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排螺旋CT 重建技术在急腹症影像诊断中的意义分析
2021-04-14向南
向南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450000)
急腹症是腹部多种脏器及组织发生病变现象,患者发病后会伴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部出血以及肠梗阻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病情严重者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在急腹症的发展期则表现为不同类型的临床综合征,大多数疾病都与急性阑尾炎和溃疡病急性穿孔有关。急腹症患者具有发病急、病情严重以及全身性反应的特点,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增加,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因此,及早诊断、准确诊断对疾病的治疗有重要意义,可大大提高患者的预后结果。CT 检查是针对急腹症患者最常用的诊断手段,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不仅提高了CT 设备的分辨率,CT 技术在重建算法上也有一定的创新。CT 又称计算器断层扫描,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重建算法得到X 线在人体内的衰减系数,并进行清晰成像,CT 成像的本质就是重建成像,因此重建技术决定CT 成像质量。随着CT 技术大规模应用在医学领域,患者受到的辐射剂量不断增加,进而增加了癌变的风险[2-3]。因此,临床应用CT 技术应采用放射防护最优化的原则,引入先进的重建技术,达到低剂量高质量成像的效果,而多排螺旋CT 重建技术的出现解决了这一问题,具有诊断准确性高、操作简单的优势,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上极具优势,被患者与医师广泛认可[4]。目前,临床多采用参考诊断和多排螺旋CT 重建技术进行检查,两者的诊断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基于此,本文为探究多排螺旋CT 重建技术在急腹症影像诊断中的意义,现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2 月至2019 年12 月我院放射科收治的急腹症患者共156 例为本次课题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83 例,女性患者73 例;年龄19-77 岁,平均年龄为(43.26±4.18)岁;体重39-78kg,平均体重为(54.39±7.55)kg。根据腹痛情况,可分为腹部剧痛、腹部隐痛、急性腹痛绞痛、急性腹痛钝痛,分别为49 例、25 例、43 例、39 例。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进行多排螺旋CT 重建技术检查,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采用针对性的扫描方法,予以疑似结石患者进行全面平扫,疑似腹部肿瘤患者进行增强扫描,疑似消化道占位患者扫描前予以造影剂。指导患者仰卧位,行全腹部扫描。设置参数为:电流250~300mA ,电压120kV,扫描层距5mm,层厚5mm,重建层厚1.25mm。为患者行增强扫描时,需向患者注射1.5ml/kg 非离子对比剂,辅以多平面重建技术进行成像,便于进一步明确患者病变位置及周围组织情况。
1.3 观察项目
分析影像学诊断结果与参考诊断方法符合率、各疾病类型的CT 影像学表现及一致性。不同疾病类型的参考诊断方法不同,肝脓肿、胆管结石以及肠梗阻参考手术病理结果,宫外孕参考B 超检查结果,血管病变参照血管造影结果,外伤者参考影像学检查,泌尿系结石参考超声检查,急性炎症参考实验室检查结果。Kappa 值的检验一致性参考标准:极差<0,微弱0~0.20,弱0.21~0.11,中度0.42~0.61,显著0.62~0.81,极好0.82~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应用Kappa 检验,在统计过程中进行总体均数的区间估计,进而分析其回归系数的假设。
2 结果
2.1 影像学诊断结果与参考诊断方法符合率
影像学诊断结果与参考诊断方法的符合率明显不同,影像学诊断结果符合率为98.72%。结果见表1。
表1 影像学诊断结果与参考诊断方法符合率
2.2 各疾病类型的CT 影像学表现
