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智慧型业财融合系统建设的研究
2021-04-14唐毓秋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510
唐毓秋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510510)
随着政府会计准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等法规出台,高校财务管理迫切需要建设业财融合的系统。而智能化时代的到来,促使业财融合系统建设必须加入智慧的元素。业财融合的管理理念借助现代智能化手段和环境,与高校教学科研等具体业务中的业务流程、资金流程(信息流程)以及内部控制流程相结合,使得高校各项业务能够更快地适应复杂多变的外部情况,提高办学效率,获得竞争优势。高校应该从业财融合的“硬环境”和“软环境”两方面来积极推进以实现财务共享为核心的智慧财务系统建设,真正实现业财一体化的融合,从而不断提高学校内部治理水平,加快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一、实行业务导向的全面预算
高校以往的预算管理往往注重于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遗漏了业务方面的数据,缺乏全面性。在业财融合的大背景下,高校应该实施包括财务核算、财务分析、业务执行分析及绩效管理等在内的全面预算管理。
(一)结合学校发展规划,统一业务财务目标。业财融合下的全面预算管理应该立足于高校的发展规划,按照学校的发展规划及目标层层分解到所有的层次、每个部门、每个人,实施项目化的预算管理机制,针对每个项目制定详细的预算指标,并落实预算指标执行的负责人。
(二)以业务活动为主线,强调业务驱动(详见图1)。传统的预算编制往往是以部门为主线进行,并没有结合相应的业务活动。业财融合下的全面预算管理应该更加倾向于以业务活动为主线,对各项业务活动中的作业活动进行识别并量化指标,同时结合作业的重要驱动要素进行预算编制,以实现将高校的核心资源分配给增值空间更高的项目,从而为高校的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
图1 业财融合下的全面预算管理
(三)强化预算的过程管理,注重预算执行和管控的严肃性。业财融合下的全面预算管理强调对预算过程的管理,而不仅仅是简单的事后报销、核算。传统的高校预算控制,由于受到信息技术和管理制度的限制,往往都体现为事后的控制。在引入物联网技术等信息技术实现业财融合后,高校可以将预算指标分解到各个项目并进行预算的实时监控,贯穿于整个项目的执行过程,做到事前项目预算可查询,事中通过预警指标和绩效指标的设定实现实时控制,事后进行财务核算和预算执行分析,从而真正实现预算的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控制,进一步强化资金的管控。
(四)建立预算绩效考核制度。高校应该建立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尤其是应该建立项目预算绩效考核制度,成立相应的预决算委员会,把预算指标层层分解到所有的层次、每个部门、每个人,然后进行实时监控。财务部门按规定向预决算委员会提供各个项目的预算执行数据,并将项目预算执行情况纳入到项目责任主体的绩效考核方案中,作为一项单独的考核指标。
二、搭建智慧型业财融合平台
通过搭建智慧型业财融合平台将高校现有的总账系统、网报系统、资金系统、OA项目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等信息系统进行完全的自动对接,实现各系统数字的自动传输、自动形成单据等,真正实现前端业务和财务会计工作的自动化传输工作。通过各系统自身的建设和自动对接建设,目的是充分借助计算机管理系统,将高校的管理思路和要求、管理制度、管理标准等,在信息系统中逐步落实,把管理思想变成系统语言。不规范的业务将不能通过业务系统进行下一步操作,促使所有人员必须按照统一的标准去执行操作,把管理制度切实落实到位,实现业财一体化的真正融合。详见图2。
图2 智慧型业财融合平台构建思路
(一)业务流程梳理和优化。通过对管理和业务流程的梳理优化,并在系统中进行固化的过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速高校业务财务相关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和信息化。科学、规范化的业务流程是实现业财融合、构建智慧型业财融合系统的基础。
(二)进行标准化体系建设。为了打通各个业务子系统与财务核算系统的“壁垒”,必须对业务子系统和财务核算系统的标准进行统一和规范化,并形成相应的制度和规范,统一全校范围内各类经济业务的标准流程:包括制度的统一、流程的统一(签字程序、审核内容等)、标准的统一、格式的统一、传递的统一等。
1.基础数据的标准化。智慧型业财融合系统需要将现有的业务子系统与财务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因此基础数据的标准化势在必行。高校应该对基础数据进行维度分析,在统一机构、部门、人员、项目等基础数据的基础上,充分完善数据维度,如部门的代码、人员的身份证号及代码等基础信息,为将来进行数据整合奠定基础。
2.数据采集标准化。按照高校的业务类型和业务特点对业务表单进行设计开发,规范业务数据在流转过程中的统一性,加强业务规范性、横向可比性,强化核算依据的标准与规范,为会计记账凭证的自动生成奠定坚实的基础。比如在项目预算支出控制中可根据项目性质设置不同类型的预算支出控制模板,对不同类型项目按照不同预算模板进行分类控制。提供项目预算分类管理功能,要求预算科目设置支持树级层级管理,实现项目经费的预算总额及分类预算的控制及管理。提供控制预算上限、预算下限等多种预算控制策略;提供预算变更审核过程,变更需审核过后才生效,提供打印预算变更单。
