制品卫生管理相关标准、规范的制定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呼吁加强食品化学污染物的监督[8],保障人们的身心健康。

目前,常见的食品前处理方法主要有微波消解、干法消解、湿法消解和压力罐消解等[9]。相比其他方法,微波消解法安全性高、样品及试剂用量少、样品消解完全、消解速度快、空白值较低、精密度好和回收率高,对环境友好,在食品中重金属元素分析方面被广泛应用[10]。

GB 5009.268—2016 第一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因检出限低、线性范围宽、效率高及可多元素同时分析,在元素痕量检测和分析中应用广泛[11]。

本实验采用微波消解-ICP-MS 法测定不同油条中的金属元素含量,对该方法的线性、线性范围、检出限、精密度、回收率和准确度等指标进行了评价,并运用此方法对购买的10 份油条及其制品中的金属元素含量进行了测定与比较。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试剂

ICP-MS iCAP Q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赛默飞世尔科技)、Multiwave PRO 微波消解仪(安东帕公司)、AL104 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公司,感量为0.000 1 g)、BHW-09A45 控温电热板、GZXGF101-2-BS-Ⅱ恒温干燥箱(上海跃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CP224C 高速粉碎机(奥豪斯公司)以及arium comfort 超纯水机(赛多利斯公司)。

ICP分析用多元素标准溶液(GNM-M261674-2013);ICP 分析用多元素内标溶液(GNM-M061667-2013);大米中铅、总砷、镉质控样品(FAPAS QC MATERIAL SHEET,批号:T07314QC);粉丝中铝含量检测内部质控样品(CFAPA-QC444B-1,大连中食国实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硝酸(优级纯,重庆川东化工);待测样品为油条、面粉、食用油;超纯水(18.2 MΩ)。

1.2 样品前处理

油条试样粉碎后,置85 ℃恒温干燥箱中干燥4 h,然后转入干燥器中冷却待用。待测样中分别加入8 mL浓硝酸,在120 ℃温度下,恒温赶酸45 min。待预消解处理完成,按照表1 微波消解仪的工作参数设置消解程序进行微波消解。消解完成后,冷却至室温,于120 ℃恒温赶酸,直至消解液体积在0.5 ~1 mL,定容至50 mL 待测。同时做标准质控样品、平行样品、试剂空白等一系列质量控制措施。

1.3 仪器测定工作条件

1.3.1 微波消解仪工作条件

预消解完成后,按照表1 中微波消解仪的的工作参数对样品进行处理。

表1 微波消解仪的工作参数表

1.3.2 ICP-MS 工作条件

ICP-MS 开机预热后,在STD 模式下,以不同质量数的锂(Li)、钴(Co)、铟(In)和铀(U)4 个元素CPS 信号值分别为80 000、100 000、220 000和300 000 保证灵敏度达到要求,同时氧化物比值(156CeO/140Ce)小于2%,双电荷Ba++/Ba 比值小于3%,在此基础上,采用碰撞反应池技术,优化条件后,KED 模式下Co 信号值CPS >30 000,59Co/17Cl16O 比值>18,ICP-MS 工作条件见表2。

表2 ICP-MS 仪器的工作参数表

1.4 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

用2%的硝酸稀释得系列浓度分别为0 μg·L-1、1.0 μg·L-1、2.0 μg·L-1、4.0 μg·L-1、8.0 μg·L-1、10 μg·L-1、20 μg·L-1和50 μg·L-1,将50 μg·L-1的内标通过三通在线混合在待测液中,绘制标准工作曲线。

1.5 测定条件的优化

酸度的选择:通过选用体积分数分别为1%、2%、4%、6%、8%、10%、12%、15%和20%的硝酸溶液,考察酸度对60 μ g·L-1的铝标准溶液测定的影响。

1.6 准确度

使用已优化好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对质控样品进行前处理,通过优化好的仪器条件,对处理好的大米中铅、总砷、镉质控样品和粉丝中铝含量检测内部质控样品进行测试。

1.7 精密度及加标回收率

以门口小店购买的油条为本底样品,进行5 次平行样测试,已知样品中铅、砷、镉、铬和铝的含量分别为0.017 80 mg·kg-1、0.006 91 mg·kg-1、0.011 20 mg·kg-1、0248 00 mg·kg-1和661 mg·kg-1,以该样品为本底进行加标回收测试。

分别配制浓度为1 μg·L-1、4 μg·L-1、20 μg·L-1铅、砷、镉、铬多元素标准使用液,浓度为10 μg·L-1、50 μg·L-1、200 μg·L-1的铝标准使用液,分别进样各测试5 次,进行精密度测试,得不同浓度各元素的RSD值。