肝脓肿:患者变现为单发或多发病灶,密度较低且具有不均匀性,边缘不清晰,进行增强扫描则表现为环形,存在多房脓肿的现象,并显现出分隔强化的特征。宫外孕:患者表现为囊性附件区,属于密度低,而漩涡状或片状的存在于高密度,进行增强扫描则中心部分与外围包膜强化存在明显差异,中心部分无明显变化,外围包膜变化显著。血管病变:患者表现为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局部官腔狭窄,密度低且充盈缺损,肠壁变厚,进行增强扫描则肠系膜内表现为弥漫性低密度的充盈缺损。胆管结石:患者胆总管末端存在结石,结石近端胆管伴有扩张现象。肝内胆管患者多表现为颗粒状,结石远端胆管伴有扩张现象。消化道穿孔:患者伴有气腹症状,CT 诊断表现为穿孔性腹膜炎,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腹腔积液,积液位于胃小弯侧腹腔内,则证明患者存在一定的胃小弯穿孔的可能。外伤者:外伤患者多存在脾、肾破裂,合并包膜下血肿以及肝挫裂伤等症状,CT 诊断表现为脏器内存在斑片,呈不规则分布,形状似条状,密度影低。合并包膜下血肿患者则脏器表现为新月形,密度影低。行CT 检查未发现异常的患者,复查时存在腹腔积液,说明患者脏器存在裂伤。肠梗阻:肠管扩张显著,肠内存在气液平面,可根据患者的肠管扩张范围、程度判断致病原因。泌尿系结石:患者的肾与输尿管出现结石影,密度较高,在MPR重建成像技术辅助下,可进一步明确结石位置,辨别结石形态及大小,同时还能评估输尿管积液及输尿管壁厚度。急性炎症:急性胆囊炎患者主要表现为胆囊壁厚度异常,胆囊体积增大,横泾超过4.5cm,边缘呈模糊状。
2.3 各疾病类型的CT 诊断与参考诊断方法的一致性分析
诊断结果显示,肝脓肿患者的Kappa 值为0.59,宫外孕为0.63,血管病变为0.65,胆管结石为0.67,消化道穿孔为0.75,外伤者为0.73,肠梗阻为0.77,泌尿系结石为0.83,急性炎症为0.89。
3 讨论
近年来,急腹症患病人群逐渐增多。急腹症是由多种影响因素导致,因此所导致的疾病类型在临床上呈现多样化的特征,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疾病类型包括急性穿孔、急性肠梗阻、急性阑尾炎、急性胆道感染、急性胰腺炎、以及腹部外伤等,患者发病后均会伴有腹痛症状,但并无其他明显临床症状[5-6]。急腹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以往急腹症的诊断缺乏准确性,仅依靠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疾病类型,在疾病的诊断过程中,容易受其他疾病影响,加之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导致无法明确急腹症患者的致病原因,更无法判断其病变位置及病情严重程度,甚至出现误诊的可能,因此该方法不利于通过临床诊断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7-9]。急腹症患者进行正确的治疗的前提条件是明确诊断,通过临床症状结合相关检查,综合分析病情,准确判断疾病类型。相关研究[10]表明,多排螺旋CT 重建技术应用在急腹症患者的诊断与治疗上具有重要意义,能准确判断疾病类型,缩短诊疗时间,另外,该技术具有全面、准确的图像分析功能,配合先进的重建技术,为急腹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提高可靠的信息。
多排螺旋CT 重建技术利用的是数学领域的逐次近似法对影像学信息进行分析,以初始图像为基础,根据迭代法对比理论和实际投影值,在优化原则下确定最合适的投影值,将清晰无伪影的图像信息进行成像。近年来,CT 技术不断完善与创新,目前广泛应用在医学领域,如:心血管、头颈部CT、灌注扫描等,尤其在急腹症患者的诊断中,多排螺旋CT 重建技术存在明显优势,明确疾病类型,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赵学元等研究[11]表明,多排螺旋CT 重建技术可实现超低剂量的高质量成像,尤其在腹部弥漫性病变的诊断中效果显著。相关研究证明,在CT 的引导下进行多排螺旋重建技术,可大大减少成像中的伪影,提高成像清晰度。目前,大量研究[12]证明,多排螺旋CT 重建技术在低剂量下的适用性强,可大大提高成像质量,保证其清晰度。但也有小部分报道显示,多排螺旋CT 重建技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某些疾病可能造成组织边缘出现阶梯状伪影,这与过度抑制噪声有关。目前,多排螺旋CT 重建技术受到临床医生与患者的一致好评,并成为多种疾病的主要诊断方式,同时拥有对各向同性的扫描以及强大的图像处理技术,较为客观的读取影像信息,为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结果及治疗参考。
多排螺旋CT 重建技术操作简单,扫描速度快,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全腹扫描,并在薄层后处理功能的辅助下可清晰地辨别细微病灶,同时进行增强扫描后可清晰地观察患者的病变组织及其周边血流情况,便于评估患者的病变性质[13]。另外,多排螺旋CT 重建技术同时存在最小密度投影及多平面重建技术,能准确发现隐蔽部位的细微病灶,并可全面、直观地观察病变组织的基本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进一步证实多排螺旋CT 重建技术在急腹症患者诊断中的优势。在本次调查研究中,通过多排螺旋CT 重建技术诊断急腹症患者,根据诊断结果可明确患者的疾病类型,且具有高诊断符合率。这说明多排螺旋CT 重建技术在急腹症诊断中极具优势,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综上所述,对急腹症患者实施多排螺旋CT 重建技术检查,其影像诊断符合率较高,对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作用,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