3.核算政策的标准化。统一全校范围内的财务政策与会计业务标准,实现业财数据纵向一致性,提高内部财务数据的横向可比性。
4.审批流程标准化。高校应统一全校的业财审批流程,并且将内控制度和工作要求固化到相应的系统流程中,推进相应的内控制度落地执行,降低高校的风险。
(三)衔接管理流程。为了实现后台业财融合数据的衔接,高校应健全相关数据处理的线上和线下流程,即在高校智慧型业财融合系统建设的初期,应采取线上、线下并行的方式,逐步实现线上取代线下,使各环节工作无缝衔接。在线下,应围绕内部管理表单的使用,规范表单的传递、审核和信息公开流程,明确各环节工作的操作要求、工作职责。重点是规范财务在审核环节的工作职责,依据规定的附报原始业务资料和资金、发票等财务信息,对表单信息准确性进行审核,表单信息须经业务、财务共同确认后,方可在规定范围内公开共享,信息一经确认,单方不得修改。在线上,应规范线上工作的操作标准,规范各环节操作的授权依据、完成时限、对应节点和操作步骤,特别是规范财务线上审核的具体要求和依据,确保线上与线下的数据同源、同时、同管理,同源是指依据同样的原始资料进行操作,同时是指线上线下数据同时处理,同管理是指财务审核的要求线上线下保持一致,即经财务审核确认数据可流转下一环节实现共享,且单方无法修改。
(四)集成现有信息系统,搭建财务共享中心。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基础系统是财务共享网上报账系统。网上报账系统基本的报账流程为:事前审批→发起报账→影像采集→业务审批→财务稽核→复核→资金结算(完结)。具体如上页图3所示。
图3 财务共享网上报账系统
除费用报销、财务结转、资金收付款、往来列账等业务需要在网报系统填制报账单外,其他业务报账均由各业务系统自动推送业务单据到网报系统,使用影像扫描系统扫描报账附件,然后提交至共享中心报账,由共享中心会计依据系统推送或填报的电子报账单、电子扫描影像进行审核、记账。原始会计凭证、附件等资料由各单位按档案管理办法自行保管。
三、强化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作为高校管理制度重要组成部门的内部控制体系,应该成为高校实现业财融合的载体。业财融合下高校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应该注重业务流程的管理,注重过程管理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制度的建设。财务部门应该成为高校内部控制建设的主要负责部门,并且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过程中必须实现预算的闭环管理,即做到事前预算可查,事中预算控制,事后预决算绩效考核。通过对高校业务流程的梳理,发现风险点并对关键控制点制定强化措施,同时对流程过程中涉及的岗位及岗位职责进行明确,并通过设计信息平台中的各项表单来进行固化,将风险控制、业财融合通过一体化的信息平台来实现内控流程、关键控制点固化于智慧型系统中,实现内控的真正落地,提升内控管理水平。财务人员通过参与业务流程的梳理及标准化建设,能够进一步了解业务活动,为高校智慧型业财融合系统的搭建和运行奠定基础。
四、加强复合型财务人员的培养
(一)积极推进财务人员转型。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应用,财务人员应该进行角色定位转换,由日常财务核算工作定位向更注重于管理会计职能转型,更专注于财务管理工作,如进行业务发生前的预测分析、制订财务政策,为项目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服务;另一方面财务人员还应该多了解高校的业务活动,积极参与到高校业务流程的梳理,了解各项业务的风险点及关键控制点的设计以及如何防范高校风险等,从而具备在业务活动发生前进行事前分析预测、在业务活动执行过程中事中控制预警的能力,做到业财融合,最终达到财务转型的目的。
(二)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随着高校财务管理理念和职能的转变以及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推进,高校对财务人员的要求也相应发生变化,财务人员不仅要懂得事后的财务核算,更重要的是在业务发生前就要参与到业务决策中,对业务执行的财务可行性及风险进行评估;在业务执行过程时,财务人员要对业务进行实时跟踪分析,判断业务的执行是否按照预期的目标执行,如果出现偏差要及时与业务执行部门进行沟通;在业务执行完成后,财务人员要对业务执行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并将分析的结果及时共享给业务部门,便于今后对于类似业务的管理和优化。因此,财务人员除了要具备相应的财务专业知识以外,还应该了解高校业务活动的相关知识。为了构建智慧型业财融合系统,高校应该加强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建立财务人员深入业务部门学习培训的机制。
五、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智慧型业财融合系统的构建是以现有的财务信息系统和业务信息系统为基础,通过构建财务共享平台为中心,以标准化、数字化、自动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将各业务系统有机链接起来,将原有的“孤岛”模式改变为“结网”模式,实现数据共享、管理互动,进一步提升高校的管理效率,提高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可比性。通过统一数据存储、治理数据质量、管理数据信息生命周期,施行高效的数据运算和查询,为不同层级的管理者提供分析依据,推动管理会计报表以及数据模型的建立,从而不断提高学校内部治理水平,加快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