1.8 参考标准

实验参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标准规定见表3。

表3 国标中5 种金属元素限量表

2 结果与分析

2.1 方法优化结果

2.1.1 线性方程、线性范围、相关系数及检出限

5 种元素的线性方程、线性范围、相关系数和检出限见表4,结果表明线性方程R>0.999,检出限在0.002 ~0.554 μg·L-1。

表4 5 种元素的线性方程、相关系数、线性范围和检出限表

2.1.2 酸度考察

结果表明,硝酸体积分数在1%~8%时,检测信号强度变化不大;酸度高于8%后,检测信号强度随溶液中硝酸体积分数变大而逐渐增大;酸度高于15%后,信号强度变化趋势更为明显。因此酸度增强,空白值加大,基体效应增强,高浓度酸对仪器的损害也比较大;酸度过低,不利于待测元素的稳定。综合考虑,试验选择酸度控制在1%~4%。

2.1.3 质控样测定结果

质控样中铅、砷、镉和铝4 种元素的检测结果均在指定的中值附近,具体实验数据见表5,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数据准确、结果可靠。

表5 大米和粉丝质控样中铅、砷、镉和铝4 种元素的含量表

2.1.4 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和精密度测试

如表6 所示,检测方法加标回收率在90.2%~104%,精密度测试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在0.98%~4.10%,进一步证实本方法能准确地测定油条及其制品中的多元素含量。

2.2 样品的测定

采用已优化过微波消解-ICP-MS 同时测定16 个样品(10 个油条样品、3 个食用油样品、3 个面粉样品)中铅、砷、镉、铬和铝5 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见表7。

表6 检测方法的加标回收率和精密度测试表

表7 不同门店铅、砷、镉、铬、铝5 种元素的分析结果表

由表7 可知,所购买的油条试样来源不同,重金属含量不相同。参照GB 2762—2017 中铅的污染物限值为0.2 mg·kg-1,10 个油条样品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均未超标。其中面粉中铅的含量略高于油条、油中铅的最高含量,面粉通过油炸处理做成油条后油条中铅的含量很低,说明油条中未引入铅含量过高的物质,可以放心使用。砷、镉限量指标分别为0.5 mg·kg-1、0.1 mg·kg-1,由表7 可知,油条、面粉、食用油中砷、镉都未超标,并且面粉中镉、总砷最高含量值都略高于油条、食用油中砷、镉的含量,表明油条加工过程中,并未引入砷、镉污染物。油条中铬的最高值都高于面粉、食用油中铬的最高含量值,说明在由面粉、食用油油炸加工成油条的过程中,有可能无意引入含铬的相关添加剂,或者是加工油过程中,铬有可能迁移到油条中,虽然总含量不高,但是还是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

按照《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规定的限量标准进行评价,当样品中的铝含量≤100 mg·kg-1时为合格。因此可见上述10 个油条试样,来自门口小店和小推车的含铝量均超标(表7)。铝超标的可能原因是,面团发酵过程中,有部分商家会过量使用明矾,或油炸油条的油反复使用,或油炸油条过程中使用铝制器皿等。

3 结论

本文采用微波消解对样品进行前处理,ICP-MS方法进行定量检测,引入碰撞池技术及内标进行干扰校正有效消除多原子干扰、基质干扰,检测方法线性好、范围宽、检测限低,有很好的重复性,能够快速进行多元素的检测,通过微波消解-ICP-MS 法能够快速、高效、准确对面粉、食用油及油条制品中的5 种金属元素含量进行检测。

通过实验数据分析,面粉、食用油等原材料中铅、铬、镉和砷4 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很低,可排除人为添加,通过面粉、食用油加工成的油条制品,全部油条中以上4 种重金属元素都未超标,符合GB 2762—2017中污染物限值要求。但是油条制品中铬的含量经过加工后相比面粉、食用油明显增加,需引起关注。

油条中铝有超标添加的情况,需引起警惕。在油条的制作过程中,所使用的面粉中存在天然铝元素,在其面团发酵过程中,有部分商家会使用明矾,即硫酸铝钾,含铝量较高。同时,用来炸油条所用到的食用油中也会含有铝元素,尤其是当油被重复多次利用时,含铝量也会随之增加。使用铝制工具制作油条,再次增加了铝进入油条的几率。其中,采用明矾发酵是食用油条中铝含量容易超标的最主要原因。希望相关监管部门介入,把好油条原材料的质量关,优化油条生产工艺。

猜你喜欢

中铅油条食用油
油条让我相信爱情了
废食用油改性沥青性能研究
油条为什么要两根一起炸
开封后的食用油应该怎么存放
2019上海食用油展、食用油包装展览会
我妈妈是卖豆浆油条的
食品包装纸中铅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聚焦蓄电池领域生产中铅的危害及其个体防护
2019上海食用油展、食用油包装展览
悬浊液进样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土壤中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